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气候,重视水利——是立即采取措施的时候了!
关于重视改良气候和加强水利建设的建议,我从2007年8月起,在网上再三发帖呼吁,但没有引起广泛重视。这几年,全国此旱彼涝,连绵不断,但只听得年年喊抗灾救灾,年年重复,从来不见灾后强调治理。我在人民网发过的2帖,几年了,看过的人数一个146人,一个44人,只有一个跟帖,好像是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了支持。07年我在某民办网站也发了帖,该站作了推荐,浏览人数现有416人,虽然不多,但大大超过了官方网站。今年,云南这种水资源丰富的省份,也旱到如此程度,有关领导是否会清醒一点了?不一定!即算有所重视,也不一定能采取正确的治理办法。这个问题的不认识,不重视,根本在于思想路线不正确。山西林县红旗渠的电影放了50年,感动群众不少,但大多数有关领导人理解了的不会多。林县当年的做法,不仅是个必须那么做的革命干劲问题,而且是个必须那么做的科学精神问题。实践证明林县的干部和群众因为有革命干劲和科学方法的统一,才产生了红旗渠。我相信我讲的治理方向基本是正确的,可行的,综合效益是好的,是治本性的。我现在将我在新华网(只有我早年复制的索引)、人民网4年来的3次发帖内容(包括浏览、跟帖人数)复制,希望大家联系现实审视,发表批评意见!
甲、2007,9,23在人民网发帖
发表时间: 2007-09-23 00:00:19
应当引起重视
《关于水利建设的若干建议》在有些网站论坛发表后,好象没有什么人响应和重视。但今天(2007。9。22)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山东某地将本地河道、池塘、水库联网调剂避免水旱灾害的经验完全证明了本意见的实用性和正确性。希望中央有关领导部门重视!特修改发表!
关于水利建设的若干建议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恶化,我国旱、涝、高温灾害频发。而管理者治理思想守旧,缺乏无产阶级的思想和气魄,形而上学严重,机会主义猖獗的状况不可能使灾害得到根本治理。
一、基本建设中存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种思想的斗争。
1、为什么人的立场问题。
基建为什么人的问题贯穿古今。封建统治者修长城,修运河,修颐和园都为自己吃喝玩乐,或者仅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从不想花点钱为民造福。今天当官的资产阶级为自己过得舒服,为他们的表面政绩很舍得花钱,在教育、医疗、水利等方面为民造福却非常吝啬。深圳认为某地房屋规划稍不满意,一炸就是100多栋,一拆一建浪费了多少亿?仅仅这一项如果节约下来,可以重建多少农村危房小学,可以多修多少水利工程?我所在的省会城市,这些年内,省、市、区政府或党委的办公楼纷纷迁往僻静新址新建,成为旅游参观一景。当官的避开污染和闹市寻安闲,老百姓求官办事却更困难。不知道当官的一毁、一建这些工程时第一位想的是什么?几百年前的老式建筑中南海党中央、国务院还在使用,为什么我们省国民党建的完好省政府大楼那么轻易被毁而不用?为什么60-70年代才建的省政府大院又要新迁?为什么县级机关大门比国务院,中央各部更威严,更讲究。按照某些人的作风,中南海的旧式建筑,他们早就嫌弃了。为什么水利建设面貌停滞不前,最根本的原因在此。
2、观点方法问题。无产阶级的气魄与小生产眼界的斗争;相信群众、放手发动群众与无视群众的资产阶级观念的斗争。
为什么毛主席在财力、技术那么困难的建国初期组织了那么多气魄宏大,卓有成效的水利工程?林县干部和群众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强的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为什么有敢在漳河提水,在悬岩上修渠的想象力和气魄,为什么现在有些人固守小生产心理,连动员、组织群众维护好毛泽东时代水利工程的胆子和能力都没有。这完全是不同阶级世界观,以及同人民群众的不同关系所决定的。
二、水利建设的若干建议
随着历史经济、技术的发展,人们治理、控制水害,变水害为水利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在不断进步。现在应当由局限于单条河流、单个流域的疏堵治理,发展到各流域之间横向调节,全国一盘棋的大水网建设的新水平。
1、上游力争多蓄水,涵养水源、能源。
水留在上游,留在高海拔地区,不仅能减少和避免下游洪水压力,而且才能形成势能,才能形成发电、自流灌溉、调节航运等条件。上游水库是没有污染的、永不枯竭的能源基地,一举兼有能源、水利、航运三利,何乐而不为。在今天的生产力和技术条件下这种一举三利完全可以实现,而且应当成为能源、航运、灌溉综合治理的方向。现在,河水白白流到下游低洼处形成湖泊,这些湖泊蓄水无前述条件可利用,一到雨季,泛滥成灾。所以,今后应当改变这种自然状况。很多河流上游的山谷、河谷,水源深远,农业资源并不丰富,建成水库,发展水产、灌溉、航运、发电,从效益上说,也可能更加有利。上游不仅要保护好森林,还要多修水库、塘坝、人工湖泊,涵养水源。一条河,一个地方,水总有丰有枯,无论从航运、发电、灌溉说,都必须蓄丰济枯。多蓄水,才能多利用水。在气温升高,冰川解冻的新情况下,在冰川之下,河流上游兴建人工湖泊,是涵养水源,开辟新能源的新方向。
2、横向连通,旱涝同治,互相调剂,充分利用水源。
如果我们治水还停留在鲧和禹的水平,只着眼于单条河流的疏堵,丰水期担心洪灾,有塘坝水库也不敢蓄水,结果是水库等于白修,一旦旱情发生,依然无水可用。这些年的教训是:气象恶化,严重的旱涝并存,甲地水多成灾,乙地水少成害。我们必须改变思路,化害为利,以洪救旱。将各个河流各个水系横向沟通,互相调节丰歉。去年重庆大旱,湖南大遭水灾;今年重庆大遭水害,湖南特别是湘东久旱无雨。我想湖南与四川相邻,两地在龙山一带早有水系相通。为何不能像红旗渠那样互通水渠,互相调剂。两千多年前能修几千里的南北大运河,今天我们连川湘水渠都修不成?水库、河流一旦横向连通,水库的蓄水功能可以充分发挥,多余的水可以横向向旱区输送。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雨水来了,害怕库容太满,白白将水放掉。
3、水利、水运并举,水陆并举,节约、高效。
我想渠道完全可以依山傍势,不避弯曲,水平修建,双向流通,并可设增速装置。水渠在大部分地方可以修成上层为公路,下面为渠道。不但可以灌溉、发电、水产养殖,还可以发展水陆交通。这与当前高速公路大量占用农地,效益单调,伤害农业形成鲜明对比。我认为,今后修高速公路,凡有必要,有可能的地方,都应修成上路下渠,水陆结合。湖南可以将东、南、西向山区各河道上游连通,还可以在下游东西横向连通。如将现在的长常公路改成东西向渠道加公路,为加快下游东西方向的水量调剂服务。
4、全国一盘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不仅湖南、四川,不仅现在的南水北调,国家应当将全国各个可能和有必要连接起来的水网都连接起来,全国一盘棋,加强统一调度,使我国抵抗水旱灾害的能力,水的利用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乙、2008,12,9在人民网发帖
大兴水利,改良气候,应当优先于大建高速公路
发表时间: 2008-12-09 14:14:03
大兴水利,改良气候,应当优先于大建高速公路
这个问题在我头脑中酝酿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形成文字,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快开完了,我得赶快在今晚说几句了。
现在全世界都在给经济注入资金,挽救危机。我看不能病急乱投医,钱的用处必须分清轻重缓急,必须用在解决根本问题的地方,不能表面上热闹,实际无补于事,甚至造成新的负担,新的浪费。我对大修高速公路的效益持怀疑态度:
1、 它有有利于经济的一面,也有妨碍经济的一面。高速公路采取封闭运行,可以提高车行速度,但它给沿线千百万百姓带来交通不便,实际上也妨碍了经济的发展。它制造的车祸也比非高速公路严重。沿线发生人大代表等多起冲击收费站事件,并非偶然,它反映了相当一部分人的不满情绪。湖北电视台证券节目嘉宾分析师认为很多高速公路跑的车不多,利用率不高。
2、 汽车运输效率不高,应当多用于短途,汽车的长途运输应当限制。长途运输应当多用火车和水运。
3、 现在城市大拆大建,内地城市楼房、马路比私有制的、发达的港澳和西方更新得还快、还漂亮。造成很多浪费。这并不是公有制的优越性,也不是公有制的弊端。而是崽卖爷田心不疼,是某些官僚与公有制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作怪(彰显政绩,发包受贿,经营城市)。拓宽了马路并非多用于经济,多运了很多货物,而是增加了满街的小爬虫(一人一车,效率低下,大占地盘,污染空气的私人轿车),小街小巷成了私车的停车场,交通比过去更加阻塞。这又为新的一轮大拆大建提供了理由。自行车道被挤上了人行道,人行道又成了小汽车的停车场。以人为本,发展自行车交通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交通政策,在我国某些地方变成了排挤自行车,优先官人、富人轿车的以资为本的资本主义政策。有些人为什么那么热衷于高速公路?有贷款保障,过后可以高收费,把费用转嫁给老百姓,增加老百姓的负担。那么多受贿致富的官僚都发生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绝非偶然。高速公路主要也是为少数富人赚钱服务的,有关部门可以统计、统计。
4、 一些资产阶级思想严重的人发展经济就是只看某些人能不能赚到钱,把老百姓的利益,社会利益置于脑后,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自相矛盾的做法:如一方面无视过多轿车的危害,极力刺激轿车生产,忽视公共交通,让出租车充斥和污染城市;或者,因为城市污染严重,又用经济主义的办法,大大提高汽车牌照费,想限制汽车使用。两种形而上学,都不利于社会和老百姓。我以为不看整体效益,不顾社会整体利益的轿车生产和使用,是资本主义生产。
这些年来,气象灾害,旱、涝灾害不断,给我国经济带来极大损失,应当优先治理。
1、 气象条件和其它自然条件一样,是最重要的生产力之一。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气象灾害又可以成为破坏生产力的自然力。一场自然灾害可以使几个月,成年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治理气象灾害的经济意义比修高速公路大得多。
2、 大兴水利,毛主席在建国初期视为发展经济的首要之道。荆江分洪,海河、淮河、黄河治理,长江三峡的远期规划,无不倾注了他的心血。抓住首要和根本的东西正是他的思想高于常人的表现。
3、 大兴水利是水利、交通、能源建设三位一体的根本性、综合性建设。这几年四川、湖南、广东、广西等南方各省,经常是此旱彼涝。我以为完全可以在这些省区内和省区之间的同一水平,或不同水平地段修建互通的水渠。平时作为蓄水和水路交通之用,发生水旱灾害时作互相调剂水量之用。不讲全程,至少在部分地段,可以将水路运输和陆路运输结合起来,下面是渠道,上面是高速公路,少占空间,少占土地。渠道平时养鱼、灌溉、运输、发电,涝时将多余的水输往旱区或蓄洪区,保存能源。过去我国各地都存在一个通病,一到雨季,让水(极便宜的能源)白白流掉,一到旱季又无水源可寻。修起水渠,变害为利,旱涝无忧,灌溉、养鱼、运输、发电综合利用,何乐而不为。
4、 如今农闲,打工者又大量回乡,大兴水利,正好使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国家给予报酬和补贴,也可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农村劳动力多,很多土、木、石工程都可以由他们完成。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进度一定很快。
5、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造成广大地区生产潜力的浪费,我以为可以将澜沧江、金沙江南北向山谷沟通,并向北延伸,让暖湿气流直达西北地区,改良西北气候,发展西北生产力。我想这不应当是幻想,它迟早将会实现。只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提早多少时间实现的问题。
谢谢,您是本文第 44 位阅读者,共 0 个跟贴
丙、2007,8,15在新华网发帖
关于水利建设的若干建议 【】 2007.08.15 00:15:01 1730字
... 关于水利建设的若干建议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恶化,我国旱、涝、高温灾害频发。而管理者治理思想守旧,缺乏无产阶级的思想和气魄,形而上学严重,机会主义猖獗的状况不可能使灾害得到根本治理。 一、基本建设中存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种思想的斗争。 1、为什么人的立场问题。 基建为什么人的问题贯穿古今。封建统治者修长城,修运河,修颐和园都为自己吃喝玩乐,或者仅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从...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