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从上到下都在大力的搞所谓的新农村建设,这个新农村建设呢不过是修几条路,盖几栋小学,如果这样就建设了新农村那么新农村也太好建了,新农村的关键在哪,在于城乡融合,在于更新农村磁观念,在于给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公平的政策和发展空间。其实真正的新农村建设在50年前就开始搞了,可惜到70年代未就一进程被打乱了,被中止了。
一、50年代未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首先实行农业合用化,农业合作化并不会使农业和农村得到马上改善,但农业合作化让农民的组织成为了可能,这样就可以组织农民大规模搞农业和水利建设,使农民学会协作,农业合作化的成果就是现在成千上万还在使用的水利和高产田。
第二、提高农村农业的科技水平
提高农村农业的科技水平以各公社(乡镇)基本都设有农业畜牧方面的专职科技人员和杂交水稻研究出来为标志,要知道那里的农科站可是名副其实的,他们要指导农业生产,水利建设,病虫害的防治,甚至投研究,不像现在的只是挂名而以,基本没有人管。到了70年代未,在乡镇基本建设了初步的教育、医疗、科技体系。这也是中国在那时能够基本杜绝传染病大规模发展,人均寿命很快增长的原因,前几年禽流感来了,非典来却发现在乡镇一级这些机构都名存实亡了,没有人手做事,原来的人员都被要自己找工资的政策解散了,于是匆匆忙忙的又重新把到外面打工的工作人员找回来,重新定人定岗,可惜这次定的却不是专业人员了,而是用考进来的所谓大学生。如果有70年代的农村网友,应该还记得那时每年都有医生定时到村里和学校对人进行常规检查吧。
第三、农民进城和知青下乡
这其实是最关键的一步,怎么建设新农村,就是要城乡一体化,怎么一体化,只有人先一体化了,才有经济政治上的一体化。当时的作法是,让几千万农村青年进城,让几千成城镇青年下乡,如果这一政策执行两代人的话,结果就变成了农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城里人,城里人有很大一部分是农村人,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就是无论是谁也无法把农村和城市分割开来管理了,不管是谁当他制订的政策不利于农村时就必须考虑已交换的几千万人和他们家庭的感受,因为那几千万人可能就会有政策制订者的兄弟姐妹,虽然这两代到农村的城镇青年可能会觉得不公平,但两代以后,城里的人和农村的人都要拼命建设农村,我想城乡的差距至少没有现在这么大吧。因为自80年代后,渐渐的通过政策和提高难度,农村人进城有稳定的工作已经被封死,原来农村孩子还可以通过招工,上学进城,现在唯一的出路只有当老板才能进城,这就从基本上让城镇和农村是两个水平线了,而政策是通过城里的人订的,所以要向支持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叫是叫得多,但从来没有人会考虑真正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真正考虑的却又不是政策的制订者。所以在很多地方农村几十万人的财政投入还比不上两三万人的一个小镇的财政投入。
第四、原先农村建设的不足
一是明显低估了人的自私性。
二是明显高估了当时干部的素质,特别是中高级干部的素质,这些所谓的革命家,其实想的只是所谓的王侯将相宁有种呼,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后代能掌控中国,只在乎他们的利益集团的稳定的夺取所谓他们当年打江山应该得到的报酬。如果,只是说如果,他们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一边真正的改革开放,一边进行政策的稳定,我想现在的中国基本上不会存在三农问题。因为要解决农村问题,只有让农村和城镇融合。虽然下乡的几千万人可能会报怨,可现在的四川人还有谁说自己是湖广人。毕竟他们在当时的条件下要真正扎根建设农村的话,也许用不了一代人,农村和城镇就不会有太大的差距了,新疆的建设兵团毕竟在70年代已经证明。
所以我断言如果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农村和城镇人与经济政治的融合问题,中国三农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所谓的新农村建设也只会是一句口号罢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