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科学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深刻总结我们党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是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重温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对于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科学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系统总结了党依靠群众、组织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正是在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重温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全面了解群众路线的历史发展,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并从中获取深刻的启示,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独创性成果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独创性成果。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整套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在“主体地位”问题上,明确了“人民”的科学内涵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使党的群众路线立于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之上。首先,科学界定了群众路线中的“群众”概念。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阶级分析的方法,对人民群众范畴进行了分析,认为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建党之初,人民群众的范畴包括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和革命的基本依靠力量农民阶级,同时为了扩大革命力量,要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对革命的对象地主、富农和资本家也作具体分析。在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是指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在解放战争时期,是指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在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以及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其次,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重要历史作用。在革命与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反复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联合起来其力量是伟大的,我们必须依靠和相信群众的思想。他充分肯定了农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巨大作用,“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他强调:“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他认为战争的伟大力量存在于人民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我们历来主张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
第二,在“为了谁”的问题上,揭示了“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归宿,使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关于这一基本观点,毛泽东作了以下阐述: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在《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著作中,他都反复强调我党和我军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要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向人民群众负责。他说:“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要考察共产党人是否真心诚意为人民服务,是否真正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不能只看他的主观愿望与动机,更要看他的实际行动和客观效果。三是向人民群众学习。他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他十分强调一切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要做群众的学生,然后再做群众的先生。不经常地向群众学习,不在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就势必脱离群众,使自己孤立起来。四是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毛泽东认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离开了人民,就好比种子离开了土地。
第三,在“依靠谁”的问题上,阐明了“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立足点,使党的群众路线拥有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毛泽东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他看来,“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和智慧源泉。为此,他提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著名论断。只有依靠群众,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我们依靠了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只会被我们所压倒。正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因此,他谆谆告诫全党同志在任何时候都应注意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他还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要“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去启发和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在群众出于内心自愿的原则下,帮助群众逐步地组织起来,逐步地开展为当时当地内外环境所许可的一切必要的活动。
第四,在“怎样做”的问题上,论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最基本的领导和工作方法,使党的群众路线上升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高度。毛泽东指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因此,党的领导的正确思想也只能从群众中来。“从群众中来”就是深入到群众中,把群众分散的意见,化为集中系统的意见,在哲学上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把集中起来的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指导群众的实践,在哲学上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检验、丰富和发展真理。毛泽东说:“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为了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又提出要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采取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具体方法。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指出:“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可见,毛泽东的高超智慧和卓越的领导艺术在这里得到了集中体现。
第五,在“如何用”的问题上,指明了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根本途径,实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与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统一。毛泽东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党的各项工作领域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运用到党的思想路线上,就是毛泽东思想又一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化。他所写的《实践论》、《矛盾论》,既是讲思想路线问题也是讲群众路线问题,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他所概括的党的三大作风,以及对它们之间关系所作的论述,深化了我们党对群众路线的理论认识。二是运用到党的政治路线上,就是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制定的纲领、方针和政策必须反映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运用到军事路线上,就是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四是运用到组织路线上,就是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相结合。五是运用于党领导的政治斗争,就是坚决支持群众争取彻底解放的斗争。六是运用到经济建设上,就是减租,开展大生产运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七是运用到文化工作上,就是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八是运用到党的建设之中,就是形成党的领导骨干与广大党员群众相结合的领导方法和党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优良作风。
二、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形成、发展和完善的
党的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并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产生形成、成熟完善和曲折发展的过程。
萌芽阶段: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大革命失败。建党初期,党自身所处的地位和面临的外部环境,要求我们党为了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必须联系和发动群众,开展群众运动。1922年,党的二大制定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提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925年2月,党的四大制定的《对于职工运动之议决案》指出,要“尽力发展我们自己党的组织,力求深入群众”。同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扩大执行委员会决议案》中关于《组织问题议决案》更是强调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在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开始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实际,联系群众。1925年12月和1927年3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批评了当时党的个别领导者脱离群众、压制群众、做官当老爷的恶习流弊,逐步开创了联系群众、深入群众、依靠群众的清新风气,是党的群众路线萌芽的标志。
形成阶段: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爆发。1929年9月,周恩来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指出:红军筹款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对需用品可渐次做到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首次使用了“群众路线”这一概念,并将它作为我们党认识和处理党群关系的基本原则。1929年12月,毛泽东指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1929年至1934年间,他撰写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本本主义》、《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著作,对党和群众的关系及党应当坚持的工作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如党要坚持正确的斗争策略,必须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党只有为群众谋福利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革命战争必须动员和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而应该是群众化的方式等,这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之后,随着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这些思想观点逐渐成为全党的共识,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成熟完善阶段: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群众路线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备、成熟的科学理论。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论联合政府》等文章的发表,是党的群众路线成熟的标志。他在《论持久战》中告诫全党:“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开展延安整风运动之后,我们党认真总结经验,对群众路线又进行了理性的思考。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深刻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哲学思想基础,表述了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工作方法。即“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1945年,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写入了党章,并对其理论内容作了完整的概括,使群众路线趋于系统化。至此,群众路线已被全党所认同并在实践中得到自觉的贯彻执行。
曲折发展阶段:从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针对抗战胜利后敌强我弱的形势,我们党坚持走群众路线,赢得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拥护,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党成为执政党的新情况、新要求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毛泽东要求全党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同时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他认为过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1956年,根据执政后党的状况发生的变化,党的八大第一次把“群众路线”写入了党章,要求全党“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使党长期以来形成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遭到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总结,重新强调了在新的历史时期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并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又作了简明而准确的概括,同时高度评价了群众路线在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把它看成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
三、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启示
尽管毛泽东倡导的群众路线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实践中经历了一些曲折,但在改革开放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毛泽东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思想,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第一,确立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是新形势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首要任务。毛泽东一直十分重视在党员干部中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他说:“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的确,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坚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我们党最早提出“为群众服务”,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再到“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观念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为我们进一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我们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深入进行唯物史观和党的性质、宗旨教育,从思想深处扎根,从解决内在动力着手,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要用好我们党93年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这本“最好的教科书”,同时结合现阶段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党员队伍尤其是干部队伍结构的深刻变化,长期执政条件下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挑战”,以及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高度,认识增强群众观点的极端重要性,使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入人心,让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坚定行动。
第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是新形势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环节。毛泽东指出:“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较多,有些矛盾和问题人民群众反应强烈,对党与政府的希望和期盼较高。一是整治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这是当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的问题。当前,必须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建章立制环节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之中,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党内法规体系和保证该体系的运行机制,把集中整治与常态化、制度化的执政党建设结合起来,使党的群众路线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深深扎根,使党的群众路线在人民群众中生动展现。整治“四风”,还要引入舆论监督的有生力量,进一步吸纳并强化舆论监督的作用。二是解决好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着力解决好分配、就业、就医、养老、住房、教育等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休戚相关的民生问题。这是群众利益的最直接载体,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三是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以及党、民与法的关系。这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党的群众路线可以说是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路线,是实行广泛、充分的民主的路线。它有着一系列的制度保证,当前首要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使人大真正成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党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血肉联系的机构,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和平等发展。
第三,形成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是新形势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保障。毛泽东非常重视联系群众的制度建设。1956年,鉴于斯大林的教训,他指出:“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1962年初,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又结合民主集中制原则阐述了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的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历史条件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个长期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应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解决制度层面的问题,在创新和完善制度机制上下功夫,建立起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如通过制度规范群众路线的内容和形式,使群众路线逐步规范化;通过制度提高群众路线的工作质量,增强群众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制度纠正群众路线工作中的失误,有效防范执行群众路线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坚持“公开公正、社会协商、依法依规”的原则,通过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以及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主要是建立健全各级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沟通机制、协商民主机制、群众评价监督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等,从而使群众问题的解决过程透明化、人性化与规范化,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真正让走群众路线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刚性需求。此外,要在政治制度、干部制度、组织制度的整体框架内形成良性互动,使代表人民意志的“主渠道”、制约干部权力的“铁笼子”与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发挥整体综合效应,从而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获得根本的制度保障。
第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是新形势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毛泽东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主要是深入细致地宣传教育群众、广泛组织发动群众、充分重视群众组织工作、采取群众喜欢接受的动员方式、实行典型教育带动群众方法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群众工作方法又作了一些创新,如通过大规模的下放干部参加劳动,克服官僚主义、反腐倡廉、密切党群关系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面对群众多样化需求的日益增长,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在群众工作中罹患“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综合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上有新理念、新战略和新路径,主要是通过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切实增强群众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首先,必须在继承党的群众工作传统方法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和探索适合时代特点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如要学会用群众化语言与群众沟通的技巧,要通过办实事办好事和创新活动载体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等。其次,必须分析现阶段群众工作的特点、要求,树立与时俱进的新观念,把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转变群众工作理念,在推进社会事务、经济事务与行政事务的民主治理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变治理为服务,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为主动,变堵防为疏导,变层层转办为层层解决问题,始终围绕实现和维护群众利益开展工作,突出解决群众利益问题。只有不断创新这种既能凝聚群众,又能推动群众自我组织;既能服务群众,又能推动群众自我服务;既能协调群众内部关系,又能推动群众当家作主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使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73期,摘自2014年第8期《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