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风华正茂

刘老石:大学生距离农村还有一步

刘老石 · 2009-06-23 · 来源:
悼念刘老石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大学生距离农村还有一步

 大学毕业生汹涌而来,大学生过剩已经成为一个令上上下下都头疼的问题了。但是这多少让人感到有点不可思议,我们的大学毕业人数的比例同其他国家相比,同未来发展需要相比都应该是非常低的,怎么就已经过剩了呢?

“过剩”可能确实是个假象,只要你去广大的农村看一看,就会发现,哪里有大学生过剩?而是严重的大学生人才不足。

 过剩还是不足?

我们口中说的“过剩”看来主要指的是在城市中相对于城市的需要而言大学生过剩了。

在城市中,相对于公务员系统、事业单位、工商制造业和城市服务业而言,大学生确实是太多了,是真实的过剩。以致于我们开始讨论“让大学生卖肉”、“让大学生去殡葬场”该不该,虽然这些工种大学生没有什么理由不能干,但问题是,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相对于个人所做的投资和收益而言,是不是太浪费了呢?如果这些行业用其他未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让这些大学生用其所长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我实在看不出这些行业和那些大学生的专业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也看不出这些行当为什么一定要用大学毕业生,也看不出这和大学生心态有什么关心,难道我们没有更需要大学生干的工作了么?这些事件其实不过是城市中大学生过剩的标志性事件而已。

在城市中早就感觉出来大学毕业生开始形成了压力。九十年代首先开始出现大学毕业生饱和和过剩状态的是政府体系、事业单位体系,想进这些单位那时已不是很容易,但是工厂和高档的服务体系还是很欢迎大学生的,这些单位的主要管理和关键技术岗位确实很需要大学毕业生补充。按理而言,依照我们的世界工厂的定位,工商制造业应该是大学生人才就业的主渠道,我们拥有世界最为庞大的制造业,那么我们的大学生是无论如何都可以找得到工作的。更何况直到目前大学毕业生占总人口的比例还不到5%。

但是事实上却是事与愿违,中国经济2000年以后高速增长,2003年到2007年连续五年每年经济增长超过10%,但是大学生就业相反却感到一年不如一年。按道理经济增长和大学生就业应该同步增长才属正常,现在却在感觉上出现了剪刀差,这是什么原因呢?除了大学扩招的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经济增长中科技的贡献率太低,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廉价劳动力的贡献,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蓝领农民工正在走入制造业,而并非大学生人才。结果是一边是“民工荒”,一边却是大学生过剩。郎咸平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制造业分为软环节和硬环节,硬环节是产品生产环节,软环节指的是产品设计、包装、批发和零售等环节,软环节占整个产业环节利润的十分之九,硬环节占十分之一。硬环节需要蓝领工人,并不需要大学生,软环节才需要大学生。我们国内产业主要是硬环节,软环节主要在国外。这最后导致我们虽然工业产业庞大,但是更需要的是身强体壮的蓝领工人,大学生因而剩余。如此我们看到,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失业过多其实是整个国际化的产业分工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源于我们错误地理解了我们的产业状况的结果。所以这种大学生过剩准确的说是相对城市需要过剩,相对制造业需求过剩。

但是,另一方面,与这种需求过剩同时存在的却是大学毕业生严重不足。县以下,尤其是广大的乡村,大学毕业生哪里有什么过剩?相反却是太少了。少到什么程度呢?一般的农村的中学难以留得住大学生,乡村小学更不要说;笔者去过非常多并不算偏远的农村调查,农民们甚至很少见得到大学生,更不要说在那里工作了。大学生还是个非常稀罕的概念。

我们有68万个行政村,一个村安排一个大学生就要70万个,如果再考虑到每个农村社区既需要管理人员也需要技术人员还需要教育人员,几百万大学生哪里能够满足需求呢?更不要说一般基层的企业等各类的经济组织和公益组织的需要。

那么这种需求是不是对大学毕业生真正有效的需求呢?首先看,农村对技术的需求,包括种养殖技术、市场拓展和信息服务人才是非常缺乏的;其次,农村的医疗卫生、防疫治病技术人才是缺乏的;再次,农村社区治理需要好的乡村组织人才,这也是真实的;最后乡村教育人才和乡村文化人才也是大量需求的。所有这些内在的需求在中央政府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战略口号的推动下已变得实实在在,变得非常迫切了。

如果仅仅因循老的政策思路,农村一家一户种地,地很少,自己的事情基本自己解决,无疑并不需要大学生介入的。而新农村建设则提出了与此不同的发展要求,农村要承担自己的建设任务,这个任务一方面来源于国家整体发展要求,如承担国家统一资源分配和基础建设要求,另一方面来源于社区自己的发展需要。这样就需要社区良好的组织者和任务完成者,基础建设如道路建设和田地整治还可以由政府来承担,但是社区治理和社区本身的社会资源整合等任务却一定要农村社区自己承担,这非得有社区自身人才的参与不可。虽然理论上社区本身不乏乡土人才,但是如果能够有外来的高素质的人才的介入效果肯定会更好,这就是大学生特有的工作角色。而且客观的看,对于非农技类的大学生而言,组织动员和文化教育也恰好是力所能及,甚至是他们的优势。

第一阶段的新农村建设是修建基础设施、盖房子和整治卫生,第二阶段就应该是推动生产发展、组织创新和社区治理,这个工作仅靠村民来做肯定是不行的,需要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介入,大学生将有机会在此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农村的大学生人才需求和新农村建设已不是一个轻飘飘的概念,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发展要求。这种需求因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需要而变得更为清晰和真实。

大学生有可能到农村去吗?

然而,与这样庞大的需求相比,能够满足给农村需求的大学毕业生却少之又少。

笔者在近几年在农业类的大学生中做过调查,当问及有多少人毕业后有回农村的意愿时,2004年是几乎没有人举手;直到去年,才有很少的人举手,时至今日大学生们仍然没有到农村就业的心理准备,即使是农业大学的学生。

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可能更多倾向于埋怨学生没有报效家乡的反哺观念,但是问题应该主要不在学生身上。更为复杂的因素其实还是发生在教育本身和社会环境上,学生的原因反而更少一些。

这种基层就业的困境形成是毕业生理性选择的结果,是心理上的因素造成的,也是教育导向的原因,但是更大的原因还在于现行整体政策的安排。

大学生的心态有问题吗?无疑是有的,现在的同学更多的不是趋向于责任和基层,而是向往安逸和城市,他们因此形成了一种认识就是城市代表了进步繁荣和尊严,而农村则是相反。到城市是一种进步,而到农村却是一种落后。所以基层和农村是绝不在自己考虑之内的。

但是这种心理问题,毋宁说更是认识和教育问题。我们的教育理念基本上是把大学毕业生需求定位在城市的,所以,似乎我们培养的人就是为城市培养的。无论是从专业设置还是大学毕业生的心态上,都是以城市为目标的,自然我们的大学生的未来出路也是面对城市的,只有在城市找到了工作才算就业。乡村是在视野之外的,既在教育的视野之外,也是在政策的视野之外。

我们来看看一个农民子弟大学毕业生如果真的选择去农村就业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他至少要过这样的三关:

第一关,就是他本人的心理关,他要战胜自己,说服自己到农村去。这个决定一般还比较容易做出,心理关总是无法抵抗现实利益的推动,个人的得失自己还是比较容易看得清的。第二关,是家庭观,家里和亲属的意见一般会非常强烈反对回乡,他们的态度常常是非理性的,没有道理可讲。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的孩子而言,好不容易可以不回乡,成为城市人,回来是没有出息的、不可思议的。第三关是现行政策关,就是他要权衡由此带来的实际利益的得失问题,比如是不是因此就改变了命运,有没有更改重新选择的机会等等。三关里面除了个人心理和社会认识上的因素外,更大的问题是政策的安排,这个政策安排影响前两个因素,所以政策安排是核心因素。这种政策带来的影响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身份损失。如果他就要把户口落在农村或者家乡那个小乡镇,按照现行政策安排他将成为那个乡镇的农村人(即使是非农户口),而在我们现实条件下,这种身份让你损失太大,属于大城市市民的众多好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等你都不会有,甚至还包括未来的发展以及爱情;第二方面是经济损失。一个人就是在城市里洗盘子推销,一年下来,正常的收入也会有近万元,刨除吃喝,也有五千,更何况还可能有意外的发展机会和教育训练机会等等,如果在农村中的收入按照每亩地500元纯收入,种十多亩地,也才有这个数目,而且要面临辛苦劳作和市场风险等等;第三方面是出路狭窄。现在能够看得到的给这些愿意到农村去的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的机会还是很少,很多到农村去的学生回来后一致认为英雄没有用武之地。事实上,我们一定要回答这样的提问,除了因为就业压力,我们安排他们去还为了什么?除了清晰目标之外,我们有什么更好的渠道安排他们去做这些事情呢?

从种种因素看来,大学生毕业后回到村里的条件还是不具备,甚至相距甚远。至少短期看来,大学生到农村去工作还仅是一些可贵的理想主义者的奉献故事。

 该做什么样的政策调整呢?

现实地考虑,我们需要为大学生的农村选择铺就一条从城市到农村的直达通路,尽可能减少他们从城市到农村,又从农村回流城市的障碍,更重要的是要减少他们由于到农村去所形成的机会成本。

让身份不再成为大学生到农村去的障碍。大学毕业生完全可以把户口和人事关系落入毕业生所毕业的城市或者他们家乡所在的某个大城市,或者干脆由某个机关长期免费托管,没有必要一定要把他们的户口和人事关系带回原籍,这种早就过时的处理方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实,户口和人事关系现实条件下还具备多少实质的意义呢?在我们现实条件下,这种安排更多具有象征意义。但是就是这种象征意义,却决定了他们的个人(在别人眼中的)身份,毕业生和他们的家庭一般都会很看重这种身份变化。

新毕业的大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非常在意这个身份的,而并非非常在意做什么样的工作。毕业生一般付得出辛苦,也并非非常在意工作条件;但是他们会非常在意自己是用什么身份做这个工作。所以,无论是做农村技术工作也好,村官也好。很重要是要给他们城市身份(户口),或者是以国家统一录用,再给他们国家统一派往农村的“公职”概念。这样处理方法也可以保证大学毕业生未来放心留在农村工作,不会有后顾之忧。

沿此政策进一步向前走,我们就可以发现,我们完全可以设计成如下的政策:如果未来他们在农村有困难,难以适应,还可以返回城中来,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我们都可以保障他们有相应的身份保障。这将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激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措施。

某些岗位比如农村技术服务或者是农村医疗卫生或者农村义务教育完全可以由政府出钱,雇佣大学毕业生帮助农村服务,这比政府把钱花在修路和建房上要更有意义。政府每年花千亿就可以解决大约五百万大学生的就业和农村发展人才问题,这是多么好的事情。

农村的技术教育和医疗卫生也完全应该由政府买单。这就不仅仅是简单地解决就业问题了,还包含了农村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考量。事实上,原来由农民个人和企业解决的这类公共品供给效果很差,难以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也正是如此,可以由此为契机,推动政策的转变,实现双赢。这就是政府雇佣大学生实现农村基层的社会服务。

我总是想,如果我们的社会连自己培养的如此至少的大学生人才都不能宽容地给他们一个大城市的身份,非要想办法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城市,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说未来我们有信心打破如此庞大的城乡隔绝呢?

培训和辅导工作。大学生和农村相距甚远,基本没有必要的农村知识技能和工作训练以及心理预期,所以岗前相当量的培训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个别地方政府也曾经做过大学生下基层农村的尝试,但是结果并不好,不仅仅实施效果差,而且出现了相当的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相应的培训和辅导。以大学生村官为例,大学毕业生此前没有任何从事基层工作的经验培训,也没有相应的基本知识,突然到农村去如何不遇到问题?又有多少人能够保证心态平和和积极进步?所以,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其中也包括到基层以后的长期的跟踪辅导,要形成强大的技术网络和心理网络的支持。

这也包括,要给他们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岗位定位。如果硬是逼着大学生们做原来村干部都做不好的工作,或者是让他们象村干部一样在村中无事可作,或者让那些想做事情的人感到没有事情做,这就注定变得失望和迷惘。这样的结果肯定既害了农村,也挫伤了大学生的积极性,是双向损失。

我们这个组织做的多年农村发展人才培养工作的经验和农村发展经验都支持着我们的这个结论,大学生到农村去不是一推了之,而是要跟踪培训服务一长段时间。最后发现效果非常之好。不但心态向上,工作积极,而且可以扎根农村,长期重用。

应该说这个工作既是在培养农村就业人才,也是在培养这个民族的接班人,可以说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啊。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称道这件事情的重大意义,都不算过分。因此在此项工作上所做的投资将是政府最为划算的投资之一。

就业与创业,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但是,困难归困难,现实是现实。

虽然到农村去还存在这不小的障碍,但是如果不去农村就意味着流落在城市的街头。虽然在城市也还可以有丰富的幻想,但是这种幻想正在被经济危机打碎,经济危机后的就业市场看起来格外艰难。在强大的2000多万农民工就业的压力下,大学生本身也有近1000万人的就业压力。同时由于大学生们本身实践技能的缺乏,也让企业难以接受给他们充足的锻炼机会。再加上大批企业关门裁员,雪上加霜,更加剧了矛盾。所以眼前的问题已经很明显了,如果还把目光放在城市里去梦想,无异于坐以待毙。

但是与此同时,农村形势却是一路利好。2005年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以后每年都有相应的政策出台,可以说对农村发展是越来越有利了。农村基本建设投资也是每年巨额增加。今年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大幅度投入,18万亿的拉动内需投资,会有相当一笔投入到农村。政府的投入还仅仅是一部分,与此相应的是,民间投资也在加大,大批的国际和民企也开始把发展方向转向农村。所以,从战略意义上而言,相对于今天城市各个行业的窘迫状况而言,农村已经开始凸显为利润洼地。

那么是坚守在城市中消极地等待呢,还是退而结网,到农村中去闯一闯试一下呢?答案不言而喻。伴随着更多资本走向农村,未来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就业几乎就成为相当多的人可能必须选择的路径之一。在这一点上,农村的孩子可能应该更清楚一些。

但是问题是能不能找到一个途径,让大学生到农村去不是仅仅打工就业,而是保障生存的同时,也能彰显这些大学生本身年轻的创造精神呢?也就是说变消极打工为积极创业呢?

创业在城市变得越来越不容易,它有诸多的限制条件的存在,但是在农村相对而言却可能打破这些限制条件。首先农村创业不同于城市,农村门槛较低,几万元到几千元就可以开始,而且技术要求相对并不算高;第二,农村百业待兴,可以做事情的机会非常之多,不像城市低风险创业机会接近饱和。

由此,对大学生而言,农村创业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是需要明白的是,农村创业不能将意识仅仅停留在到农村去种地和养殖,农村的创业领域可以很广,这种创业可以是产业创业,比如种植养殖;也可以是组织和治理创业,比如到农村去做村官和发育各种农民组织;也可以是做农村公益和扶贫等。由此决定了农村的创业的意义和天地都是非常广阔的。

应该说,如今去农村创业的条件尚不完全具备,但是正是因为如此才凸显出那些先期探索性创业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shijian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2. 日本女优横宫七海自杀身亡——畸形的社会还要逼死多少人?
  3. 司马南:公开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4. 以前那么“穷”,为什么大家还怀念从前?
  5.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6. 星话大白|越南
  7. 《邓选》学习 (十)
  8.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9. 影评:电影《熔炉》看资本主义特权
  10.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6. 这是一股妖风
  7.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8.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鲜领导落泪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