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流动性瞬间不足的金融风险
来源:证券时报 :余丰慧
相关媒体从权威人士处了解到,目前全球金融形势有四大新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总体流动性过剩和突然性流动性紧缩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安全的主要威胁,使得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难度加大。
美国次级债危机是对这一问题的最好诠释。此次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美国对于住房抵押贷款管理过于放松,住房贷款质量严重下降,最终在房价下跌时出现了还贷危机造成的。然而,助推这一危机发生的是对流动性过剩和金融机构过于乐观的思想。当次级贷出现大量违约,进而通过其衍生金融产品放大,动摇市场信心,使得资金面收紧,形成了突然性的流动性紧缩现象。可见,突然性流动性紧缩已经成为总体流动性过剩的伴生物,而市场信心就是导火索。美联储在截至去年6月的两年里连续17次提息,一直警惕的是“流动性过剩”。但次级债务危机出现后,美国银行、抵押贷款放贷机构以及其他融资公司纷纷采取避险措施,提高放贷标准,整个市场出现了浓重的“惜贷”气氛,市场陡然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一直以来,美国对于流动性过剩的担心大于流动性不足,认为流动性过剩是资产价格出现泡沫的原因,是引发经济过热的导火索,而对于泡沫一旦破灭造成的流动性不足,进而引发金融风险的警惕不够。这个教训很值得中国记取。流动性过剩是一个时刻在变化的非定量概念。前世界银行东亚地区首席经济学家霍米卡拉思接受采访时说:“流动性就如杯中之水,尽管可能四处溢出,但如果不小心碰倒杯子,一刹那就会消失得一干二净。”国防大学教授、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特约研究员卢周来说:“需要警惕一个方面是: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不足可能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中国目前由于外汇储备增长很快等原因造成流动性过剩依然严重。由此带来房地产、资本市场过热的情况正在加剧,同时,已经出现了轻度通货膨胀。更为可怕的是,对于房地产、股票市场的向好预期仍然在增加,外汇储备仍然在增长,投资、信贷投放仍然居高不下。国际游资为投机人民币升值,通过多种渠道入境,加剧股市与房地产市场泡沫,这不仅增加银行坏账与汇率等风险,而且直接威胁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正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所言,银行风险依旧是金融安全的重心。据银监会公布,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已降到约8%。但是,若剔除财务重组和政策性剥离等因素,同期实际不良贷款余额与比率难以乐观。而且,不良贷款比率的降低主要通过“扩大分母”(即多贷款)所致,且多半为中长期贷款,其中一些风险(如千亿计的高校扩张贷款)正在显形化。因此,必须按照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所要求的:要充分认识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金融资产质量,防止发生金融资产泡沫,引发金融风险。
同时,对当前经济形势必须有一个正确判断,严防房地产、股票过热引发各种风险,特别是在防止流动性过剩的同时,要有发生类似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流动性突然不足所造成金融风险的紧急预案。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