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井冈山,毛泽东旧居
大井
毛委员的住处在大井很不起眼,与伙房相邻,房子小得有些难堪,木板床上那一铺稻草,还仿佛散发着庄稼的味道。房前那块方方正正的“读书石”,留着敌人利刀砍过的痕迹,留着疼痛的记忆,凛然不惧。当年毛委员时常坐在那石上,批阅文件,看书读报。屋后有两株大树,一株红豆杉,一株柞树,它们曾被敌人放火烧枯过,几十年后奇迹般发了新芽,开出了银色的小花,开在我们仰望的高度。还有老墙上斑驳的弹洞,以及八角帽、绑腿和草鞋,还有关于红米饭南瓜汤的歌谣,以及天井里时而滴落的雨点,革命的往事,在走近井冈的心绪里,变得愈来愈亲切。
茨坪杂货铺
茨坪东山脚下的杂货铺,房东腾出一半给红军居住,朴实的土坯房,温馨的农家院。记得战士与老乡们一起愉快地拉家常,记得那个清俊的湖南大个沉思的模样,毛泽东房间里最重要的陈设,是一副已经黑得发亮的箩筐,那是随他转战永不离身的机要文件箱,里面装的都是宝贝呀,撰写的文稿,重温的典籍,还有从各处搜罗的报刊消息。这副箩筐承载了革命最初的光荣和梦想,晚上要写作,白天要打仗,有时还要和红军战士一起去背粮,建国后,成了开国将军的挑夫自豪地说:“主席的著作是他老人家写出来的也是我挑出来的。”挑夫叫龙开富,房东叫李利昌。
八角楼
茅坪的夜,八角楼的灯光亮到很晚,那盏清油灯,至今亮在无数人心里,连部以上夜晚办公可以点三根灯芯,堪称我军最初的待遇规定。但毛泽东坚持每晚只点一根,微弱的灯光下,光辉思想喷薄而出,队伍中不少人曾留学欧美,很有“国际范”,却为毛泽东朴素的理论倾倒。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井冈山沟壑泥土里生发的道理,如漫山遍野浴火重生的苍松翠竹,浩浩荡荡铺陈出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沿八角楼的木梯拾级而上,室内的床架桌子砚台油灯尽收眼底,这里贮满昔日的生活气息,保留着一个叫贺子珍的伟大女性,为这间阁楼营造的温暖体贴和无限爱意。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