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毛选》第五卷只完成了一半?一是毛泽东本人没有来得及亲自编辑修订,二是第五卷在发行的中途戛然而止。
1964年3月24日,薄一波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说到全国正在掀起学习《毛选》热潮,毛泽东回答:“《毛选》,什么是我的?这是血的著作。《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
所谓“血的著作”,指的是《毛选》是革命斗争的产物,是“逼”出来的,选集里所有文章都是为总结阐发血与火的中国革命的曲折过程中,党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中国革命“经历过好几次失败,几起几落,栽了跟头,遭到失败,受过压迫,这才懂得并能够写出些东西来”。
早在1959年,毛泽东就开始萌发一个念头,要像以往总结革命年代的经验教训一样,对新中国成立后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当年,他辞去国家主席职务,其中一条理由就是腾出更多时间去研究理论问题。
他以理论创新带动着全体人民,而在写出《实践论》那样的作品之后,却面临着登上顶峰之后的瓶颈,以后再写理论著作,始终难以找到同样的自信。他说“人老了,也不知道是否还能写出些什么东西来”,也抱怨自己与革命导师们在理论上的差距,“像《资本论》《反杜林论》这样的作品我没有写出来,理论研究很差”。
这就是1951年3月初至4月底,毛泽东1951年2月初,中央决定毛泽东去“附近地点正式休息一时期”。而毛泽东便利用这难得的两个月休息时间,在河北省石家庄“小白楼”审阅《毛泽东选集》一至三卷的初选文稿。
1960年,在出版《毛选》第四卷时,同时编了《毛选》第五卷初稿,收入毛泽东从1949年至1957年的著作。但毛泽东没有时间和精力理会,导致出版一拖再拖,有人提出要出版《毛选》第五卷,他果断拒绝:“那没有东西嘛!”
1965年,编辑出版《毛选》第五卷工作被提上日程。但是,直到快一年后,毛泽东开始关心这件事,仍然不是特别积极,他说:“大家既然觉得有用,不妨动手作准备”,“可以先搞起来,将来再扩充班子”。
他对文章的要求很高,害怕编写出来倒还不如第四卷。因为革命年代,只有一个共同的敌人,目标单纯得多,而现在随着政治思路发生变化,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变多了,如果在理论上的沉淀和提升不到位,那么就难以具备普遍性的指导意义。他要等将来形式明朗后,以新的经验对现在的文章、演讲加以修改,再说编辑的事情。
后来,他一直忙,也对编辑《毛选》第五卷兴趣不大,编辑工作一直拖着。到了1975年6月,邓小平等人提出《毛选》第五卷的编辑整理工作应继续进行,他勉强同意了。但随着形势变化,编辑工作也只是说说而已,直到1977年才真正付诸出版。
1982年3月,中宣部提出《关于停售(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请示报告》,得到中央批准。四月10日,新华书店总店接到通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停售,存书分批化浆处理。
毛泽东的视野,从来都放在整个历史上,他的著作也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审视。有一次,在会见斯诺时,斯诺说他相信毛泽东著作的影响,将远远超过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毛泽东则回答:“我不能驳你,也不可能赞成。这要看后人,几十年后怎么看”。
(全文完)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