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度刘郎按:前段时间在本学校某论坛上发生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事。本人的ID被封杀并且遭到某些人威胁。他们给我的原因是我说话偏激,但是我除了发了几个关于说毛泽东时代的帖子还有针对某个老师的贫穷社会主义论进行反驳之外也没说什么东西了,当然有一两句说的过分了也表示了歉意,但是还是被他们无情的封杀了。本人无意与他们抬杠,只是对于一些人对毛泽东时代的污蔑不能够任由之,而且还是出自所谓的共和国史专家之口。这样的老师,误人子弟甚已,必须与其做坚决的斗争。
驳政法学院某老师“贫穷社会主义论”
———兼谈毛泽东时代的伟大成就
http://user.qzone.qq.com/89477709/infocenter?ptlang=2052
前言:现在的主流观点一并将共和国史人为地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在他们的描述里,前三十年几乎是政治运动不断人民生活极度困苦领导人徒劳的寻求纯洁的乌托邦意识形态忽视实际的年代;而后三十年几乎是以普遍的正面宣传为主。这样的观点深深植入了绝大部分的人的脑中,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程度的确比毛时代有比较大的提高,而没有经历过那段时段的人来说教育作为传播意识形态上的不断地潜移默化使得他们更有一种对那个时代的极度厌恶感。本人认为,如果不仔细的理解那个年代的伟大成就,就无法本质上了解改革开放的实质,也无法在今后的中国历史发展道路选择上提供有益的借鉴。
正文:
最近在某学校政法学院论坛一位共和国史专家发表出以下言论:(由于贴图难以上传就打上来了,大家可以去我空间看原始图片。)
“我所说的贫穷社会主义,是指改革开放前我们高的社会主义实践,这种实践后来走上了左的歧路。既背离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也背离了毛泽东自己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主张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因而高了多年的社会主义,连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后来邓小平把这段不成功的社会主义实践概括为“贫穷的社会主义”实践。这不是我的发明而是借鉴了邓小平的一个精辟说法。”
在他的言论中具有很明显的思想倾向,即毛时代搞的是“贫穷社会主义”,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位老师认为“连人民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这位老师并且借用了邓小平语录来为自己证明。显然的这样的观点跟现在主流观点是相当的一致的,并且已经被定论了的。如果具有一定政治敏感性的人来说,就会得出与此主流定论的观点完全相反的意见。本人完全不同意此老师的观点,并且认为老师并没有了解其引用的邓小平语录的真实含义。
毛泽东时代到底有没有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是讨论“贫穷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那么“温饱”的意思是什么?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则是:衣暖食饱。这是一个比较泛化的概念,但是最为基本的理解则是,温饱则是人民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如果连温饱都不能保证的话,就难免出现社会动乱,历朝历代末期都是因为没有解决好温饱问题而迫使农民们揭竿而起。
这里就还有一个问题了,所谓温饱,我们现在的人一般可以认为是穿不暖,吃不饱。但是这种“穿不暖,吃不饱”的东西本身就带有十分主观意志的东西,不好一概而论,比如说当初劳动程度大的可能他会说吃不饱,劳动力度不太大的人可能会说能够吃饱;还有一些老人,孩子的粮食消耗量也是不同的。这就说明了,温饱问题是否解决,与实际调查的结果恐怕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不能说调查了几个人从这几个人的口中就能够得出答案。其实这里的评判标准并不难,虽然说温饱的概念是一种比较有主观意义上的东西,但是还是具有普遍性的。其实温饱是人民生活的一个最为根本的物质程度,如果达不到温饱,也就是说要受冻,要挨饿了,如果一两次受冻挨饿倒还问题不大,如果长期受冻挨饿,任何人都知道这个人肯定或不长久甚至生病,最起码也要来个魔鬼般的苗条身材。按照这样的逻辑,毛泽东时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大部分人都要受冻挨饿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是魔鬼身材。这里就有一个逻辑上的问题了,如果当时的大部分人都没有达到温饱线的话,如何去理解当时的人们去承受比较剧烈的劳动强度,他们拖着皮包骨的身子如何去建设国家呢?
所以说,种逻辑是说不过去的,而且,我们从下表中也可以看出,毛是时代是十分注重发展农业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的。我们可以从下表的数据中再去捕捉一些端倪:
年份 粮食总产量(万吨) 人口总数 人均粮食占有量(公斤)
1949 |
11318 |
54167 |
208.9 |
1956 |
19275 |
62828 |
306.8 |
1961 |
13650 |
65859 |
207.3 |
1965 |
19453 |
72533 |
268.2 |
1973 |
26494 |
89211 |
297.0 |
1976 |
28631 |
93717 |
305.5 |
1978 |
30477 |
96259 |
316.6 |
1979 |
33212 |
97542 |
340.5 |
(来自中国统计局资料)
从这份表格中可以看到,尽管我们的总人口从1949年的5.4亿增长到了1979年的9.7亿,但是我们的粮食产量也从1949年的1.1亿吨增长到了1979年的3.3亿吨,人均占有粮食也从人均 208公斤 增加到了 340公斤 。 1975年9月15日 ,邓小平在全国农业学大寨大会上的讲话说:“这二十五年来,我们做到了农业刚够吃,这件事情不可小视,由过去旧中国的半饥饿状态达到每人占有粮食六百几十斤,这是一个伟大的成绩,这是在毛主席领导下,坚持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反对机会主义、反对修正主义,依靠全体农民群众和全体农村干部努力的结果”。(参见师东兵著《文化大革命纪实》第482页)。
邓小平在1982年说:“建国以来,我们做了一些事情,基本上解决了吃饭穿衣问题,粮食达到了自给。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旧中国长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05页)
到这里可以基本上下结论,毛时代已经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了,这点也是邓小平在不断重复的。1979年的人均 340公斤 是怎样一个概念呢?根据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为 379公斤 ,相比二十多年前不过提高了 四十公斤 不到。撇开粮食本身,中国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到1978年上升到了68岁,人口总数也从5.4亿增加到了9.7亿,数据往往能够告诉我们更多的东西,倘若那个年代像某些人说的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的话,那么无法理解广大人民长期的生活在维持基本生活的水平线以下,仍旧如此的忠诚的追随共产党的脚步,也无法解释中国人均寿命以及人口数量的飞速提高的事实。
这里需要解释一点的是,在询问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老人们都会跟我们说,那个时候大家都一样。这样的陈述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如果这个年代信奉的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话,那么那个年代信奉的则是“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统销统购的粮票制度正是为了保证物品粮食能够较为平均的分配到绝大部分人的手中。正如马克塞尔顿曾指出的:“1977年中国人均占有耕地比印度少14%,而人均粮食生产却比印度高30%到40%,而且是把粮食以公平得多的方式分配到了比印度多出50%的人口手中。”
由此可知,邓小平的“贫穷社会主义”并不是针对“温饱”问题而言的,指的是毛泽东时期对于人民消费品,轻工业的暂时压抑性问题。如果不理解这个问题,就无法理解毛泽东时期工业化的伟大成就以及其历史意义。
不可否认,毛泽东时期的人民的生活并没有现在改善的如此的快,其消费品轻工业产品也远远不及今天,这也是事实。问题的关键是,毛泽东时代是否除了解决人民温饱为题之外缺乏成就可陈?事实是,毛泽东时代不到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就远不止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其不到三十年的工业化历程走完了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历百年才走完的历程,这样的成就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工业化指的是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取得优势地位的过程。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十八十九世纪以来都陆续进入并完成了工业化阶段,而中国由于其自身历史传统,一直到鸦片战争前仍然处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中。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得一些进步的中国人开始审视西方的科学技术。与其说中国近代史是现代化的进程,还不如说其实工业化的过程来的更为准确。大清王朝就是被工业化的西方打败的,没有实现工业化终究造就成了中国的近代屈辱史。
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意义更在于是其在工业发展中,农业现代化与服务业能够在其中得到相对应的发展,从而拉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新兴部门大量出现,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国民消费层次全面提升。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来看,都能拉动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在社会各个方面都有质的提高。
而早在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人就确定了在这个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连坦克都无法制造的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基调。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将发展重心放到工业化并不是说就要忽视轻工业的发展,毛泽东对对苏联实现工业化时期的缺点有着精辟的论述:“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我们对于农业、轻工业是比较注重的。”
按照邓小平所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说,无疑的毛泽东时代的工业化实践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从1952年至毛泽东时代结束期间,钢铁产量从一百四十万吨增长到了三千一百八十万吨,煤炭产量从六千六百万吨增长到了六万一千七百万吨,水泥产量从三百万吨增长到了六千五百万吨,木材产量从一千一百万吨增长到了五千一百万吨,电力从七十亿千瓦/小时增长到了两千伍百六十亿千瓦/小时,原油产量从根本的空白变成了一亿零四百万吨,化肥产量从三万九千吨上升到了八百六十九万三千吨。同时,中国从无到有,建立起规模庞大的航空、航天、原子能及门类齐全的军工体系。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奠定中国大国地位的巨大成就。至毛泽东逝世时,中国已由一农业国发展成为从喷气式飞机、运载火箭到工业成套设备和所有农业机械无所不能造的工业大国。
取得这些成就的前提是,这些是在一个工业化积累极为薄弱的国家(中国工业的人均产量不及比利时的工业产量的1/15)在准战争年代( 黎阳 先生语)通过自力更生实现这些成就的的,相比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无法抹去的奴隶贸易以剥夺一些其他国家的发展手段相比,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更为纯洁,也更为辉煌。
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全部,如果不是吹毛求疵得去苛责某一段时期的历史的话,任何人都可以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的理解。毛泽东时代以重工业为主以求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目标在三十年间已经初步建立,而在农业,消费品方面也在逐步增长以满足人民的需求。可以说毛泽东时代的目标已经完成,它的意义在于它在解决人民温饱的前提下的快速工业化,使得中国在1979年成为世界上第六大工业强国,为今后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毛泽东时代发生的工业革命,与80年代一同出名的经济改革家们将找不到他们要改革的对象。”(莫里斯·迈斯纳)
毛泽东时代已经超额完成了它的任务,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应该对那个时代报以最为崇高的尊敬,如果不是老一辈工人农民们在不计个人酬劳,日以继夜的建设新中国的话,今天我们不可能有如此幸福的生活,可以说我们的幸福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获得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已经过去了,虽然说初步解决了小康问题,但是中国成为了世界上两级分化最严重的国家,如何让全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成为了当务之急。在毛泽东时期不需要担心医疗,住房,教育,在今天反倒成为了压迫在广大劳动人民头上的新三座大山。本人从来没有说过要回到毛泽东时代,反思过去,自然能对今天所产生的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诚如唐太宗所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2009-5-16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