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贱卖论”说明了什么
叶檀
原载:中国经济网
http://www.ce.cn/cysc/main/redian/200806/04/t20080604_15724619.shtml
建行成为新导火索,金融资产贱卖之争烽烟再起。一星半点的火花,就能引起举国热议,只能说在中国金融资产的交易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漏洞。“建行贱卖论”同时形象地说明,以市场化为名的反市场正大行其道。
市场化的基础是充分竞价原则,而我国金融机构出售过程中主要的制度漏洞就是市场交易对内不开放。只对外资开放,算不上真正的市场化。
像所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一样,建行注资上市之初眼光向外,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为能事。目的是为了中国金融机构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国际化,但由此付出的代价是无法形成公开的竞争市场。对外部分开放(因为外资持股比例受到刚性限制)、对内不开放市场的结果就是,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金融机构丧失定价权,外资一致看空中国金融股价格,必须给予外资汇率折价。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出售资产时有前车之鉴。如摩根士丹利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买到的资产几乎全部在一两年内又卖给了资产所在地的中国投资人,中国投资者成为二等公民。
制度性漏洞带来了技术性漏洞。如上文所说,无法形成充分竞争的另一个恶果是定价畸低,以净资本定价,外资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数倍收益。以此次建行为例。 5月28日 ,根据协议,美洲银行通过增持汇金转让的建行股份至19.9%,达到银监会规定的单个外资行不能超过20%的持股上限,按照建行每股6.65元的市价,美国银行当天就获利超过250亿人民币。而美洲银行最初以0.94港元获取了190亿股,获利超过千亿。美洲银行可以以每股2.42元的低价购买建行限售股,而国内的资金即便出一倍以上的价格也无法买到股份。
有人辩解说,美洲银行获得的只是账面资产,美洲银行给建行提供了国际一流的银行经营与风险控制系统,同时,美洲银行有限售期,付出了机会成本。可以肯定的是,美洲银行会付出机会成本,但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美洲银行第一批限售股即将到期,以目前建行的股价,美洲银行闭着眼睛可以获得4—5倍的收益。这是世界上最赚钱的买卖,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忽略这一现实。
另一方面,这些国有控股企业红利应该由国内公众分享。在撒切尔夫人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过程中,遵循的是国内公众利益为主的原则。我国恰恰相反,国内公众付出了双重代价,一是上市注资时以公共财政与特殊低息国债的方式为建行呆坏账兜底;二是上市之后以超出于H股(发行价每股2.35港元)2.7倍的价格发行A股(A股市场的发行价每股6.45元人民币),这说明国内公众是建行的托盘者。不仅如此,国内的储户都需要支付高额的存贷差、负利率等隐性成本。
事实上,引进的不论是内资外资,只要我国金融机构能够增强竞争力就是好买卖。在许多银行哭着喊着引进战略投资者时,国内竞争力一流的招商银行却特立独行,公开表示不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招行董事长秦晓提供了三条理由:第一,招行有A股和H股市场融资,还有可转债、次级债等发行,没有必要和需求来让出折扣,引进投资者;第二,招行从企业法人制转为股份制,而后发行A股和H股,有100多家股东,重大事项须经董事会批准,公司治理结构透明;第三,20%的外资持股上限,意味着外资投资者不具备话事权,不可能产生吸引外资银行品牌、技术的内在激励,天下没有这样的好事。这三条理由彻底推翻了引资为引智、引品牌、引国际先进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技术的神话,而这正是吸引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基础性理由。
如果把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托管给招商银行的管理团队,也许是一个成本和代价最小的改革。以银行管
理的优质基因取代那些一心想着国内外资金救助的劣质基因,完全符合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宗旨。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