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实对照一下自称“精英”们在粮食问题上的“精英说法” ( 2008-7-9 )
2008-1-23 17:00,有位自称学经济的网上“精英”,曾经在“飞扬”发表过这样的言论:“国际市场不仅仅是由卖家决定的,大的买家同样有定价权。中国只要把10%的粮食需求转到国际市场上,你就是最大的买家了。你不买,同样可以保障国内的粮食供应,而粮食供应国的农民就惨了。到那个时候,是人家求着你买粮食,你怎么会没有主动权?——我们被人欺负惯了,弄得什么事都没自信了。”
2008-01-23 17:08,这位自称学经济的网上“精英”再次鼓吹:“粮食和军火是两码事。——中国一年的粮食产量是5亿吨。国家现在建立5000万吨的库存,应当没有什么困难吧?然后我们把每年的粮食产量降到4.5亿吨,再从国际市场上进口5000万吨,这就是一个巨大的买家了,基本上可以主导国际粮价。——如果国际上出现风吹草动,谁打算用粮食来制裁中国,那我们把粮食库存放出来,也够了。而且中国每年用于酿酒或者浪费掉的粮食,也不下5000万吨,把这些需求压下来,粮食也足够安全了。而谁敢这样制裁中国?5000万吨的大买家,这是能随便得罪的?——记住一点:粮食是每年都可以种的,今年制裁中国,中国也就是有个半年紧张,每人少吃一口也饿不死。明年供应就上来了。”
这位自称学经济的网上“精英”竟然在2008年3月31日发出一则“很不懂经济”的“精英言论” ! 他说:“2006年,中国进口粮食的价格大约是233美元/吨,如果进口1亿吨粮食,价格是300亿美元的样子,对于中国2万亿的外汇储备以及每年几千亿的外贸顺差来说,是很小的一个比例。”
——因为,国际市场的“大米报价”, 在2008年3月31日已经不是每吨“233美元”,已经涨到了每吨760美元;要是按照这位自称学经济的网上“精英”所说,如果中国需要在“2008年3月31日”提出从国际市场“购买1亿吨大米”,依据“市场经济法则”,在国际大米市场上一下子多了个“购买”一亿吨大米的“买家”,请问,大米的价格还能够保持现有的价位“每吨760美元”吗?
——再说,如果我们中国真要在“2008年3月31日”需要进口1亿吨大米,在“2008年3月31日”是否能够有一些大米生产国同意把1亿吨大米卖给中国?是否会有“大米生产国”愿意在“2008年3月31日”按照每吨“233美元”卖大米给中国?
从2008年3月31日到今天,历时仅有70多天,这位自称学经济的网上“精英”关于中国粮食问题的“精英言论”就变成一堆“瘾君子”的“梦幻版”呓语,再次成为茅于轼鼓吹中国 “进口粮食”的“精英观念”的传声筒!
被网上“精英”视为“导师”的茅于轼曾经这样说过:“困扰人类几千年的粮食问题已经彻底解决。农业本来是最重要的行业,而现在农业变得越来越不那么重要。” “究竟是保护耕地要紧还是城镇化要紧?肯定是城镇化更重要,因为粮食已经不是问题,完全没有必要死守住耕地面积。” “粮食应该部分依靠国际市场,适当进口,即使达到消费量的10%~15%也不足虑。” “凭什么理由要冻结农业用地?难道我们的粮食不够吃,发生了饥荒?既然粮食多得吃不完,粮库装不下,不得不赔钱出口,为什么我们对粮食如此神经过敏?”“大家按照市场规则做,一点也不会有供应安全的问题” “万一我们的粮食不够蛮可以用进口来解决。有人说进口不可靠,但是日本人消费的粮食中有60%多靠进口。并没有感觉不可靠。”……
被网上“精英”视为“导师”的茅于轼所说的:“一块土地应该用于种粮食,还是盖厂房,修机场,作停车场,应该按照具体情况而定,绝没有道理说永远是种粮食有优先权。可是保护耕地的政策却把种粮食永远放在了优先地位,这对城市建设造成了巨大的障碍。”——现在,已经被中国已经出现的“粮食安全问题”所否定,2008年7月2日,由新华社报道传出这样的新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会议指出,粮食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是好的,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不知网上“精英”们是否会反思自己在“粮食问题”上的想法与说法?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