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岳父病故,我在家乡呆了相当一段时日,使我有机会对家乡有一个全面地深度地了解,顺便搞了一次详细地调查研究;耳闻目睹的可以说是怵目惊心,我的故乡怎么会变得如此陌生?我都不敢相认,淳朴的乡亲也变得不可理喻。过去的印象和眼前的现实在我脑海里飞快地旋转,变幻交错,我的大脑有点承受不了,几近崩溃了。最后,我扑倒在家乡的土地上哭了一场。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想说话;憋闷了一些 时日之后,我还是要把这些弄不明白的感触写出来,我的灵魂才能够得以安定。
我的故乡舒山冲坐落在大别山腹地的皱褶里,四面大山环抱,四个自然村落依山而建,相距二里多地,组成一个行政村,摊开在一片面积约四公里左右的山间平坝里,中间是一片田野,像一个小小的盆地,村庄就成方块形状分布在山脚的四个方位。田野中间是一条小河,弯弯曲曲,从北边两山交错的出口淌出,再一路蜿蜒,流入十里外的姚河水库。
往年一到秋天,稻谷成熟,田野上翻滚着金色的波浪,真有“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的丰收景象。如今这景色不再,连门口的田地都荒了。20年前红火时,村里还有五百多人,共有杨、吴、项、陈四大家族,可以说是聚族而居。九十年代初,农民负担最沉重的时候,村庄开始衰落,许多农民抛荒弃田离家出走,2005年政府取消了农业税,但搬走的人不再回来了。如今仅剩下二百来人,平时村里年轻人和中年人打工一走之后,村里就更冷清了。只留下一些老头子、老婆婆看守家园,田地自然没人种了,长满了半人高的蓑草,一片荒芜的情景。
按说我的故乡是美的,如今却变成了这个破败的样子,真让人感慨万千。我不忍心让大家看到我美丽而又悲哀的故乡,过去我都是歌颂和赞美我的故乡的,是的,谁不爱自己的故乡呢?我从来没有一次大面积撕裂我故乡的丑陋给别人看。如今我不得不这样作。故乡,请原谅您的不肖子孙吧!
数典忘祖的乡村
同往年一样,每年春节我都要回老家过年,似乎只有回到乡下,那才是真正的过年。为什么每年春节那些在外的游子挤火车、转汽车,花去一个月的工资也要回老家呢?因为有故乡的春节才叫春节,有乡情的地方才叫春节,有亲人的老家才叫春节。可在壬辰龙年春节,我不仅感觉不到春节的气氛,相反使我生出许多烦恼!往年我曾歌颂过我的故乡,没想今年看到的故乡这么让我失望!我的故乡已越来越让我看不明白了。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
乡下的年味应该是最浓的。过去,腊月二十九过年前的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预备支油锅炸菜,炸鱼丸子、肉丸子、滑鱼、滑肉等很多地方风味的佳肴,好些乡下人做的地方吃食,是城里人在餐馆里吃不到的。炸鱼的油香漫过各家的瓦楞,飘过村子的上空,一湾子都是香味,熏浓了新年的气氛。如今商品经济也渗透到了农村,一切都可以买,农民懒得做这些东西了。
往年春节,村里异常热闹,舞龙灯的,划旱船的,到处都是鞭炮声。但今年却异常冷清,村里人走了一半,部分人打工赚了钱,都在镇上买了房,过年就不回来了,门口挂的是一把生锈的大锁。看来,城镇化在飞速地改变着乡村!
在家的农民也懒散了,新年也不祭祖,元宵也不搞舞龙灯、划旱船等传统文化娱乐活动,他们只知道打牌赌博,如今的乡村全变味了。在亲戚家吃饭的时候,人们谈论的是钱:“我今年在建筑队当架模工,一年硬挣了4万。”那个说:“我干钢筋工,一年也挣下3万。” 另外一个人更牛逼:“我在铁路上打工,一年捞了个8万。”显出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乡村弥漫着铜臭睐。叫我这个靠写字挣钱的人坐立不安,我一年辛辛苦苦拼命写稿还不如他们,我只好无言。亲戚家喝的是好酒,吃的是好烟。生活是改善了,但我却感觉乡村丢失了很多珍贵的东西。
村里的环境依旧很糟,现代化的日常用品废弃物在污染着乡村。到处是洗发精空瓶、花花绿绿的包装纸盒、扔掉的手提袋,更多的是废弃塑料袋,一刮风随风飘扬,形成一道蔚然景观。尽管村里不少人盖起了楼房,但门口肥皂水横流,垃圾遍地,燃放烟花后的废纸筒随意堆在门口,走路都绊脚,只要弯一下腰就能捡起的举手之劳的事,也没人愿意去干。酒肉饭饱的村民叼着一根纸烟,在路上悠闲地散步,双目无神地抬头望天,视若无物,却又是一脸的麻木。虽说农民比过去生活过好了,却对前途一片茫然,不知明天该干什么?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更没有爱护环境的习惯和想法。这是一个文明素质的欠缺。这样的农民富了又有什么意思?只会成为胡吃海喝的行尸走肉,没有思想,没有理想追求,只会更多地挥霍财富,污染环境!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包产到户,一包就灵。”农业不用管,让它自己去发展。政府不管农民,让他们自己去折腾。事实证明是不行的。所谓村民自治,就是无人治,农业不用管,让它自己去发展。国家基本上没有履行多少责任。
政府对农民摞包袱,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是一种不作为的行为。漠视农民,才导致如今农村这个局面。漠视农民,导致农民也对政府的漠视,所谓国富而民不强,而发展道路上,最可怕的心态是不少人只是发展路上的看客,“关我什么事?”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成为他们浮躁、焦虑、无奈、冷漠、慵惰的根源与托词。而当社会舆论也就是民心民愿开始成为一种对现实的抵触时,这种局外人心态,有可能升格为破坏性力量,仇官、仇富种种借题发挥即是证明。只有人心齐,泰山移。当大家都觉得改革与自己有关,发展关乎自己的生活质量之时,大家才能干劲十足。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的发展十分小,还停留在八十年代初分田的那几年,相反农村的问题却越来越多。池塘崩溃了,河堰垮塌了,渠道堵塞了,农田荒芜了,村民都流失了。小偷小摸反倒猖獗。世道人心也变了。毛泽东在世时,农村火红的局面再难重现。不能不令人悲哀!
就拿这春节来说,人情礼金越来越重,在这个谁富谁光荣的年代,人们打肿脸充胖子,比着花钱,比着铺张浪费,未富先奢,浮华的农村背后掩盖着传统道德伦理的沦陷和崩解,掩盖着难以理清的乱象。
被人情债负重的春节
龙年春节,因为送礼,我被累得喘不过气来,今天这个朋友的孩子过周岁生日请客,明天那个亲戚过50岁大寿请你吃酒,后天,又一个表亲的老人忌日“圆满”,让你忙不过来。但这酒不是好吃的,必须送礼,少则三、五百,多则七、八百,甚至一千,这得根据请客对象和亲朋的亲疏而定,若请客对象是小老板或有钱人,礼必须送大点,否则礼轻了别人看不起。亲戚之中若是远方表亲,礼可以薄点,若是丈母娘、小舅子那边请客,就得把礼送厚点,很有讲究。在乡下,人们都把请客送礼办喜事都放在春节前后,因为这期间,在外打工的人都回来了,请客好请到人,而打工回来大家荷包里都有钱,所以都把办各种喜事的日子定在春节期间。
农民送礼的名堂很多很讲究,以娶媳妇为例,就可见一斑。自媳妇讲定后,第一步就是新媳妇到家里来 “瞧家”,瞧你家里殷实不殷实;这是第一关,吃了喝了之后,过去送上几套好衣料,如今“干折”捧上五千元“见面礼”。之后是“订婚礼”,女方上门同意后, 约个日子把亲事定下来;然后,便是“请媒”,把媒人请到家里来,把所有的亲戚都请来吃一餐,预示第二年成亲,给亲戚“打个锣”。这时男方要当着众亲的面,把猪膀羊腿等食物弄一大挑送到女方家去,当然还少不得“压挑钱”,这是一大礼,要办周到的,一般都在一万元以上。之后是去女方家拿“年龄八字”,好择吉日,吉日定好后便是送上礼物叫“送日子”,也即换帖。女方便开始打嫁妆。家具成功后,要送“喜礼”,工钱自然男方出。虽然有不少青年人自由恋爱,但依旧得过这一关,男方若给少了,世人都笑你小气;女方若是不张大嘴要,便笑你的女儿不值钱,被村人看贬;再后,是张罗成亲,这是一个大喜的日子,也是令人头痛的一天。新媳妇出嫁前,丈母娘野着心儿盘算人,张开大嘴要钱,说多少给多少,要一千给一千,要一万给一万,容不得你讨价还价,没钱就借。不然,女方不松人,叫你娶亲娶个“冷场”,好不容易闯过这一关,本该松一口气,可也轻松不了,三天后要送“回门礼”。住往媳妇娶回来,男方已累得趴下,扯一屁股债。
之后,每年的端午节要送“端午礼”,中秋要送“中秋礼”。丈人家建房,要送“上梁礼”,搬家要送“乔迁礼”,大舅子结婚,500元拿不出手,1000元最好,再后生了孩子,要送“满月礼”,孩子满一岁要送“周岁礼”,10岁要送“满生礼”,要么折钱1000元,要么送高档电器。要是小舅子考大学,要送“升学礼”,要是参了军,要送“参军礼”,要是以后结婚,依大舅子照本宣科。若有几个小舅子,你非累得趴下,永远有送不尽的礼。丈人家有长辈去逝了,要送“丧事礼”,最少1000元,后又是一连串的“五七”、“周年祭”、三年“圆满 ”礼,若是一件不周,亲戚便闹翻了。还有丈人丈母娘逢“十”大寿,要送“祝寿礼”。平时过零生虽然简便一点,但也要去。丈人丈母娘年年过生,年年得送上两份小礼,多是食物,每份至少也得100元以上。有小姨子的,出嫁时要送“陪嫁礼”以前只送被面,毯子之类,如今都兴干折成钱,最低也得500元左右。还有平时的“节日礼”:春节拜年,年年不断。
乡下人都被这些礼节折腾得叫苦不迭,但人们又不得不跟着学,谁花得多谁光荣,谁花得少谁被人耻笑,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人们又都比着干,比着花。是少数有钱人把礼金抬高了,把没钱人给拖苦了。
如今更水涨船高了,有的农民送礼送红了眼,没有喜事办的生着法儿办喜事,请亲戚朋友来送礼,把送出的礼捞回来。比如过去,乡下人到了60岁才办祝寿礼,如今提前了又提前,过50岁也办祝寿礼,有的竟然40岁也搞,凑整数,如果再过几年,恐怕30岁、20都要搞,因为过10周岁生日在农村早已兴开了,这正好连起来。那么,70岁、80岁更不用说了,更要办隆重的祝寿礼。过去,孩子考上大学是喜事,当然请亲戚朋友庆贺一下,如今考一个普通的技校也大办筵席;更好笑的是,有的农民确实没喜事办,老母牛下了个小牛犊也要请客庆贺一番。看来,今后谁的老母猪下了一窝猪崽,也是喜事,也要请客庆贺。有的农民瞎折腾,把旧门搂拆了,盖了个新门楼,也大摆酒席,宴请宾客。这些农民,何必呢?你请我,我请你,花的还不是自己的钱?最后把大家都折腾苦了!
光送礼钱还是一个方面,附带的开支还有不少,主要是走亲戚送礼进村前老远就要放鞭炮,一饼磨盘大的响鞭要98元,外加两个大烟花,低档的128元,豪华的开门红要291元,光烟花和爆竹就是500多元。正月初八这一天我家就有三起应酬请客喝酒办喜事的,我和妻子分成两拔去赴宴,还有一家没去成,但去了礼。这一天送情就是一千多元。春节前后我家共送了10多个礼,送了5000多元,把身上仅有的一点旅差费都用光了,差点回不了武汉。我楼下一个做豆腐的邻居,春节回老家钟祥过年时,带了二万多元,办年货加赶情送礼都用得差不多了。这俩口子起五更睡半夜,辛辛苦苦挣的一年的血汗钱,全部在春节花光了,明年还不知要折腾到什么程度。
不仅送礼,上门拜年的娃娃们还要讨红包,你不给他们会要,比如亲外甥来了,妻侄儿来了,一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的叫喊,你不能扫了他们的兴,多则三两百,少则一百,外甥、妻侄多了,你就受不了。如今小孩子也耳濡目染,知道金钱的好处。毛泽东时代提倡艰苦朴素,移风易俗,如今谁讲这个?如果不有效控制,刚刚富裕的农民会被这疯狂的人情礼仪压垮,再度陷入新的贫穷。
农村文化越来越成荒漠化
谈起农村的文化生活,大家都非常留恋年轻时的岁月。回想起七、八十年代,那时,村里的团支书,每到农闲季节,常常组织各种各样的乡土文化活动:跑旱船、踩高跷、耍狮子、打乒乓球、赛篮球……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农村还有放映队,县剧团有下乡巡回演出,还有公社组织的各类文艺体育比赛,生活很有意思。各村都有戏班子,一进腊月,你村的戏班子到我村唱,我村的到你村唱。亲戚之间,你村唱时请我,我村唱时请你,唱出了快乐生活,唱出了邻里和睦关系。
过去,一到春节、元宵,农村传统民间文化搞得红红火火,农民自发地组织舞龙灯、玩狮灯、划旱船,轮流的“头人”义不容辞,召集乡亲。如今许多农民都不热衷了,都热衷于赌博;头人也不愿当头人,灯酒也没人待,都沉醉于“码长城”去了。有的人赌博一输就是几百甚至上千,而搞传统民间文化活动的灯钱却一毛不拔。曾经,我们常说只要物质文明改善了,精神文明自然会跟着上去。现在看来,不是这样的,农民富裕了,反而会变得沉迷、挥霍、堕落和无知。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管理”让农民自觉是不可能的,让他们自己管自己的事是管不好的,还必须政府主导来抓文化建设和公共事业。
有好心人想承头把这千百年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再搞一下,宣扬宣扬春节的气氛,但被请去参入的人要烟要酒要钱,过去的农民何尝是这样?淳朴的民风消失了,市场经济,金钱社会把纯朴的农民都变成了奸诈之徒,利势小人。
幸亏村里还有少数爱传统文化的人。老支书吴明山就组织了一支舞狮队,儿子现任村副主任的吴亮明参入,还有16岁的孙子吴号也加入进来,全家出马,喊的喊彩,打的打鼓,舞的舞狮。我和村里的吴德水校长负责待灯酒,总算没有让今年村里的传统文化活动冷落了。如果各村里都有像老支书吴明山这样的人,我们农村的传统文化活动就有希望!
我在为农村的富裕感到喜悦的时候,更为农村的民风感到担忧!我们一方面在拯救农村民间文化遗产,把许多东西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按说这些民间文化遗产是不需要拯救的,农民千百年来都在自觉地继承下来,为什么到了今天就感到在丢失呢?是这个城市化、城镇化在不断消蚀民间文化遗产。
我们只要到农村走一走,就知道当下的农村文化现状,“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这是许多农民文化 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前农村文化的单调、乏味。除此之外,农村有什么文化呢?有的就是村庄死了人,请一帮乐队班子,而且这些唢呐班子都会有几个嫂子,年龄一般都在30岁以上,到晚上的时候,只要东家多给钱,就会浓妆艳抹,登台唱一些黄色小曲,说一些低俗笑话,然后和一个搭配的男人打情骂俏。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性爱”为主题。有些时候,还会玩脱衣舞游戏。
再就是赌博,说到赌博,就不得不提抓赌问题。许多镇上的派出所,把抓赌当成了一种创收方式。无论是赌多大的(就连五角、一元、两元金额的掷骰子也抓,)参与赌的还是在旁边围观的,统统抓进去,然后通知家里拿钱赎人,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这样。
一次回家乡采访,正碰上乡里派出所“抓赌”,民警在挨个审问“赌民”为什么要赌?“赌民”的回答如出一辙:“没……没啥事干,闲得慌”。但如今没有谁抓赌,敞开了,赌博也就更加无节制,几乎全民豪赌,消蚀国人的意志。
农村文化是个问题,如今农村连一场电影都看不到,报纸更看不到。县里的剧团都垮了,农民一年到头看不到一场大戏。现在尽管许多农家买了电视,但新闻联播里总看到中央拨了多少支农资金,但老百姓总看不到影儿,不看也罢,免得心烦。还有今天说国家要崛起,说明天要复兴,但在老百姓心中,你崛起也好,复兴也好,跟我们农民没直接关系,我们只看我们的日子过得好不好,顺不顺心。还有你的什么“鸡的屁”又增长了多少?可我们农民根本看不见。再就是电视上冗长的连续剧,外国的也有,热闹归热闹,都是才子佳人,言情武打,总觉得离我们生活相去甚远,不如咱农民自己所有的乡土文化贴心。
谁都知道,发生在身边的事儿更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鸣,由自己身边的人来表演呢,自然会更受乡亲们欢迎。虽然村里的王秀琴唱《花木兰从军》字不正腔不圆,有几处还跑了调,但在乡亲们眼里她跟常香玉唱得一样动听;邻村张发财打篮球的动作尽管有些笨拙,但在姑娘们心中他跟王治郅一样潇洒。谁家的闺女、小子露了脸,父母亲朋、街坊邻居也都觉得光彩:“你瞧,你瞧,那就是俺隔壁的二丫头!” 所以能开展一些让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效果完全不一样。
健康的乡土文化不去占领农村娱乐阵地,就给“黄赌毒”、封建迷信等邪恶东西的肆虐开了方便之门。我认为,文化下乡绝不仅仅是春节前后安排剧团下去搞一场演出,或是组织农民赶两次“科技大集”、送几本图书,各级政府部门更应该常抓乡土文化建设,譬如,帮助农民开辟活动场所、建立演出队伍、营造文化市场等。
传统文化是一种凝聚力,能安顿人心,丢失了传统文化,由此带来的是民风越来越变坏,导致整个社会风气的恶化,在今日的农村,你很少能够看到仁爱、看到友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越来越少。你所能够看到的只是自私与贪婪、愚昧与无知,看到的只是争强好胜、看到的是勾心斗角。那些质朴纯真善良的农民哪里去了?淳朴的民风到哪里去了?是谁让他们变成这样?打架、吵嘴、通奸这样的事情是屡见不鲜,尤其是春节里,因为赌钱、喝酒或一些小恩怨,先是吵,再是打,然后是闹的头破血流。
农村如此涣散,这都是跟目前市场经济决定一切漠视传统文化有关,市场经济把人们的心都变黑了,变坏了,唯钱是用,唯利是图,伤害良心都不重要!对于社会变坏,人心变坏,道德伦理的坍塌的恶劣现实,看来,重视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却又迫在眉睫。多少年的农村文化荒漠,造成了农民的低素质和农村的乱象。我们必须重新调整治国方略,不能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应该以文化立国,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就没有灵魂,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就没有凝聚力,就如同当今的一盘散沙!现在的农村社会真需要像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组织起来!可是谁来组织呢?
我们看到主流媒体一直在大力宣传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农村,我看不到有什么发展和繁荣的景象!
治安环境越来越糟的乡村
今年春节回老家,看到了我的二大娘,她是一位孤寡而寂寞的老人,仅蜗居一间瓦屋,但很知足。她说:我不养猪,不喂鸡,只要满足我一日三餐就可。言外之意就是我惹不起躲得起啊。
近年来,村子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人走村虚”,少了“顶梁柱”,无力抗衡,偷鸡摸狗的趁虚而入,一些不法分子更加肆无忌惮,横行乡里。正月里,白云山那边的泡桐树村一夜之间有6头耕牛被盗走,至今还未破案;五峰寺村雷新元被逼无奈,只好夜夜将牛系在脚上睡觉。两河口李家湾62岁的秦家顺对笔者说,家里添置新的东西,就提心吊胆怕被偷,他家刚买来一辆三轮车,小偷半夜就光顾了,扭开锁撬开门,将车拖走。幸好一片狗叫声惊醒,他才和邻居一起把车追回来。他说,这村里三十户人家,几乎家家都养了狗。但小偷怕狗叫,恨狗,就弄了一些“三步倒”毒药把狗毒死了,连狗也偷走。
由于许多农村地处偏僻,农户居住分散,若干家庭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又大多是老人和小孩,看家护院的能力十分脆弱。一些不劳而获的人不愿卖力气挣钱、不靠劳动致富,却走上了偷盗的不法之途。虽说一些牲畜家禽被盗,作为犯罪案件来讲,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对于一家一户来说,损失却不小,且没有安全感。现实情况是,农村点多面广,治安防控措施薄弱,牲畜家禽的圈舍又大多建在主房之外。那些小偷小摸者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一旦想作案,出入无人之境,得手容易,逃逸方便。不少乡镇派出所警力有限,业务工作繁忙,无力承担日益复杂、繁重的治安防控和侦破案件的任务。即使农民报案,或因价值不大,或因警力不足,或因小偷流窜作案,要挽回经济损失,几乎不可能。
如今农村的小偷小摸己演化到大偷大摸的地步,甚至是明火执仗地公然抢劫,确实是令人堪忧,农民的财产都没有安全保障。三年前我回家过春节,竟然己停电一星期,一问村里电工,说是三台变压器一晚上叫小偷偷跑了,敢偷变压器的的人,决不仅是一两个小偷,肯定是一个犯罪团伙,居然一直没有破案。我的一个堂兄杨玉生搬进城关开货车,老家的房子空着,大门紧锁,小偷居然翻墙进去在里面住了起来,成了居点,昼伏夜行。有几次,村人看到厨房里冒烟,以为堂兄回了,也没去多问。原来小偷竟在里面做饭吃。直到有一次堂兄回家,发现院子里全是屎尿,家里东西翻得一塌糊涂,才知是小偷光顾。
我老家一个叫项登勤的老人养了三只羊,关在牛栏里,半夜里,小偷把羊全杀了,把肠肚掏在牛栏里,项登勤老人早晨起来放牛,发现三只羊全没了,只剩下一堆羊肠羊肚,气得哭了一场。
去年冬天,六组的吴得荣听见有人剥门栓的声音,披衣起来,打开门,吼了一声:“你们半夜三更搞么事?好大胆。” 没想到三个强盗反而在他头上敲了一捧子,将他打昏,进屋公然翻箱倒柜拿走了他3000元现金。四组的项胜堂养了50多只“九斤黄” 鸡,有一晚上,一群小偷竟然开着带厢式小货车停在门口不远处,拿了一把锁从外面将门反锁了,开始抓鸡笼里的鸡,把脚捆了,几只系成一串,往车上丢。听见鸡惊叫,项胜堂知道小偷在偷鸡,但门被反锁,只能在屋里喊叫:“抓小偷,抓小偷。”等有人听见跑出来,一帮小偷己不慌不忙地装好了鸡,将车开走了。更叫人气愤的是盗窃团伙进入农村作案时大摇大摆,有一个家庭只有一个老人,一群小偷没有偷到值钱的东西,不甘就此罢休,竟将大门闩了,把老人捆起来“审问”:“ 钱放在哪里?”只到老 人将2000块钱说出来,他们才肯罢休,拿了钱扬长而去。可见盗窃分子猖獗到何等程度。
目前农村普遍反映盗窃比较猖獗,曾经到一个村子里面调查,老支书说,我们这里荒山比较多,以前家家户户都养羊,但是最近都把羊卖掉了,因为偷羊的太多。一个老汉去放羊,忽然路边来一辆三轮车,下来几个人,走近老汉,说大爷到什么地方怎么走啊?还没等老汉反应过来,人家就把老汉摁在地上,然后抓起五只羊,扔到三轮车上就跑了!还有就是村里有拖拉机的,有牛的,经常的就莫名其妙的不见了,被盗走了。即便是报案最终大都是一无所获。
这样的偷盗事件在农村已经屡见不鲜,尤其是进入冬季,和农历春节前夕这段时间,是盗窃团伙最猖獗的时候。
这与村人外出,村里人少,村子空虚,和人情淡漠、互不来往有关。更主要的是公安机关打击力度不强有关。公安派出所可以晚上派出警车进乡村巡逻,和鼓励村民积极报案,村委会也可以组织在家人员进行夜间巡逻,保民平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作为一项大事来抓。
毛泽东时代,办农民夜校,上集体工,把农民的思想统一起来,发动起来,人们自觉地同歪风邪气作斗争,形成了当时“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治安环境,小偷小摸、偷奸耍滑、投机倒把、坑蒙拐骗的丑恶现象几乎销声匿迹,老辈人还在怀念那个时候的美好时光。
分析当前农村突出的治安问题主要是:一、犯罪活动呈现出团伙、流动、有车辆、有作案工具和凶器的特点,危害性大,反追捕能力强,偏远乡村和村外住户是这些犯罪分子的首选目标。这类犯罪是目前乡村安全的最大威胁。二、破坏电力和通讯设施。三、不少村子都是妇女儿童留守家中,个别心怀鬼胎的男人偏偏不肯外出,不是偷鸡摸狗,就是破坏他人家庭,这也是乡村中一大不安定因素。
其实乡村治安需求矛盾由来已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打工潮尚未形成,村一级的组织都有在派出所指导下的联防队负责本村的治安巡逻,随着打工潮的兴起,青壮年劳力纷纷离家外出,联防队自动解散。如今随着公安机关警力下沉措施的实施,乡镇派出所的干警数量虽有所增加,但是面对乡村治安面广、点多的实际,仍然力不从心。另外乡镇政府虽然对辖区的治安也急在心上,但是限于财力,只能是干着急,村级组织更是无能为力了。
我认为,警力不足的矛盾决不是主要矛盾,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弱化,才是病根所在。村干部基本上是不管事,平时连一个村群众会都招不拢。过去,村组织健全,村民产生家庭矛盾,找村委会村干部都会出面协调;如今,村干部只管自己发家致富,村里的事情基本上不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而实际上,许多村干部自己在外当“包工头”却不带动村民致富,置自身职责于不顾。有一名村主任自己打工走了,把村委会公章交给老子保管,村民办事找他盖章,他盖一次收50元,村民意见很大,类似这样的情况,使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了“空巢”,基层权力运行出现“空缺”,农村工作陷入停顿、瘫痪状态,则是应该引起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解决的事情。
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乡村治安难题,一是要对返乡农民工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创业,保证农村中有一定比例的青壮年力量参与群防群治。二是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更多的敬老院、托儿所,让老弱妇幼集中居住,相互依存,彼此帮助。三是要从根本上打击黑恶势力。所以农村改革任重道远。
毛泽东时代“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治安环境不知什么时候再能回来?
不再讲礼仪廉耻的乡村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尤其是农村,三从四德,从一而终,一直作为传统美德被乡民们所恪守。但改革开放的大潮把一切都荡涤了,是市场经济使农村的道德观念撕裂了。尤其是打工经济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了解外面世界的机会,城市人的生活方式、良莠不齐的西方文化表象,使很多农村人的价值观、伦理观也悄悄地发生了改变;这一改变,从根本上动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使现在的农村人变得越来越不可理喻。
春节回乡,听村民议论,“谁谁的姑娘在东莞做那个事,发了,在镇上买了房。啧啧!” “谁谁在公司当主管,跟自己在家的老婆离了,老婆给她守着一个家,遭孽!” “某某在家里偷人,不偷人怎的?男人一走一年不管她,日子难过。” 听得叫人一惊一炸的,这是我们村发生的事么?我有点不敢相信。
卖淫嫖娼,在过去的乡村是不耻的事情,就是谁家的姑娘多谈了几个对象,谁家的姑娘未婚先孕,同姓的谈恋爱结婚,都会被认为本家本族视为最不光彩的事情,更不用说卖淫嫖娼了。从一而终,一诺千金,一直被农村视作自己关于爱情、关于婚姻、关于家庭、关于贞节、关于生命的信条,也是评价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姓族好坏优劣的标准。
然而近些年在乡村已见怪不怪了,好几个姑娘在南方打工两年挣的钱在镇上买了一套还叫村人羡慕不已。如今农民的观念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变了,不再讲礼仪廉耻了,谁能挣到钱谁就有本事,不管你是干净钱还是肮脏钱,这加剧了乡村道德风俗民情的恶化。
偷人养汉,过去在乡下也是丑事,现在已是公开的了,乡村混混到处晃,钻留守妇女的窗子,拔单身女人的门子,闹出很多鸡零狗盗的事。许多留守妇女暗地里当起了“乡村小姐”,一来哄点小钱花花,二来也解决自身的生理需求。我的一个远房表嫂,男人在外打工去了,他就把村里的男人哄到家里来睡,一晚上50、100元不等,居然能供下两个孩子读书。因为她,村里许多家庭闹得不得安宁,吵嘴打架是常事,村人女人恨死她了,有一次几个女人教训她,拦住她把她的衣服都抓撕了,头发都扯掉了。
村里也有人能理解地说:“留守妇女出轨,太正常不过了。但是不能怨他们,形势所迫、生活所迫。”
离婚嫁人在乡村也是丑事,现在也习以为常,农村出现道德伦理危机令人担忧。促使农村青年的婚姻恋爱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的,是90年代民工潮的兴起,大批的打工妹、打工仔流向东南沿海一带,给当代中国农村的村庄社区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人口流动频繁、村庄日益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人口流出地农村中的离婚现象日益增多,形成了一个新的离婚风潮。据村民讲,现在的人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作风不正,喜新厌旧。”外出打工时间一长,回来就“脱离”(离婚)了。“没有打工,就不会有这种风俗,没有打工的话,就可以管死,跳不出去,而现在则管不到了,脱离的、跟别人跑的,都是跟电视学的。”其实当前农村中出现的离婚风潮不仅仅是两地分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城市社会中的关于婚姻家庭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冲击了走出村庄的年轻人。
对婚姻的随意性在农村已相当突出,在农村,男人要抛弃女人不需要理由,女人不要家也是想走就走,法律在农村就是个累赘,农民工的长期在外使一切导致婚姻破裂的原因可随时产生。村里在外打工的吴德贵说将老婆抛弃了就抛弃了,找了第二个老婆却又跟侄儿子跑了。你说这可笑不可笑?
我们讲到乡村妇女做小姐的事,过去是谴责“伤风败俗”,现在是能够理解了,村里老百姓对这些人并没有道德上的强烈谴责,而是更加关注到她们挣了那么多的钱,并且挣到了大钱,给家人带来了好处,正是因为她们挣到了大钱,她们家人在村庄中的地位大大提高,说话都硬气些。做小姐从道德败坏、生活所困变成了一种本事,一种挣钱的本事!乡村社会最后一块遮羞布也没有了!在城市化的影响下,乡村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畸变,“钱衡量价值”日渐成为村庄生活伦理。这是最可怕的,也是我感到最痛心的!
过去,谁家的孩子不务正业为乡民所不耻,然而在回乡中听说村里外出务工的人群中,有20%的不务正业,有做小姐的,有混黑社会的,还有的男人在外面做鸭子,表面上是理发师,实际上为富婆服务,回来赌博一输就是几万。有一个在外混黑社会的,他哥哥与嫂子的关系不好,老吵架,他说:“为什么吵架,还不是因为穷了,给他们2万元,保证关系马上就好了。”果然给了他们2万元。不管这些人的钱是从哪里来的,老百姓有没有看到,只要给家乡和家人好处就行。
对这些通过不正当途径来挣钱的人,村民无奈地说: “一年能弄那么多钱,管他正当不正当,老的小的都玩得好舒服,说话都有风度些。” “现在把这个社会看穿了,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我感叹农村世风日下,道理崩溃,礼仪廉耻瓦解,原本淳朴的民风,干净的乡村,正在以这种不寻常的方式,严重撕裂着道德观念原本极为保守的乡土社会。
这里有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笑话,周边有一个叫水牛凼的村令乡计生干部说不出的头痛,明明男人都结了扎,村里的女人还照样超生,结果一问,是村里的一个光棍作的祸,最后把这光棍也弄去骟了,村里的女人才不生了。
我回到家乡,乡亲们给我谈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对光棍汉的忧虑和无奈。我的家乡不大,四个村民小组加起来不足四百人,但至今没有娶到老婆且在三十岁以上的男丁超过十个人,在农村三十岁以上娶不到老婆就很危险了。最可怕的是,这十多人当中有一半以上是没有希望娶到老婆的,大的已过六十岁,小的也是三十多岁。他们之所以娶不到老婆,有的是好吃懒做,不务正业;有的是身体有缺陷,有的是家底穷,有的则是过去有小偷小摸的毛病,名声不好,而耽误了婚姻。
我们村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光棍陈安义,好吃懒做,是村里许多年轻媳妇的长辈,他五十多岁的人了,却喜欢穿花衣裳,装年少,房子都塌了,没地方住,借居别人的房子。但他穷快活,有一点钱,就买吃食哄村里的年轻媳妇。他一天到晚什么也不干,到处晃,因为有低保,他也不担心没饭吃。每晚上,他跑东家串西家,一晚上要敲十八家的门。象个幽灵一样,看见没旁人,就在人家媳妇身上摸一把,如招骂,他又跑另一家,如对他友好一点,他就得寸进尺,提出非分的要求。在另一家他同年轻媳妇讲笑话,讲一些下流的荤故事,讲着讲着就动手动脚,村里大多数男人不在家,他就趁机会把人家女人抱上床,过后给个三十、二十元钱,他睡了村里女人十几个。后来,村里人极其厌恶他,一到天黑就把门关了,他有时候剥开别人的门,成了村人都提防的无赖恶棍。
看着村里村容村貌的破败,人们道德良知的退化,前后的对比,一个好端端的农村,一个原本意气风发的社会,如今变得如此肮脏丑陋,我不禁热泪盈眶。
唉!这个社会疯狂了,变态了。工人没心思做工,农民没心思种田,教师没心思教书,当官的没心思当官……都在干什么呢?捞钱。那些官倒、权力寻租、黑社会捞到钱的,纸醉金迷,花天酒地;没有捞到钱的,为钱而疯狂!坑蒙拐骗,丧尽天良的事都干。
当一个文明的国度连羞耻都不要的时候,这个国度已经礼崩乐坏了。这种败坏的社会风气不仅仅存在农村,而且在整个社会都存在着,这种社会道德衰退之所以呈现出共性的特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社会发展已经出现了偏离普遍受益原则的趋势。这其实是一种十分值得重视的社会信号。
关注与呼吁的声音慢慢减弱,反映出社会民众普遍的失望情绪,逐渐地,我们的社会出现一种与冷漠之后的群体性的麻木,并开始了麻木之后的默认。
不客气地说,一旦对社会非道德行为充斥着失望情绪,这个时代肯定是悲哀的,如果哪个社会丧失了基本的是非价值观念,对整个社会的非道德行为采取默认甚至是怂恿的态度;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出现不知廉耻的危险,这意味着社会道德体系的彻底瓦解。倘若不幸如此,那可是一个文明的悲哀,文明的耻辱,这种文明意义上的悲哀与耻辱,绝不亚于国家伦丧之后的民族屈辱。
农二代的悲哀
春节,我到周边几个村子走了走,那里都有我的亲友,我发现许多十八、九岁的姑娘小伙我不认识,一问才知是某某的孩子,他们的父亲是我的同辈,他们刚从沿海和南方打工回来。男孩子有的留着飞机头,有的剃着光头,像黑社会;女孩的头发要么是“红毛”,要么是“黄毛”,还打着耳钉。穿着打扮也很时尚,与城市的同龄孩子没什么区别。攀谈中,他们不知道“孔子” “老子” “孟子” “墨子”等历史名人,也不知道 “现代化”, “人民币汇率”, “WTO” 等时事新闻。他们根本不关心国家大事。但他们知道“麦当劳”,“李宇春”,“非主流”。满口“OK!”“耶丝!” “生日PT”。他们把传统的礼节忘得一干二净,对这些洋玩艺却玩得那么熟练,我真担心中国的文化有一天会被外国殖民!
是的,这些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农二代”从学语开始就接受电影电视铺天盖地港台琼瑶剧卿卿我我的不断渲染;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的现象早已见怪不怪。农村抱守千年的名节门风、礼义廉耻等传统道德短短数年丧失殆尽……今日农村,传统不再。
我问他们平时看不看书?他们说:“读书都逃学,还看鬼哟!一摸书就脑袋疼。” 我问他们知不知道鲁迅、巴金、茅盾是谁?他们说:“管他是谁呢?我们只知道赚钱、消费,玩。” 我默然。我们的下一代“农二代”将是垮掉的一代,他们不学无术,胸无大志,庸俗无知。农业现代化指靠他们还有什么希望?但你能说他们不现代么?他们会上了网聊天,会QQ,会网恋,他们从出学校门的那一天就外出打工,对农村已没有什么感情,他们中有居然连农作物的名字都叫不全。指望他们回来种田,那是妄想,他们也根本不会种田。我担心今后农村会断了种田人。
这些“农二代”的孩子还有一个明显的坏习惯就是懒散。面对老人们每天重复着总也干不完的农活,看着那由于常年从事生产劳动而变得弯曲佝偻脊背的爷爷,看着忙碌的父母亲,而孩子们一个个懒觉要睡到自然醒,起来后这些孩子既不帮着干农活,就连家里的活计也不帮着干一点。看他们悠闲自得的样子,我的心都酸透了,真的为他们的将来担心。
若是他们仅仅回家懒,能够在外老老实实打工还好说,最担心的是他们走上邪路,他们没有在农村吃过苦头,受过累,好逸恶劳,又不愿学什么本事,又被金钱社会所污染,又对城市的生活方式所羡慕,追求高消费,贪图享乐,势必会不走正路。我们隔山那边河南的一个村庄,村子里的男孩女孩,七成读完或没读完初中,拿到身份证就进城“打工”了,这书读不读都没啥用!继续读了高中的有大约二成,考个大学并不算难,难的是没钱读书,于是,能读大学的最终凤毛麟角!十个孩子中数不出一个!而在乡民眼中,借一屁股债供孩子读大学,读了大学也分不了工,找到工作又买不起城里的高价房,一辈子是个难,还不如早点打工挣钱,如今的教育体制使农民普遍厌学。
没有多少学历文化,到了城里的男女孩能打什么工呢?除了进工厂入商店饭店,除了生产线工位,搬运打杂洗碗扫地在等待他们外,没有更好的选择,一天少则十二个钟头多则达到十五六个钟头,一个月最多两天休息,一个月下来也就领得到一千甚至只有几百块工资。这点钱哪够自己花销?
于是,要搞钱只有打歪主意。男孩子中一个找到歪门路的,一个带一个,七成都转行去当混混了!就是混迹于镇上街上大城市的人群中做小偷小摸!或者三五个一伙去伺机制造交通事故然后“私了”索人要钱,或者帮人带带白粉,混得好的还可受聘去做保安、当城管,帮人做打手!
女孩嘛,比来比去,还是“干那个”来钱又快赚得又多又不辛苦!又是一个带一个,纷纷进了发廊、夜总会、洗脚城,去做桑拿按摩,并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技师” !
这些赚回了钱的孩子们,不少在村里建起了一层或两层楼房,有的干脆在镇上、县城里买了房。听说这个村里过半数的八零后、九零后男盗女娼! 我搞不明白,不知是农村富裕了呢?还是农村沦陷了?社会藏垢纳污,农村都没有净土!
眼睁睁的看着下一代人被引向歧途,我们这些父辈有劲使不上,干着急,真是五内俱焚。有这样的下一代,我们的中华民族怎么实现伟大复兴?
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的农村
如今农户的生活也在逐渐“现代化”,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户在生活中普遍使用洗衣粉、肥皂、洗发水、洗洁精等无机化工产品,由此产生大量难以分解的生活污水,成为农村污染的一个重要源泉。由于村庄内没有健全、科学的排污管道,农户就只有随意地将不易分解的污水排放到房前屋后的各种沟渠、池塘之中。结果是一走出农户整洁的房舍,就常碰到淙淙流淌、臭气熏人的污水。污水流到哪里,就臭到哪里,污染到哪里。排到河沟里,导致河沟发黑、发臭,鱼虾越来越少;渗透到地下水,导致井水被污染。同城市居民一样,农户也大量使用塑料袋、玻璃瓶、塑料瓶、纸箱、纸巾。与过去农家的废弃物多是木、竹、棉、麻、石制品不同,这些现代垃圾很难被自然分解。由于缺少甚至干脆就没有垃圾回收的公共设备,如垃圾桶、垃圾箱、垃圾车等,大量生活垃圾没有办法进化无害化处理,只能长年累月地分散丢弃在河边、路边、屋后。它们花花绿绿,随风飘散。不仅破坏景观,而且藏污纳垢,成为各种病菌的滋生场所。污水和垃圾使得村庄美丽宜人的自然环境大打折扣。
记得我读初中的时候,公社每年搞一次“爱国卫生运动”大检查,大队更是每个月搞一次,谁家的场院门口干净就表扬,给你挂个“清洁”的牌牌;谁家门口脏就受批评,给你挂个“不清洁”的牌牌。那是荣誉哩!现在谁管呢?都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树木掩映中的村庄不见了。过去,村庄处在树木掩映的美好环境中,现在村庄的树没了,只要是人口集居的村庄,别说树林,找几棵像样的大树都难,散居的农民才能奢侈地享受有树的快感,什么野花野草在农村更是绝种了,多少钱也恢复不了原来的生态环境了。
中南大学教授孙锡良说,“短视的林权改革,是一轮新的对环境破坏的运动,我不否认林权改革在个别地方的短期经济效益,但是,它必将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坏境带来致命性影响,为今天不慎重行为买单的必将是我们的子孙后代。”
过去我们政府一直认为,山林分到户后,大家会更爱山,会植树造林;现在看事实上不是这样。致富使农民走向偏激,我们老家有些留在村里的人,看到外面打工的人挣钱回来,急红了眼,就在山上疯狂砍树卖,有长了四、五十年的枫树,有长了三十年的还是大集体栽下的杉树,都被他们日里砍、夜里偷都给锯光了,山上变得光秃秃的,像是和尚头;夏季山洪暴发,水土流失严重,把田丘冲垮一大片,农民无法再耕种,农业生态不断恶化。可农民不管生态不生态,他们只顾眼前利益捞现的。村干部没有直接的措施管他们,林业站也不管,甚至他们巴不得农民砍了树他们来收购,压低价钱,自己从中获利益。
由于乱砍乱伐树木,许多地方的森林覆盖率降低,由于山上砍光了,蓄不住水,河溪都干涸了;若是下暴雨,藏不住水,又容易造成山洪暴发,引起大量水土流失,河床淤塞,生态严重失去平衡。所以近些年要么是水患,要么是旱灾。除了2008年冰冻灾害之后,老家近三年没有下过一场大雪,去年没有下过一场透雨,干旱了一年。我的家乡“大别山”以前是森林茂密、遮天蔽日而著称,如今基本上看不到森林了,也找不到一棵大树了。
春节,我到村子对面的西大山看了看,西大山叫白云山,山上光长柞刺树。三十年前我读高中时随改山造林的群众奋战了三个冬春,栽下了几千亩杉树,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林场搞管理。三十年中,杉树长得郁郁葱葱,沟沟洼洼都成了林海。后来山场分了,林场也撤销了,人们日日砍,夜夜锯,几年之中山就光了,成了只长茅草的荒山,痛心啊!
而且,土地的生态也在不断恶化,由于农民在土地上长期使用化肥、农药,且一年比一年加量,土地一年比一年板结,肥力耗尽,收成一年不如一年,而农民不会从长远考虑,只会追求眼前的利益,继续加大剂量。过去,农民往自家田里沤青棵肥,施农家肥,农民的生活垃圾及动物的粪便垃圾都可以通过与泥土焚烧变成很好的农家肥料,可以大大改善土壤的板结,如今没有农民愿意费力劳神了,村子里到处垃圾遍地、臭气熏天。这些改良土壤的有机肥农民基本上不用了,一味地用化肥和农药。农业生产资料的科学化只会污染农田,是土地的“鸦片”;只会使农民更加偷懒,他们贪图舒服,省时省力种懒散田,节省的时间要么去打牌,要么去打工,他们不愿意对土地投入,甚至不爱土地,只会对土地索取。如此下去,土地会退化,农业会崩溃。更有的农民在田里栽上意杨,然后全家外出打工,好好的农田一栽上树就得报废,以后永久性无法耕种了。就是以后复垦,插秧时也装不住水。对于那些田里栽上了意杨,已经没种粮食了,却还在领“种粮补贴”,政府却没有引起重视。
由于农民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依赖,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过去,田坡上长着茂盛的青草,如果用镰刀砍下来沤在田里,是上好的绿肥,如今农民图省工省时,只用除草剂“农达” 一喷,田坡上的草就枯死干净,连根都烂了,殊不知,草根固定着田坡,草根烂掉后,田坡没有草根拔住,一下暴雨,田坡就纷纷垮塌,一垮一大片,水打沙压之后,一片梯田就毁掉一半。由于一家一户地单干,农民没有劳力再修复,只有任其报废。如此下去,农田面积会不断减少,农民无田可种,后患无穷。
国家应对“农达” 农药控制性使用,“农达” 巨毒,除草效果虽好,但是毁灭性严重,污染严重,有害无利;沾染上稻谷、蔬菜,人吃了慢性中毒;那么牲畜如牛、羊、猪吃了沾染农药的青草饲料和稻草,也会慢性中毒,而人食用了猪牛羊肉是不是也慢性中毒呢?我没有考究,为什么现在农村死于癌症的人越来越多?是不是跟大量过度喷施农药有关呢?由于土地的污染,有毒的土地长出来的粮食自然有毒,化肥洒在田里,只有一小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农药施在庄稼上,也有一部分残留在农作物上;严重不严重?我们观察一下水田里的生物就知道。过去,爷爷耕田的时候,我总提着一个竹篓子在后面捡黄鳝、泥鳅之类的,有时,一天下来要捡十来斤的;挖田沟的时候,总会用筲箕撮很多鱼虾。如今田沟里的黄鳝、鱼虾、泥鳅,几乎全部绝迹。农药污染是个大问题。我们一直喊着提倡生态农业,但实际上明显的农业污染一直没人抓,一些存在的具体问题,大家都忽视了。
工业的污染是一条线的污染,农业的污染是成片成片的污染。走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真不知道还有多少土地是干净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