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在“偷梁换柱”?——说说“市场化改革”提法从何而来之谜
水生
自从反思改革引起全社会的讨论以来,“市场化改革”的提法及其功过一直备受争议。笔者查阅中央和国家公布的一系列重大文件,只有见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法,就是没有见到所谓的“市场化改革”的提法。在一些主流媒体上几乎能够天天见到,而所谓的主流精英们也都在口口声声地要坚持的“市场化改革”究竟从何而来?难道搞了十几年的“市场化改革”,现在竟然查无出处?这岂非咄咄怪事?笔者曾向一些朋友了解,也都称不知此事。这简直就成了一个无解之谜。
笔者在江泽民总书记于2002年11月8日代表中共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十六大所作的报告中见到这样一段表述:“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显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是从1992年下半年的十四大开始的。
在2004年9月19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在总结“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中的第二点就是,“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同来。”在该决定的第四部分“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中又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
由此可见,作为中国执政党的中共中央对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始终明确的。也就是说是中国的改革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要加强的也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这种具有明确定义的“改革”与语焉不详的“市场化改革”显然有着本质的区别。
现在的问题是:
1,所谓的“市场化改革”提法究竟从何而来?究竟是什么人在这一事关全局和全国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政治问题上“偷梁换柱”?
2,一些主流精英们为何明知中央决定中的提法,却偏要有意去掉“社会主义”四个字,究竟意欲何为?他们要坚持“不动摇”的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改革”?
3,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与以“市场化”为改革目标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又是什么性质的不同?
4,这些主流精英们大都身在体制内,而且不少还身居高位,他们究竟为何能对“市场化改革”的提法如此异口同声而又振振有词?
5,为何长期以来国内的一些主流媒体竟然能为一些主流精英们的这种明显与中央不一致的提法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
6,一些身为中共党员的主流精英们的这种行为是否与中央保持了政治上的一致?他们的这种行为与党章中的规定是否相符?
其实,笔者通过这次阅读发现,只要仔细读一下中央的各项决定,就可以看出一些主流精英们是如何进行“偷梁换柱”的。他们所进行的“去社会主义化”也远非仅此一例。由此看来,一些人对“姓社”和“姓资”的争论如此忌讳,而且竭力主张要“不争论”,看来的确是另有隐情。各位主流精英们,不妨说出来让大家听听,如何?
2006年3月27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