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陈其禄:穿越回民国,你还能考上大学吗

陈其禄 · 2014-06-25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民国大学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上的

  民国大学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上的

  又到了每年高考结束后的吐槽时间,今年的主题之一是借民国高考怀古伤今。那是个山河破碎的乱世,不太流行“刷学历”,大学生可谓凤毛麟角;因为教育基础差,大学录取率平均不到10%;学校设施普遍糟糕,如果碰到战乱,可能逃命都来不及。

  这种糟糕的条件,却造就了不朽的大学精神,以及迄今被怀念的诸多大师。那是个校长和“领袖”平起平坐、大军阀要看文人脸色、大商人要抢毕业生的时代……

  随着几张试卷的出现,更令人忧伤的真相来了:1948年南开国文卷就三道题:作文“知识有什么用处”,名词解释,外加吐槽式问答题“国文课是很枯燥么”;1931年上海交大理数卷,难度相当于现代高二水平;至于1929年北大国文卷,干脆只有一道作文题。顿时,大家都有了一个梦:穿越回民国考大学,与大师同寝论道……

  醒醒啊亲,民国考大学真没那么容易。你不信?现在就带你穿越回去。

  “考生宝典”与“题海战术”

  北京和上海,一直是高等学府最集中的地方。如果你穿越回这里,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那个年代,搞全国统一招生的条件相当薄弱,各高校通常只能自主命题招生,还得花钱在报纸上提前登广告,吸引学生上门投考。条件好一些的学校,可以提供报名者以短期食宿;条件差的投不起广告,干脆沿街派传单、在电线杆上贴招考启事,紧盯同城生源。

  这些高校和旗下的附中、附小一起,不仅教书育人,还促成了一个个蓬勃发展的“高校经济圈”:在它们周围,总是有五花八门的补习班,老师课余时间可以去赚点外快。

  有些老师,干脆自己当补习班老板。大学、附中老师往往是招生考试的出题者,一些名师的押题率尤其高,他们的补习班经常让考生们争相报名;就算补习班没有名师压阵,但只要押题神准、口碑传开,也会生意红火。如果你没上补习班,就没有押题的福利了。

  上了补习班,自然就有做不完的题。别以为民国的补习班很悠闲,“题海战术”放在哪个年代都是万能的,不仅补习班天天在做题,连上门兜售材料的书商,都带着各种《XX大学投考指导》《XX大学入学考试指南》《XX大学投考常识辑要》……

  这些“真题集”,权威与否只靠口碑,押中与否全凭运气。不过,有一部集历史真题与学校资料于一体、由民间学会编写的《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投考指南》,颇受各地考生的欢迎,几乎被奉为“考生宝典”。

  “本社因鉴于近年我国教育日渐发达,中等学校之毕业生上进者日多,而对于各大学及专门学校课程之编制程度之深浅,入学之难易,费用之多少均苦不能知之甚稔。一旦负笈远游,每苦不得其门而入。”这是它的前言。这套指南不仅连续出了6年,后来还扩大指导范围、改名为《全国各大学暨高级中学投考指南》,可谓饱经市场检验。

  以该指南中的北大为例,当时该校办学分预科、本科,其中预科分甲乙两部、2年毕业,本科则分19个系、4年毕业,报名费3块大洋,第一学年要缴纳学费60大洋,本科录取标准为“各科均能满六十分者”……

  不买一本手里备着,小心报名时找不到学校。

  考数学却被英语虐

  比起现代动辄好几页的高考试卷,民国时期的考卷多半短小精干,甚至只有几道题。

  例如,1923年的北大国文试卷是这样的:

  (1)下列之文,试加以标点符号:

  自入莱芜谷夹路连山百余里水隍多行石涧中出药草饶松柏林藿绵蒙崖壁相望或倾岑阻径或回岩绝谷清风鸣条山壑俱响凌高降深兼惴栗之惧危蹊断径过悬度之难未出谷十余里有别谷在孤山谷有清泉泉上数丈有石穴二口容人行入穴丈余高九尺许广四五丈言是昔人居山之处薪爨烟墨犹存谷中林木致密行人鲜有能至矣

  (2)饶危蹊悬度许以上四词,试解其意义

  (3)作文题试述五四运动以来青年所得之教训

  简单得令人发指。

  我们再来看看数学试卷,它长这样:

民国数学卷子

  让你英语不好,膝盖中箭了吧。那个年代,代数、几何等被视为西学,许多高校都会用英文出数学题,加上必考的外语,ABC不够好的人们,考北大至少得悲剧两科。此外,民国私立教育繁荣,各种教会学校、外商学校除了文史科目,基本是全外语考题……

  民国的考生们,英语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实在搞不定,你可以和众多焦虑的民国理科生一样,投入文科的怀抱。

  于是,高校里的文理比例就失衡了。根据国民政府的数据,1928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为25198人,文科生占73%;1930年,文科生比例增至75%。这与社会需求不太对称,直接原因就是理科考试太虐人、吓跑一堆考生。

  此外,时事通常会在考题中占不小比重。

  1925年北京交通大学——中俄邦交恢复论;1926年北京私立民国大学——试分述中国之外患与内忧。1926年上海私立南洋大学——国事扰攘内战不息,实业衰颓民生憔悴。言救国者或主急进或主渐进或议改革政治或倡振兴实业。诸生志愿来此,对于求学目标救国方法究具何种见解,试各详言之。

  如此滂沱的作文题,请各位现代考生熟读历史,切记要有独到见解,不要死记硬背……

  当心考进野鸡大学

  1938年,华北大片国土沦丧,大学生们要么弃笔从戎、要么返乡避难,或者跟着教授们分批组团,来一场艰苦之余颇有革命浪漫情调的“联大长征”。

  其实,类似的场景每年都在重演,主角还是学生们,不过戏码不是逃难,而是赶考。在1938年国民政府设立全国统一招生委员会之前,想读大学你就得像古时候的秀才一样,提着行李跋山涉水,天南地北地赶考。如果碰上土匪甚至战乱,祝你好运。

  为了提高被录取的机会,许多人会化身“考神”:同时报考好几所大学,然后逐个参加它们的招生考试。这样一来,考大学就成了体力活,比如1931年中央大学的入学考试是7月初,而南开大学的考试则在7月底,不少考生先从全国各地涌向南京考试,接下来又要急急忙忙赶火车,去天津考南开……总之,赶考就是个体力活。

  算一算,民国考大学除了拼体力,还要拼荷包。几场考试下来,3至5大洋的报名费还算是小事,旅费则动辄几十大洋,这就不好受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民国考生们的成功率,是用白花花的银子堆起来的。

  民国时期,高校自主招生方兴未艾,政府在管理制度上也是十足的“弹性”。除各地国立、省立的公办大学,还有各种各样的私立大学,既有复旦、辅仁一类的佼佼者,也有不少你绝对没听过的“野鸡大学”,情况最严重的就是北洋时期的北京。

  根据《民国十四年(1925)教育部审查全国私立大学结果》,除获认合法的甲类和乙类院校,“经保留视察后再核办者”包括北京东方大学、北京国际大学、北京南方大学京校等“野鸡大学”,有趣的是东吴大学当时也名列其中。至于“应令取消者”,则有北京东亚大学、北京公民大学、北京新民大学?等。

  这些“野鸡大学”的状态,可以让隔壁北大的胡适先生来回答:“只须有房子(或租房子)、有教员、有学生,就可以叫做大学了,所以这些春笋般的私立大学居然可以存在。”民国没有什么官方认证的211、985,学校靠不靠谱,就靠你自己擦亮眼睛了。

  上大学真的很花钱

  民国时期,教授是个相当体面的职业。1927年6月国民政府规定,大学教授的月薪为400至600元,而当时普通工人的平均月薪为15元,县长每月20元。

  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教授们高收入的背后,除了政府咬紧牙关拨的补贴,剩下的就得由学费来承担。北大一学年要交60元,清华是40元,而南开、复旦等当时还是私立大学,没有政府补贴,一学年就要100大洋。

  还有更贵的呢。身为教会学校的金陵女子大学,一年学费200大洋,外加20块书籍费、10块校服费;去实验室要交24块钱,去图书馆要交10块钱……

  如此看来,在民国读大学,没点家底支撑真的不行。据1932年燕京大学学生在颐和园附近的调查,当地居民家庭年收入不到200元,其中饮食开销占去一半,一年下来只能存下十几元,供孩子读大学是很困难的。

  当然,荷包瘪一样有机会。民国时期,公立的师范院校是免收学费的,不少地方还会免费给学生提供食宿;考它们的门槛不高,不过你得有籍贯所在地教育局开具的介绍信,证明你品学兼优、一表人才云云。

  那个年代,北大的女生们流行一句话:“北大老,师大穷,唯有清华可通融。”言下之意是,清华男生有活力、不太穷,适合当男朋友,而老气横秋的北大男和穷哈哈的师大男,注定是吊丝的命。

  顺便告诉你,在大学文凭犹如金字招牌的民国时代,就业问题依然严峻。1934年,山西省政府在报告中透露:该省兴学30余年,专科以上毕业生8905人,但失业者高达4700多人。就连中央大学的就业情况也不乐观,1931年的《教育杂志》披露:“央大本届毕业生二百余人,半数未获相当职业。”

  全国发行的《中央日报》上有求职栏目,里面经常挤满了毕业生的信息:

  叶女士,北平国立师范大学毕业,文学学士,希望待遇140元;黄先生,国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希望待遇150元;程先生,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银行科,要求100元,工作地点在南京、上海、镇江……

  如此“毕业即失业”,你还想梦回民国?亲,醒醒吧……

  (以上为《Vista看天下》文章《穿越回民国,你还能考上大学吗》的部分精选内容,全文详见2014年第281期《Vista看天下》)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2.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4.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5.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6.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9. 中日合作:是该扒扒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军美化师了
  10. 张志坤|“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将向何处去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0.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6.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