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竹浆造出的是纸片,用铁水造出的是钢板。产品的品质和特征取决于材料的品质和特征。
同理,教育的品质取决于教育资源的品质,孩子的品质取决于教育的品质,国家未来的品质取决于孩子的品质。民族复兴能不能实现,中国梦能不能成就,决定的因素在于孩子的品质,最终的因素在于教育资源。
百年来的中国教育,在普及工业化知识、建构现代化理想、改造社会组织模式上,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也有若干缺失,其中最大的最关键的缺失,就是切断了民族文化资源。自从1912年,蔡元培先生以立法方式规定,中国的国民教育,不能学习五千年文明凝聚而成的儒家经典以来,自从1980年代,规定所有的中小学生必须花学业时间的一半(实际上的时间支出)学习外国语言以来,自从1990年代,大城市的幼儿园也流行所谓“双语”教育以来,中国的教育虽然照顾到了民族利益的当下需求,但是却日益偏离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读完硕士博士,中国人了解莎士比亚胜过了解汤显祖,了解卢梭伏尔泰胜过了解朱熹王阳明。中国人仰慕亚历山大和凯撒,却诅咒秦始皇,天天赞颂华盛顿,却天天批判朱元璋。我们的教育只教了一种文化:西方文化,一种知识:西方知识。国人与西方文化具有天然亲缘性,对母文化却难免隔膜,有的人甚至充满鄙夷与敌意。怀着这种错误认知,我们只能永远做他者的附庸,弄不好就会把中国梦变成噩梦。
小学语文,文化教育的“关键期”之“关键期”,其使命就是为祖国的未来造血。光讲一年四季是不够的,光讲黄山黄河是不够的,光讲哥伦布华盛顿尤其不够。关键是要讲炎黄之道,孔孟之学,夏商周之制,要讲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教育的旨归在给孩子造血。中国教育就要为孩子造中国血,而不能为之造洋人血。只有孩子的大脑涌动着中国血,中华民族才有复兴可言,中国梦才能够得以实现。
我主张小学语文教材以传统经典为主要教育资源,先背诵《声律启蒙》、唐诗宋词等等韵文,然后诵习《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周易》、《礼记》等等圣经。这些东西才是中国血。一个孩子心中装满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炎黄子孙。五千年文明积累的中国文化,才是中国的立国之本,才是中国梦的缤纷意象,才是民族复兴所依赖的根源。
胭脂搽红的脸蛋叫艳丽,血气映红的脸蛋叫美丽。当孩子身上流淌着中国血液,中国才有美丽的未来。
(原载《小学语文》杂志2013年6期卷首语)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