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和经济的三个三十年(1919-2009)
左大培2008年9月27日在苏州的讲座提纲
百年以来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这个进程的核心是将全国人民组织起来,引进现代的科技以求富强。
自秦汉以后,中国进入后封建时代,特别是宋代以后,市场交换相当发达,社会类似于欧洲15-18世纪专制君主统治下市场经济的统一民族国家。经济上以自给自足的小农为主,同时具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国社会处于中央集权君主制下,几乎一直实行财产私有制包括土地的私有制,而且个人在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很强,地主、商人、知识分子和官僚阶层的成员频繁地相互渗透,生产要素所有权在个人之间的转手很容易,土地一直是重要的私有财产。但是中国社会中一直有债务奴隶、多妻制的传统。
一直到18世纪,中国的手工制造业仍然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中国没能发生用机器进行生产的产业革命,在英国的产业革命后很快在经济上落后于西方。(1700年时整个欧洲的GDP和中国的GDP差不多相等,1700-1820年的一个多世纪中,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甚至快于欧洲。但在1820年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中,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一直在下降,并成为世界6大经济体中唯一出现人均GDP下降的地区。19世纪末叶(中国清朝时期),中国占世界GDP的比例为11%,美国占15.8%,英国占9%)
18世纪以来西方强盛的直接原因:现代的组织(体现于其企业和军队)与现代的科学技术。
中国没有发展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这是几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的农业先进反倒使中国人口急剧增长,地少人多降低了农业人均生产力和工人工资,低工资又诱使中国发展劳动密集的生产方式,没有动力采用机器生产;中国的土地买卖自由和债务奴隶制、多妻制、捐官制使富商的资金有很多其它的高而可靠的投资方式,不会流向发明和使用机器进行生产;中国长期和平,没有战争环境刺激,制炮造船等军工产业不发达,不利于积累为产业革命作准备的技术;没有为在国际性商战中取胜而实行专利制度。
中国相对衰落的关键不在“封闭”和“不开放”,而在没有坚决地投入到争强争霸的世界性角逐。
19世纪末,中国变为经济上落后,又在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和经济压力下陷入困境,终于在20世纪初发生了推翻专制君主制的革命,进入了最近3个30年的革命和变革期。
一、第一个30年(1919-1949):中国基本上处于战乱之中,几乎没有过管辖权及于中国任何地方的中央政府。中央一级最初在形式上允许“多党”存在,甚至不断有地方要求“自治”、“独立”,但实际上是军阀割据。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向苏联学习,致力于统一全国,建立一党统治的政治制度,并且通过自己党的组织将整个社会组织起来。在这个时期,中国在经济上仍然保存着传统的财产私有、土地私有制度,传统农业和手工业仍占绝对的统治地位,现代制造业、商业、金融业都处在向西方学习的最初产生时期。
为了发展现代化的经济,清政府、国民党政府和共产党都相继兴办现代的国营经济、国营企业和工厂。中国社会中传统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地主与现代的工人阶级、工商业资产阶级以致官僚买办阶层并存。
1949年中国共产党夺取了全国政权,结束了这个时期。这个时期历史进程的意义在于为中国的复兴奠定了政治上的基础。
二、第二个30年(1949-1978):中国共产党夺取了全国的政权并且统一了全中国,按照苏联的模式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一党统治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上的公有化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集体化、工商业实际上国有化并且由政府机构领导经营。传统上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地主与现代的工人阶级、工商业资产阶级以致官僚买办阶层都消失了,只剩下了国营经济中的工人和职员、集体农民和党政干部,企业家变成了企业中的国家干部。这时的中国经济基本上按照苏联式的计划经济模式运行,将农业和工业中的剩余集中起来建设现代的科研体系、工业和国防,使中国形成了独立自主的现代经济体系,具备了经济腾飞的技术和组织基础。
由于很早就发现了苏联式的集中指令性计划体制的弊端,这种体制也特别不适用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这个时期的中国领导人特别是毛泽东力图从经济上实行地方分权等一系列“两条腿走路”的做法,在政治上以群众性的“大民主”来制约官僚体制,以致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但是这些尝试中的大多数都只有试验性,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这个时期历史进程的意义在于,为中国形成现代的组织、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作好了准备。
三、第三个30年(1978-2008):中国共产党力图在保持其一党统治的政治体制下实行改革(主要是经济改革)并且对外实行经济开放,以提高经济效率,加快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让个人和企业在经济上自主决策、自负责任,主要由市场来在整个经济范围内协调人们的经济活动,发展非公有制的个体和私营企业,后期甚至变成了进行系统的私有化;而经济上开放的主要方向则是放弃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通过发展外向型的出口导向经济而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体系,大力引进外商直接投资。
这些改革实际使中国的社会经济体制向第一个时期的状况变化。在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社会重新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别和阶级分化,集体农民在变为个体的小农之后又进一步转化为雇佣劳动者,资本主义式的企业家、资本家大量出现。
由于有第二个30年留下的完整经济体系基础,改革开放的30年中中国经济出现了惊人的长期持续高速增长。但是,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环境污染和资源问题,技术自主发展能力不足导致的持续增长能力不足、经济被外资企业操控和过度依赖少数发达国家的市场等问题,都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增长和现代化的障碍。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