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食物链上的死神?
很多做过转基因食品喂饲白鼠试验的科学家或组织,都通过不同途径对人食用转基因食品提出了安全预警。世界上很多国家对转基因粮食生物的种养殖试验都设置了极高的门槛,并且严禁转基因食品供人食用。
我们却被告知,转基因作物会抗病虫、会提高产量,推广转基因作物会解决我们的农业问题,对食用安全性的担忧可以忽略。转基因主粮即将走上国人的餐桌,不久前有关部门宣布对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产品的过境不再监管,现时,除了稻米,其他转基因粮食品种、蔬菜已经泛滥,已经成了人们餐桌上的家常便饭。转基因作物已经对一些生物产生了难以逆转的影响(疑似转基因玉米“先玉335”的种植,导致山西、吉林等地部分地区老鼠近乎绝迹)。
自从对转基因食品相关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后,平时对日常食用的蔬菜、水果也稍加留意,发现如今很多瓜果即便在炎炎夏日也极耐存放,有的经数周而无丝毫败坏迹象。另有一点,以前家中垃圾桶中常见的小飞虫(果蝇),现在比较少见,似乎对瓜果皮核失去了兴趣,这个现象与转基因瓜果的出现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带着这个疑问本人用4种果蔬做了个小实验。
在介绍这实验前,先从网上搜些果蝇的情况:果蝇,体型较小,身长3~4mm。果蝇类昆虫与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由于体型小,很容易穿过砂窗,因此居家环境内也很常见。有些种生活以腐烂水果上。有些种则在真菌或肉质的花中生活。在垃圾筒边或久置的水果上,只要发现许多红眼的小蝇,即是果蝇;果蝇类幼虫习惯孳生于垃圾堆或腐果上。作为实验动物,果蝇有很多优点。首先是饲养容易,用一只牛奶瓶,放一些捣烂的香蕉,就可以饲养数百甚至上千只果蝇。第二是繁殖快,在 25℃ 左右温度下十几天就繁殖一代,一只雌果蝇一代能繁殖数百只。雌蝇可以一次产下400个 0.5毫米 大小的卵,它们有绒毛膜和一层卵黄膜包被。其发育速度受环境温度影响。在 25℃ 环境下,22小时后幼虫就会破壳而出, 并且立刻觅食。因为母体会将它们放在腐烂的水果上或其他发酵的有机物上,所以它们的首要食物来源是使水果腐烂的微生物,如酵母和细菌,其次是含糖的水果。幼虫24小时后就会第一次蜕皮,并且不断生长,以到达第二幼体发育期。经过三个幼虫发育阶段和四天的蛹期,在 25℃ 下过一天,就会发育为成虫。
实验前准备:用一只本地原产的梨,切成大块,放在一只广口大瓶中,放在阳台窗外数日,待聚集较多果蝇后开始实验。
实验时间: 2010年9月8日 - 9月13日 。
实验地点:住家阳台外晒物架。
实验期间天气及日常温度:3天阴雨,2天阴,1天晴;环境温度15 -30℃ 。
实验用材料:①本地原生“秋白”梨;②产自苏州的“黄桃”;③转基因的土豆;④转基因的小蕃茄。将上述四种材料切碎放入敞口玻璃杯中,放到阳台晒物架上,用一厚纸板悬覆杯上,防止雨水进入和阳光曝晒。下面分别用图片展示6天实验期间的变化。
1、本地原生“秋白梨”
2、苏州“黄桃”
3、转基因土豆
4、樱桃蕃茄
实验期间:为保持湿润,于11日分别往四只杯中加水少许。放置原生梨的杯中,果肉自然腐烂,连续6日都有果蝇,13日在放大镜下可见果蝇幼虫在涌动;放置“黄桃”的杯中,果肉发霉,过程中也会吸引几只果蝇,但数量较少;放置土豆的杯中基本未见有果蝇光顾;放置蕃茄的杯中,果肉大面积发霉,间或也会飞去三两只果蝇,数量很少,停留时间也不长。
实验结论:果蝇在觅食过程中更喜欢天然食品,此次实验表明只有天然食品为果蝇的传宗接代提供了可能。(注:也许这个小实验只是个例,不能很充分地说明问题,但好在这是一个很方便,也是可重复的实验,人人都可以一试)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