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毛泽东留给21军的财富
1935年2月3日,时任鄂东北道委书记高敬亭根据上级指示,再次组建21军前身——红28军。面对与中央音信隔绝、身陷重围的绝境险境,凭着中央转移时留下的一封坚持敌后斗争的“指示信”,他们始终忠心不改、坚守使命。正如高敬亭在组建大会时说的那样:“今天,中国工农红军红28军成立了!省委和主力走了,红军的根子走不了。不怕咱们现在势力小,就怕红军心不铁!只要我们一心跟着共产党,我们就一定能够把红旗永远插在大别山!”从此,红28军将士们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孤军奋战鄂豫皖、九死一生保火种,独立坚持在大别山区开展3年游击战争,以不足2000人的兵力牵制了国民党军17万余人,先后在45个县建立了红色政权,有力地支援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1937年7月,一份关于鄂豫皖红28军的电报呈到了远在延安的毛泽东的手中,毛泽东看着电文连说:“喜讯!喜讯!看来蒋先生又给我们逼出来一支打不散的队伍!”并高度赞扬道:“红28军很有成绩、很了不起!”
短短一句“很有成绩、很了不起”,却深深地包含了毛泽东对这支红军部队以少胜多喜人战绩的肯定,也是对敢打必胜革命信念的肯定,更是对铁心向党忠诚品格的肯定。正是在毛泽东的深切地鼓励下,历代官兵舍生忘死、英勇战斗,通信员张全贵重伤被俘,遭敌严刑拷打,为保守秘密咬断舌根,直到敌人惨无人道剥皮致死,年仅18岁;一级战斗英雄刘正昌九负重伤,一次差点当成阵亡烈士掩埋,尚未痊愈又投入新的战斗;鄂豫皖边区创始人吴文宝,父子同阵,一门忠烈,赤胆忠心从不动摇……还涌现出了436名英模人物和59个英模集体,走出了徐海东、张云逸、罗炳辉、高敬亭、彭雪枫、张爱萍、韦国清、张震等高级将领,形成了特有的“赤胆忠诚”革命信念。
1938年9月,时任新四军游击支队(21军某师前身)司令员兼政委的彭雪枫同志创办《拂晓报》,并为《拂晓报》的创刊号撰写了发刊词《拂晓报——我的良师》,挥毫写下了“拂晓报”的报头。对于《拂晓报》,毛泽东早就关注,曾多次表扬。1939年秋,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应彭雪枫之请,专门为《拂晓报》题写了“坚持游击战争”6个大字,并在给彭雪枫的信中说:“《拂晓报》看到几期,报纸办得好,祝同志们继续努力,做出更好的成绩。”这给游击支队的工作指出了前进的方向,也给拂晓报人和游击支队全体指战员莫大的振奋和鼓舞。广大官兵凭着“一支笔胜过三千支毛瑟枪”的革命情怀,更加积极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毛泽东战略思想,《拂晓报》也成了宣扬革命真理和我军将士风貌的一个重要窗口。报纸发行数量和范围越来越大,从300期开始,已经发行到延安、重庆、西安以及华北等地,受到报界知名人士范长江等的交口赞誉,甚至还一度发行到印度、法国、英国、美国、苏联、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并参加了1943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万国报纸博览会。
正是在毛泽东的深切期望和鼓励下,游击支队的将士们一手握枪去战斗、一手执笔播真理,逐步发展形成了“崇文尚武”的优良传统。而彭雪枫的《拂晓报》、拂晓剧团、骑兵团这“三件宝”,也成为21军精神文化的源头,形成了“拂晓”文化品牌。集团军编写的《拂晓寻踪》丛书、《拂晓寻踪》通讯、《拂晓劲旅——征战纪实》和新时期以“拂晓”冠名的拂晓系列演习、拂晓幼儿园、拂晓文体广场、拂晓政工网、拂晓号角信息中心等,都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21军传统文化的亮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留下的特殊财富已经发展成为21军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必将始终鼓舞着全体官兵昂扬奋进,在献身强军实践中书写“很有成绩、很了不起”的辉煌。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