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2009年11月5日
时寒冰
11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宣布:上海迪斯尼项目报告已获国家部门核准,中美双方将长期合作在上海浦东新区共同建设世界一流的迪斯尼乐园。
迪斯尼在上海生根,意味着又一个国际重量级品牌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随着迪斯尼落户上海,加上早前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和星巴克等美企入驻中国市场。美国吃喝玩乐的大品牌,中国基本“置办”齐了。
迪斯尼落户上海,华特迪斯尼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欣喜不已:“中国是全球最具活力、最激动人心和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这一批准标志着华特迪斯尼公司在中国大陆取得的一个具有非常意义的里程碑。”他有充分的理由激动。自2007年始,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欧洲和香港的迪斯尼先后出现亏损(合计亏损1亿美元以上),据迪斯尼第4财季报告,迪斯尼盈利下跌26.6%,在中国建设新的迪斯尼,对于挽救困境中的迪斯尼意义重大。据媒体披露,上海迪斯尼总投资244.8亿元,如此巨额投资莫说是对迪斯尼这样的国际品牌而言,即便重新打造一个品牌,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果迪斯尼是一个花车,那么,来自于中国的鲜花,将让这辆花车妆扮得更加华贵。
迪斯尼在上海生根,意味着,又一个国际重量级品牌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同时,也意味着民族品牌的又一次沦落——借助244.8亿元投资,迪斯尼将成长得更快,更加强大,任何品族品牌都不可能再挑战其霸主地位。
这一点非常值得深思。改革开放30年来,一个个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遍地开花,而一个又一个民族品牌经过短暂的狂欢就倒地不起。我们曾经熟悉的品牌,要么被自己打倒,要么被外资挤垮。即使中国最知名的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非常有限。我们的品牌实力仍然很弱———所谓品牌的实力,包括该品牌的市场领导力、品牌稳定性和全球普及率等。
品牌是真正意义上的聚宝盆。由于不能与国际知名品牌展开竞争,在财富的分配过程中,中企被边缘化。在GDP连年快速增长的背后是一种深切的悲哀:一个品牌所换来的利润,远远超过中国无数人日夜操劳得到的收益。中国得到了楚楚可人的GDP增长数字,而外资拿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因为他们有响当当的品牌。
品牌是经济之魂,是发展之魂。为什么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向外资交昂贵的学费进行学习,最终却未能像当年的日本那样,培养起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反倒是国内知名品牌不断沦落呢?
这是一个大课题,三两句话说不清楚。但是,有两点却是我想说的。
一是敬业精神。不久前,笔者曾去美国访问,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美国人的钻研和敬业。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的人,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的清洁工,也会非常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没有岗位歧视,也没有自卑感、没有怨言,而是尽职尽责,面带着微笑工作。美国不像我们这样大张旗鼓地评选和表彰劳模,他们追求的是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尽到自己的责任,使得整个流程顺利地运转下去。这种系统规则和传统道德培养出的良好的习惯,是做好产品、打造知名品牌的一个重要基础。当面对那一张张微笑着工作的面孔,我感慨万分:大多数国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吗?当国际品牌哪怕普通品牌在中国也成为优质产品的象征,就不能不反思这一因素。在迪斯尼落户上海获批的消息传出后,上海与此项目相关的地价、房价被蜂拥而至的资金快速炒高(此前已经炒过几波)。当“炒”文化被企业和个人视为快速暴富的捷径,这个浮躁的没有归宿感的民族还能沉下心来打造自己的品牌吗?
二是政府的扶持。中国是否缺少一个扶持民族品牌成长的政策性环境?许多地方的政府采购,直接把国内品牌排除在外,而选择国外品牌,哪怕国内品牌的品质高于国外,也难以摆脱受歧视的命运。各地方政府采购的规模在2007年时就已经突破了4000亿元,这对品牌的意义显而易见,既可让一些品牌锦上添花,也可以让另一些品牌雪上加霜,尤其是在次贷危机发生后,各地政府采购对民族品牌的排斥成为令人悲哀的一景。这种吃里扒外,肆意违背纳税人意愿和侵害国家利益的做法,因纳税人话语权的缺失虽大行其道而不受丝毫制约,何等之悲,何等之哀!而美国以法律的形式保护本国的品牌,即使中小企业也不例外。如《美国产品购买法》规定,在政府采购项目的国外报价中,只要本国供应商为中小企业,其报价不超过外国公司报价的12%,则优先交由本国供应商采购。我们是否应该给民族品牌多一点爱?
民族品牌的沦落是一个巨大的疼痛,迪斯尼落户上海,除了为中美双方企业合作祝福,我们还应该深切地反思。
后记:当货币战争一次次打响,没有惊醒,没有防范,没有对策,而依然是在意淫中装扮繁荣。因为愚昧与背叛,这个饱经苦难的民族,不仅财富一次又一次被出卖被掠夺,而且,还不断被套上一个又一个绳索,当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清晰展现眼前,忍不住内心的哀痛……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