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腐败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按照“入世”承诺,五年过渡期已经结束,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但中国金融业的运行机制是否在安全、稳健、高效的基础上做好了准备,不但是中央领导深切关心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
金融腐败这颗毒瘤所带来的破坏性比一般腐败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它不仅仅是损害了社会规则的公平性、助长奢侈之风等等,而且导致国家财富流失,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金融腐败的新特点
职务腐败居高不下。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在金融腐败案件中的职务犯罪的比例达到了80%以上。在我国的金融系统中,不管是高级管理官员,还是一般员工,都拥有较大的权力和权力异化的便利。据统计,国有商业基层机构的金融案件占总案件量的80%,具有普遍性。与此同时,近年来金融高层核心人物中不断有人因为受贿、贪污、挪用公款、非法侵占等而落马。
金融腐败手段隐蔽。以往的金融腐败往往是简单的贪污、受贿、挪用、盗窃公款等,手段简单,现在的腐败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日趋隐蔽狡诈,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活动增多。他们伪造银行凭证骗取公款,或盗取他人委托保管的电脑密码指令,偷取储户存款,或利用微机联网调取异地储户存款透支,或修改微机记录,或在微机上空增存款伺机取出等等。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金融腐败涉外性增强。随着我国金融行业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各金融机构纷纷在国外设立驻外机构。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中,由于身处境外,监管不严,不少驻外金融机构违规涉足期货、地产等高风险业务,甚至违法经营,盲目担保、借贷,导致腐败案件频发。赴香港就任嘉华银行董事长的金德琴,就是利用国家监管不力的机会,将国家给银行的备用金存到自己的私人账户上,个人得利3932万港币和159万美元。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前董事长兼总经理朱小华,被不法港商所拉拢,违规批贷大笔资金,使国家蒙受了巨大损失。
产生金融腐败的体制隐患
金融体系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金融企业高管人员角色定位模糊。我国金融企业高管人员往往在官员与金融家两个角色之间飘忽不定。这是由于我国所有人缺位,导致代理人定位不明确造成的。一方面有关部门把一些没有经营管理经验的非职业经理人安排在重要的经营管理岗位,一支懂经营、会管理,敢于创新,有国际化视野,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金融家队伍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另一方面,一些经营管理者也并没有把企业的经营业绩当作自己的主要追求目标。为了谋求私利,经营者有很强的金融腐败冲动。
——金融机构“一长制”现象严重。当前银行等金融企业制度仍然实行的是“一长制”,这种制度容易扼杀金融企业经营管理权限的制衡机制,主要责任人行长或董事长(通常称为“一把手”)权力过大。有一旦“一把手”出现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权力寻租、钱权交易等情况。
——业绩考核仍以揽存为标准。国内许多商业银行暗地里将员工所吸引的存款数同奖金挂钩,有的甚至与职务升迁挂钩。“揽存”这一现象在实践中还常常表现为“高息揽存”,也就是通过变相提高存款利息或给予某些利益,以达到增加存款数量的目的,因此,现行我国商业银行的业绩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不利遏制金融腐败行为。
金融纪检监察机制功能尚待强化。
但从现行的金融纪检监察工作体制运行看,还存在不少障碍,使现行银行架构下的纪检监察工作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纪检监察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在机构设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金融机构内部至今未设立纪检监察部门。
——纪检监察监督容易流于形式。“上级监督、同级监督、下级监督”的三级监督网络乏力。同时,纪检监察人员素质不适应也是造成监督不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金融外部监管体制还不完善。
金融监管是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依据社会公众赋予的权力,作为人民和政府的代表对金融市场进行规划、管理和监督,维护金融市场的运行秩序与相对稳定。金融监管当局在依法获得金融监管职权之后,便拥有了对金融市场秩序、金融机构行为以及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垄断”权力。如果这种垄断性权力失去控制或者无法履行,那么金融监管官员和金融机构的人员就有进行金融腐败的条件和机会。
——金融监管部门不独立,人事制度缺乏约束。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其实是监管机制上的附属物,不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其一,不能独立于政府部门。全国的金融机构具备从部、局、处到科的对应行政级别,监管当局很难真下重手。其二,不能独立于被监管机构。在我国,大量的金融监管官员主动“下海”经营金融机构和少数金融机构负责人“上岸”到监管部门任职。久而久之,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经营机构可能陷入一张巨大的“关系网”中,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而逐渐成为“一家人”,私下进行“暗箱操作”。
——金融监管理念有偏差,监管制度存在缺陷。目前金融监管的指导思想存在一定偏差。风险监管在提高被监管者机会主义行为的同时,也使监管当局自身背上了包袱——如果揭了盖子,等于自身没有控制好风险,这也就加大了监管当局自身的道德风险,可能会避免触及风险背后的诸多恶性问题。
(《环球视野》摘自2007年1月12日《大家文摘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