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工作仅3个月的年轻老师就这么走了,享年23岁。
她的遗书,让人看了很难过。
“我真的撑不住了”,“我真的好难过”,“我觉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这是她最真切的感受。
究其原因,正是遗书中的那句拷问:“什么时候老师才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不幸福的老师怎么能交出来积极乐观的孩子呢?”
而最后一句,更是让人泪崩:“如果要是没有死透,也别救了,就把器官捐赠了吧。”
这是多么善良,又是多么绝望啊!
她应该会是个好老师的,却被逼得走投无路,这,真的让人意难平。
她的姐姐在网上发帖详述了此事。
根据遗书及其与姐姐日常的聊天记录来看,教学任务以外的各种任务实在是太多,包括且不限于写宣传稿,准备各种材料,应付上级检查。相比之下,备课、上课似乎成了最不重要的那一部分。
而且,让刚刚毕业的,尚无教学和管理经验的新老师当班主任,那些无穷无尽的杂事和各种情绪,完全会把一个新手的身心给耗竭。
她身体和精神就像柠檬一样被榨干,那些与她本职工作无关的“工作”真的是太多了。
她的姐姐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情,是有次晚上妹妹被学校叫回去数石榴——“因为学校第二天要搞石榴节,所以要求老师回校数清楚有多少个石榴”。
“加班数石榴”这一说法,目前算是被“辟谣”了。
然而,有细心的网友,还是找到了该校9月下旬举办石榴节的报道。以目前基层中小学的状况,加班数石榴这种情形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对现在的学校而言,教学成为副业,这已然成为普遍现象。
有一些杂情,还可以说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有关,但是像催缴医保、关注当地公众号并留言好评,文化户口普查等与教育不想关的活都统统扔给了一线教师。
类似的杂活,在二三十年前也是存在的,但那时候受制于交通和技术等因素,一来一回的周期会比较长,任务即便有复线,也不会太高。
现如今,各种工作都能在手机上完成,各种留痕,如雨后春笋般的"XX平台"、“XX教改示范”,谁都能布置任务谁都觉得自己就发了一点点正当的活计,但到一线教师手里,那就是疲于奔命。并且,这些任务,往往或是为了给上级单位找业绩和存在感的,或是为了监督一线的,或是为了完成政府的某项工作的,与真正的教育并没太大的关联。
难怪,很多一线教师尤其年轻教师反映,日常工作中仅30%左右用于备课、教学,70%都是琐碎的行政事务。
与此同时,在一个上下级结构相对简单清晰的体系中,有些领导,拿着鸡毛当令箭,高高在上,以罚代管也让人司空见惯了。
面对此情此景,一线教师,要么扛不住而离开,要么将孩子当做自己情绪的宣泄口,要么开始摸鱼撞钟。只有极少数精力和心理超强的人才能一如既往,而等待他的可能是十年后的伤病。
对那些没有社会经验又比较善良的年轻人而言,出现极端情况,也成为了一种必然。
是时候给一线教师减负了!
真的,让教师回归教育,这才是正途。
然而,悲哀的是,面对这一出悲剧,如何举一反三,最终的处理恐怕又会是形式主义的线下集中学习,线上打卡,完成教育心得,形成宣传文案做结。
此种用形式主义的套路来解决形式主义造成的问题,目前来看,依然无解,这才是更大的悲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