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摄于1951年的5月,毛泽东的两位表兄文运昌与文涧泉在北京住了些日子。两位表兄对毛泽东说,住也住了,该去看的地方也去看了,连机场的飞机都看了,想跟你合一张照拿回去给老乡看看,证明我到了你这里,行么?毛泽东笑道:“不照相就表示你没在毛泽东家里住过么?” 毛泽东立即叫来了江青,说:“表兄们说住也住了,看也看了,说还要有照片为证哩。我一个人恐怕还证明不了,还得你这个居家的堂客(湖南土话,指妻子)在场才行哩!” 江青立即走了过来,准备合影。到了相机跟前,江青又往里间跑,穿上了她那一身自己很喜欢的外套。 于是留下了这张合影。(资料图)
“我非常感谢我的表兄”
文运昌是毛泽东外婆家的大表兄。他生于1884年,家住湖南省湘乡县唐家托。在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唐家托成了他的乐园,这里不仅有外公外婆和舅父等长辈的疼爱,而且几位表兄弟与他意气相投,感情甚笃,尤其是比他年长9岁的大表兄文运昌对他更是特别关爱。文运昌经常借家里的藏书给毛泽东阅读,还向他介绍湘乡县东山高等学堂。
在文运昌的鼓励以及舅父和同族、塾师的帮助下,毛泽东终于冲破了父亲要他辍学到米店当学徒的阻力,来到东山学堂读书。文运昌为他办好了入学手续,而且主动做他的入学担保人。
毛泽东好学上进,除了埋头学习课本外,更希望找到一些新书新报阅读。文运昌知道后,想方设法为他寻找,推荐进步有益的书报,许多令毛泽东爱不释手的书,例如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等,均是文运昌推荐的。这些进步书刊从内容到文体都十分新鲜,令毛泽东耳目一新,对他接受新思想起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可以说,文运昌对毛泽东的帮助,确确实实是帮在点子上。1936年在陕北的窑洞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毛泽东时,毛泽东这样说:我进了东山学堂,在这个学堂里有了不少的进步,但是我无心读古文,当时我正在读表兄给我的两本书,一本讲的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一本是梁启超编的《新民丛报》,这两本书我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非常感谢我的表兄。
“我不能给亲友介绍工作”
1951年4月,毛泽东邀请文运昌进京做客,文运昌十分高兴,他除了思念的表弟外,还怀着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仰仗毛泽东的职权给自己安排个职务。
其实,新中国成立之初,文运昌就给毛泽东办公厅主任田家英写了封信,并随信开了一张14人的名单,都是文家老少,有的是毛泽东的表兄弟,有的是表侄和表嫂娘家的亲戚,要求照顾安排工作、职务或保送升学。这份名单不久被周恩来转到毛泽东手里。 少年毛泽东在外婆家生活时,与比他大3岁的表兄文南松玩得最好,毛泽东没有忘记。1961年12月11日文运昌带着遗憾去世,他不能理解,毛泽东作为国家主席,贵为“天子”,为什么这么忘恩负义、不近人情。
毛泽东看后,不悦地说:“我不管其他领导是不是有这样为亲人做安排找位置的事,这种事,我毛泽东是不会答应的,共产党不同国民党,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而不是为自己的私利去奋斗。”于是毛泽东大笔一挥,在文运昌的名单上批示:“我不能给亲友介绍工作。”
毛岸英回韶山时,遵父命到唐家圫看望文家兄弟,文运昌叫弟弟文南松出面,要求毛岸英回去给父亲说说,解决文运昌的安排问题,毛岸英只有请求伯伯们谅解,因为他知道,共和国成立以来,亲友中不少人向父亲提出类似的要求,父亲总是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尽力说明,一一婉谢。无奈,文南松只有亲自写信,托毛岸英带给毛泽东。
表兄至死不能理解毛泽东
少年毛泽东在外婆家生活时,与比他大3岁的表兄文南松玩得最好,毛泽东没有忘记。然而在文运昌工作安排这事上,毛泽东却没有敬重文南松,他回信道:“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这让文运昌大失所望。
文运昌工作问题没有结果,这使他极为不满。直到1953年毛泽东出于多方面考虑,同意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意见,安排文运昌为湖南省文史馆员,但文运昌仍然觉得毛泽东没有给他多少好处。
最使文运昌不能理解的是,毛泽东作为国家主席,贵为“天子”,为什么这么忘恩负义、不近人情。他带着这个遗憾于1961年12月11日去世。
(《党史文苑》2013年第7期 梁贤之 刘小梅)
附:截止发稿时,网友评论如下:
( http://comment5.news.sina.com.cn/comment/skin/default.html?channel=qm&newsid=1488-1-75553 )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