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一个无解的恶性循环
:夯哥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322290.shtml
2008年下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内需不振双重冲击之下,我国经济迅速下滑,到2008年第四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下滑为6.1%。在这种形势下,上半年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也迅速转变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了保证2009年我国GDP增速不低于8%,上半年我国银行贷款同比大增。天量银行贷款一方面对提振我国经济功不可没,另一方面也为未来的风险埋下了隐患。
一、我国绝大多数行业产能过剩
数据显示,我国22个主要行业,今年将有20个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局面,特别是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水泥、电力、纺织、家电、船舶、新能源等行业更加严重。
以造船业为例,我国现在有造船能力6600万吨,70%依赖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现在出口订单大幅度减少,但1—6月份我国造船业投资却增长了50%。另外,我国水泥行业过剩产能达3亿吨,但仅今年4月投资就高达129亿元,同比增长65%。
二、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矛盾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结构重积累投资,轻消费,投资和消费失衡。投资和消费相均衡,经济才能健康发展。而我国从90年代中期以来,就面临着严重的消费不足。98年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就因为产能过剩导致大批企业倒闭,社会问题严重。这十年间,我国生产过剩问题愈演愈烈。但是由于中国在加入WTO之后,出口大增,过剩的产能在国际市场得到释放。自2001年底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已连续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的对外贸易总值比2001年增长了4.26倍;与此同时,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速远远超过了贸易总值的增速,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比2001年增长了11.6倍。出口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我国产能过剩的真相。但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出口受挫,使产能过剩的弊端暴露无遗。
三、国内产能过剩痼疾难解
98年以来,我国实施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另外,大学扩招,医疗系统改革也都促使居民消费。再加上房地产、汽车新消费热点的兴起,我国经济保持将近10年的快速的发展。但是,我国产能过剩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是有加深趋势。
出口无疑是解决近年来缓解我国产能过剩的最主要途径。但是出口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出口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从国际换来商品进行消费。贸易顺差的大幅增长本来就是消费不足的表现,只是把这种矛盾转移到了国外。
我国的一系列改革,像医疗、教育等改革,从短期看对刺激消费无疑是有效的。但是,这些措施透支了我国居民的未来消费能力。社会保障的不足也导致居民减少增加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从长期看,这些措施对刺激消费用处不大。房地产信贷市场的发展,只是透支了城市居民未来几十年的消费能力。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经济措施对产能过剩问题是治标不治本,产能过剩并未解决,只是暂时掩盖起来。产能过剩就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炸弹,终于在此轮金融危机的爆发出来。
四、我国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
产能过剩深层次的原因是分配结构问题。近年来,我国工资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工资比例太低,这必然会抑制消费。我国消费能力的增长也就远远低于产能增长速度。随着矛盾的积累,产能过剩的风险就会爆发出来。
在市场经济国家,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普遍都在54%—64%之间,而我国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以2004-2006年为例,分别为10.6%,10.8%,11.1%,不仅新中国建立以来不曾有过,也为世界各国所罕见。
工资总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如此之低,那无疑意味着主要依靠工资收入的广大普通居民处于相对贫困状态。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就呈波动下降的态势,2004年—2007年基本在39%左右。消费不足,我国只好用不断增大投资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目前,我国投资率比世界平均水平偏高约20个百分点,比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偏高约10个百分点;消费率比世界平均水平偏低约30个百分点,比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偏低约20个百分点。
由于投资需求具有“名为当前需求,实为下期供给”的双重特性,导致投资不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最终要转化为消费需求。我国偏高的投资率需要更大的消费市场,这显然是个悖论。
而我国经济陷入了这样一个死循环,分配结构不合理导致消费不足,为了弥补消费不足缺口,我国只好加大投资,加大投资带来了更大的产能,消费更显不足,继续加大投资来弥补这个越来越大的投资缺口……。我国是在用扩大产能的办法来消化掉目前已经过剩的产能。在这个过程中生产过剩愈演愈烈,国内经济无法达到一个均衡,也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此轮信贷狂潮目的和投向
去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急转直下。出口严重受阻,沿海出现企业倒闭潮。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来遏制经济急剧下滑的局面。
此轮信贷狂潮并不是市场驱动,而是国家为保重经济增长而不得已的举措。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高达7.37万亿元,如此天量信贷对遏制经济下滑无疑是有效的。但是这种并非完全是市场的作用,会带来大量低效无效投资,对银行信贷安全带来挑战。
上半年,银行信贷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和能源、金属、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资本更加密集、垄断程度更高的行业。据统计,上半年已经公布业绩的八家银行机构投向基础设施为1.6万亿元,占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分别为51.6%。另外,对于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的相关行业,如汽车、钢铁等,银行也加大了信贷力度。
六、此轮信贷信贷狂潮增加产能过剩风险
从上半年我国信贷流向来看,此轮信贷狂潮主要投入到投资领域。这进一步加大了我国生产能力。这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能看出端倪。从中国上半年经济运行来看,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
从上面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是投资驱动型的。投资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上半年,得到信贷支持的投资增速继续加快,这必然产生更为庞大的产能。从长远看,如果没有与投资相适应的市场需求,投资到了产能过剩的时候,所谓GDP增长只能是库存的增长,只会导致企业库存增加。
此轮信贷狂潮刺激了产能的进一步膨胀,而我国消费能力并没有很多改观,我国投资和消费进一步失衡。
在全球经济再均衡背景条件下,我国出口很难有快速增长。利用出口来消化过剩产能的空间已经很小。由于我国消费能力不足,国内市场也消化不了这么庞大的产能。产能过剩的问题将更加严峻。
七、莫大的讽刺
中国经济一直在一个恶性循环之中。虽然这么多年,中国经济一直突飞猛进。以一马当先的姿态在世界经济中独树一帜。但是在这个快速发展中,已经积累了太多的矛盾。2008年世界经济稍有风吹草动,中国经济便迅速下滑。沿海出口加工工厂大批倒闭,工人失业,财政收入下滑。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一个预兆,还有更大的金融海啸在等着我们。
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还是根源于消费需求的不足。生产的商品已经超过了我国国民的购买力需求。注意,这只是相对过剩,而不是我国国民的需求已经被满足了。
我们有大量卖不出去廉价的衣裳,可是还有很多人衣衫褴褛,甚至要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我们有大片大片到了晚上就一片黑暗的小区,但是还有无数人为了栖身之低在苦苦挣扎。
底层的群众在为温饱而流血流汗,中产阶级为了买房而倾家荡产。我们吃不上清洁卫生的食品,我们住不起房,哪怕是蜗牛大小的房子。多少人因为穷困不敢结婚,多少人因为高昂的教育费而不敢抚育孩子。
在大部分人需求如此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我们的生产居然过剩了。这真是一个莫大讽刺。
八、难解的难题
生产过剩实质决定了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你可以推迟这个危机,但是不可以摆脱这个危机。
现阶段以投资来刺激经济的方式,就相当于一个人身体不好了,就用兴奋剂来刺激一样。刚开始用兴奋剂的时候,这个人好像又生龙活虎了,但是药效一过,疲态又现。这个时候怎么办?于是又用更大量的兴奋剂。一个的短暂的高潮之后接着又是一个长时期的疲软,接着在刺激政策之下,又是一个高潮……
就这样在经济刺激政策之下,中国经济在一个又一个胜利中走向覆灭,在一个又一个高潮中走向崩溃。
在难以阻挡的大势到来之前,我们怎么办?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我们这些底层的小人物也会从生存边缘走向绝境。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