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苏德谈判结果也让希特勒感到一种莫名的痛楚和惴惴不安,因为尽管德苏8月23日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斯大林并没有向希特勒丝毫表露出与其举行高峰会晤的愿望,更不要说结盟了。1939年9月28日,里宾特洛甫在与斯大林、莫洛托夫会谈结束之际,向斯大林当面提出“希望莫洛托夫先生赴柏林交换批准的公文和在近期内安排元首与斯大林的会见”,据苏联文件记录,斯大林则巧妙地回应说:“心诚则灵”,他说他“与元首的会面”是必需的和可能的,“如果他们都活着”。[1]1940年11月,莫洛托夫来到德国与希特勒谈判,莫洛托夫回忆说:
当我们分手的时候,他一直送我到前厅,走到挂衣服的地方,出了自己的房间。在我穿大衣时,他对我说:“我相信,历史会永远记住斯大林的!”我回答说:“对此我毫不怀疑。”希特勒又说:“但我还希望,历史也会记住我。”我回答:“对此我也毫不怀疑。”可以感觉到,他不仅有些害怕我们这个大国,而且对斯大林这个人物也怀着恐惧心理。[2]
斯大林曾在战争期间说过:“我知道,在我死后会有人向我的坟墓抛垃圾的。但历史之风会残酷无情地将它吹掉!”[ 3]
事实如此。事后对斯大林批评最多的是他不该与希特勒于1939年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但设身处地,当时苏联不仅没有一个盟国,相反它面对着的是一群群举起刀子向苏联奔来——20年代是英、法、美、日等协约国的干涉军,30年代末是日本在张鼓峰和诺门坎的挑衅,最后是希特勒德国在英法怂恿下对苏联大规模的全面入侵——的武装到牙齿的仇视苏维埃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自救,在强盗内部出现内争矛盾时,难道就不能利用这种矛盾而只能束手就擒不成?
莫洛托夫回忆当时苏联的处境时说:“我们有的只是五年计划。当时我们没有同盟者,那些国家当时有可能同德国联合起来打我们。美国是反对我们的,英国也是反对我们的,法国也不会落后。”[4]况且,苏联与德国签订的条约只是和平条约而非结盟条约,1941年7月3日,即在德国入侵苏联不久,斯大林为此向苏联人民作出说明,他说:
也许有人要问:苏联政府怎么会同像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这样一些背信弃义的人和恶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呢?苏联政府在这方面是不是犯了错误?当然没有犯错误!互不侵犯条约是两国之间的和平条约。1939年德国向我们提出的正是这样的条约。苏联政府能不能拒绝这样的建议呢?我想,任何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都不能拒绝同邻国缔结和平协定,即使这个国家是由像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这样一些吃人的魔鬼领导的。[ 5]
斯大林从战略的角度赌希特勒不会立即进攻苏联,基辛格对斯大林的这次判断失误的评论极为精彩,他写道:
斯大林赌希特勒是个理性的人,但他赌输了;希特勒赌斯大林很快就会败北,但他也输了。只不过斯大林的错误可以弥补,希特勒的却不行。[ 6]
1945年2月4日,在雅尔塔会议上丘吉尔曾问斯大林“对作为战略家的希特勒有什么评价”,斯大林回答说“希特勒作为一名战略家已经徒具虚名了”[ 7]。斯大林对希特勒的认种认识转变时间可能就在1941年6月22日。此前,斯大林高估了希特勒,斯大林从战略家的视角确实没有料到希特勒在没拿下英国的时候会再向苏联宣战,当斯大林看到希特勒入侵苏联的事实时,希特勒在斯大林眼中的“战略家”的地位也就荡然无存,希特勒的败局和在斯大林心目中的政治小丑的角色也就由此铸定。这与自从小布什打下阿富汗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冲进伊拉克,其大而无当的“赵括”角色也就由此铸定的道理大体一样。
————
[1]《里宾特洛甫与斯大林和莫洛托夫的会谈记录》(1939年9月28日),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4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35~536页。
[2][苏]费·丘耶夫著,王南枝等译:《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27页。
[3]转引自[苏]费·丘耶夫著,王南枝等译:《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393页。
[4][苏]费·丘耶夫著,王南枝等译:《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52页。
[5][苏]斯大林:《广播演说》(1941年7月3日),《斯大林文选》,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263页。
[6][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324页。
[7]《斯大林和丘吉尔的谈话记录》(1945年2月4日),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18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87页。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