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眼与乏:某些文体精英为何借足球妖魔化朝鲜
云淡水暖
世界杯首轮中踢得最好看的赛事之一,恐怕要数朝鲜——巴西那场,比赛之前,巴西队的世界顶级超强豪华阵容,大牌球星云集,历届世界杯决赛阶段从不缺席,五次夺杯等等元素,都是媒体津津乐道的,而针对朝鲜队也就一个词——神秘。所谓“神秘”其实也不然,走向世界杯决赛之路是要过五关斩六将的,外围赛是要踢的,朝鲜也不例外。
媒体们之所以觉得“神秘”,恐怕是一种“势利眼”,觉得不屑一顾,说得再明白一点,隐隐约约还透着“嫌贫爱富”的心态,经过国内精英加西方媒体多年的妖魔化,一些已经自命锦衣玉食的精英贤达,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歪看朝鲜的“斜眼”文化,而且还有不小的市场。
凭心而论,单就足球的整体实力而言,朝鲜队与巴西队相比,肯定有不小差距,朝鲜队在FIFA的排名是105位,巴西则名列前茅,朝鲜排名在此次32支球队垫底。绝大多数球迷、观众不会误判这一点,草民在两队开赛之前,也预测巴西会赢,比赛结果不出大家的预料之外。但是,朝鲜队的场上表现,却恐怕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
绝大多数观众、球迷是公允的,新浪网在赛后做了一个投票调查,请网友投票评价三支东亚球队的第一场比赛,韩国是2:0获胜、日本是1:0获胜、朝鲜是1:2失利,草民看结果的时候,大约3万多投票点击,朝鲜对获得2万多票,韩国队获得3千余票,日本队得票数百,朝鲜队获得差不多80%的投票率肯定。恐怕不为别的,只为朝鲜队为大家踢出了一场精彩的球赛,更为朝鲜队队员所表现出来的众志成城、拼死一搏、尽职敬业的精神境界而顿生敬意。
但是,斜眼们不干了,而且是开头就不干了,因为朝鲜队“居然”参加了世界杯的决赛,在斜眼们看来,我“富人”都无缘赛事,你“穷人”居然还踢进了决赛圈?
妖魔化从此次世界杯之前的若干年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此次比赛之前:
比如: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17时40分报道,1999年上海四国邀请赛,朝鲜队因为没有免费的午餐,而向酒店经理讨要糖果充饥,最终朝鲜两次洞穿中国队的防线!击败中国后,朝鲜球员喝着中国队丢弃的半瓶水,拿老式的相机合影。2000年四国赛,朝鲜队员4-5个人合资才买得起一听可乐。时任中国足协主席阎世铎看完朝鲜队训练,当场落泪…朝鲜队的球鞋都是由在美国的朝鲜侨民们为朝鲜队募捐后到商场采购,再寄回国内的,连头号球星郑大世的球鞋也不例外。…
看完这些,感觉写稿的记者可能内心油然而生了一种“贵族”般的感觉,简直是一支“叫花子”球队嘛。
但是,中国的记者恐怕缺乏朝鲜队队员所具有的那种职业道德,查找中国足协相关赛事的历史资料,1999年没有举办过所谓“上海四国邀请赛”,哪里来的“最终朝鲜两次洞穿中国队的防线!击败中国后,朝鲜球员喝着中国队丢弃的半瓶水,拿老式的相机合影。”?
再看所谓“2000年四国赛”,根据中国足协的官方资料,2000年中国对与朝鲜队根本未有交手,2000年1月举办的邀请赛,比赛对手是新西兰和乌拉圭;2000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邀请赛,比赛对手是伊拉克和泰国,何来“朝鲜队员4-5个人合资才买得起一听可乐。时任中国足协主席阎世铎看完朝鲜队训练,当场落泪…”?
奇妙的是,在本届世界杯朝鲜-巴西之战之后,网民们众口称赞朝鲜队的顽强敬业、拼搏不懈的同时,又把这些不知道源于何处的妖魔化段子拿出来炮轰中国足球界,对比着说人家朝鲜队“穷”得叮当响,还跟巴西那些身价动辄过千万美金的大腕踢成这样,中国的足球该自省了吧?以讹传讹,令人啼笑皆非。
但是,即便是这样,有人也坐不住了,颇具代表性的有两位,一位是中国足球曾经的“一哥”、人称“郝董”的郝海东先生,一位是早年中国足球火热时在《足球报》舞文弄墨、人称“李大眼”的李承鹏先生。二位都在其博客中很是忿然。
郝海东先生很不屑:我不太理解为什么朝鲜对巴西输一个1∶2的比分就被奉为神一样。当我看到很多人拿2002年我们输巴西0∶4来跟朝鲜这场球比较,我觉得很可笑。这有什么可比性吗?…朝鲜就比中国强了?…我们为什么要一次次地因为别人的表现来贬低自己呢?何况朝鲜也只是坚守了50多分钟没被巴西破门而已,那要是平了或者赢了巴西,是不是中国人就不要踢球了?(郝海东博客)
李承鹏先生则是政治挂帅:至于中国足球需不需要学习朝鲜队这样的精神,不需要,因为我们拥过有了,我国三十年前每个运动员都是这样的,那时丢一个球是需要回来写检查的,随便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是要受处分的,当冲过终点线时,是一定要想着伟大的祖国和领袖的,冠军是一定要入D的,……中国足球及中国体育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学朝鲜,而是警惕有些人利用朝鲜某一场的打鸡血式的状态,企图把中国体育统统弄回到体工队时代。…中国足球及各行业要学习的是更加的市场和更加的民主,而不是朝鲜。(李承鹏博客)
当然,当过记者的李大眼的笔下功夫要足一些,而且,其刻骨铭心的寒气也更足一些,郝海东先生或许只是“不服气”而已,李承鹏先生则是拿 “市场原教旨主义”忽悠了。不过,草民看过资料,原先对朝鲜足球队的妖魔化,有一条出自李大眼之手。2001年上海邀请赛。时为《足球报》主笔的李承鹏在报道中写到:“胜利后,朝鲜人民军的后代们坐在大巴上,开始喝看来很少接触的可口可乐,一大罐可乐几个人交替喝,一个人喝完后,还用弥足珍贵的眼神再看一眼冒起的泡沫,再递给下一个人,然后下一个人又递给再一个人…”(李承鹏《生存的姿态》)
这种近乎臆想的笔法,恐怕只有李大眼才有本事写出来,李大眼们喝了几年可口可乐,就骄傲得不知道所以了,就以为比“朝鲜人民军的后代们”要“高贵”不少了。这种妄自尊大,以己度人的思维,是多年来妖魔化朝鲜的一个怪胎。在李大眼的笔下,还有数不胜数的臆想和狂妄。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郝海东先生也好,李大眼先生也罢,不过是中国足球市场化改革的地地道道的既得利益者,对朝鲜如此不服气,如此妖魔化是不足为奇的。
事实证明,中国男子足球是市场化改革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体育项目,但也是最令人失望的体育项目。足球圈从头烂到脚,球员声色犬马,打架斗殴、嫖娼吸毒、赌波作假、骄奢淫逸这些下三滥的行为,这些年来国人已经见怪不怪了。去年掀起的足球反腐打黑风暴,一锅端了足协一大批高层。
郝海东先生在当运动员的时候,正值中国足球市场化的高潮期,球员的收入在社会上鹤立鸡群,而郝董(董事长),居然可以一边踢球一边开公司,李大眼无非也是借市场化的东风,充当吹鼓手分得一杯羹而已,现在但凡有俩钱的,就自己把自己看成是精英。
作为过来人,经历过“体工队”时代和市场化时代的范志毅说过,“足球改革毁了中国足球,背着良心的人应该感到害怕…说实话,专业体制的那个时候真是非常艰苦,但是那几批球员却都挺过来了,而且有些人还出了成绩。但是现在呢?底子本来就不好,到最后还乱搞,把体校都取消了,非要改成什么俱乐部梯队,改成足球学校。可事实的结果是那些地方根本出不来人才。”(范志毅博客),范志毅的观点与李大眼可谓针锋相对,但范志毅是踢球的,可能感受更真实一些。
一些文体精英“先富”了,就开始斜着眼睛看一切了,以市场拜物教为精神支柱,以钱多寡为成功的标准,灵魂和精神被铜臭替换了,卖自身、卖比赛、卖道德、卖良知,卖得只剩下羡富和仇穷,只见到一个状态——乏。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