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昨天看来《南方周末》那篇恶心文章的后遗症吧,联想到我老爷爷的遭遇,以及昨天才听到哈耶克大师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尊敬”,心里自然很是不爽。我觉得自己有必要为我们理工科的学生们说几句公道话。
我们理工科学生是干什么的呢?替人打工——如果毕业之后依然从事自己专业的工作的话。这个大概也是我们理工科学生的宿命。所以有不少理工科学生毕业之后找的都是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行业——确切的说,能够找到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的恐怕都是幸运儿。
我以前曾经听过一个讲座,邀请上海《第一财经》的主持人袁岳来我们学校讲座。他就直言不讳的告诉我们:能够领导别人的往往不是技术最好的,而是最差的。其实他说的话听起来一点都不新鲜。我们社会上早就形成了一种观点:高分=低能。在大家看来,一个人的才能是由他能够当上什么“长”,能否成为老板来鉴别的。给人家打工的就是“低能”,让人家替你打工的就是最大的“人才”。
我们的社会就是这样认识人才的。所以理工科学生的地位就是这么低下,我们就是这么的“无能”。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不以自己的专业为光荣!学经济管理类的就是将来“管理”我们的人才,我们干什么都由他们说了算——不服就滚蛋。
你可能觉得我说的有些夸张——我告诉你们,在中国,实际情况就是这个样子。(也许国外也是这个样子,如果他们也哪么赞同哈耶克的观点)。民用大型喷气式飞机项目的主管就是一名复旦大学的“经济学家”。这些“经济学家”究竟有多懂大飞机工程呢?我曾经在网易博客上面见识了一位“经济学家”,跟我侃“大飞机的高科技误区”。我试探一下发现:这个SB连飞机起落架都分不清!连最基本的理论力学知识都一片空白!他居然有脸谈论“高科技”!
管理我们大飞机项目的,就是这样的一群“经济学家”,一群从来不以自己的外行而感到羞愧的家伙们!当我得知大飞机项目的发动机和飞控需要进口的时候,我就知道,大飞机还没有起飞就已经死在机库里面的。
我们的“经济学家”就是这样的高明,当初他们杀了我们的运十,让我们的核工业几乎瘫痪,让我们的芯片到现在还难产(他们还恬不知耻的对国产芯片冷嘲热讽),让我们的发动机到现在都落后。我老爷爷就是搞船用发动机的,他知道我们曾经和世界领先水平是何等的接近,后来又是何等的遥远。
经济学家们总是有他们的借口:
“资源合理分配”。他们说:“有限的资源必须合理的分配,对重要的项目要保留,对于那些不重要的项目,能省则省”、“好钢用到刀刃上”(废话!我们学习过机械的还用你来教我们这句话吗?)问题是:经济学家们知道什么是“重要”的吗?知道那些是“不能省”的吗?发动机、飞行控制,这些东西难道不是“重要项目”?经济学家连这个都不懂还有资格管事?
“市场换技术”。他们说:全球化了,世界是平的。你所需要的技术可以从先进的国家买,通过“经济学计算”,买比自己研究更合算。技术是买的来的?日本能买来美国的发动机技术吗?德国能买来美国的反应堆技术吗?你指望美国通用为中国空军未来的预警机和加油机提供引擎吗?经济学家呀,你们太聪明了。
“市场原动力”。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市场,为了从市场和产业链当中获得利润。与其造出来卖不动,不如替别人组装,从产业链当中还能够赚回来一点钱呢!呵呵,在他们看来,不能走向市场的都是废物。呵呵,他们的水平比当年嘲笑法拉第的蠢猪强到哪里去了?
......
够了!经济学家们,至少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已经让我们这些理工科学生们忍无可忍了!
其实我们理工科学生低能吗?
经济学家们,如果你们真的认为我们“低能”,哪么你们是否不需要我们了?
你们自己可以设计减速器了?可以造发动机了?
没有我们,你们照样可以坐飞机到处跑? 没有我们,你们照样可以在互联网上面胡说八道?
我们不是“精英”,我们就是打工的。我们就是工人阶级的代表,我们是最先进阶级当中最先进的那一部分。我们本应该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现在,我们不指望被当作“先进分子”来崇拜。我们只希望得到最起码的尊重和理解。
我恳请经济学家们,也恳请那些追随经济学家的“人才”们,也恳请那些替经济学家说话的“思想家”们,尤其是《南方报业》的同志们,能够对我们少一些指手画脚和信口雌黄,多一些理解和尊重。这样的要求,算不算高?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