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杨继绳赖以把224.67万安徽人“饿死”的“依据” (上)
——节录自:谁来解释“1982年人口统计数据”中的“怪异数据”?(下)
“反毛精英”杨继绳在《墓碑》“第四章:安徽不安”中,为我们展示出《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安徽人口统计资料:
杨继绳依据《安徽统计年鉴》的上述“统计数据”,就“计算”出安徽省在“1958~1960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为224.67万人!”
“反毛精英”杨继绳所展示出的“精英公式”和“精英计算过程”如下:
1,为安徽省独创一个“正常死亡率9.55‰”
正常死亡率={(11.8+14.3+9.1)/3+(7.9+7.2+7.1)/3}/2=9.55‰
2,再用独创的“正常死亡率9.55‰”去“推算”安徽省在1958~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
1958年:3366×(12.3-9.55)‰=9.26(万人);
1959年:3410×(16.7-9.55)‰=24.38(万人);
1960年:3235×(68.6-9.55)‰=191.03 (万人);
(杨继绳)据此认定: “1961年实际死亡率低于正常死亡率。可以说没有饿死人。”
紧接着,杨继绳就据此轻而易举地“推算”出:安徽省在“1958~1960年”的“正常死亡死亡人口数为224.67万人!”——(9.26万+24.38万+191.03万)
在《墓碑》的二十三章中,杨继绳又依据《中国人口.安徽分册》里的“数据”,运用独创的“精英计算公式”,再次“推算”出安徽省在“1958~1960年”的“正常死亡死亡人口数为226.28万人!”——自以为是地胡说:“《中国人口.安徽分册》一书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和《安徽统计年鉴》数据一样,但历年总人口数略高于《安徽统计年鉴》,所以用《中国人口.安徽分册》的数据计算出来的非正常死亡人数略高于用《安徽统计年鉴》计算的结果。由于这两本书的数据都是官方公布的,缩小了饥荒严重程度。”
在《墓碑》中,“反毛精英”杨继绳把《中国人口.安徽分册》一书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和《安徽统计年鉴》中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明显差异,别有用心地解说成“数据一样”——无疑是自欺欺人的玩弄“精英技巧”;无疑是为达目的而不顾事实!
红马大叔认为:杨继绳提供的上述“数据”如果不进行必要的“梳理”,人们很难从上述“数据”中看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谬误。现在,红马大叔就借用中国统计局提供的“人口计算公式与方法”,对杨继绳提供1989年出版的《安徽统计年鉴》中的“精英数据”中“残缺”进行必要的“补残”与“完善”,然后再展示这些“数据”中的“异常”与“怪异”——
首先,就需要对杨继绳展示的“表4-5 安徽人口统计资料”进行必要的完善与梳理:
表1:红马大叔对杨继绳展示的“数据”的梳理与完善
红马大叔认为:只要具有中国小学就毕业生的“数学计算智力”,就可以对杨继绳所展示的“安徽人口统计资料”,进行这样的“解析”:
表2:杨继绳所引用的“表4-5”中,展示出这样的“当年人口增减数”
表3,“表4-5”中所展示出当年“人口增减数”≠当年“自然增长数”
表4,在“表4-5”中,当年人口增减数与自然增长数的“对比差”
红马大叔认为:凡是具有小学就毕业生的“数学计算智力”的中国人,都会在“表4” 中的“前数对比后数的差数”栏里看到《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中,不容置疑地存在着“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自然增长人口数”的“明显差异”;存在着中外“自称精英”和“互称精英”们所不愿意正视这些极为怪异的“对比差”;存在着中外“自称精英”和“互称精英”们更不敢对“前数对比后数的差数”进行必要的合理解说!
红马大叔认为:凡是具有小学就毕业生的“数学计算智力”的中国人,都会在“表4” 中的“前数对比后数的差数”栏里看到《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中,存在着杨继绳、金辉们赖以把224.67万~226.28万安徽人“饿死”在大跃进年代的“精英数据”,本身就存在着不容置疑的巨大谬误!——
1,在“表4-5”中,安徽省1958年的年初人口为“3337万人”,当年出生80.11万人,死亡41.40万人,“年末人口数”应该是3375.71万人;可是,在《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中,年末人口数却是“3394万人”。
——试问:安徽省在1958年的“年末人口数”中,为什么≠当年的“年初人口数+自然增长人口数”?安徽省在1958年的“年末人口数”,为什么会增多18.29万人?这18.29万安徽人,是少报了安徽省在1958年的出生人口数?还是多报了安徽省在1958年的死亡人口数?这“18.29万安徽人”究竟是从何而来?
2,在“表4-5”中,安徽省1959年的年初人口为“3394万人”,当年出生67.86万人,死亡56.95万,“年末人口数”应该是3404.91万人;可是,在《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中,年末人口数却是“3426万人”。
——试问:《安徽统计年鉴》中的“21.09”万人从何而来?是少报了当年的“死亡人口数”?还是为支撑是否存在着为支撑“胡与赵”在1983年公布的“1960年的‘年末人口数’比1959年的‘年末人口’整整少1000万人”的“政治需要”,而“人为的多报了1959年的‘年末人口’21.09万人”?
3,在“表4-5”中,安徽省1960年的年初人口为“3426万人”,当年出生36.88万人,死亡221.92万人,“年末人口数”应该是3240.96万人;可是,在《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中,年末人口数却是“3043万人”。
—— 试问:安徽省1960年的197.96万安徽人,在“年末时”究竟到何处去了?是否存在着为支撑1983年“胡与赵”公布的“1960年的‘年末人口数’比1959年的‘年末人口’整整少1000万人”的“政治需要”,而把“197.96万安徽人”人为地从“年末人口数”中“消除”?
——试问:《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所展示出的安徽省1960年有“221.92万安徽人死亡”,究竟有没有把安徽青年在1960年参军的人数列入“死亡人数”?究竟有没有把1960年考上省外大学、中专、职工培训学校与技工学校……的安徽青年列入“死亡人数”?究竟有没有把1960年“出省”去参加各个油田大会战的安徽农民列入“死亡人数”?究竟有没有把1960年在“省外”参加铁路、公路修建的安徽农民列入“死亡人数”?究竟有没有把1960年在“省外”去参加大型水库和水利工程的修建的安徽农民列入“死亡人数”?究竟有没有把1960年“出省”去新疆、东北地区和江西……等地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度灾”与“盲流”的安徽农民列入“死亡人数”?——事实上,1989年出版的《安徽统计年鉴》中的“人口统计数据”,就是安徽省“有人”为支撑“胡与赵”1983年公布的1960年有“1696.4万中国人‘死亡’”的“政治需要”的具体事例!金辉们赖以把224.67万~226.28万安徽人“饿死”在大跃进年代《安徽统计年鉴》的“人口统计数据”,就是不容置疑具体表现!
4,在“表4-5”中,安徽省1961年的年初人口为“3043万人”,当年出生37.10万人,死亡24.43万人,“年末人口数”应该是3055.67万人;可是,在《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中,年末人口数却是“2988万人”。
——试问:其中的67.67万安徽人究竟到何处去了?是“人为的数据调整”?还是“故意的数字改写”?这67,67万安徽人为什么会“失踪”?“编写者”为什么不进行必要的合理解释?杨继绳、金辉们为什么对此视而不见?
5,在“表4-5”中,安徽省1962年的年初人口为“2988万人”,当年出生165.82万人,死亡25.51万人,“年末人口数”应该是3128.31万人;可是,在《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中,年末人口数却是“3234万人”。
——试问:1962年的“年末人口数”中,为什么会增多“105.89万安徽人”?这“105.89万安徽人”究竟从何而来?是瞒报了当年从省外重返安徽的复员转业军人、国家清退企事业员工和农村人口,还是瞒报了当年重反故土的“逃荒与盲流”的安徽农民?
——试问,在1962年,果真有“165.82万安徽人”出生吗?一个最不容置疑的事实在于安徽省1962年要生出“165.82万安徽人”,就需要安徽一百多万妇女必须在1961年3月以后怀孕!事实上,安徽省在1961年3月仍然处于“粮食比较匮乏的状态”;《安徽统计年鉴》“人口统计数据”的“编写者”们竟然为支撑1983年“胡与赵”公布的“1960年的‘年末人口数’比1959年的‘年末人口’整整少1000万人”的“政治需要”,而编造出安徽省一百多万育龄妇女必须在1961年3月后在“粮食不仅匮乏”的社会环境中不顾一切地怀孕,否则就不能做到在1962年生出“165.82万安徽人”。
——即使安徽省的一百多万育龄妇女能够在1962年生出“165.82万安徽人”,《安徽统计年鉴》“人口统计数据”的“编写者”们仍然不能合理地解说:安徽省为什么会在1962年净增加246万人?在“表4-5”中,1962年难免还有25.51万安徽人死亡,使有165.82万安徽人出生,净增加人口也只能是140.31万人;可是,《安徽统计年鉴》的“人口统计数据”的确写出了安徽省在1962年的“年末人口数”比“年初人口数”多246万人!杨继绳、金辉们同样不敢合理解说这样的“怪异数据”,同样不敢正视这样的“怪异数据”;因为,杨继绳、金辉们要依据这样的《安徽统计年鉴》中的“人口统计数据”把224.67万安徽人“饿死”在大跃进年代,就只能具有如此拙劣的“数学智力”,就只能无视被他们“饿死的安徽人”,陆陆续续在1962年不可阻止地先后“复活”!
6,在“表4-5”中,安徽省1963年的年初人口为“3234万人”,当年出生163.91万人,死亡25.54万人,“年末人口数”应该是3372.37万人;可是,在《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中,年末人口数却是“3232万人”。
—— 试问:在1963年的“年末人口数”中,为什么会有“140.37万安徽人”被人为的“失踪”?这“140.37万安徽人”究竟到何处去了?在杨继绳和金辉们据以“饿死”224.67万~226.28万安徽人的《安徽统计年鉴》1989年,第40页,41页的“表4-5”中,竟然会出现1963年的“年末人口数”反而比“年初人口数”减少了“2万人”;如此“怪异”的《安徽统计年鉴》中的“人口统计数据”,竟然被金辉们赖以把224.67万安徽人“饿死”在大跃进年代的“依据”,这难道不能发人深省么?这难道不值得人们追究么?
7,在“表4-5”中,安徽省1964年的年初人口为“3232 万人”,当年出生127.9593万安徽人,死亡27.58万安徽人,“年末人口数”应该是3332.38万人;可是,在《安徽统计年鉴》的“表4-5”中,1964年的“年末人口数”却是“3181 万人”。
—— 试问:1964年的“年末人口数”中,为什么会有“151.38万安徽人”再次“失踪”? 既然安徽省在1964年的死亡人口只有27.58万人,既然安徽省的妇女又生出了127.96万个婴儿,自然增长人口数按理应该增大1964年的“年末人口数”;《安徽统计年鉴》的“表4-5”中,竟然“变”成“年末人口数”比“年初人口数”减少“51 万人”,这难道不算极为反常的“怪异数据”?“反毛精英”杨继绳和金辉们为了把224.67万安徽人“饿死”在大跃进年代,竟然无视《安徽统计年鉴》中拙劣的“怪异数据”,是“数学智力”拙劣?还是这些“反毛精英”们的人品恶劣?就让人们去随意评说吧!
红马大叔为了让人们更容易看清“反毛精英”杨继绳和金辉们据以“饿死”224.67万~226.28万安徽人的《安徽统计年鉴》中的“人口统计数据”的荒谬与怪异,不妨再展示一下“反毛精英”杨继绳和金辉们据以“饿死”226.28万安徽人的《中国人口》各省分册记载的人口状况的资料“表22-2”:
——(待续)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