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平型关大捷”家喻户晓,77年前的“平型关战役”你知道吗

张州 于海涛 · 2015-03-12 · 来源:国防参考
抗日敌后战场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摘要 平型关战役是全民族抗战的一次成功典范。国共两党在民族团结、一致对外的号召下,取长补短、共同抗日的胸襟和魄力,为探索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不知会有多少即将举办或仍在筹划的盛大庆典。鲜花、礼炮、游行……我们在以多种形式欢庆这一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战争胜利之余,理应从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入的层面去总结战争,用更全面的观点、更理性的思维去认识战争。今天,笔者就在这里为大家揭示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平型关战役。

  平型关战役筹划与八路军

  说起“平型关战役”,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的是林彪率领115师在平型关地区打败板垣师团一役。这次以惨烈代价取胜的伏击战斗史称“平型关大捷”,但实际上,它只是整个平型关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

  平型关战役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阎锡山指挥第二战区部队与日军在山西境内进行的第一次规模庞大的防御作战, 是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共御外敌的一次成功范例。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尽管国共两军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却始终没能扭转战场的被动局面,当大同日军南下切断平型关守军的后路后,战役以失败告终。

  距战役结束已经77年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亟须以历史的视角重新审视这场战役。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突然向卢沟桥附近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就此拉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此后,日军大举侵犯华北地区,如入无人之境,气焰骄狂嚣张,扬言要“三个月灭亡中国”。

  反观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纷纷败退,使得士气受挫、军心涣散,一时间“亡国论”“速败论”甚嚣尘上。装备精良的日军为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其主力一直寻找着在保定地区与我决战的机会。

  这时,局势出现了细微变化,这一变化发生得颇为突然,但又理所当然,进而把平型关推上了历史舞台。原本负责侧翼防守的板垣征四郎建功心切,不惜违反日本大本营的战役规划,伙同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败退的国民党军队发起追击,把战场扩大到“华北屋脊”的山西。

  沿途所遇国民党军队无心抵抗、不战而退,强大的日寇一路攻城略地,很快就横扫大半个华北。板垣征四郎和东条英机从中看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希望,于是,他们心中同时升起了一个疯狂而大胆的计划:打通晋北走廊, 攻占太原,以大迂回的动作迫使国民党军队撤退, 从而达成统治华北五省的战略目的。

  时至今日,我们不难想象当时华北民众所面临的日军兵临城下的场景,而作为“华北之锁钥”的山西,更是首当其冲、情况堪忧。每每置身于这段历史之中,我们的心情总是难以平静:耻虽不再,史尤可鉴。就当时而言,中华民族被侵略是因为国家积贫积弱,外敌入侵当然不会因为民众的愤怒和声嘶力竭的抗议而停止。对饱受苦难的中国来说,只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才能托起民族的尊严和希望。

  进入8月,全国的军事局势急转直下。蒋介石的“片面抗战”方针没能减缓日军侵犯的步伐,更不可能将侵略者赶出国门。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站了出来,主动作为、积极动员、多方接洽,历经数次反复曲折的谈判,迫使蒋介石同意了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宣言,达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协议。

  其中,在红军改编问题上,国共两党也是在相互做出让步后才敲定最终方案,改编后的八路军将开赴第二战区并由阎锡山负责指挥作战。

  然而,第二战区此时的境况却不容乐观。

  山西“土皇帝”阎锡山面对入侵山西的日军、腐败无能的中央军和奉命东征的八路军,心中十分矛盾。他对部属伸出三根手指,说:“我们是站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一个是联共抗日,一个是联蒋剿共,一个是联日反共。这三个鸡蛋,哪一个都不能踩破。”到最后,阎锡山从保卫自己“地盘”考虑,还是选择了联共抗日,虽然他对共产党并无好感。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身为战区司令长官的阎锡山之所以选择联共而非联蒋,是因为他从蒋介石身上看不到保住山西的机会,而相反,共产党给了他希望。

  同年9月,阎锡山同周恩来、彭德怀在岭口村的前线指挥部会商,共同制定了《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亲自部署“口袋阵”:放日军进入平型关,封死其退路,在平型关以西、繁峙以东的砂河一带展开决战,以我方11个军10余万人的优势兵力,依托有利地形歼灭敌人。

  同时,彭德怀还提出配合晋绥军主力作战的方案,得到了阎锡山的认同,即以友军坚守平型关正面,八路军115师隐蔽集结于敌前进道路的侧面, 负责从侧后夹击进攻平型关之敌。客观地讲,我军在设防时,虽然并未提前获知日寇的主攻方向,但根据地形地貌判断,其主战场很可能设置于平型关、东西跑池和团城口。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及一个重要人物——林彪。

  毋庸讳言,平型关大捷是林彪戎马生涯中威武的一笔,但鲜有人知道他为何能在平型关“一战成名”。正因为如此,人们开始有了各种揣测:林彪在平型关获此殊荣,究竟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

 

  ZHEFHTD2%)L5V18HL54LZG1.jpg

  (八路军115师战士在平型关公路两侧伏击日军)

  历史为何选择林彪

  1937年9月20日,当林彪奉命率领115师第一梯队抵至大营地区隐蔽待机时,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摆在了延安统帅部和115师师长面前:如何使用兵力?是集中兵力打运动战,还是分散兵力打游击战?

  对此,林彪与毛泽东意见不太一致。

  早在9月14日115师抵达原平车站时,林彪就曾向毛泽东流露出集中兵力打运动战的想法,却一直没能得到毛泽东首肯。同样,毛泽东在电报里对林彪的教育似乎也并未奏效。

  不管怎么说,毛泽东派林彪带领一支劲旅率先奔赴抗日前线,是缘于对他的信任,同时,也是给他一个绝好的机会,由他代表共产党人打响抗战第一枪。

  身为毛泽东的爱将,林彪自然深谙其用意,但他的脑中闪现出更多、更深远的景象。假如人民军队能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等到由他率先点起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那么,平型关所发生的一切将不再局限于言语的夸赞,而是要以赫赫战功来标榜。出于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林彪把平型关一役看得非常重要,也格外珍惜这一天赐良机。

  而毛泽东作为八路军统帅所考虑的是,弱小的八路军同强大的日军正面较量,会产生怎样的结局?虽然此时的共产党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提升威信和士气,但折戟沉沙、全军覆没的风险显然太大。

  在毛泽东眼中,一切拿党的前途和民族命运当赌注的无胜利把握之仗都应坚决反对。由此分析,毛、林在“打不打运动战”这个问题上产生分歧,也就不难理解了。

  事实上,在当时的大多数人看来,林彪完全可以遵照毛泽东既定的游击战争战略方针,走一条令毛泽东满意的、稳稳当当的抗战之路。

  但林彪毕竟是林彪,他不甘心被平庸淹没,宁愿事后被毛泽东批评,甚至冒着失去毛泽东信任的风险,也要抓住这个机会,大显身手。在他的字典里,战争就是风险,只有挑战风险,才能成为英雄。

  只有和强敌较量,才能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华。也只有打败那中国人从未战胜过的“皇军”,才能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

  几番下来,两人的分歧悬而未决。

  直到林彪亲自勘察平型关和灵丘县西郊地形后,这一分歧才有了消融的迹象。林彪意识到从灵丘县城到平型关口只有一条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狭窄山沟公路,其中最险要、最狭窄的路段仅能勉强容纳一辆汽车通过, 其两侧是20多米高的陡崖,沟内没有任何可藏身之地。

  于是,林彪一边下令将344旅和师部机关火速调集到长城脚下,一边向毛泽东汇报了战前准备和作战计划,并很快征得了毛泽东同意。在平型关打一场伏击战的部署,总算敲定了。

  9月23日中午,林彪和聂荣臻在上寨村小学召开115师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林彪激动而有力地挥舞着拳头:“我们要在日寇进攻平型关时,利用这一带的有利地形,从侧后猛击一拳,打一个大胜仗!”

  随后,他分配作战任务:杨得志率343旅685团设伏于关沟——截头,切断沟内日军与围攻团城口的日军的会合通道;李天佑带686团埋伏在乔沟——斩腰,将敌人分割歼灭;徐海东指挥344旅687团占领蔡家峪以南高地——断尾,切断敌人退路,阻击增援敌军;杨成武率独立团隐蔽穿插至腰站一带,阻击灵丘和涞源增援之敌;688团留做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各团于24日深夜冒雨出发,至25日拂晓前抵达白崖台地带,按计划隐蔽在公路南侧的山地。经过一夜风雨,战士们都成了泥人,与阵地融为一体。若不是事先知道,几乎很难察觉到部队的痕迹……

  激战前的山岗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太阳才刚刚升起,一队人马拖着长长的影子进入了林彪的视线。彻夜未眠的他,开始在心里盘算敌军的兵力和武器。当听到“师长,敌人全部进沟了”,他果断下达命令:“立即开火!”

  随着林彪的一声令下,平静的山沟沸腾起来。685团设伏的两侧山坡上顿时弹如雨下,机枪喷射而出的火舌把敌人打得人仰马翻,蜂拥而至的手榴弹把路面炸出一个个大坑,迫击炮精准地在敌人最前面几辆汽车上开花,堵住了后续日军前进的道路。

  骄横的日军遭到意外打击,陷入一片混乱。伏击部队抓住机会发起冲击,将公路上的日军切成一段一段,和日军展开激烈的白刃战、肉搏战,使得日军的飞机、大炮难以发挥威力……

  惊慌失措的日军很快回过神来,迅速组织反击,战斗变得愈加残酷。战场上最为惨烈的要数老爷庙争夺战。老爷庙梁是乔沟的制高点,在686团向公路冲击的过程中,被拦截在乔沟西段的日军集合兵力向北侧制高点冲去,并占领了老爷庙梁,然后居高临下向686团猛烈射击。争夺老爷庙成了平型关战斗的焦点。副团长杨勇带领3营朝日军反扑,经过一阵厮杀,终于控制了老爷庙梁。

  日军争夺高地失败,意味着难逃被围歼的厄运,于是企图冲破第33军独8旅阵地。为彻底歼灭这股日军,独8旅把一线部署改为纵深部署,顽强抵抗。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27日,并最终给板垣师团第21旅以毁灭性打击。

  再来看看负责打援任务的两个团是怎样一番景象。平型关大捷的前一天,杨成武率独立团在驿马岭的腰站地区与日军打响了战斗。该团大胆穿插渗透到敌后,成功阻击了涞源和灵丘两个方向的援军。

  而徐海东带领687团直下前沿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到了25日下午3点,来自灵丘方向的增援日军,在坦克的引导下向687团2营发动猛攻。得益于1营的配合,2营官兵多次打退日军进攻,迫使其在黄昏前退回灵丘县城,保证了平型关伏击战的胜利。

  与此同时,先期占领东跑池的日军为解救被围困在山沟里的同伙,向辛庄汹涌扑来,均被685团击溃。但由于此前高桂滋率84师擅自放弃阵地,致使团城口、鹞子涧和东西跑池一线被日军轻取,这不仅放跑了被包围的日军,更使得八路军两面受敌。至此,林彪下令停止攻击,撤出战斗。

 

  )72Q1U9D8(}2A9K[C[SZOUS.jpg

  (1937年9月26日,平型关战斗胜利后战士们凯旋而归)

  历史走向何方

  战斗一结束,林彪就给八路军总部和在延安的毛泽东发去电报。于是,平型关大捷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

  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政治影响极其深远。它彻底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振奋了民心士气。

  此时的中国,不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迫切需要这样一场胜利。又恰恰因为平型关的胜利来得及时,以致它的光环遮盖了鹞子涧激战、东跑池血战和茹越口之战等,历史将平型关大捷推向了巅峰。紧接着,来自全国各界的贺信、贺电如雪花般涌向共产党,举国上下无不沉浸在欢庆胜利的喜悦当中。

  此刻,除了那些仍在平型关一线战斗的将士们,还有谁会意识到,平型关大捷是结束了,但平型关战役仍在继续!

  平型关战役是在战役上实现国共合作的成功典范。尤其是平型关大捷,不论是从作战计划的部署到作战时机的把握,还是从伏击阵地的选择到友军部队的配合,我们都能看到民族团结的伟力。

  但我们不能仅从战斗层面看待这次作战,而是要跳出战斗的圈子来认识。就战役全局而言,平型关大捷是平型关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投入兵力看,八路军第115师投入4个团的兵力,共计12000余人,占平型关战役中方投入总兵力的近八分之一;从战役目的看,这次战斗是为了配合平型关主战场所采取的侧后伏击行动。从局势发展看,平型关大捷打乱了日军进攻平型关的计划,使已陷入敌围的郭宗汾部得到支援,免于被全歼的命运。同时,也为我党开看,平型关大捷打乱了日军进攻平型关的计划,使已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纵观平型关战役始终,我们不难发现,整场战役处处闪耀着民族团结的光辉。我们也不难推断,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就不可能有平型关大捷。如果没有以阎锡山为首,并包括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在内的第二战区司令部的统筹计划和统一部署,就不可能有平型关大捷。如果没有诸如团城口、东跑池、平型关等正面战场对日军主力部队的英勇阻击,就不可能有平型关大捷。

  总之,平型关战役是全民族抗战的一次成功典范。国共两党在民族团结、一致对外的号召下,取长补短、共同抗日的胸襟和魄力,为探索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平型关战役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我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据统计,平型关战役中日军死伤8562人,中方死伤39042人,此战的残酷性由此可见一斑。

  面对惨烈的牺牲,八路军指战员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敌强我弱、国民党军队消极防御的大背景下,单纯靠一两场战斗的胜利根本阻挡不了日军犀利的攻势,甚至会把我军微薄的力量牺牲于此。只有通过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根据地,坚持持久作战,才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

  同时,我党积累了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此役对林彪的军事生涯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此,他的军事思想开始逐渐走向成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和策略积累了宝贵经验。

  林彪在战斗结束后曾总结12条经验教训:“1.山地战,敌人的战斗力与特长均要大大降低,甚至于没有,步兵穿着皮鞋爬山,简直不行,至于炮兵则难于运动与找阵地。坦克呢,有些地方真使它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感,飞机的作用也不大。2.敌人不仅是弹药靠后方输送,连粮食都要靠日本送来。他们的后方线已扯长有一千多里。在这样情形下,把他们后方统一切断,他们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

  不久后,八路军的作战方针即由“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发展为“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作战,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此外,这场战役还涌现出了像杨勇、程继贤、梁鉴堂这样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他们筑成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固堡垒,演绎出一段绚丽悲壮的卫国篇章。他们身上闪耀着的民族血性,激励着抗日军民在此后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并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77年的时间过去了,平型关的变化清晰可见,但是那条让日寇魂飞魄散的山路却依然如故。今天,我们正逐步走出历史的迷雾,明鉴那段历史,为实现强国、强军梦积聚能量、提供智慧。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张 州 于海涛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南岗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2.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4.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5.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6.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9. 中日合作:是该扒扒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军美化师了
  10.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0.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6.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