上文提到,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有共产党领导。因为共产党的名称与共产主义共为一体而不可分离。那些共富村以共产主义者农民领袖为首的党委一班人,就是一心为公,不谋私利、公生明廉生威的典范,特别是以他(她)为首的党支部的凝聚力——像极强的磁铁一样,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成团结、领导社员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坚强战斗堡垒,从而带出了用特殊材料组成的共产党员和团结奋进的向阳花。真正体现出: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沿着一化三改公有共富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实现一个消灭,两个彻底决裂而战斗不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遵义会议之前的惨状,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堡垒内出了问题,就像列宁讲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遵义会议后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并取得抗战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新中国;建国后的经济恢复、镇反、三反五反、抗美援朝、一化三改、边界反击战等一系列的胜利,就是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这个坚强的战斗堡垒,为实现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而奋斗的必然结果。共富村党组织能让世人羡慕向往、刮目相看成就的取得也在于此。
抗日英雄雷金河领导的周家庄人民,从互助组到农业社、人民公社,将国家各项政策具体化得有条有理,其中特别强调干部的收入不能高于社员的平均工分收入,即从收入分配上,先从堡垒内部与民同甘共苦,以增强其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既符合巴黎公社为了防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对公职人员只付给相当熟练工人工资的精神,也培养了干部的大公无私、无特殊化的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的高尚品质。这个公社1980年就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社办企业也兴旺发达起来,社员已经亦工亦农。不仅孩子入托、上中小学、社员住房、用水、用电、看病等由公社负担,而且六十岁以上老人还能领取退休养老金。在工作组违背中央“宜统则统,宜分则分”,让周家庄人民公社将社办企业和土地包产到户时,在社员的坚决反对下,雷金河三次进京找领导,并向省委立“军令状”说明集体的优越而还能散伙,散伙了将是一场最大的灾难。终于将周家庄人民公社就像他这位抗日十七烈士唯一幸存者一样地保存下来了,并兴旺发达地屹立在中原大地,成为国内外共产主义者研究中国人民公社优越性的活教材。这就是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以“老坚决”雷金河为首的周家庄人民公社党委这个堡垒牢牢地战斗在奔向共产主义这个桥梁上。尽管他已于2001年去世,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周家庄人民坚定不移地走公有共富的社会主义道路。长工后代,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誉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史来贺领导的刘庄,也是从互助组到人民公社走“一化三改”道路。他用当年华北老愚公精神,当了51年党支部书记于2003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将黄河滩十年九不收的不毛之地治理成旱涝保收良田的同时(是全国第一个用飞机给棉花地喷药的生产大队),走有工共富农牧工综合发展道路。在一刀切包产到户工作组的围攻、报载包产到户的“钉子户”等压力下,由实践考验出来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工作组三次让社员投票都不同意包产到户,使刘庄这面红旗高高飘扬。这就是史来贺这个包产到户的“钉子户”堡垒牢牢地“钉”在“集体富,群众富,走的才是社会主义路”上。龙泉村、小冀镇东街五队、南街村等都向史来贺学习走有工则富综合发展之路。
王宏斌是生在新社会,长存红旗下,但他扔掉城市职工的铁饭碗,实现“宁为集体造金山,个人不图半块砖”的格言。1976年入党后,老书记就将大队的斑交给他。他学习刘庄走有工则富办砖瓦场而无资金时,自己和支部干部想尽一切办法带头集资,并带领党员干部在临颍火车站义务打工赚钱。当顶不住一刀切包产到户的压力随大流后,粮食减产,党支部的威信降低,立即吃“后悔药”重整旗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时,总结出:“我们认为个人承包是一种懒办法,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是表现我们这一级党组织无能的办法”。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创建共产主义小社区,引起世界震惊,连宝岛台湾的电视台也专门来采访报道怎样用毛泽东思想育人走公有共富的道路。王宏斌的“三法”是针对党支部这个堡垒当时不够坚强而随波逐流提出的。自己是大队党支部书记,连大队的集体经济都领导不了,那怎能一步一个脚印来建设共产主义呢?由于党组织无能,堡垒就不攻而破,只能当“三不一少”私有化的俘虏。党支部这个堡垒是在吃“后悔药”中重新锤炼成建共产主义小社区的康庄大道上。正如《远东经济评论》英国记者林凯1994年11月17日发表了《中国南街之行——一个毛泽东思想村置资本主义于遗憾的事》。
徐德全(与王宏斌是同龄人)领导的北徐庄搞承包后,尽管没有像南街村那样有人告状、写大字报,但在1987年,老天有意与人作对,就像《西游记》里的佛祖给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设置的大难一样,以考验集体与个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颍河两岸遭受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旱面前,眼睁睁地看着集体修建的47眼机井,因包产到户后个人无力、无法使用而淤塞废弃,抽不上多少水;被小块田切割得七零八落的水渠又不能把水送到田里。从而导致全村2 400亩秋田中就有2 000亩基本绝收的惨状。这个考验就给徐德全一班人重新唤起了集体意识。这时的徐德全没有哭,眼里也没有泪水,迫使他当机立断地卖掉了自己家的两头牛和一台磨面机,凑得三千多元拿到村上;退伍军人村长徐奎生把部队发的安家费一分不留地全拿到村上;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党员徐明勋把准备盖房的两万五千块砖拉到井台;全村干部把当年七千多元的工资全部拿出来。在老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民也和南街村人一样积极参加集资。原来估计需要17万元的农田水利设施资金,很快就集够了。这就充分证明了农民渴望重新走集体化道路的心情是多么地强烈和迫切,只要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头脑清楚,定能实现。这17万元,不仅修复了原来的老井和水渠,还新打了12眼新机井并进行了配套。这么一来,集体经济在北徐庄和南街村一样,被“一刀切”切得无可奈何花落去,又在严重的教训中无可奈何花又开了。1989年又一次大旱,周围一些村庄再次遭受严重灾害,北徐庄却获得了大丰收,重新突现出我们在农业合作化时讲的,这些年来被“三不一少”否定而不敢理直气壮提倡的集体经济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的威力,它与单抢匹马各自为政的个人是无法比拟的。这年年底,北徐庄被列为漯河市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村,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这就是“学南街精神,创北徐伟业”在大旱面前,与天奋斗、与人奋斗的其乐无穷中,党支部战斗堡垒的坚强作用的发挥,人称第二个南街村。
下边是陶冶最近在集体经济网上对河北武安白沙村的报道。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白沙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落后、水资源缺乏,土地少而瘠薄,成了闭塞贫穷的负债村,累积欠债竟达30多万元。1982年,侯二河在老书记突遭车祸离世后被推举成白沙村带头人时,虽然年仅28岁,竟然发誓:“让白沙村父老乡亲们早一天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侯二河之所以这样信誓旦旦,因为他生于白沙长在白沙。是白沙这块热土孕育了他的生命,是白沙的父老们抚育了他长大,是毛泽东思想哺育他成长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不能忘本,更不能伤根。他要和白沙人一起奋斗,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做好眼前的工作,要带领村民共同富裕,在白沙村小区域向共产主义过渡,过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相结合的半共产主义或者初级共产主义的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这就是他向来的宏愿和一生的追求!决心好下、誓言也好立,关键在于行动。面对全村只有一个白灰窑,一个石子场,账面上负债30万元贷款,村民收入才百十来元的困难局面,面对一些老党员、老队长的不信任,甚至不配合的实际,侯二河并未知难而退、畏葸不前,他权衡左右,纵观上下,认为无论面临怎么样艰苦的局面和多么严酷的困难,就是要把握住、控制好:“班子一乱,集体遭难;干部斗气,群众泄气。”“支部书记官不大,歪的邪的不能怕。”“在农村,‘两委’班子不团结、闹矛盾,工作就开展不起来,支部书记首先要把班子搭好,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 侯二河首先着手整顿“两委”班子,调整干部队伍。年龄大的退下,能力强的上来,敷衍应付的让贤,争权夺位的靠边儿。新的“两委”成员分工负责、分担指标、分头借款,只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建成一个石子场,当年还清了建场借款,还盈利两万多元。万事起头难,只要开了头,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到1985年,白沙村已经拥有了17个石子场,真是靠山吃山,不再单纯靠田,也就不再靠天了。手里有钱好办事,开弓没有回头箭。1999年,地质部门勘探出白沙村北山下有铁矿石。侯二河认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便筹集资金300万元,建成两个铁矿,当年实现利润500万元。2003年投资180万元建成热油泵厂,投资80万元建起加油站。2004年投资4000万元建起焦化厂、洗煤厂,当年工农业总产值超亿元,集体收入3000万元,人均纯收入6500元,率先成为武安市小康村、文明村。2006年投资260万元新上免烧砖厂、煤气白灰厂,仅此两项月收入126万元。2007年投资1000万元对石子场设备进行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年利润达到1500万元。2009年8月又投资1200万元,购进了30部前四后八重型汽车,组建了白沙五龙运输公司,年实现利润389万元,并且为邻村解决60个就业岗位。2010年又投资6000万元新上了零污染、零排放、环保型旋转式白灰厂。自2003年以来,白沙村集体年收入连续8年突破3000万元。截至到2010年底,白沙村已有建材、铁矿、油泵厂、焦化厂、洗煤厂、加油站、牧业公司、运输公司、现代农业科技园、秸秆沼气站等28家企业,固定资产达到3.1 亿元、工农业总产值5.1 亿元、集体年收入6873万元、村民就业不出村,青壮年劳力全部在集体企业上班,月平均工资1500元,并且办理了职工保险。全村人均收入1.5万元,成为宽裕型小康村,走出了一条“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道路,成为燕赵大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白沙村始终没有放弃农业,而是利用工业反哺农业。一是调整种植结构,先后种植花椒树、板蓝根290亩、杨树苗90亩、经济林216亩,使人均土地增收330元;二是调整产业结构,走耕种和养殖结合道路,投资2300万元建成万头猪场和百头奶牛场;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出台了以营造绿色生态家园为目标的又一个五年发展规划。2009年与河北农业大学联合,实施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和废矿复绿两个项目,开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走上了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毛泽东时代提倡“先治坡后治窝”,白沙村“治坡”致富了,也该治窝了。解放后,白沙村人住的是窑洞加平房,老书记在世期间普及了平房消除了窑洞。侯二河接班了,就是从平房进楼房。集体经济发展了,改善人居环境就提到村“两委”议事日程上来了。2003年白沙村启动了创建精神文明生态村工程,累计投入3亿元用于旧村改造,建成了五纵(英才街、清风街、神农街、明月街、文化街)三横(小康路、大同路、和谐路)两亭(思源亭、惜今亭)一场(民心广场)四园(锦绣家园、康乐园、万清园、怡心园)。全村形成了12个居民小区的小城镇格局。580户村民全部住进了水、电、气、暖全通的新楼房。人均住房面积52平方米,而且还装上了电话、数字电视和宽带。电话普及率100%,电脑普及率68%,自家车普及率49%。2011年村里又投资1200万元,采用节能环保的地下水源热泵供暖制冷新技术,为村民安装了中央空调。投资410万元完成两个小区、一个公园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村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比一些城里人还好还高。从2003年开始,每个村民都能享受到16项福利待遇。幼儿入托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免费,考入大专以上院校的学生一次性奖励3000—10000元。18—60岁村民免费参加新农保,60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月获得200元养老金,每年两次免费体检,全体村民免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入住新楼房每户补助6万元。村民(包括孩子)按人头每年免费供应200斤白面、50斤大米,过年免费供应肉、蛋、鱼、油、酒。村民喝牛奶每斤收6毛钱,使用煤气每立方米收两毛钱,用电每度收3毛钱。取暖一个供应期每平方米收12元。闭路电视不收费。这就是老书记突遭车祸离世侯二河仓促接班,首先将党支部的堡垒搞好,才能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因地制宜依靠集体力量坚定不移地走上“半共产主义”式的共同富裕。
……
这些共富村与不少地区各级党委将官商勾结的招商引资,逼农民卖地破产给三大资产阶级当雇工作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相比,人们会给他们这个“堡垒”得出不言而喻的结论:长此以往,中国农村将会变成三大资产阶级的“殖民地”。因为国企被卖主变奴,不似而胜包身工;包产到户,人心涣散,各自为政,散沙一盘,土地被卖农变婢,不似而胜杨白劳。如果家庭农场再一出现,那就真有黄世仁了。这样一来,领导阶级和中国人民的主体工农联盟还能存在吗?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对这种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前途命运的严重问题,肯定是会予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
这些共富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其所以坚强,就是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用后者促进前者,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个堡垒中的党员的特殊材料就特在,必须带领广大群众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谁也不顾,自己先富的人是还能入党的。“三不一少”在这些村党组织是没有市场的。只有这样才能按照八大《党章》规定:“任何从事劳动、不剥削他人劳动的中国公民,承认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并且按照规定交纳党费的,都可以成为本党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党员。这就是八大对我们党成熟的标志。共富村的党组织确实是成熟的。只有成熟的党组织,才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才能成为实现共产主义大目标而战斗的坚强的战斗堡垒。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