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第三次、第四次战役毛泽东与彭德怀电报来往(笔记)
写在前面:最近在写十年前就要写的抗美援朝与我国争取苏联援助航空工业的关系,文章一时半会出不来,主要是资料没有理顺,不过有了一些看法,写了一些笔记,先放上来,供大家批评讨论。
长期以来,在抗美援朝的研究中一直有个结论,就是在二次战役后毛主席头脑发热,执意南下,而彭德怀实事求是,不愿南下作战,迫于主席压力南下作战。实际情况恰好相反:毛主席是要过三八线又退回来,而彭德怀执意占领汉城。到目前为止,只有王正兴戳破了这个谎言,王正兴引用翔实的史料,一点点分析,纠正了这个错误。
在这里先谈下王正兴,他是截止到目前为止所知研究抗美援朝最有力量,最深刻,最好的学者。王正兴出身行伍,悉心研究抗美援朝,一个个连排战斗,一次次战役,一点点研究分析,不仅有宏观战略分析,也有微观战斗叙述,是研究抗美援朝第一人。
从下面20多封电报,我们不难发现:毛主席本来没有占汉城和占三八线的打算,相反彭德怀一次次扩大战役规模,一点一点向南进击。在这点上,王正兴就指出:彭德怀和毛主席在战略眼光上有巨大差距:
那就是毛主席建议第三次战役打过三八线,主动撤回来。而彭德怀固执己见,没有听从,最后主席做了妥协。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早已详细讲述,本文不再展开。但需要注意的是,志愿军因此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按毛主席的意思,打过三八线后撤回来,我们保持想打想和的主动权。可是第三次战役打过三八线后占领了汉城,韩国、朝鲜、美国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在这种变化中最不利的就是志愿军。本来我们在朝鲜作战,现在变成了在韩国作战。
本来毛主席做了妥协后指出,就算过三八线,志愿军自己可以撤回来,让人民军顶在前面。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是我们参战的战略目的。帮助朝鲜统一,这不是我们的目的。故毛主席有这样的建议。但朝方和志愿军如何沟通,目前并未解密。最终顶在一线的还是志愿军。这是彭德怀和毛主席之间战略眼光的巨大差距。但因为某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有些人把这个责任推给了毛主席。这在那些年,是很正常的事,反正有什么事,都往毛主席身上推就行了。(《打败仗,无损志愿军的伟大,不许说出失败,才是一种悲哀》 王正兴微信公众号《这才是战争》2020.11.28)
毛主席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的目的是保家卫国,关于这一点王正兴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但是毛主席从中看出了不一样的东西,这一仗不是替苏联火中取粟,而是保家卫国,更是打出一个与苏美平等的地位的契机。只有打这一仗,美国才会知道中国的决心,苏联才会知道中国的力量。这将标志着中国不再是国外列强可以随意拨弄的玩物,而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国。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从来坚持中国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但是独立自主是打出来的,不是外国施舍的。不打,在苏美眼里,新中国依然是那个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依然只是他们眼里的棋子。(沈志华凭借苏联解密档案从苏联角度认为:之前的中苏同盟关系只是形式上的表现,中国参与朝鲜战争后才形成事实的同盟。言下之意,通过朝鲜战争苏联才信任中国,这是中国给苏联的投名状。却没有认识到,通过朝鲜战争中国获得了和苏联的平等地位,这才会有事实上的同盟。否则中国是不可能接受苏主中从的同盟形式的。这个基本问题不搞清楚,只会得出偏差的结论。)
解决的办法就是,既要坚决出兵但要争取同美国展开谈判。早在10月3日周恩来总理与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会谈时,周总理就指出:朝鲜战争应该局部化。[7]毛泽东主席更是直截了当的指出:“将国防线由鸭绿江推进到德川、宁远及其以南的线,而这是很有把握的和很有利益的。”[8]毛泽东主席10月23日发给彭德怀的电报中明确指示:“如此就有迫使美国与我进行外交谈判之可能。”[9]
这就是针对斯大林的布局和美国的进逼,中国提出的解决办法。出兵,但要控制战争局部化,力争让美国谈判。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用了将近三年时间,终于迫使美国第一次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战后,美国改变了之前视中国为苏联卫星国的观点,真正把中国作为一个对手进行围堵。而斯大林费尽心机想要保住的远东利益不但没有保住,反而让苏联完全改变看法,打消了试图削弱中国控制中国的念头,而是真正作为一个平等的盟国,开启了全面援华的中苏蜜月期,实心实意帮助新中国渡过最初的建设时期。鸦片战争的100多年后,中国第一次回归了本来的历史地位,一个东方大国。
对内,这场战争不但没有如美国和蒋介石所愿拖垮新中国,反而让新中国这个新生政权在内忧外困的局面下迅速凝聚了全国人民、海外华人的人心,轻松渡过了一个新政权将要面对的诸多困难。人们在志愿军击败美军的过程中重新获得了缺失百年之久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紧紧团结在新中国的旗下。
这就是中国出兵的根本原因和抗美援朝的最伟大意义。彭老总那句话为毛主席的决策做出了最好的注脚:“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斯大林阴险的诡计》王正兴微信公众号《这才是战争》2019-12-09)
一直以来,沈志华在固化一个观点:朝鲜战争毛主席和斯大林在战略上保持了高度一致,中苏事实上已经结盟,中国要承担义务(就是让中国做苏联的小弟),所以沈志华对中苏破裂,给予毛主席猛烈批评。实际上中苏何时真正结盟?结盟就需要牺牲国家利益?承担莫须有的义务?在上面王正兴就指出:沈志华是从苏联角度看问题的,也就是王正兴与网友互动对沈志华的评价“沈志华是有相当功底的,问题只是带着偏见,俗称屁股歪了”,“知识有余,见识不足”。也正是这样,沈志华,杨奎松,李丹慧这波垄断中国冷战研究的学者在朝鲜战争的研究中都是围绕这个根本结论而展开,怎么能不得出荒谬的结论。套用网友麻东的博在谈论640工程的一句话,用在他们身上正合适:
反导系统起到这样一种作用:我考虑的是防御,而不是进攻;我拥有和你一样、甚至超过你的技术能力;使用核武器的是人,人一定会最终消灭核武器。毛的这一系列言论出自战略思考,指导发展方向而不是决定战术规划。战术层面考察毛的这些言论,必然得出荒谬的结论。(《640工程述评》 麻东的博.东方网博客 2011年06月24日)
所以毛主席在抗美援朝的战略上并没有与斯大林保持一致:他考虑的是战争的局部化,战线就要保持在38线附近,而斯大林在朝鲜战争中最低目标就是要拿到韩国南方釜山等几个不冻港,长远目标当然还是我国东北,后来的联合舰队就是要开始收回“投资”(联合舰队的司令部会放在上海还是大连?自然是大连)。
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要求打出去后要撤到38线以北的原因。从下面的电报中我们实际上可以发现,最早提出三次战役的是彭德怀,毛主席对战役的讨论主要还是围绕彭德怀的意见而展开。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一点的是,毛主席没有在第二次战役结束的时候作下次战役的设想,这不符合老人家的风格:
初战的计划必须是全战役计划的有机的序幕。没有好的全战役计划,绝不能有真正好的第一仗。这就是说,即使初战打了一个胜仗,若这个仗不但不于全战役有利,反而有害时,则这个仗虽胜也只算败了(例如第五次“围剿”时的洵口战斗)。因此在打第一仗之先,必须想到第二、第三、第四以至最后一仗大体上如何打法,我挨次的一仗胜了,敌军全局将起如何变化,假若败了,又将起如何变化。虽结果不见得乃至决不会尽如所期,然而必须依据双方全局,仔细地切实地想明白。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这说明了朝鲜战场的复杂性,毛主席必须谨慎对待,这是彭德怀所不及的。
电报的整理主要来自于王正兴的《邪不压正》的附录,增加了几封电报,《彭德怀军事文选》、《彭德怀年谱》均来之于附录。
一、一九五○年十二月四日二十四时彭德怀给毛泽东并高岗、宋时轮、邓华、韩先楚的电报:
东西两战场敌受严重打击,有退平壤、元山线构筑新防线可能,亦有退守三八线旧防线可能。本晚派三个师,一向顺川,一向肃川,一向成川以南推进威胁平壤,试探敌企图。如敌守平壤,拟一个军附人民军一至二个师(待商决)由北而南佯攻平壤,集中五个军首先消灭成川、江东、三登、遂安、谷山、新溪地区之敌。在攻击三登、江东之敌得手后,即以一个军控制江东,保障主力南进后路侧翼之安全,主力南进威胁汉城时,可能调动平壤之敌南撤,乘敌南撤在运动中追击侧击,四个军位置遂安地区机动作战。以人民军第五军团方虎山部队攻占阳德(敌约一个营)后,活动于元山、咸兴(请与金日成商决)间,吸引东北线之敌南退。宋兵团歼击被围之敌后,相机进占咸兴,如敌暂以重兵据守时,以一个军位于咸兴以北,主力进至社仓里东南及校馆里以南地区。我西线主力围攻平壤或南越三八线威胁汉城时,咸兴之敌可能南撤,乘其移动时寻机歼击。如敌放弃平壤、元山线时,我即追越三八线,相机进攻汉城。(《毛泽东军事文选》)
二、一九五○年十二月五日 ,毛泽东回电:
彭宋,并告高:
(一)彭十二月四日二十四时电所述战役部署甚好,望即照此执行。十二月四日十八时电所述经验总结,亦是很好的。此次西线歼敌二万余,是一个大胜利。金日成已回朝鲜,关于方虎山部队的使用问题,请直接向金提出。(二)宋陶覃十二月四日二十二时五分电部署意见很好,望即执行。除歼灭被围之敌及准备打援外,如能以一个军的主力再歼灭社仓里地区美三师的两个团,则意义极大。
毛泽东
十二月五日七时
(王正兴是从1950年12月8日电报开始的,不过野兽发现12月4日电报彭德怀就有打汉城的设想“如敌放弃平壤、元山线时,我即追越三八线,相机进攻汉城”)
三、一九五○年十二月八日十八时彭德怀给毛泽东并告高岗的电报:
毛主席并高岗同志:
下一战役十六、七号开进完毕,十八、九号可开始攻击,估计月底可结束。如能歼灭伪一、六两个师、美二十四师、骑一歼或给以歼灭性打击,我即将越过三八线,相机取得汉城。如上述敌人不能消灭,或给以歼灭性打击时,即能越过三八线或取得汉城亦不宜做过远南进。因过远南进驱退敌人到大邱、大田一带,增加以后作战困难。故拟在三八线以北数十里停止,让敌占三八线,以便明年再战歼灭敌主力。但须派人民军二五两军团南进,造成带战略性的断敌后路。此役结束后,东西两线须补新兵65000。目前部队粮、弹、鞋、油、盐均不能按时救济,主要原因是无飞机掩护,随修随炸。可否先派一部分战斗机来平壤、安州掩护后方交通线
彭德怀
一九五零年十二月八日
(军科院《抗美援朝战争史》,《彭德怀年谱》整理)
(12月8日的电报彭德怀开始部署第三次战役,这个时候彭德怀考虑在三八线以北打一仗,之后休整,彭德怀并没有说没有必要过三八线。)
四、对一九五○年十二月八日电报,毛主席没有直接回复,于一九五○年十二月十一日发给碰的怀一封情报:
彭高宋:
(一)密息,美国陆军总参谋长柯林斯奉命到日本和朝鲜前线,和麦克阿瑟、沃克及其他美军高级将领会商之后,认为联合国及美国的军队在朝鲜的态势已无希望。柯林斯认为,在目前朝鲜人民军及中国志愿军进攻的速度和范围的条件之下,由于美军在人力及装备上遭受了极大的损失以及士气的极端恶化,美军不能组织长期的防御。柯林斯已将上述情况及其意见向美国联合参谋部作了报告。从柯林斯上述报告中证明,他已给予麦克阿瑟以适当的指示,命他准备船只,并集结军队于一定的港口,以便进行撤退等情。从外国通讯社的报导看来,汉城正在准备撤退。上述情报是否正确,大概不要很久就可证明,至迟在我十三兵团到达开城等处迫近汉城时,可以证明。为了不使部队松气,上述情报不要下达。(二)麦克阿瑟已集中大批船只及舰队于咸兴以南的兴南港,并公开宣布第十兵团(阿尔孟德少将所部)就要从该港撤退。元山之敌昨十日业已从海上撤退。据合众社十日电称,陆战师等部被围军队,昨十日有二百余辆卡车由陆一师师长史密兹少将率领,冲出包围,逃抵兴南港。似此,黄草岭地区被围敌之各部现已没有战场上统一指挥的官长了。许多通讯社报导,中国军队打得极为英勇,美军处境很惨,损失很大。
毛 泽 东
十二月十一日上午十时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这份密电大部分的研究中包括注意军科院编的《抗美援朝战争史》采取了选择性遗忘,只有王正兴重点研究了这份电报,实际上野兽发现,彭德怀在收到这封电报是怎么考虑的,现在没有资料披露,而且也没有给毛主席回电,但这之后彭德怀的作战确实大胆起来。
这个电报是在美国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到朝鲜来了解部队情况,回国汇报后不久,毛泽东就发给彭德怀的。
这说明第一点,我们在美国高层那边有情报源,及时获取了这条当时知悉范围仅仅是美国高层的绝密消息。
第二点,这个电报其实是在告诉彭德怀,美军准备撤退,你所构想的在三八线以北进行第三次战役的计划,已经无法成立了。
第三点,根据这条情报,我们应该乘美国有退缩之心的有利时机,再给“联合国军”一次有力打击,帮助他们下定撤退的决心。(《毛主席和彭老总之间的这件事,必须说清楚》王正兴微信公众号《这才是战争》2019-11-02)
五、1950年12月13日正式向彭德怀下达第三次战役作战指示:
彭,并告高:
十二月八日十八时电悉。(一)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二)此次南进,希望在开城南北地区,即离汉城不远的一带地区,寻歼几部分敌人。然后看情形,如果敌人以很大力量固守汉城,则我军主力可退至开城一线及其以北地区休整,准备攻击汉城条件,而以几个师迫近汉江中流北岸活动,支援人民军越过汉江歼击伪军。如果敌人放弃汉城,则我西线六个军在平壤、汉城间休整一时期。(三)明年一月中旬补充一大批新兵极为重要,请高加紧准备。请高、彭考虑是否有必要和可能,从前线各军(东西两线共九个军)抽派干部至沈阳加强管训新兵的工作。宋时轮部目前即须补兵一部,恢复元气,是否可能,请高筹划见告。(四)空军掩护铁道运输线正在筹备,有实现可能,但最后确定尚待商办。
毛泽东
十二月十三日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毛主席等了两天见彭大将军没有回电,遂直接下达第三次战役,注意在命令中毛主席明确作战区域在开城附近,看下地图开城就在38线以南,离三八线很近。打完后要到“开城一线及其以北地区休整”,也就是到三八线以北休整,说明毛主席没有打汉城的计划,这点彭德怀是清楚的,从后面的电报可以看出。这封电报毛主席就已提出打完后要到三八线以北休整)
六、1950年12月19日彭德怀就宋兵团在何处休整和越38线等问题致电毛泽东:
一、宋兵团可留在朝鲜休整补充,如撤回东北亦非易事,因须十天以上行程,而目前正值大雪。气温已降至零下30度,战士在体力削弱,冻坏脚者无法走和沿途露营情况下,可能发生不可想象之损失。因此同意宋部在咸兴地区过冬,作出休整两个月计划,集中抢运重伤员回东北治疗并速将冬装前运。
二、杨得志部入朝参战前应集中在安东、长甸、本溪地区补充训练,明年2月半开前线,三月中旬参加作战。
三、现兵站掌握能用汽车不过300辆,而运输线一、二次战役时已延长两倍,部队大衣和棉鞋多数未运到,棉衣、被毯,多被敌机燃烧弹烧掉,不少战士穿单鞋,甚至还有部分人打赤脚。油盐粮菜运不到或很不及时,部队体力削弱,病员增加。
四、两次大胜后,速胜和盲目乐观情绪在各方面增长。苏大使说美军将速逃,要我军速进,朝方也有如此要求。据我看朝鲜战争仍是相当长期的艰苦的,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战线缩短,兵力集中,正面狭小自然加强了纵深,对联合兵种作战有利,美伪军士气虽然较前低落,现还有廿六万左右兵力。政治上敌马上放弃朝鲜,对于帝国主义阵营说来是很不利的,英法也不要求美国这样做,如再吃一两个败仗,再被消灭两三个师,可能退守几个桥头阵地(釜山、仁川、群山),也不会马上全部撤出朝鲜。我军目前仍应采取稳进,对现在十三兵团使用上不要太伤害元气。目前虽未到顶点,但从疲劳上(两个月不能安全休息)物资不能及时补给,气候寒冷,是值得严重注意的。现在开始战役接敌运动,此役除运输困难,气候寒冷,相当疲劳外,特别是由山地运动战转为对阵地攻坚战(三八线原有相当永久工事)没有进行很好的普遍的教育。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我八日给你的报告中提到暂不越三八线作战,充分准备来年开春再战,得十三日复电后现已遵示越三八线作战,如无异外变故,打败仗是不会有的,攻击受阻或胜利不大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为避免意外过失拟集中四个军(五十军、六十六军在两翼牵制敌人)首先歼灭伪一师后相机打伪六师,如果战役发展顺利时再打春川之伪三军团,如不顺畅即适时收兵,能否控制三八线亦须看当时具体情况再行决定。(《彭德怀年谱》)
(这封电报经常被人肆意剪裁来证明彭德怀的没有南下计划,是毛主席强令他这么打,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沈志华:
当志愿军胜利地结束了两次战役,将战线推至三八线附近后,作为战地指挥官,彭德怀考虑到战场的实际情况,要求部队进行休整。彭报告说,由于胜利,朝鲜党政军民情绪高涨起来,但速胜和盲目乐观的情绪也在各方面有所滋长。“苏联大使说:美军将速逃,要我军速进。这不仅是苏联大使的意见,而且是朝鲜党中央多数同志的要求。”彭认为,“朝鲜战争仍是相当长期的,艰苦的。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战线缩短,兵力集中,正面狭小,自然加强了纵深,对联合兵种作战有利。”敌军士气虽较前低落,但现在还有26万左右兵力,不会马上全部撤出朝鲜。所以,“我军应采取稳进方针”。但毛泽东出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强令志愿军立即发动第三次战役,越过三八线。(沈志华:《朝鲜战争期间中朝高层的矛盾、分歧及其解决》)
沈志华对电报进行了精心剪裁得出了他要的结论,对于这点,王正兴批的体无完肤:
这里讲两个问题,第一个,这封电报是被人带节奏带偏的一封。用来证明彭德怀正确,毛泽东错误。实际手段还是截取史料,第四部分最前面那段话“两次大胜后,速胜和盲目乐观情绪在各方面增长。苏大使说美军将速逃,要我军速进,朝方也有如此要求”,他们是不提的。
苏联人和朝鲜人想着彭德怀快快打下去,这不符合我们当时的情况。但是,这是涉及到三国之间的重大外事政策,彭德怀当然要向毛泽东报告,他又不能够擅自代表中国政府发表意见的,这得毛泽东出面说。这只能说明彭德怀的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人家把这段话拿走,就变成了,彭德怀认为毛泽东想速胜,于是劝谏。这都什么跟什么嘛。
第二个,彭德怀虽然反对速胜,但也露出了轻敌麻痹的苗头。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彭老总自信的表示“如无异外变故,打败仗是不会有的”。彭老总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可能就是容易骄傲,在他一生的作战经历中,这点经常犯,所以后来挨批时,一堆人说他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谁都不服。
但是,这个电报还是前线最高指挥官和三军统帅之间的一个交流沟通。而且双方达成了共识。21日,毛泽东回电对彭德怀的所有意见都表示了赞同。(《彭德怀骄傲自满,开始轻敌大意了》王正兴微信公众号《这才是战争》2018-05-06))
七、1950年12月21日毛泽东答复彭德怀19日电:
德怀同志并告高岗同志及宋陶:
十九日二十四时电悉。答复如下:(一)在你所述的情况之下,九兵团即在咸兴地区休整,只将重伤病员运回东北,抽出干部回东北带训新兵,较为妥善。(二)杨得志部〔5〕现已集中徐州、济南间地区,开了干部会,朱总〕去讲了话,如有必需,三月中参战无问题。目前仍以在徐、济间整训一时期为宜,待要使用之前一个月可开至沈阳、安东间补一部新兵(该兵团九个师,平均每师只有六千余人,极不充实)。如友方装备那时已到,可将装备改换即开朝鲜参战。(三)你对敌情估计是正确的。必须作长期打算。(四)美英正在利用三八线在人们中存在的旧印象,进行其政治宣传,并企图诱我停战,故我军此时越过三八线再打一仗,然后进行休整是必要的。(五)打法完全同意你的意见,即目前美英军集中于汉城地区,不利攻击,我应专找伪军打。就总的方面说,只要能歼灭伪军全部或大部,美军即陷于孤立,不可能长期留在朝鲜。如能再歼灭美军几个师,朝鲜问题更好解决。就此次战役说,如果发展顺利,并能找到粮食,则春川、加平、洪川地区可能寻歼较多的伪军。(六)在战役发起前,只要有可能,即应休息几天,恢复疲劳,然后投入战斗。在打伪一师、伪六师之前是这样,在打春川之前也是这样。总之,主动权在我手里,可以从容不迫地作战,不使部队过于疲劳。(七)如不顺利则适时收兵,到适当地点休整再战,这个意见也是对的。(八)增加汽车,速运棉鞋、大衣、棉衣、被毯,极为必要。请高岗同志设法解决。
毛泽东
十二月二十一日
(《毛泽东军事文选》)
(除了王正兴提到毛主席全部答应彭德怀的意见意外,还专门划定了作战的最远位置:春川、加平、洪川这个铁三角地区,这里在南汉江以北,北汉江和洪川江交汇的地区,离汉城也有好几十公里,在汉城东北方向,主要是韩军的部队,避开了西线汉城美军。)
八、1950年12月22日,彭德怀致电韩先楚,做了攻击部署,并报军委和东北军区司令部:
(一)决心以歼灭临津江东岸和北汉江西岸地区第一线布防之伪1师、伪6师、伪2师及伪5师一部为目的,进攻部署如下:
1、42军、66军为左纵队、由吴、周统一指挥。以5个师的兵力担负攻歼东起马坪里西至永平地区伪2师及伪5师一部的任务。另以66军之一个师由华川渡北汉江向春川以北地区之敌积极动作,牵制敌,配合主力作战。
2、38军、39军、40军、50军为右纵队(附炮1师及炮29团)由韩副司令统一指挥。担任攻歼东起永平,西至高浪浦里地区之敌伪6师,再歼伪1师,得手后应以抱川、纸杏里、龙岩里为目标扩张战果。
3、请人民军第5军团及第2军团一部由杨口、麟蹄、阴阳里、富平里向东西伪1、2军团接合部攻击,得手后相机向洪川攻进。
4、请人民军1军团一部位于海州警戒,主力由开城地区向汶山之敌进行宽正面佯攻,牵制该敌,配合作战。
(一)略
(《彭德怀军事文选》)
九、1950年12月24日毛泽东回复彭德怀:
德怀〔1〕同志:
目前伪军及美军一部在三十八度至三十七度之间站住脚跟,组成防线,对于我军各个歼灭该敌,最为有利。目前伪军集中于我有利,分散则于我不利。因此不但我军于此次战役后收兵休整可以向后撤退一步,使伪军又能集中起来,构成防线,以利下一次歼击,而且对于原定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深入敌后分散敌人兵力的计划,值得重新考虑。该两兵团在此次战役后暂时和志愿军一同休整,不要南进,待下一战役后再行南进,似较适宜。究应如何,请你酌定。
毛泽东
十二月二十四日(《毛泽东军事文选》)
(彭德怀22日的部署是按毛主席的指示拟定的,但没有撤退的计划,所以毛主席在上面24日的电报中明确告诉彭德怀,不仅志愿军要后撤,人民军也要后撤,不要南下深入敌后。这封电报毛主席还是请彭大将军“酌定”。)
十、1950年12月26日彭德怀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指战员名义致电毛泽东,朱德:
在您英明领导下,取得了两个战役的重大胜利,现正继续努力,争取再打一个胜仗,作为新年献礼。
(《彭德怀年谱》)
十一、1950年12月26日,毛泽东电告彭德怀:
彭朴〔1〕并告金日成同志及高岗同志:
(一)彭朴十二月二十六日给吴周转告金雄等同志电,已阅悉,你们的处置是正确的。 (二)在此次战役结束后,全军主力(包括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均应撤退至利于休整的适当地区,休整一个月至两个月,补充新兵,恢复体力,总结经验,筹备粮弹,修通道路,补齐衣被鞋袜,整顿纪律,改善中国同志与朝鲜同志的关系(那些以恶劣态度对待朝鲜同志的人们应受到严格批评,重者应予以撤职处分),改善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严格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好居民群众工作(包括帮助受难人民解决一部分物质困难),并加强军队中的政治动员(不消灭朝鲜境内的敌人不回国),为春季作战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现在的形势和十一月间的形势相比已经改变了,十一月间决定派人民军两个军团深入朝鲜南部的计划,现在应加改变。现在敌人在三十七度至三十八度之间构筑防线,是有利于我军各个歼击的。美军主力守汉城区域,其一部守浦项、釜山区域,在这两者中间,直至春川、江陵之线则是伪军九个师,这样,就使我军能够不要走很远的路便能找到伪军及一部美军作战,而各个歼灭之。因此,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如果现在插入朝鲜南部,威胁敌人后方,就有分散敌人,使敌人变更部署,不敢在三十七度以北地区建立防线的可能,而汉城美军则有放弃汉城集结大田、大邱一带的可能,这样,将使我军作战发生很大困难,不易各个歼灭。因此,不但人民军二、五军团现在不要深入南部,而且全军主力(包括人民军)在此次战役后,应当后退几十个公里进行休整,使美李两军感觉安全,恢复其防线,以利我军春季歼敌。此点要使朝中两国各主要干部充分明了。 (四)战争仍然要做长期打算,要估计到今后许多困难情况。要懂得不经过严重的斗争,不歼灭伪军全部至少是其大部,不再歼灭美英军至少四五万人,朝鲜问题是不能解决的,速胜的观点是有害的。
毛泽东
十二月二十六日
(《毛泽东军事文选》)
(但彭德怀没有答复毛主席,而是在26日发来战役前的贺电,毛主席发现彭德怀没有听进去,于是很快当天回复彭德怀,措辞更严厉,直接下命令“全军主力(包括人民军)在此次战役后,应当后退几十个公里进行休整”,并且进一步批评速胜观点。所以从24和26日两封电报可以看到,毛主席要比彭德怀更清醒,而且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进退,以消灭敌有生力量为主,也是我军的传统打法。王正兴认为“毛泽东这个电报是有大智慧的,这包含了我们中国兵法深刻的道理。”,“毛泽东要彭德怀打完后往后撤,这样我们就可攻可守,美国人还搞不清我们的虚实,这就是为了保证主动权能在我们手上。
”(《彭德怀骄傲自满,开始轻敌大意了(连载四十九)》))
十二、1950年12月28日,彭德怀回复毛泽东:
前电示,此役后,三八线仍让敌占领。但须看此役结果。如能歼灭伪军两三个师及美军一部,估计敌人不仅不要三八线,还有可能弃守汉城,退守南汉江。从战术上看,临津江由东北而西南,沿涟川而搵山,乃敌之天然侧翼依托。春川位北汉江、昭阳江汇合点。春川至加平为一大蓄水池(供发电用)。涟川至春川位北纬三十七度五十二分秒间,是南北分水岭,正面狭小,山川交错,两翼依托大江,是一良好防御地带,为汉江北面屏障。如有较强不低防守,攻占不易,但现为伪一、六两师驻守,该部经两次败溃,新兵多,想不难攻占。杨口,麟蹄以南,原州、平吕以北,系一大山区,虽有南北道路,然深山狭谷,极为险要;就地取给,亦感困难;大兵团迂回、展开不易。此役入发展顺利,拟以六十六军或四十二军占领春川‘洪川,以人民军一部占领襄阳、江陵,控制北四县间山区,以便运储粮弹(估计临津江、汉江桥梁,敌机将经常炸毁,不易通车),准备春季攻势。
此役,在部队中动员,强调越过三八线的意义(实际上政治意义不大),占领三八线后,又不要三八线还需一番解释。我意既已占领了,如无其他特别原因,就占领之,不去威胁汉城,让敌占领。如敌像平壤一样,自动放弃,即令人民军1军团前往占领,志愿军集结4到5个军(9兵团在外)撤至三八线以北,就粮整补。此部署妥否?盼示。(《彭德怀军事文选》)
(彭德怀28日的回电让人非常失望。电报一开头,彭德怀就很清楚毛主席让他打完撤往三八线以北的意图“前电示,此役后,三八线仍让敌占领”,但彭德怀否掉了毛主席的命令,为了方便他设想的“春季攻势”,要占领春川一线,而且彭德怀还嫌作政治宣传工作太麻烦,反正美国人都从汉城跑了,不占白不占: “此役,在部队中动员,强调越过三八线的意义(实际上政治意义不大),占领三八线后,又不要三八线还需一番解释。我意既已占领了,如无其他特别原因,就占领之,不去威胁汉城,让敌占领”。最后彭德怀做了点妥协,让人民军顶在前面,志愿军撤往后方。但是后来金日成按照苏联的指示,在1951年1月8日,志愿军停止作战以后,单独南下,在原州一带碰壁,又被打残,志愿军就只能顶在前面了。毛主席连续两次告诉彭德怀人民军也要一起撤退,这就需要彭德怀去作朝鲜方面的工作,这方面的协调工作现在没有太多史料,考虑到彭大将军根本不想撤退,还在设想更大规模的战役,估计也懒得去作金日成的工作。)
十三、1950年12月29日回复彭德怀:
彭德怀同志并告高岗同志:
十二月二十八日二十时电悉。同意你的计划。此次战役如发展顺利,以六十六军或四十二军占领春川、洪川,以人民军一部占领襄阳、江陵,分储粮弹,准备春季攻势。其他各军,于战役完全结束敌人新部署亦已明了之后,即分置于粮运较为便利地区(不论三八线南北),部署休整两个月。所谓三八线在人们脑子中存在的旧印象,经过这一仗,也就不存在了。我军在三八线以南或以北休整,均无关系。但如不打这一仗,从十二月初起整个冬季我军都在休整,没有动作,则必引起资本主义各国甚多揣测,民主阵线各国亦必有些人不以为然,发生许多议论。如我军能照你们目前部署,于一月上半月打一个胜仗,争取歼灭伪军几个师及美军一部,然后休整两个月,准备春季攻势,则对民主阵线及资本主义各国人民大众影响甚好,对帝国主义则给以新的一击,加重其悲观失败情绪。菲里波夫同志对志愿军的领导认为是正确的,他批评了许多错误的议论,他了解朝鲜作战中的困难,他自动提议增加汽车二千辆,解决你们的困难问题。军委已通令全国军队(除新疆及西康外),每连抽老兵二十人,如进行顺利,可于二月间集中第一批四万余人补充志愿军。敌军新指挥官李奇微中将已到汉城,代替已死的沃克中将,他一到就下令美伪军各部死守,不许后退,这对我军寻找伪军及一部美军歼击,甚为有利。假如他在此次战役后固守汉城不退,则对我更为有利。我们现在不怕敌人固守汉城及三十七度线以北区域,只怕他退出该线而扼守大邱、釜山狭小地区。但后一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你们要准备对付这一种情况。
毛泽东
十二月二十九日
(《毛泽东军事文选》)
(由于彭德怀想不通,所以毛主席只好同意彭德怀的作战计划,但毛主席还是提醒彭德怀美军在三七线以南的布防情况:“我们现在不怕敌人固守汉城及三十七度线以北区域,只怕他退出该线而扼守大邱、釜山狭小地区。但后一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你们要准备对付这一种情况”)
十四、1951年1月4日,彭德怀给军委电报汇报第四次战役情况,同一时间彭德怀、金雄和朴一禹同志1月4日24时给金日成发去电报,内容一样,但语句不同,放在一起参考:
1.
1951年1月4日24时给各军并报军委、东司的电报
(一)汉城于今(四)日为我三十九军一一六师一部占领,守敌向洪川及以南撤逃。估计敌军下一步企图,可能是维持西起仁川、金浦、杨平,由汉江南岸经平昌至江陵一线,以及东汉江与山区之线,收拾残部,拖延时间,准备再战。如在我更大打击下,亦有更向南逃窜之两种可能。
(二)如让敌仍距守汉江南岸,控制金浦机场和利用仁川港维持运输,则汉城虽入我手,仍然随时在敌机与炮火轰击之下,对我准备春季攻势非常不利。如我乘胜再鼓一把力气,继续歼敌一部,逼退汉江南岸之敌,则不仅仅巩固汉城,且可取得金浦机场,控制仁川港口,对我准备春季攻势,将会造成更为有利条件,为实现以上目的,特作以下部署:
1. 由人民军第一军团留下一个师接替守卫汉城任务。主力位于土坪里、仁仓里、墨洞地区休整三天后,准备渡过汉江,相机占领金浦机场和仁川港口,并巩固之。
2. 右纵队仍归韩统一指挥。五十军继续前至弘济、内里、馆洞、九龙洞及西北地区,速以有力一部控制汉江桥梁(力争占领汉江南岸滩头阵地),查明敌情,积极准备渡江,攻击南岸之敌,配合主力作战。如敌继续南逃,即尾追进占水原待命。五十军与一军团之分界线为黑石里、龟山、弘济内里,线上各点及西北属五十军,以东归一军团,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即于现地略作调整,休息三天(到七日止),准备由清川江上下游渡北汉江,首先歼灭杨平之敌,而后由东南向西北攻击利川、广州、水原、水登浦地区之敌。具体由韩部署之。
3. 吴、周仍统一指挥四十二军、六十六军,方军团长仍统一指挥人民军二军团、五军团,按原部署合力歼灭洪川、横城地区之敌后待命。以上各部,均应对当面之敌派出侦察警戒,在右纵队再度发起进攻时,准备配合作战。......
(《彭德怀军事文选》)
2.
致金日成首相,并同时将副本发给各兵团及军的指挥员韩先楚、吴瑞林、周彪、方虎山(Bang Ho San)、第1军团司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东北军区司令部:
一、第116步兵师及117步兵师的部分部队今日(1月4日)占领了汉城。守卫汉城的敌军退到汉江南岸。春川1月3日也被我66军部队攻克。
敌军退到洪川地区以及这一据点以南地区。
预计敌军下步的意图是防守自仁川、金浦、杨平地区到沿汉江南岸经原州、平昌至江陵一线。
敌人可能会借助汉江及山区的自然地形,收集残部,拖延时间,进行新的战斗行动的准备。
另一可能是,敌人在我军进一步更大的打击之下向南方撤退。
二、如果让敌人有可能继续占据沿汉江南岸的防线,控制金浦机场并利用仁川港供给军需给养,那么虽然汉城将在我们手中,但它将处于敌人空中及地面炮火的经常威胁之下,这对于我军准备春季攻势是非常不利的。
如果我军再加强一步攻势并取得胜利,再消灭一部分敌军部队,迫使敌人自汉江南岸撤退,这样我们不仅可以攻占金浦机场,控制仁川港,还可以为我军准备春季攻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制订如下计划:
一、人民军第1军团留下一个师守备汉城。军团主要力量将部署在长湍、斗浦里、东场里、梅谷。
在休息、整编之后,他们必须在3日之内准备好强渡汉江并于有利时机攻取金浦机场、仁川港,并在那里固守。
二、右翼部队依旧受韩先楚的统一指挥。
第50军继续向弘济内里、馆洞、九龟洞及这些据点西北地区挺进。该军立即派出强有力的小分队控制汉江大桥(力争用反冲锋占领汉江南岸的桥头堡)。这支小分队要探明情况, 进行强渡汉江的积极准备,在南岸攻击敌人并继续与主力部队配合进行战斗。
如果敌人将继续向南方撤退,那么应当跟踪追击,占领水原,并待候进一步指示。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之内的分界线经过黑石里、龟山、弘济内里。这一线以及以西地区属于第50军,以东地区属于人民军第1军团。
第38、39及40军正在休整部队3天(到1月7日止),准备在春川上游及下游强渡北汉江。他们将首先在杨平地区攻击敌人,然后自东南向西北方向敌人在利川、骊州、水原、永登浦阵地展开进攻。
详细计划由韩先楚同志制订。
三、在吴瑞林和周彪统一指挥下的第42及66军,以及在方虎山指挥下的人民军第2及第5军团,遵照原订计划合力粉碎洪川、横城地区敌人,之后待命行动。
所有上述部队必须向位于其前线方向的敌军部队派出侦察兵及警戒哨。
在右翼部队开始新的攻势时,这些部队必须准备支援。
彭德怀、金雄、朴一禹
1月4日24时
(《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
(随着战役的推进,美军从汉城的撤退 ,彭德怀再次扩大战役目标,从上面的电报可以看到,第三次战役就没有占领汉城的计划,彭德怀给毛主席的电报也是占领春川一线,而在1月4日的电报中彭德怀发现美军全跑了,汉城是个空城,所以不仅要占汉城,还要控制汉江南岸的金浦和仁川,为彭大将军设想的第四次战役做准备:“取得金浦机场,控制仁川港口,对我准备春季攻势,将会造成更为有利条件”,“攻占金浦机场,控制仁川港,还可以为我军准备春季攻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这样彭德怀又一次修改战役目标,而且还进一步设想的规模更大的第四次战役,这一次干脆先斩后奏,直接通知中央,我已占领汉城!所以实际情况不是毛主席头脑发热,而是彭德怀头脑发热。更不存在毛主席强令彭德怀过三八线的情况,彭大将军不仅要过三八线,还擅自占领了汉城。
有人指出,如果撤退美军追上来怎么办?这说明没有对当时的战场有足够的认识,当时美军士气低落,李奇微还在做思想工作,而且美军当时对志愿军的布置一点也不清楚,情报严重缺失,从1月15日,李奇微才开始进行战场侦察,直到1月25日才摸清情况大举进攻。而第三次战役在1月4日就占领了汉城,如果按照毛主席不取汉城的建议,攻击距离还更近,退回来根本花不了多少时间。)
十五、1951年1月9日,毛泽东转发斯大林的电报:
为了避免国际上对中国的责难,中国人民志愿军可否控制“三八线”以北及两侧海岸,可令朝鲜人民军追击。(《彭德怀年谱》)
十六、1951年1月10日,彭德怀就金日成提议缩短部队休整时间,主张继续南进问题致电毛泽东:由于部队伤亡很大,现兵员不足,供应极差,体力削弱,难以继续作战,必需休整补充。(《彭德怀年谱》)
十七、1951年1月11日毛泽东急电彭德怀:
人民军一、二、三、五军团均可置于汉江以南之第一线。中国人民志愿军撤至仁川及汉江以北休整两到三个月。仁川及汉城的守备由志愿军担任。人民军应将现在东北的新兵加以补充。如朝方认为不必补充休整就可以南进,则亦提议人民军前进击敌,并可由朝鲜政府自己直接指挥。志愿军则担任仁川、汉城及三八线以北之守备。(《彭德怀年谱》)
(1951年1月9日的斯大林的这封电报的真实意图是不清楚的,沈志华认为就是字面意思,而且认为1月11日毛主席给彭德怀的急电是苏联的意思,这个结论很武断,因为沈志华屏蔽了当时人民军继续南下原州作战的历史事实,如果考虑这个事实,是不是也可以有这样的结论:斯大林还是不信任中国,怕中国控制朝鲜,为了让金日成南下没有后顾之忧,让志愿军后撤100公里到三八线以北?所以这封电报斯大林的真实意图还有待考察。
但王正兴的分析,野兽是赞同的“毛泽东借斯大林之口,再次提出志愿军撤回三八线以北之事,这是他之前两次提过的。可惜,未能查到彭德怀对此态度和复电。需要注意的是,这份电报我目前就是在《彭德怀年谱》上看到。”(《邪不压正.附录》王正兴微信公众号《这才是战争》2018-7-16)注意,沈志华也是提到过这封电报的,只不过他一如既往的屁股坐歪。)
十八、1951年1月14日,毛泽东去电彭德怀,“分析了敌人可能采取的决策”:
彭德怀同志并请将该电报的内容转告金日成同志:
正在中国东北受训的约10万朝鲜新兵在休整期间要在今后2-3个月之内编入人民军各军团,以使人民军所有师的连队达到人员满员。每个连必须达到100多人,每个师必须达到1-1.5万人。
朝鲜军队中师和旅一类的部队过多。应将其全部人员大体上编为15个师,并给其配备苏制武器,使朝鲜军队这些师在春季攻势(4-5月)期间能配合中国志愿军,给其以很大支援,以期最终解决朝鲜问题。
在最近2-3个月内,中国志愿军和朝鲜军队要克服严重困难,并完成繁重而艰巨的工作,具体包括:用经过训练的新兵补充部队,使经过训练的新兵学会老兵的经验;加强部队的武器装备;恢复铁路;准备好给养和弹药;改善运输和后勤工作。只有做好这一工作,才能保障取得最后胜利。
预计敌军下一步可能采取以下两种军事行动方案:
一、在中国和北朝鲜军队的压力下,敌军将进行微弱的抵抗,然后撤出朝鲜。
果真如此,那么这将是我们所进行的全面准备的结果,因为敌人得知我们进行充分准备工作此一情报后,将确信我们的军事力量更加增强了,因害怕困难而撤出朝鲜。
二、敌军将在釜山-大邱地区进行顽抗,一直到确信抵抗徒劳无益为止,此后将撤出南朝鲜。
果真如此,那么我们就必须进行很好的准备,这样才能继续作战。不然,我们就会重犯朝鲜军队1950年6月至9月所犯过的错误。
还有一种可能:客观原因迫使我们于2月进行一次战役,此后即继续进行休整,以便彻底完成最后一次战役的必要准备工作。对这一点也必须考虑到。然而,如果不发生此种情况,如前所述,在2-3个月之内彻底完成必要准备工作之后,进行最后一项决定性战役,则是必要的和切合实际的。
中朝两国同志必须耐下心来,进行必要的准备。
你意如何?请告。
毛泽东
(《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
(有可能是彭德怀没有回复,表明态度,毛主席在1月13日那几个弱国协议的闹剧之后,腾出时间,给彭大将军讲一下当前的朝鲜局势。毛主席分析了可能三种情况:最好的,一般好和最坏的,这是毛主席的习惯。关于这个形式分析,王正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完全做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毛泽东人在北京,却把万里之外的华盛顿和千里之外的朝鲜半岛,所有的情况,全部预估到位。这就是伟人,中国几百年才出这么一个。可是为了贬低毛泽东,很多人不惜隐瞒史料来达到目的。试问,毛泽东如果那么差,被他打败的那些对手,岂不是猪?”(《邪不压正》王正兴微信公众号《这才是战争》2018-7-16)
在这里,野兽要着重提下最后一种情况,毛主席估计2月份可能打一仗与美军的进攻只差了6天,美军是1月25日开始进攻,我国军史也这天作为第四次战役的开始。这说明了毛主席对当时战场不乐观的情况有充分的认识,而不是沈志华之流认为毛泽东根本没有注意到美军准备进攻的情况。这从下面这封电报提醒彭德怀要加强防御可以看出,对战场的形式表现了极大的忧虑。但彭德怀一如既往的固执,认为没事,该休整休整,该订计划订计划。)
十九、1951年1月18日,毛泽东再次向彭德怀转去聂荣臻以及苏联驻中国军事总顾问沙哈诺夫大将关于彭德怀在汉江桥头堡部署的不同意见:
“沙哈诺夫将军认为,我军在汉江以南之部队不仅数量少而且不成防线。美三师增至正面,且近日侦察活动较积极,恐为敌乘虚而入,夺占我汉江以南之桥头堡及各机场,如此在春季攻势时再重新抢占桥头堡会增加我之困难,不如目前加强正面防线防敌攻占为好,并提出以下意见:(一)汉城至仁川一线之人民军一军团防务可由我军派部接替,该军团可南开水原、阳村里一线布防。(二)将原州地区人民军五军团调至粥州至阳村里一线布防。(三)以上两个军团及我五十军等部在正面布成一条防线,确保粥州、利川、水原一线及以北地区。”(王正兴《邪不压正》,电报来自于《彭德怀年谱》)
二十、1951年1月19日,彭德怀电令汉江以南的五十军三个师、三十八军一一二师、四十二军一二五师“你们此次位于汉江南岸,保持桥头阵地,保障和掩护志愿军主力休整补充。你们这一任务是艰苦的,但又是光荣的,相信你们一定能有信心的完成。现提出注意事项:注意工事构筑,并合乎战术和隐蔽的要求;由军至营要完成周密的通讯联络;组织严密的警戒观察和灵活的侦察袭扰,随时改变自己的对策,不使敌人摸着我之规律;汉江须架几座便桥,保持后方交通之安全。(《彭德怀年谱》)
二十一、1951年1月22日彭德怀复电毛主席:
1月17日关于沙哈诺夫对汉江两岸部署意见来电敬悉。我下一战役主要是沿堤川、丹阳、洛东江以东,首先夺取大邱、庆州,截断洛东江以西美军主力退路。因此,汉城南桥头阵地不宜置过多兵力,亦不宜向南伸出太远,增加下一战役困难。现以五十军及三十八军一一二师(共四个师)主力控制京安里、军浦线,构筑纵深工事,以一部分分散于水原、金良场、利川线以南活动,吸引敌主力当面,我下一战役的进行将似较主动。朝人民军一军团多新兵,二、五军团很疲劳,均须休整,不宜担任过重任务。(《彭德怀年谱》)
二十二、1951年1月27日,彭德怀致电毛主席就新的战役提出意见:
(一)美军约三个团(后续部队不详),分三路越金良场里、水原线北数里,有相机攻占汉城市、江北岸桥头阵地模样,企图以此稳定联合国内部目前严重混乱现象。为增加帝国主义阵营矛盾,可否以中朝两军拥护限期停战,人民军与志愿军从乌山、太平里、丹邱里(原州南)线北撤十五里至三十里消息,如同意,请由北京播出。
(二)敌继续北犯,我不全力出击,消灭一个师以上,保持桥头阵地甚为困难;出击江破坏整训计划,推迟春季攻势,且目前弹、粮全无补充,最快亦须下月初旬才能勉强出动。我暂时放弃仁川及桥头阵地,在国内外政治情况是否许可。现拟一二五师向长湖院里、原州间出击,一一二向利川西南地区出击,求得各消灭伪军一部,试行能否牵制敌人北进。如不可能停止敌人北进,政治上又不许可放弃汉城、仁川,即须被迫部署反击,但从各方面考虑,甚为勉强。以何者为是,盼示复。(《抗美援朝战争史》)
(这封电报被沈志华等一大波人给予了大量鲜花和掌声,是彭大将军实事求是,高风亮节的表现:我说不过三八线,你毛泽东偏逼着我过?有这么好停战机会,偏不要?现在好了,,人家打过了,看你毛泽东怎么办?
从这封电报可以看到,一个月以前豪气盖天的彭大将军不见了,彭德怀表现了极度的忧虑,这个时候才想起毛主席让他撤退的意见是对的,需要得到毛主席的指导,所以彭德怀在电报中提出撤退的建议:主席你是对的。)
二十三、1951年1月28日,毛主席复电彭德怀部署第四次战役,这份电报同时转发了斯大林,加了一段话,引用的是给斯大林的电报:
发自北京 1951年1月29日18时40分收到
致菲利波夫:
目前美军正企图向汉江南岸通往汉城和仁川的地区实施进攻。已形成的情况是:我军已无法继续进行休整,被迫立即准备第四次战役。现将我1951年1月28日给彭德怀同志的电报寄给您,请您一阅。这样做从国际形势的角度来看是否合适,请将您的看法告我。
“彭德怀同志:
一、你1951年1月27日的电报及给各军关于准备实施军事行动的命令,均已收悉。
二、我军必须立即准备发起第四次战役,其目的是消灭2-3万美军和伪军及占领大田-安东一线以北的地区。
三、在准备此次战役过程中,必须保持仁川、汉江南岸桥头阵地和汉城,还必须诱使敌军主力进入水原-利川地区。战役开始后,北朝鲜和中国军队必须突破敌在原州地区建立的防线,尔后向荣城-安东方向发展进攻。
四、中国和北朝鲜军队向北后撤15-30公里及发布关于赞同暂停军事行动的公报,这对我们是不利的,因为敌人恰好希望当我军向北撤至一定距离,以便使他(敌)能封锁汉江时才停止军事行动。
五、结束第四次战役之后,敌人有可能同我们就解决朝鲜问题进行和谈,那时再进行谈判将对中朝有利。但敌人现在就指望夺回汉城-仁川一线以南汉江南岸的桥头阵地,并对汉江进行封锁,以便使汉城处于敌方炮兵火力的威胁之下,进而迫使我们停止军事行动和开始和谈。敌人想借此使中朝处于不利地位,对此,我们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六、我部队尚未得到人员补充。调动转移也不够。在这一方面尚有很大困难。但我们能够做到集中主力,向原州-荣城方向突击,消灭部分美军和4-5个南朝鲜师。请你在高级指挥人员会议上做出解释。一定要把这一会议引导到准备第四次战役上来。
七、中国和北朝鲜军队占领大田-安东一线以北地区以后,必须再进行2-3个月的准备,此后才能实施带有决定性的最后一次即第五次战役。从各方面来看,这较为有利。
八、第9兵团必须于最近转移到平壤、汉城、仁川、水原地区,以便进行休整。同时,该兵团必须担负防守该地区的任务,以防止敌军在仁川和镇南浦登陆。在第五次战役期间,该兵团必须参加前线西段的战斗行动。
九、在进行第四次战役期间,请您考虑一下:中国和北朝鲜军队主力分为两个梯队,这是否更好一些?第一梯队部队必须携带5天干粮。第一梯队部队负责完成突破,将敌军追击到一定地区,而第二梯队部队则负责继续追击敌人,以使战役能持续10-12天时间,并利用这一时间尽量歼灭更多的敌军。
你意如何,盼复。
毛泽东
1951年1月28日19时”
第478号电
毛泽东
1951年1月28日
(《朝鲜战争:俄国档案文件》)
二十四、1951年1月30日斯大林回电:
北京
扎哈罗夫:
转毛泽东同志
毛泽东同志!
您1月28日给彭德怀的电报已收到。同意您的看法。从国际的观点看,不让敌人占领仁川和汉城,以便中朝部队给敌人的进攻部队以重大打击,是完全正确的。
第60号密码电报
菲利波夫
1951年1月30日
(《朝鲜战争:俄国档案文件》)
(1月28日的这封电报是争议极大的一封电报,普遍认为毛泽东瞎指挥,头脑发热,从上面的电报可以得出结论,毛主席的头脑是清醒的。那这个作战部署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野兽将在争取苏联对华航空工业援助的正文中再作具体分析。
在这里先从毛主席打仗的特点来做点粗浅的分析,还是先学习下毛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弱军对于强军作战的再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拣弱的打。然而当敌人开始进攻时,我们往往不知敌之分进各军何部最强,何部次强,何部最弱,何部次弱,需要一个侦察的过程。往往需要许多时间,才能达此目的。战略退却的所以必要,这也是一个理由。
如果进攻之敌在数量和强度上都超过我军甚远,我们要求强弱的对比发生变化,便只有等到敌人深入根据地,吃尽根据地的苦楚,如同第三次“围剿”时蒋介石某旅参谋长所说的“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又如“围剿”军西路总司令陈铭枢所说的“国军处处黑暗,红军处处明亮”之时,才能达到目的。这种时候,敌军虽强,也大大减弱了;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此时双方对比,往往能达到某种程度的均衡,或者敌军的绝对优势改变到相对优势,我军的绝对劣势改变到相对劣势,甚至有敌军劣于我军,而我军反优于敌军的事情。江西反对第三次“围剿”时,红军实行了一种极端的退却(红军集中于根据地后部),然而非此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因为当时的“围剿”军超过红军十倍以上。孙子说的“避其锐气,击其惰归”(41),就是指的使敌疲劳沮丧,以求减杀其优势。
退却的最后一个要求,是造成和发现敌人的过失。须知任何高明的敌军指挥员,在相当长时间中,要不发生一点过失,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敌人会犯错误,正如我们自己有时也弄错,有时也授敌以可乘之隙一样。而且我们可以人工地造成敌军的过失,例如孙子所谓“示形”之类(示形于东而击于西,即所谓声东击西)。要这样做,退却的终点,就不能限定于某一地区。有时退到该地区还无隙可乘,便不得不再退几步,待敌发生可乘之“隙”。
退却所求的有利条件,大致如上所述。然而不是说,须待这些条件完全具备方能举行反攻。要同时具备这些条件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必要。但依据敌人当前情势,争取若干必要条件,是以弱敌强的内线作战军队所应该注意的,在这上面的反对的意见是不正确的。
决定退却终点究在何处,须以整个形势作出发点。在局部形势看来有利于我转入反攻,如果不是同时在全体形势看来也对我有利时,则据此决定退却终点,就是不正确的。因为反攻的开始,必须计算到以后的变化,而我们的反攻总是从局部开始的。有时退却终点应该选在根据地的前部,例如江西第二次、第四次反“围剿”,陕甘第三次反“围剿”时。有时须在根据地的中部,例如江西第一次反“围剿”时。有时则在根据地的后部,例如江西第三次反“围剿”时。这些都是将局部形势联系到整个形势来决定的。江西第五次反“围剿”,我军全然不讲退却,原因在于对局部形势和整个形势都不注意,实在是一种鲁莽灭裂的干法。形势是由条件造成的;观察局部形势和整个形势的联系,应从当时敌我双方所具条件之见于局部的和见于全体的,是否在一定的限度上利于我之开始反攻以为断。
退却终点,在根据地可以大体上分为前部、中部、后部三种。然而是不是根本拒绝在白区作战呢?不是的。我们拒绝在白区作战,仅仅指的对付敌军大规模“围剿”。敌我强弱悬殊,我们在保存军力待机破敌的原则下,才主张向根据地退却,主张诱敌深入,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造成或发现利于反攻的条件。如果情况并不这样严重,或者情况的严重性简直使红军连在根据地也无法开始反攻,或者反攻不利需要再退以求局势之变化时,那末,把退却终点选在白区也是应该承认的,至少在理论上是应该承认的,虽然我们过去很少这种经验。”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就是今天我们的运动战的通俗的解释。天下也没有只承认打不承认走的军事家,不过不如我们走得这么厉害罢了。对于我们,走路的时间通常多于作战的时间,平均每月打得一个大仗就算是好的。一切的“走”都是为着“打”,我们的一切战略战役方针都是建立在“打”的一个基本点上。然而在我们面前有几种不好打的情形:第一是当面的敌人多了不好打;第二是当面敌人虽不多,但它和邻近敌人十分密接,也有时不好打;第三,一般地说来,凡不孤立而占有十分巩固阵地之敌都不好打;第四是打而不能解决战斗时,不好再继续打。以上这些时候,我们都是准备走的。这样的走是许可的,是必须的。因为我们承认必须的走,是在首先承认必须的打的条件之下。红军的运动战的基本特点,就在这里。”
“虽然如此,仍然不破坏我们所说的力争缩短全战役时间的原则。除了战役战斗计划力争集中兵力和运动战等等条件、务期在内线(在根据地)消灭敌之有生力量、迅速解决“围剿”以外,当“围剿”已经证明无法在内线解决时,应该使用红军主力突破敌之围攻线,转入我之外线即敌之内线去解决这个问题。堡垒主义发达的今日,这种手段将要成为经常的作战手段。第五次反“围剿”进行两个月之后,当福建事变出现之时,红军主力无疑地应该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去,纵横驰骋于杭州、苏州、南京、芜湖、南昌、福州之间,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威胁敌之根本重地,向广大无堡垒地带寻求作战。用这种方法,就能迫使进攻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地区之敌回援其根本重地,粉碎其向江西根据地的进攻,并援助福建人民政府,——这种方法是必能确定地援助它的。此计不用,第五次“围剿”就不能打破,福建人民政府也只好倒台。到打了一年之久的时候,虽已不利于出浙江,但还可以向另一方向改取战略进攻,即以主力向湖南前进,不是经湖南向贵州,而是向湖南中部前进,调动江西敌人至湖南而消灭之。此计又不用,打破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就最后断绝,剩下长征一条路了。”
现在回到电报上来“我军必须立即准备发起第四次战役,其目的是消灭2-3万美军和伪军及占领大田-安东一线以北的地区。”熟悉毛主席打仗特点会发现这就是他老人家惯用外线出击作战,你彭德怀要撤退没有错,现在的情况都符合毛主席提出可以走的情况,但也不是这么走,不打破敌人的进攻,怎么可以撤退?因为电报还要给斯大林看,所以有些话不能讲透,选我军最熟悉的一种打法告诉彭德怀要想从容撤退就必须发动有力攻势,打破敌人进攻,然后走之。这是在恢复彭德怀的信心,事后证明,彭德怀是能领会到毛主席的意图的,毕竟一起战斗了20多年。
但朝鲜的情况和国内革命战争的情况有不一样,尤其是后勤供应上的巨大差别,所以又不能直接插到外线上去,接下来毛主席告诉彭德怀,西线必须守住,但是可以放弃水原-利川一线,同时在东线向原州方向突击。后来的情况就是彭德怀西顶东打,汉江两岸积极防御,在东线发起横城-砥平里战役,由于砥平里属于毛主席提到的“打而不能解决战斗时,不好再继续打”的情况,就可以走了,斯大林也可以看出来确实不好打,不能再要求志愿军往南打。而且砥平里战役后,李奇微表现极度谨慎,因为砥平里战役志愿军伤亡并不大,战斗力依然很强,而且横城方向,美韩军损失较大,李奇微不敢太积极追击,所以志愿军可以有效撤退,彭德怀也有时间回北京要物质。
这封电报的背景有些复杂,野兽这里只是做个粗浅的分析,实际上还是很不成熟。)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