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1480-1567)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江西新余分宜县人。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清代文臣张廷玉主编的《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严嵩靠讨好上司爬上高位
严嵩的父亲是一个久考未成而又醉心于权力的人,他把一切的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于是从严嵩年幼时就悉心的栽培、教导他。严嵩五岁在严氏祠启蒙,九岁入县学,十岁县试拔擢超群,十九岁中举。弘治十八年(1505),严嵩二十五岁时,考中乙丑科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被授予编修,终于完成父亲的心愿。然而正在严嵩雄心壮志的时候,他得了一场大病,迫使他退官回籍。在严嵩退官养病期间,正是宦官刘瑾权倾天下之时。正德五年(1510)刘瑾与其党羽被灭后,严嵩北上顺天(今北京地区),正式复官。在此后的十多年内,严嵩先后在京师与南京的翰林院任职。
明世宗(即嘉靖皇帝朱厚熜,1507-1567)在位中后期,沉迷于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对政事漠不关心,朝中事务皆交由朝臣处理。礼部尚书夏言得到世宗的宠信,又是严嵩的同乡,于是严嵩拼命讨好夏言。在夏言的帮助下,严嵩一步步爬向高位。
嘉靖十一年(1532),严嵩升任南京礼部尚书,两年后改任南京吏部尚书。(明朝将北京作为首都后,在旧都南京也设六部,称南六部,另有一套职官,但又不全置,其职权远不如北京六部。)
嘉靖十五年(1536年),严嵩赴京朝觐考察,被明世宗留下,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由于世宗对议礼的重视,礼部尚书在部院大臣中地位尤其显赫,往往成为进入内阁的阶梯。严嵩和世宗的接触开始频繁起来。于是严嵩抓住这个机遇,想方设法讨好世宗。而夏言因反对世宗沉迷道教,渐渐不为世宗所喜。有一天,世宗将沉香水叶冠赐予夏言、严嵩等大臣,夏言并不戴上;但严嵩每次出朝都会戴此冠,还特地用轻纱笼住以示郑重。世宗见状,越喜严嵩而嫌夏言。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夏言革职闲住,严嵩加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仍掌礼部事。
严嵩入阁后,愈加讨好世宗。明世宗崇道斋醮(“斋醮”为道教的仪式)追求长生不老,严嵩为了媚上,对这方面的事都是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管花多大的人力、财力、物力,都在所不惜。其中单是营建斋宫秘殿,就有工场二三十处,役匠数万人,每年的花费就有二三百万两白银,而当时明王朝太仓每年的收入只有二百万两。
明世宗要斋醮祷祀,就要撰写青词。严嵩因善写青词而得宠。自他担任首辅后,他经常在世宗左右,醮祀青词。为了撰写好青词,他倾注了很大的精力,有时废寝忘食,甚至在庚戌之变时,当俺答兵包围了北京,并在城郊大肆杀掠的重要时刻,他竟不顾国家安危和百姓死活,还在专心致志地大写青词。特别当左谕德赵贞吉提出抗敌之策,在奉敕谕军之前去谒见严嵩时,严嵩竟以正在撰写青词而托辞不见。可见在严嵩的心目中,青词的位置远在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之上。难怪人们嘲讽他是“青词宰相”了。
严嵩掌管大权后大肆卖官鬻爵
严嵩自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入阁,参与机务,前后达二十年。后来,严嵩年老,提拔其子严世藩为工部侍郎,协助他掌权。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一方面极力打击和排除异己,另一方面,大肆卖官鬻爵,聚敛财物。
在严嵩一伙的把持下,“政以贿成,官以赂授。”如七品州判售银三百两,六品通判售银五百两;刑部主事项治元,用银一万三千两就可转任吏部稽勋主事;贡士潘鸿业用银二千二百两,就当上了临清知州。武官中则指挥售银三百两,都指挥七百两;夺职总兵官李凤鸣出银两千两,起补蓟州总兵;老废总兵官郭琮出银三千两,使督漕运。
南京御史王宗茂在上疏弹劾严嵩时揭发:严嵩在吏、兵二部报请任命的官员中,每次从中选二十人,每人索贿数百两黄金,让他们自己挑选好的地方,结果导致文官武将都从严嵩门下而出。他还揭发:严嵩在遭人弹劾时,偷偷往老家运送财物,车上装的珍宝数量极多,其中的金、银人物大多高二、三尺,甚至连小便用的溺器也是金银制做的。
嘉靖三十七年(1558)刑部主事张翀上疏揭发:户部每年发放的边饷,本来是供养军队的,自严嵩辅政以来,早上从户部拨发出去,晚上就进了严府。真正用到边防的只有四成,其它六成都送给严嵩了。我每次从长安街经过,看到严府门前无不是边镇派来的使人。这些人没见到严嵩本人,就向严嵩的儿子行贿;没见到严嵩的儿子,就向严嵩的亲戚行贿。就连严嵩的亲戚严年,其家产都超过几十万两白银,严嵩家有多少财产可想而知。据史书记载,单是严嵩的儿子严世藩,家产就有黄金三万余两,白银二百余万两,珍宝等又值白银数百万两。严世蕃甚至在家中的宝库内狂妄大笑说:“朝廷无我富!”
严嵩父子索贿卖官,导致朝廷上下文武官员激增。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全国武职人员超过8万,文职约2万多,而到嘉靖年间,竟增加了好几倍。
严嵩当政期间,不断有人上疏弹劾,然而在明世宗的包庇下,都没能扳倒严嵩。而上疏弹劾的官员,都遭到严嵩父子的迫害,轻者下狱,重者处死。
以严嵩为首的阁部诸臣,贪贿公行,侵吞国帑,结果是上行下效,从朝廷到地方的各级官员行贿送礼、贪污受贿,形成无法遏止的贪风,吏治越来越腐败,明王朝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
嘉靖年年间,北方蒙古族的俺答汗部屡屡南侵,倭寇也在东南沿海不断侵扰,但朝廷却始终未能对其进行有效遏制,其根源就在于严嵩父子索贿卖官导致吏治日益腐败。嘉靖三十七年(1558)刑科给事中吴时来上疏说:“今边事不振,由于军困;军困由官邪;官邪由执政之好货。如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有山东道士蓝道行以善于扶乩(即占卜问疑)闻名于燕京,内阁大学士徐阶便将蓝道行介绍给世宗。一日蓝道行在扶乩时称“今日有奸臣奏事”,刚好严嵩路过。世宗对严嵩父子日久生厌。最终,严氏父子的权势被蓝道行的几句话推倒。严世蕃被判斩首,其父严嵩被抄没家产,削官还乡,无家可归,两年后病死。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