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央常委的同志们说说心里话——还是要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
常委同志们:
您们好!
我本想给你们说很多心里话,但我看到你们是千头万绪,日理万机,太忙太忙了,就只给你们说一个问题,就是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解放前是小农经济,土改后,五六年前农村全是个体小农经济,五六年至八零年的二十五年间,农村基本上是搞集体经济,八零年后至今三十五年农村绝大多数解散了集体经济,回到个体小农经济,只有少数还在走集体化道路。
现在农村的状况是:个体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走集体化道路的是极少数,有个别种粮大户,现在又在提倡土地流转,搞规模经营。
现在农村存在严重的三农问题。
怎样解决三农问题呢?我认为种粮大户和土地流转搞规模经营,可能解决农业生产问题,但解决不了三农问题,解决不了农民共同富裕问题。
那么,个体小农经济能不能解决三农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能。因为土改后,五六年前搞了五年的个体小农经济,八零年解散集体经济包产到户后又搞了三十五年个体小农经济,前后搞了四十年。从这四十年的实践来看,要使小农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是绝对不可能的。
就拿安徽省的小岗村来看,当年小岗村带头从集体经济倒退回个体经济时,当时舆论大吹大擂宣传它的好处,国家重要顶尖人物也分别先后亲自到小岗村视察指导,上级从财力、物力、人力不断向小岗村大量“输血”。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就是上级派去扶持小岗村集体致富。结果,小岗村不但没有集体致富,还把沈浩气死累死在小岗村。从小岗村的前世今身来看,即使外面大量“输血”,个体小农经济也不能共同富裕起来。上级用了那样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扶持小岗村都没有集体致富,难道那些全靠个体劳动的农户能集体致富吗?现在就没有看到一个搞个体经济的农村集体致富。
有部电视连续剧《永远的忠诚》,它就是颂扬沈浩千辛万苦,千方百计,任劳任怨,全心全意扶持小岗村的事迹。我是全部看完《永远的忠诚》的。看完后我感慨万千,一方面我认为沈浩确实是优秀的共产党员,雷锋式的人物,值得学习、颂扬;另一方面我又觉得沈浩在错误路线上丧命太可惜了。因此,我看了《永远的忠诚》电视剧后,写了一首诗:
沈浩
全心全意扶“阿斗”,又气又累把命丢。学习雷锋好榜样,太可惜!鲜花插在“牛粪”上。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的河南的南街村,它是五五年从个体经济到集
体经济,八零年又从集体经济到个体经济,八四年再从个体经济回到集体经济。他们是从个体到集体,又从集体回到个体,再从个体回到集体,经过两次反复,最终确定走集体化道路。南街人回头走集体化道路时,得不到外援,全靠自力更生,不仅得不到舆论支持,而且还受到舆论的打压。现在的南街村是名符其实的共同富裕村,那里就不存在三农问题,而且基本上消灭了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正在向共产主义小社区迈进。它被人们称为豫南一支花。
赞豫南一支花
不是桃花与梅花,年年岁岁似朝霞。从前农业集体化,稳扎南街百姓家。
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的不只是河南省的南街村,全国都还有零星的走集体化道路的村。我先后两次参观过四川省彭县的宝山村。宝山村原来是一个穷乡僻壤村,穷得本村的男青年找不到对象,因为穷本村的女青年嫁到外地去了。但那里的领导坚持带领村民走集体化的道路,即使全国声势浩大地刮起分田到户的单干风时,村里的领导也义无反顾地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集体化的道路。
2008年地震前夕,我第二次去参观宝山村,那里就不存在三农问题,农民的收入使当地镇上开馆子的老板娘羡慕。在馆子吃饭时,我问老板娘,宝山村的农民到底好不好?老板娘毫不犹豫说:他们好安逸哟!他们按月领工资多好啊。
从当时的情况看,宝山村就没有三农问题,工农差别基本上消灭了,与当地的城乡差别也不大。因此,我写了一段顺口溜:
宝山村
四川彭县宝山村,英特耐尔一典型。村里公仆多奇志,共同富裕不变心。
不为个人为集体,不为眼前为子孙。致富不搞欺和骗,脱贫全靠工与耕。
披星戴月勤为本,战天斗地苦当荣。自力更生科技引,高瞻远瞩教育兴。
物质财富不断长,精神文明逐渐增。公共福利大家有,多劳多得按劳分。
不依不靠不停顿,快马加鞭往前奔。集体致富宝山村。贾正方是真精英。
(注:贾正方原是地质堪探队干部,因工伤退休回家后,义务参加农业生产。久而久之社员就选他当宝山村的党支部书记。当全国声势浩大地刮起分田到户的单干风时,他义无反顾地带领社员走集体化的道路。)
常委同志们,我给你们说真心话,当年包产到户搞分田单干是错误的,是倒退。
包产到户分田单干破坏了生产力,使农业现代化泡汤了。包产到户实际上是第二次土改,是彻底的平均主义,把大田分成小田(因大田有好有坏不能一家人占有),一家人的田地东一块,西一块,七零八落,怎么现代化?有的生产队,耕牛不够分,就把牛杀了分牛肉,牛皮卖了换酒喝。磨坊因干部与社员争执不休,有人就悄悄炸掉。堰塘修一半就停止了,有的修好的堰塘无人管,久而久之就逐渐垮了。社队企业包的包,分的分,垮的垮。
包产到户分田单干破坏了社会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很多农民一齐奔涌到城市,无人管,有的找到工作,有的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的就由资本家管,由资本家任意压迫剥削,有的年终还拿不到微弱的工资,也无人为他们主持公道。找不到工作的就在城市游荡,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
后来又把“一包就灵”的神话引进城市。结果,把全国人民前三十年勒紧裤腰带积累起来的财富,变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使大量工人失业,在职工人由主人变成雇佣劳动者,造成了严重的两级分化和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旧社会的丑恶现象就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一包就灵”的神话,把人们的私心杂念从潘多拉魔盒里释放出来,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泛滥成灾。人们的私心膨胀是我国当今社会存在的一切丑恶现象的总根源。使不少好人变成坏人,使坏人变得更坏。
从六十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来看,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只能是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事实胜于雄辩,要用事实说话,不能用幌言说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56年到80年,只走了25年的农业集体化,当时农民虽然还贫困,但农业集体化给农村留下了人造天河——红旗渠,留下八万四千多座大、中、小水库,使大多数农村能汗涝保收,这是名垂千古,永垂不朽的奇迹。许多地方还办起社队企业。现在少数坚持继续走集体化道路的村,三农问题就不严重,有的村根本就不存在三农问题,而且还日新月异。这些成就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的,那时,袁隆平等农业科学家的优良品种还没有普遍推广,进口的13套大化肥厂还没有全部投产,有的水利工程还没有建成,帝国主义还在封锁我们等等诸多不利条件下取得的。
从八零年起,至今已经搞了35年的个体经济,这35年比前25年的条件好多了,优良品种普遍推广了,13套大化肥厂全部投产了,许多水利工程也修好了,帝国主义的封锁也解除了。在这样好的条件下,就没有一个集体致富的村,整个农村就没有多少像样的工程留给后人。35年不仅没有给农村留下值得永久纪念的成就,还拉大了农村与城市差距,造成严重的两级分化,留下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严重的三农问题。
前25年,在条件差的情况下,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取得的成就,比后35年,在条件好的情况下取得的成就还好,就足以证明,走农业集体化道路是正确的,分田单干是错误的。因此,我建议解决三农问题,还是要推广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
从六十多年农村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来看,有一条极其重要的经验,那就是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好干部决定一切。这两条缺一不可。只有正确的路线,没有好的干部不行;只有好的干部,没有正确的路线也不行。如沈浩那样好的干部累死也没有使小岗村集体致富。原因就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走。沈浩本想走集体化的道路,但上面要照顾有的人面子,打肿脸充胖子,估倒乖,不准沈浩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结果是两败俱伤。
现在还在坚持走集体化道路的农村条件是千差万别的,有的自然条件好,有的自然条件很差。但有一条是共同的,那就是要有好的干部。好干部的标准是:(一)不谋私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要有本领把全体村民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三)要有开创精神,因地制宜搞农业、工业、商业、招商引资……全面发展。
总的说来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三条:一要有正确的路线,二要有好的干部,三国家要适当的扶持。
现在要走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有两大难题:
第一大难题是怕别人说反对改革走回头路。这是很难跨过的一道坎。解决这道难题的唯一方法,就是陈云说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从国家、民族、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准,不能为维护某些人的面子为准。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有错就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有错就改人民群众是会谅解的,因为在前进的道路上要犯错误是难免的,过去有,现在有,今后还会有。如果有了错误不改,硬要打肿脸冒充胖子,鼓捣乖,人民群众就不会谅解了。
第二大难是人们的集体思想淡漠了,有的人自私自利思想猖獗了,不易组织起来。由合到分易,由分再合难。因此,中央要脚踏实地,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期分批进行,不要一哄而起。从60多年的经验来看。一哄而起的效果都不好。在今后八年里,你们能把全国三分之一的农村三农问题真正解决了就很不错了,就要名垂千古了。
以上是我给你们说的心里话,如有不当,请谅解。
此致
敬礼
四川师范大学83岁的、老的普通共产党员 罗兴廉
2015年4月6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