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平面镜,但中国公知只照哈哈镜。
没有人希望历史悲剧重演,但也不能肆意歪曲历史。
反思历史的时候,首先不能发明历史。
尊重历史,就是尊重你自己;你不尊重历史,历史就打你的脸。
简单说几条,有时间,有地点,有名有姓。(这一点很重要,生编乱造你不敢编这么详细,编出来这么多医疗专家。不然,他们站出来一个打脸怎么办?)
1、1967年1月,周恩来总理和中央办公厅给北京医院下达一条指示原则:刘少奇需要看病时,经他的警卫人员与北京医院总值班室联系,医院的医生、护士必须出诊治疗;药品还是照常从保健药房发给。
2、 北医参加会诊的专家有:内科陶桓乐教授、外科吴蔚然教授、眼科左克明主任、口腔科李善荣主任、口腔科朱洪荫教授、五官科王淑云主任、放射科李果珍教授、岳辉南主任;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张晓楼教授、北京第一人民医院五官科姜泗长教授等。
3、 1968年4月,刘(少奇)语言逐渐减少,有时出现糊涂,小便失禁,手颤抖,步子变小(碎步)。为了查明病因,北京医院神经内科王新德主任等专家会诊,王主任虽未肯定脑部有局灶性病变,但肯定是脑血管供血不足引起的病态。
4、 1968年5月3日,刘少奇医护组发现给刘少奇做饭的师傅马文全患痢疾迹象,便立即进行了隔离治疗,另换一位优秀厨师师傅。同时把他的厨房、餐厅、住所、餐具都做了彻底消毒,以保护刘少奇同志的健康。
5、 1968年6月18日,针对他血压增高,血糖波动等问题组织了专家会诊,调整了治疗药物;因胆固醇摄入过高对他不利,把他原先每天吃6个鸡蛋进行了调整。改为每天2个;并提出肉类和蔬菜要适当搭配,减少些过多的猪肉,增加些牛羊肉、豆制品、蔬菜等。//@袁立: 历史永远不能再重演!
6、 1968年6月初刘少奇受凉感冒,虽是小病,但疗效却较差。1968年7月6日起病情渐重,7月9日发烧、咳嗽加重,肺部罗音增多,会诊后初步诊断为肺炎。当即派护士马小先住在他家进行专属昼夜24小时护理。
7、刘少奇诊断为肺炎后,情况上报中央。 毛主席、周总理都马上明确指示:“要千方百计地给他治好病。”根据这一指示,组成强大阵容的医疗组。陶桓乐、黄宛、顾英奇、董长城住在刘少奇家里守护救治。顾英奇和董长城搭地铺昼夜24小时守护施救。同时安排四名护士参加护理工作,24小时值班。
8、 1968年7月12日,少奇同志病势渐沉重,高烧不退,神志不清,谵妄,痰咳不出,有阻塞气道的危险。专家会诊提出,必要时需要做气管切开。医疗组立即将情况上报。情况上报后,毛主席、周总理立即指示:“如病情需要,即同意医生的决定。”
9、 在1968年7月至1969年8月6日期间,请著名医院著名专家会诊共40余次,仅1968年7月会诊即达23次。参加会诊的专家有:上海董承琅等,北京的吴洁、陶桓乐、王叔咸、李邦琦、黄宛、王新德、薛善一、吴家瑞、姜世杰等著名教授专家。
10、 刘少奇医疗组。中南海门诊部参加的:卞志强、顾英奇、董长城、张林、牛福康、李留壮、马小先。参加特护的有:北京医院曹兵(瑞英)、纪秀云、警卫团韩世泉(男)、301医院董洁秋、卿喜珍等著名教授专家。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对刘少奇医疗组的评价:“门诊部为刘少奇治疗和抢救,以及所写的病历,受到两案调查、审查组的表扬。认为记录清楚、内容翔实、字迹工整;如实反映了治疗、抢救、护理、专家会诊、治疗处置和医嘱执行等各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真实可信,无懈可击。审查组认为门诊部牵头对刘少奇同志的医疗、保健、救护工作是认真负责的。”
综上,不难看出,刘少奇医疗组规格之高,医疗医护之细是充分尊重了刘少奇同志的。可以说在刘少奇同志病重的两年,从中央到地方,是竭尽全力,不折不扣的执行毛泽东周恩来的“要千方百计地给他治好病”的指示。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