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围绕农垦改革的大幕或将徐徐拉开。
上证报记者获悉,今年7月以来,由国务院研究室、农业部、财政部等中央机构组成的“农垦改革发展重大问题调研组”奔赴全国各地垦区调研,为下一步的农垦体制改革积累素材、铺平道路。
“这次调研,是按照国务院领导的要求,由国务院研究室、农业部牵头,中央农办等有关部委参与,一共组成了8个调研组,”昨天,一名政府部门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谈到,“直接到达各垦区,任务就是进行全国农垦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调研、推进有关文件的起草工作。”
高密度调研
记者查询多地农垦部门的公开资料发现,此次调研无论是广泛性和密集度,均属近年少见:7月7日-9日,国家农垦改革综合调研组到云南垦区开展调研;7月13日-16日,调研组进入湖南常德、岳阳等垦区进行专题调研;7月17-19日,调研组在广东垦区进行调研;7月20日,调研组出现在河南焦作,就国营农场基本情况、农垦管理体制、农场内部社会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调研;7月21日至23日,调研组辗转来到湖北垦区,开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题调研。
“从这次调研关注的广泛领域来看,这是一次系统性的调研,”一名地方农垦集团员工对上证报记者说,“落脚点是在提高国有农场的经营效率上。”
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我国的农垦系统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了计划经济属性,甚至被称为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农垦系统在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系统,”,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湖北就有龙感湖农场、五三农场等不少国有农场。一些主要垦区的农垦企业数量更多。”
据了解,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基于政治、军事及经济等多方面考虑,开始在边疆以及各省份建立国营农场,由此形成了经营职能与社会职能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农垦这个单位群体的形成是有诸多历史因素的,”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喜亮对记者谈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军队转业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亦壮大了这个队伍,农垦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着不同的重点任务。”
改革开放之后,农垦系统也发生了变化,绝大多数农垦企业被下放到地方国资委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农垦系统改革的方向是“经营职能和社会职能相分离”,这也孕育出诸多经营主体,包括今日A股中的一些种植类上市公司。比如,黑龙江农垦旗下113个农场中的16个农场将经营资产剥离出来,整合形成了上市公司北大荒。
“改革虽然进行了这么多年,但是应该说,大部分农垦国企的总体经营效率并不好,”一名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说,“还是以前计划经济的管理思路。”
农垦企业潜力待释放
齐鲁证券一份分析报告认为,一些上市种植企业“上市多年来依然延续了农垦系统传统的经营思路,总体经营效率低下,并未发挥出资源型企业的应有优势和特性。”报告特别举例说,过去10 年来,无论是北大荒还是新疆建设兵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均未体现出资源型企业的经营优势,“管理水平、市场化机制仍处于农垦计划经济时代”。
“虽说要把经营职能和社会职能分开,但目前的显示是基层还难以完全分开,”该分析师对记者谈到,“这也是经营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旭东看来,和国有企业整体改革的重点一样,解决农垦企业效率的关键可能在于不断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与提高管理水平,“国有农垦企业其实还蕴含着很大的潜力。”
一份券商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垦企业共有2000余家农场,土地面积600万公顷,农垦系统利用全国3.98%的农作物播种面积贡献了全国6.61%的农业总产值。
“如果能够改善企业治理水平,更大的潜力会被释放出来。”高旭东说。
对于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国信证券预测认为,土地流转将逐步被专业生产合作社和大型农业生产集团所接收。“现阶段我国大型农业生产集团(农垦和兵团系统等)主要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而国企改革方案将刺激其管理的改善,”报告这样写道,“可以说大型农业生产集团一方面将受益于土地流转带来的规模化效应,一方面又受益于国企改革带来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这种说法也被政府官员的讲话所证实。农业部农垦局局长局长王守聪在近期的一次谈话中强调,农垦是国有农业经济的主要组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根基,“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农村的土地集中使用,或自建公司,或依法流转入农垦或其他企业,这或将是一种趋势”,张喜亮谈到,“随着城镇化战略的推进,作为当地主要经济体的农垦周边的农村、农民,随着土地的流转而成为农垦的一部分,出现这样的情况应当是可以理解的。”
国企改革叠加土地流转的双重“关键词”,让市场对农垦企业充满了想象。
三因素促土地流转市场发展
从资金流向上看,昨日有25只概念股实现大单资金净流入,其中,海南橡胶(48574.50万元)、亚盛集团(10694.39万元)等个股大单资金净流入均超亿元,值得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年底土地流转面积已达3.4亿亩,流转比例高达26%,过去5年复合增速高达16%,市场人士预计后续有望维持甚至加速。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我国耕地面积集中度迅速提升,家庭农场、规模种植户、合作社的数量和比例在逐步提高,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超过287万户,家庭农场超过87万个。
当然,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与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以今年为例,涉及土地流转的政策有:2014年1号文《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4年3月份发布《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分工的通知》;2014年8月11日,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加快推进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进入新阶段,土地流转政策推进进一步扫清障碍。
与此同时,土地流转收益巨大也是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市场的原因之一。一亩地假设不参与流转,年净收入约300元;而参与流转,年净收入超过1350元;参与流转一亩地将增收超过1000元。而按照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对“聚土地”项目的调查,绩溪一亩地净收入为600元,净收入较期初增幅1倍;参与流转同样被证明可以为农户及农户所在村庄增收。
值得注意的是,土地流转领域的创新举措不断出现。如由浙江省供销社直属企业浙江兴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阿里巴巴集团聚划算平台、绩溪县庙山果蔬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在安徽省绩溪县实施了一个名为“聚土地”的项目,将土地流转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
分析人士表示,“聚土地”作为一种针对性的互联网平台,可以起到促进农地流转的作用。这是因为农地的转让方和受让方都具有土地流转的意愿, 但他们之间却往往缺乏相关的信息和中介。此外,由于近年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用户和应用增加,预计基于网络技术的农产品买卖和土地流转平台将迎来快速的发展。
机构看好土地流转股
今年以来,土地流转领域推进速度加快。分析人士认为,从土地流转抵押贷款政策即将获批,到阿里聚划算平台推出“聚土地”,将土地流转与电子商务结合,再到中信信托推出土地流转信托将农村土地资源盘活,各类“新模式”出现大大加快土地流转进程。
安信证券指出,土地流转收益巨大:“一亩地假设不参与流转,年净收入约300元;而参与流转,年净收入超过1350元。按照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对“聚土地”项目的调查,绩溪一亩地净收入较期初增幅1倍,可以为农户及农户所在村庄增收。”
安信认为,目前,政府鼓励土地流转催化剂不断,连续发文表明政府慎重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决心。2014年8月11日,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加快推进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
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在即,加之土地流转领域新措施不断,安信建议投资者关注土地流转相关受益板块。
土地流转模式创新带来的改变包括:1.加速土地流转进程,推动农村土地价值提升;2.规模化经营带来的农业生产方式改变;3.土地流转的参与主体边界将得到扩张;4.生鲜超市及电商产业链或迎发展良机。
农垦系国企改革路径梳理
农垦类国有企业拥有丰富的优质土地资源储备,这构成这些上市公司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全国农垦企业共有2000 余家农场,土地面积600 万公顷,农垦系统利用全国3.98%的农作物播种面积贡献了全国6.61%的农业总产值。农垦系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在优质水稻、非转基因大豆、棉花、糖类、水果等农作物领域具备极强的产品优势。以*ST大荒为例,其拥有东北黑土地上1296万亩优质耕地资源,仅按耕地流转市价计算,其价值评估就在千亿元以上。
农垦系统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了计划经济体制属性。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地缘政治的威胁和地方不稳定、边疆地区有待开发、农产品短缺、部队转制等问题,中央在边疆以及各省份建立国营农场,铸就现有农垦国企的雏形。农垦系统国营农场成立伊始即建立了兼具经营职能与社会职能相结合的体制,而且为满足全国粮食作物的消费需求,施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经营模式。
1978 年改革开放后至1998 年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央对农垦系统进行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但总体进程仍慢于现有央企以及地方国企。首先,将绝大多数农垦企业下放地方国资委管理,仅保留新疆建设兵团、广东农垦和黑龙江农垦隶属中央或农业部管理。其次,逐步施行经营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分离管理,但目前仍有大多数基层农场两类职能尚未完全分离,这也导致了农垦系统整体市场化程度不足以及经营效率低下的症结所在。
总体而言,农垦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国企中最后一个计划经济堡垒,市场化改革的突破是大势所趋,未来农垦类上市公司在市场化进程中通过经营效率提升将释放出巨大的业绩提升红利,其市场价值将逐步向拥有的土地价值回归。无论作为产业投资者还是二级市场投资者,齐鲁证券认为有必要成为农垦国企改革浪潮的践行者和参与者。
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政策预期升温,齐鲁证券认为在土地改革以及农垦系统国企改革的政策催化下,种植类上市公司将迎来系统性的投资机遇。
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壮大上市公司实力
传统的农垦系统上市公司,包括新疆兵团旗下的十余家上市公司,以及黑龙江农垦的北大荒,甘肃农垦的亚盛集团以及海南农垦的海南橡胶等。
当时,绝大多数农垦系统上市公司的IPO具有行政指令,属于拉郎配性质,因此在上市之初将集团内一部分优质资产独立出来组建上市公司。目前,作为农垦系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手中还握有包括土地、林地在内的大量优质资源和企业。
比如,黑龙江农垦集团拥有除上市公司北大荒以外的97家农场资源,耕地面积接近3200万亩,此外,还拥有垦丰种业、九三粮油、完达山乳业等多大量优质资产。
新赛股份目前仅租种实际控制人新疆兵团农五师10万亩棉花地,而且需要每年向大股东支付142元/亩的地租成本,大股东目前总共持有50万多耕地资源,未来向上市公司整合的空间巨大。
长期以来农垦系统政企分离进程缓慢、考核机制落后,这已经成为制约农垦经济发展的重大桎梏,在农垦系统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升经营效率,扩宽融资渠道,将优质资产证券化成为农垦系统改革的主旋律。
农垦系的上市公司作为地方农垦唯一的上市平台承担着集团资产证券化的重任。在政策推动和公司发展的客观要求下,地方农垦必然要借助定向增发、收购兼并等方式将集团内优质资产逐步纳入上市公司,将盈利能力差的业务则逐步剥离出来。
齐鲁证券认为2009年以来亚盛集团的一系列改革重组措施,已经为国内农垦企业的改革提供了借鉴的标准,未来各大农垦上市公司的改革将随着政策自上而下的推进呈现加速趋势。
2009年亚盛集团新任董事长提出亚盛集团“止血、输血、造血”的目标,同年注入7家农场合计80.19万亩农业用地,2010年通过资产置换将公司亏损的化工资产置出上市公司,“止血、输血”目的初步达成。2013年上市公司利用5.34亿现金收购大股东3家农场合计73.76万亩耕地资源。亚盛集团成为集团公司的农业资源整合平台。
2011 年提出土地经营模式由土地出租向统一经营转型,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2012 年公司盈利能力跃上新台阶。2012 年公司出台管理层和核心人员股权激励计划。
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产业资本
发展混合所有制是本轮国企改革中的重中之重,混合所有制的推动使得农垦企业有机会与行业内外的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战略投资者或产业资本的进入将为拥有富裕的生产资源的农垦带来更具优势的管理、技术以及渠道,带动上市公司的业绩腾飞。
引入外来资本一来可以解决国有企业“一股独大”以及“内部人控制”的问题,股权多元化将形成产权的相对制衡,切实增强了外部董事参与企业决策、行使监督的权力制衡机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和企业利益输送的发生。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无疑将促进经营效率的提升。
资料图
土地流转带来农垦系土地资源的价格重估及外延式发展
土地流转带来土地价值的市场化货币化。随着粮食需求的增加、农村土地产权清晰和土地交易市场逐步健全,农地与农产品的价格将进入上升通道。
以美日的经验来看,因为耕地能够在低利率、适度通胀的背景下,能够确定的保值增值,从而在自由流通的情况下容易得到资金的青睐。美国的土地产权十分明晰,相关交易市场也很发达,过去15年美国农场不动产价值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7%。日本土地私有化后,大量资金介入该行业,农地交易价格持续增长,至1990年经济危机发生前,平均年涨幅超过了5%。随着国内农地流转交易市场的完善,市场交易价格透明化,农地价值将被市场进一步认知,价格也自然水涨船高。而坐拥大量农地储备资源的农垦系“地主”们将受益于土地价值重估和土地租金的上涨,带来未来现金流提升的预期。
土地流转政策将加速资源型公司土地储备的外延式扩张,规模种植养殖集团成为受益者。随着农地确权的完成,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民和农业公司收益权属关系明晰,以及对企业进入土地流转市场的准入条件明确,以土地统一经营模式聚焦农业种植业的规模种植养殖集团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对外扩张获取土地资源的进程有望提速,进一步提升农垦类公司现有土地储备资源,打开业绩增长空间,成为土地流转政策的受益者。
非上市农垦企业变革:多方式谋求向公众企业转型
随着农垦系统政企分离、企社分离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垦非上市公司放下包袱、激发出企业活力。其中的优秀者已具备了向公众企业转型的条件。转型的路径分以下几种情况:
对于已有上市公司的地方农垦集团,考虑的同业竞争、品牌效应和管理成本,一般更倾向于将下属的非上市公司整合进已有的上市平台,而不是分拆上市。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增发收购、反收购等方式完成集团的整体上市。
如果农垦集团旗下未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与现有上市公司有一定差别,且具有独立的优势品牌,则有此类企业有可能选择IPO。比如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控股的完达山乳业,作为老牌国乳企掌握着黑龙江农垦系统最好的奶源基地,在去年乳业行业整顿中入选高端奶粉企业名单。目前,完达山计划将液奶、奶粉、奶源牧场、功能性产品及工业原料粉独立为五大发展板块,并在积极筹划上市。。对于还未有上市平台但综合实力较强的地方农垦,则寻求推进股份制改革以完成IPO或借壳上市。比如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发起人设立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整合18个农场种植业和大华种业、苏垦米业、苏垦物流等三家龙头企业的资源注入拟上市公司。当前,公司正在全力完善资源整合和推进首发上市工作。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