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型客机——“运十”被扼死真相揭秘
白帆
十年艰辛终成"正果"
研发我们自己的大型飞机、进入国际大型飞机俱乐部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现在,这个梦想似乎离我们已经不是很远了,国务院已通过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称2020年前,中国将有自己制造的大飞机。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中国早已研制成功大型飞机,但由于众数周知的政治因素,这一对中国乃至世界航空工业意义深远、影响举足轻重的重大成果还没来得及走出摇篮就被扼杀了。
1970年毛主席到上海视察工作时曾指示:"上海工业基础很好,可以造飞机嘛"。同年,周恩来、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从发展我国航空运输事业考虑,批准了上海造飞机。当年8月,国家计委、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向上海下达了试制生产大型客机的任务,这就是"运十"大型客飞机。
1971年,曾参与和设计过中国多个机种、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歼教1"的总体设计师程不时,带领科研究员开始了"运十"的研制工作。
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运十"终于取得成功。1980年 9月26日(),"运十"开始了第一次试飞,没有隆重的仪设,也没有重要领导光顾,但飞机却一次性成功。到1984年"运十"总共飞行170多个小时,国内主要城市几乎都留下过它的"足迹"。"运十"还进藏七次,飞抵起降难度较大的拉萨贡嘎机场,以事实证明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大型客机各项性能良好,"运十"为西藏运送过许多物资,西藏发生雪灾时,还担负起运送救灾物资的使命。当时,亲眼目睹过"运十"的中国人无不深感自豪,拉萨机场的警卫战士听说这巨无霸飞机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后,一齐举枪敬礼。
然而好景不长,1984年的拉萨之行成了"运十"最后的"晚餐",此后,上面停止了"运十"的各项经费,科研工十多年心血和国家的资金付之东流,"运十"与其它许多重大科研项目一样,被下马风刮下了马,总设计师程不时也成了闲署人员,一道的科研工被安置编写上海交通手册,手册编好后,又被派往街头兜售这些手册。"运十"从此静静地躺了下来,这一趟就是20年,"买船帮"*将目光转向海外,把乞望寄托在帝国主义身上。
"买船派"碰壁,"运十"曙光再现
1985年,上海航空公司代表与美国麦道公司代表在合作生产MD-82大型喷气客机的协议书上签字。据称,是为"利用美国技术",然而,"麦道"项目延续了近十年(相当"运十"从起步至成功的时间)最后却在"波音并购麦道"事件中彻底泡汤(十年中一共花去多少外汇不得而知)。
"利用美国技术"的泡汤和外汇的大量浪费给了"买船帮"一记响亮耳光。自主派重新抬头,似乎已成废铁的"运十"重又被提上议事日程。虽然"买船帮"竭力阻止,然科技界几乎都力主利用已有的成功稍加改进,程不时依旧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连美国波音公司的总裁在看了程不时的方案后也不由得夸奖"干得不错",我们只是比你们早一些毕业而已"。
权力说了算
胳膊岂拧得过大腿,真理只有掌握在实权者手中才是真理,"买船派"仅仅一句话,耗资五亿人民币的"运十"便从此彻底被打入冷宫。
又过了十多年后二十一世纪初,在"买船派"被碰得头破血流而得不到丝毫"技术";在花费巨额外汇购买了上千架外国飞机后,在科技界的不停呼唤下,生产大型飞机的计划被列入"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这项重大科技专项,如不出意外,2020年中国有望拥有自己的大飞机。然后,如同许多被以"左"的错误路线之名而被迫中断的许多重大科技成果一样,这一"中断"将使我国在这些方面至少落后世界数十年。研制"运十"的所有费用不过5个亿,而现在则为数百个亿。
如果"运十"没被扼杀,而一直发展至今,我们的大型飞机还会是这样吗?
注*指"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理论。
白帆编写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