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记者 宋阳标
哥本哈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共同努力,可能会给世界带来全新的气候政治版图。经过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努力,大会采纳了发展中国家的意见,决定根据巴厘岛路线图的授权,在公约和议定书下进行谈判,这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也将有助于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最后文件。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寄望,由两个特设工作组提出的主席案文还有很多内容需要进一步讨论,以形成会议的最终文件。但现在的情况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两大集团的分裂,仍然让哥本哈根阴云密布。
当地时间12月15日,被称为“基础四国”的中国、巴西、印度、南非4国代表在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发表声明,表明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立场。声明呼吁发达国家要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将政治意愿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否定既有的事实,开历史倒车。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争议已呈白热化状,而问题的焦点则在于对碳政治起源的理解。
发达国家一再声明,前工业社会后的一段历史中,并无气候问题,现在的气候问题是大家一起造成的,要所有国家一同担当这个责任;而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如今的气候问题,更多的是发达工业国家几百年的旧账累积而成,他们必须要补偿这笔历史旧账,必须新账老账一起算。
中国代表被拒入场
12月9日早上,当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正要进入贝拉会议中心时,却被告知他的身份牌有问题,不能进入。在经过解释后,他重新办理了一张专用于各国代表团成员的粉红色胸牌,还是没能进入会场,随后他的徽章被没收。
由于“技术上的失误” 解振华就这样被拒绝入场,从开会的第一天到第三天,天天如此。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发改委天气司司长苏伟在第三天进场之后,引用了中国的古话“事不过三”、“是可忍孰不可忍”。他用英语说:“大会开始第一天我不高兴,第二天是很不高兴,今天是非常地不高兴。”
解振华在之前的会议中对美国的碳政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接着在随后的会议中,中国代表团多次要求陈述意见却被大会置若罔闻。
大会期间,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将矛头直指中国,强调中国在未来10-20年的碳排放量将远超美国。对此,解振华反击,提出如果发达国家愿意到2020年减排4成,并同意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援助,中国乐意奉陪,到2050年减排一半。
这并非是中美第一次在这里“较劲”,哥本哈根,这些天总能擦出出人意料的火花。
在开幕式当天,解振华表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参与这次气候大会。这一原则,是大家必须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基础之上,中国政府就哥本哈根会议该做的事都已经做了。
解振华指出:“大家都作出自己各自的妥协,但这种妥协的前提必须是坚持公约、议定书和巴厘岛路线图。”
但是,美国谈判特使、欧盟谈判代表随即反击中国,他们否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强调所谓“按照能力原则”减排温室气体。
美欧向小岛屿国家灌输所谓“中国威胁论”,即中国的发展是以牺牲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小岛国为代价。这种论调尽管完全没有事实基础,但在小岛屿国家中颇有市场,甚至导致部分小岛屿国家拒绝签署中国加入77国集团的“基础四国”方案。
苏伟针对欧盟等发达国家计划2010-2013年,每年支付百亿美元帮助贫穷国家应付气候变化说,“这笔金额分到发展中国家,按人头平均每人分不到2美元,这2美元,在物价昂贵的丹麦,甚至买杯咖啡都不够。”
在哥本哈根出席此次气候大会的中国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杨勇,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分析:“美国要中国承担更多责任,而中国也要美国承担更多责任,互相都对对方作了很大的要求,但是应该按照《京都议定书》来搞吧。”
杨勇表示,欧洲以及伞形国家(欧洲以外的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在世界地图上连起来像一把伞)认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第三世界其他国家不应该向发达国家提出更多诉求,而发展中国家却分裂了,这样一来,几个阵营均有分歧,人们担心无法达成协议。
两大集团在暗战
绿色和平气候与项目经理杨爱伦向记者表示:“最关键的时刻到了。120位国家元首将抵达哥本哈根,他们的任务就是要达成一项能够逆转气候变化灾难的协议。这个星期将被写进历史,不是拯救世界的一周就是遗臭万年的一周。”
12月14日,澳大利亚和日本及其他部分发达国家已成功中断了《京都议定书》的讨论。
现场观察会议的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说:“日本等国这么做,主要是怕美国跑掉。”因为美国不是《京都议定书》的签约国,却是《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约国。
日本代表团希望中美都站到《京都议定书》的立场上来,并且希望中国能将《京都议定书》的内容以国内法的方式固定下来,如果中美不落实这个问题,日本就拒签协议。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认为,前工业化时期以来,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浓度,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化导致的。国际社会据此达成共识,形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明确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规定,发达国家是减排温室气体责任的主要承担者。
77国集团的苏丹籍主席卢蒙巴·迪平谴责美国、欧洲及其盟国试图“像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那样”—即利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操控谈判。他表示,它们正试图“破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义务平衡”,工业化国家负有承担最主要义务的“历史责任”。
但是美国随即作出反应,奥巴马的特别谈判代表斯特恩,坚决反对那种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应为过去的排放进行“赔偿”的观点。美方强调并不欠世界任何补偿,声言不会向中国提供任何减排援助。
“我不认为中国是接受资金资助的第一候选人。”斯特恩补充说。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哥本哈根会议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随即在会议期间强调,作为问题制造者,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补偿,并不是慈善事业,而是发达国家应承担的法律义务。于庆泰解释,科学证据表明大气中积聚的温室气体,八成以上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排放。他说:“一些国家应反躬自省。”
分析人士认为,此番讲话“加剧了美国同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冲突”,也凸显出两个主要与会阵营之间的巨大分歧。
法新社报道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之前,中美彼此称赞对方,而现在两国在一场超级大国的对峙中互相激烈指责,助长了这次联合国会议的紧张气氛。从如何分摊削减温室气体负担到是否美国欠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气候债”等关键问题上,这两个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都针锋相对。
杨富强分析:发达国家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信任。它们作出的减排承诺不高,还要向发展中国家提出很多附加条件,提供的资金支持也缺乏诚意。谈判的第一天,欧盟就企图将中国作为“突破口”,要求中国承诺更多,以此推动美国承诺更高的减排目标。对此,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指出,这是试图将中国与发达国家同等对待,这在战略上就错了。
有评论指出,中美两国的激烈对峙,让欧洲作出的数十亿欧元援助姿态变得无人关注,峰会最终可能演变为美国和“南方国家”的对决战,而欧盟国家只能靠边站。
聆听中国声音
虽然中国的表态代表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但中国却成为了发达国家媒体的众矢之的。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金融管理教授孙来祥,将中国宣布的减排目标称为“聪明的承诺”,因为这并不需要中国额外做很多。
他认为,中国政府的减排承诺,同它的能源政策,同它提高经济效率的政策是一致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45%的减排数字本身并不是很大。当然,普通老百姓一般会以为,从现状减45%,是个很大的数。但实际上这是10年技术进步的积累。
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召开之前的12月6日,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接受英国《卫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中国的碳排放量将于2030-2040年间达到峰值。
但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德国《图片报》12月12日以《中国是世界拯救的阻碍?》为题说,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前,中国公布了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的排放目标,想在哥本哈根峰会上作为一个“环境天使”,但这看起来像是欺诈!因为中国是与2005年相比,而不是像欧盟那样与1990年相比。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理查德为《华尔街日报》撰文说,即使哥本哈根下周产生一个“梦幻”协定,全球排放量仍将继续上升。原因在于,未来碳排放大部分不是来自现在的工业化国家,而是来自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高级别会议当地时间15日下午(北京时间16日凌晨)在贝拉中心开幕,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主席、丹麦气候与能源大臣康妮·赫泽高警告说,正在这里进行的气候变化谈判仍有失败的可能。赫泽高说,为了取得成功,谈判必须“换挡”,必须向前迈出更大步伐,这意味着在接下来两天的谈判中,妥协应成为关键词。
12月16日,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将前往哥本哈根,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与主张。届时,无论支持与否,整个世界都会认真聆听中国的声音,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场气候大会已经离不开中国。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