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亦明 于 2010-11-23 06:01:07
方舟子“生物医学出身”考
(注:本文是笔者《打架斗士方舟子》一书《中医篇》的一章)
中文“科学”一词,来自西文的日译,其本意是“分科之学”。中文的“学术”一词,则是指“专门的学问”。俗话说,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因此,一个人不论是搞“学术打假”,还是搞“科学反伪”,他首先需要的就是亮出自己的资格——你凭什么?可是,头戴美国博士帽子,手持科学棒子的方舟子,就好象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似的,真个是“打遍天下”:从理论物理学,到科学传播,从史学到中医,没有他不能插手的地方。而他的资格,也像是变戏法似的,信手拈来。就如同要几年前为了推销转基因产品方舟子给自己打造了一顶“生物信息学家”桂冠一样,到了2007年,为了给自己打中医建立资格,他又给自己封了一个“生物医学出身”的头衔。那么,方舟子真的是“生物医学出身”吗?
一、“生物医学”的含义
其实,不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生物医学”都是一个专业术语,英文是biomedicine,其含义虽然不尽相同,但其相同的一点却是,它是生物学中有特定内涵的专门学科。据百度百科:
“生物医学是综合工程学、医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交叉边缘学科,基本任务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命科学,特别是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主要研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结合医学临床对人体信息进行无损或微损的提取和处理。”(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339162.htm)。
而根据英文维基百科,“生物医学”是这样定义的:
“Biomedicine is a branch of medical science that applies biological and other natural-science principles to clinical practice.”(生物医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将生物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原理运用于临床实践。(http://en.wikipedia.org/wiki/Biomedicine)。
再看看维基百科是怎么定义“生物医学家”的:
“A biomedical scientist (or biomedical doctor, biomedician, medical scientist), is a scientist educated in the field of biological science,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medicine.”(生物医学科学家是受过生物学,特别是与医学有关的生物学训练的科学家。)(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Biomedical_scientist)。
显然,不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在“生物医学”这个词汇中,“生物”与“医学”都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前者修饰后者的偏正关系:“生物”是起修饰作用的(即偏正结构中的“偏”),而“医学”才是被修饰的中心词(偏正结构中的“正”)。
不用说,要成为一名“生物医学家”,必须有一个“生物医学出身”。那么,如何得到这个“出身”呢?在挪威的卑尔根大学(University of Bergen),设有专门的“生物医学系”,该系隶属于医学院。(见:http://www.uib.no/mofa/en)。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生物医学学士”学位也是由医学院下属的“解剖与细胞生物学系”来提供。(见:http://www.anatomy.unimelb.edu.au/students/biomedicine.html)。而在美国的大学,专门提供“生物医学”教育的很少,所以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才会与瑞典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合作,提供这方面的课程(见:http://www.princeton.edu/oip/sap/programs/academic_year/europe/sweden/Karolinska.pdf)。而在著名的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下设一个“生物医学研究生院”(The Graduate School of Biomedical Sciences),要获得这个学院的博士学位,必须修满下面这些课程(见:http://www.bcm.edu/gradschool/index.cfm?PMID=3069):
Genetics
Molecular Methods
Organization of the Cell
Science as a Profession
Ethics
Method and Logic
Cell Division
Development
Cancer
Gene Regulation
Molecular Interactions
Immunology
Neuroscience
Structure of Macromolecules
总之,“生物医学出身”并非可以随便叫的,或者可以任意自封的,而是需要受过专门训练的。
二、方舟子的“生物医学出身”是怎么来的?
查新语丝网站,方舟子最早使用“生物医学”这个词汇,是在1997年3月9日。当时,他与“新语丝之友”讨论搞自己的“百科工程”,其中说:
“刚刚找了本百科全书翻了一下,科学的分科只有天文、化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数学、物理、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倒有工业、农业、通讯、计算机、材料、军事、交通、航天、航空、生物医学、生物技术、化学、土木、人类、地质、系统、力学、电机、电子、能源,看得我眼花缭乱,真有必要分这么多这么细吗?分了以后空着,或者每门只有一两篇,那还不如综合一下。” (见1997年3月“新语丝之友”存档)。
显然,在百科全书中,“生物医学”也是与“生命科学”想并列的学科,大致相当于“医学”。可是,到了1997年12月,方舟子却说了这样一段话:
“医药科学是建立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统计学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到了今天,医学和生物学实际上已难解难分,所用的方法,所研究的对象都没太大的差别,比如我是研究生物化学的,但说我是在研究基础医学也未尝不可,大家都是从国家卫生院拿的经费。医学早已成为现代科学的一部分。”(见1997年12月9日“新语丝之友”存档,http://fetch4.me/browse.php?u=Oi8veHlzLmNuaHViLm5ldC9mcmllbmRzL2xpc3QucGhwP2lkPTU0OTI%3D&b=5)。
说“医学和生物学实际上已难解难分”,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如果把这句话颠倒个顺序,说成是“生物学和医学难解难分”则就大谬不然。这就像是我们可以说“方舟子和中国难解难分”,但却不能说“中国和方舟子难解难分”一个道理。因为生物学的范畴十分庞大,从古生物学到生态学,从农林科学到进化论,它们都与医学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么,是不是因为医学应用了生物化学的知识和方法,搞生物化学研究的人就可以说“是在研究基础医学”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反问方舟子:既然“医药科学是建立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统计学这些学科的基础上”的,是不是搞物理、化学、统计学的人都可以说自己“是在研究基础医学”呢?至于方舟子的另一个理由,“大家都是从国家卫生院拿的经费”,则纯属无知。他当然不会知道,即使是现在,美国的“国家卫生院”还在支持某些植物科学的研究。
那么,方舟子为什么要在1997年底说自己“是在研究基础医学”呢?这是因为,他当时在Salk的研究与医学有关,而他们发明的那个专利,也确实是要用于开发新药的。不过,从事基础医学研究,并不等于“生物医学出身”,这个道理还需要证明吗?
方舟子第一次说自己是“生物医学出身”,是在2007年2月。当时,他为了推销自己的《科学成就健康》,他曾这样对“新浪科技”说:
“我们从一开始打击这些学术腐败的时候,从2000年开始打击的时候,关于医疗保健这一块的造假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因为这个跟我的专业背景有关,我是学生物医学出身的,所以比较关注这方面的造假现象。”(见:《方舟子做客新浪网谈如何识别假医、假药、假保健品实录》,XYS20070201,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interview/sina3.txt)。
四天后,《北京娱乐信报》报道说:
“在《科学成就健康》中,学生物医学出身的方舟子‘用科学说话’,指名道姓地揭露了二十多种常见虚假保健品的真相,如‘核酸营养品’、‘干细胞美容’等。方舟子表示,对待假保健品、假药泛滥,如果读者能多了解一些生物医学方面的科学知识,不轻信虚假浮夸的宣传,那么至少能够做到自保,减少受骗上当、危及身体健康的机会。”(赵明宇:《方舟子炮轰虚假保健品 被人跟踪收到恐吓信》,2007年2月5日《北京娱乐信报》,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8/jiankang13.txt)。
2月11日,新语丝上发表《方舟子接受医生专业网站丁香园专访谈〈科学成就健康〉》,其中方舟子说:
“从2000年起我开始所谓‘学术打假’以来,打击假医、假药、假保健品就是一项主要内容,也是最受普通读者欢迎的一项工作。因为我本人是学生物医学出身的,所以对这方面的内容特别敏感。”(见: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interview/dxy.txt)。
显然,方舟子的这个“生物医学出身”头衔,是为了推销那本靠抄袭拼凑而成的烂书而量体定制的。而这个“出身”一出世,就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啐向方舟子的吐沫,足以把他淹没。比如,笔者在当年2月15日给《中国青年报》写信说:
“几天前,方舟子为了推销自己的新书《科学成就健康》(其中包括那篇抄袭来的《现代药物是怎么开发出来的》),接受医生专业网站丁香园专访,采访中,他宣称‘我本人是学生物医学出身的’。(《方舟子接受医生专业网站丁香园专访谈〈科学成就健康〉》,新语丝网站2007年2月11日新到资料)。查方舟子1990年从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1995年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业是生物化学。在此之后,他从事了数年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是分子生物学(或称分子遗传学)。在他的一生中,方舟子从来没有发表过一篇关于生物医学的论文。因此,他的这项学术履历也是伪造的。”
也就是在网上众人的口诛笔伐之下,方舟子这个“生物医学出身”顷刻间灰飞烟灭了。2007年5月,在“陈蓉博客”《讨论中医》节目中,“愤怒主播”万峰指着方舟子的鼻子问他:“你到底是生物医学(出身)还是生物化学(出身)啊?”而方舟子只敢这么回答:“生物和医学是一家”。既然如此,是不是袁隆平先生也可以说自己是“生物医学出身”呢?
到了2007年9月,方舟子在接受《IT时报》记者的采访时,他只说自己是“一个接受过系统的生物学训练,搞生物医学研究出身的人,有生物医学的专业知识”。(见《方舟子:我是网上挨骂最多的人》,XYS20070907,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interview/ITtimes.txt)。显然,他是在有意收回自己七个月前的那个“出身”说法。只不过是,即使是这个修正的说法也掺杂着大量的水分(下详)。
三、方舟子做过“生物医学研究”吗?
众所周知,无论从事何种科学研究,都需要掌握该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比如说,一个植物学家如果不知道如何播种,一个分子生物学家如果从来就没有培养过大肠杆菌,就会让人感到奇怪。同样的,搞生物医学研究,也需要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而方舟子这个“生物医学出身”,恰恰就在这一方面露了大怯。
1、方舟子做过动物细胞培养吗?
我们知道,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而研究的层次可以是在分子水平,也可以是在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甚至是针对一个个体。而在“生物医学”基本训练中,动物的细胞培养几乎就是日常工作。而使用动物细胞做实验,保存细胞株又是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也就是说,搞过生物医学研究的人,大多搞过细胞培养;而搞过细胞培养的人,又几乎都有保存细胞株的经验。反过来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这个经验,大致可以断定他没有做过细胞培养,没有受过最基本的“生物医学”训练。
那么,如何来保存动物细胞呢?一般的方法是先把细胞离心沉淀,然后悬浮在特殊的液体中,然后逐渐冷却,从4度到负20度到负80度,再到负196度(液氮)。这几乎是世界学术界的通用方法。可是,在2005年5月4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一个题为《肉身不腐与未来复活》的节目。在其中,方舟子说了这样一段话:
“它采取的是快速冷冻技术,保存在非常低温的条件在,零下一、两百度。我们采取这种快速冷冻技术的话,就可以把细胞相对完整地保留下来。如果细胞是缓慢地冷冻的话,细胞液结晶的时候,就会把细胞膜给弄破了,这个细胞就死掉了。如果快速冷冻的话,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不会让细胞结构发生改变。所以这种快速冷冻技术在生物学上是应用得比较多的。我们以前做实验的时候,经常用这种办法来保存细菌。用一个菌株做完实验以后,以后还要用,而且想长期保存下去,怎么办呢?就把它快速地冷冻,然后冷藏起来。一般保存细菌的话,是藏在零下70度。如果要更长久地保存的话,是保存在液氮里头,温度就更低了。”(见: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interview/roushenbufu.txt)。
显然,这位“生物医学出身”根本就没有冷藏细胞株的经验,否则的话,他就不会拿自己的“保存细菌”的经验来说事了。(细菌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前者有细胞壁。因此,二者的保存方法不具可比性。)
本来,此事如果到此为止,人们对方生物医学出身的根底还会将信将疑,不知深浅。可是,两天后,有个ID是artichaut的人在读书论坛上发帖子,针对方舟子上面的话质疑道:
“偶对这段话有些异议. 一般偶们冻存细胞,都是讲究缓冻速溶的, 偶们冻细胞的时候加DMSO的目的之一,不就是让降温速率缓一些吗?以前有一些麻烦的办法让细胞慢降温,现在一般是先放在isopropanol里再放进 -80℃过夜,再放进液氮罐中.缓冻的目的恰恰是为了降低形成冰晶的风险,防止细胞遭到破坏.而溶起来则是要快,从液氮罐取出立马就37℃水浴了.这在 current protocol里面都是可以查到的.当然current protocol里也提到有的实验室就是直接进液氮,也没啥,偶只是说在理论和常规操作上我们还都是说‘缓冻’的.”(见:http://www.xys.org/forum/db/1/26/134.html)。
猜猜方生物医学出身是怎么回答的?他马上google出来一篇四年前的科普文章《科学家的低温梦想》当作证据。实际上,“Current protocol”是生物学实验室中的必备书,属于权威实验方法典籍。而方生物医学出身却拿一篇来路不明的科普文章与之抗衡,其可笑程度就像是拿新语丝上的文章与《大英百科全书》对阵一样。所以,artichaut答复说:
“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同时将current protocol上的原文贴出。我相信current protocol应该比科普作家权威的多.而且缓冻确是常规操作,我以及我周围的同学,冻细胞实际操作无不如此,而且复苏的都很好.”(见:http://www.xys.org/forum/db/1/26/141.html)。
方全才当然是不肯认输的。他老着脸皮这样嘲笑对方:
“我只是讲了一点常识,很奇怪你会不懂。食物保鲜也是采用快速冷冻技术,原理一样。”(见:http://www.xys.org/forum/db/1/26/138.html)。
假如方舟子有冷冻细胞的经验,他还会说这样的话吗?所以说,方舟子这个“搞生物医学研究出身的人”,实际上连最基本的“生物医学”实验都没有做过。
2、方舟子做过白鼠解剖吗?
除了做细胞培养之外,解剖白鼠也是“生物医学研究”的基本功。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宰杀、解剖过白鼠,他就缺乏最基本的“生物医学”训练。
一般来说,宰杀白鼠的方式是先用乙醚使白鼠昏迷过去,然后任意宰割。比较残忍的方法就是直接杀生,或者在将白鼠的颈椎拉断之后再宰割。凡是使用过乙醚方法的人,既不可能忘记乙醚的气味,也都心中有数:能够使体重只有20克左右的白鼠昏迷的乙醚用量大致有多少,并且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使白鼠昏迷过去。
话说到了2010年8月底,惊天动地的方舟子被锤案爆发。根据“方舟子妻”的网上报案,方舟子被凶手喷了辣椒水。可是,方舟子后来却这样说:
“只见一名男子突然窜到我面前,朝我的脸喷射气雾,我闻到一股刺激性味道,头晕脚软,几乎要倒下……。歹徒所用的喷雾,我一开始以为是辣椒水,后来与法医探讨,觉得应该是含乙醚成分的麻醉剂,我以前做动物解剖实验用过乙醚,现在想起来就是那种味道。歹徒的计划,是一人先用麻醉剂把我麻倒,另一人再用铁锤置我死地,大概吸取了上次让方玄昌逃脱的教训。幸好我反应敏捷,跑得快,躲过一劫。”(方舟子:《我遭遇两名歹徒袭击的详细经过》,XYS20100829,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blog/attack.txt)。
一个“生物医学出身”的人,竟然会把乙醚当作辣椒水?并且,他竟然会以为通过乙醚喷雾就能够将一个“反应敏捷,跑得快”的大活人“麻倒”。更可笑的是,据后来的调查结果,方舟子被喷的竟然是辣椒水,并且是过期的辣椒水。我们且不去理睬方舟子的诚信问题——这个问题现在也没有理睬的必要——,我们只需要问方生物医学出身这样一个问题:您闻到的乙醚气味到底是哪里来的呢?您真的知道乙醚的气味吗?
四、方舟子的“生物医学”知识
其实,如果方舟子真的懂“生物医学的专业知识”,只要他在普及这些知识时不出错误,不闹笑话,他到底是不是“生物医学出身”,对一般人来说,并不重要。中国不是有句话吗:“英雄不问出处”。可惜的是,方舟子的“生物医学的专业知识”,几乎就等于零。(关于方舟子的细胞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知识,分别见笔者《科唬作家方舟子》第五章《从“人体革命”到革“核酸营养品”的命》、第十三章《不知道“脸红”的方舟子》、第十四章《到底是蒙牛蒙人,还是方舟子蒙人?》。此处不再重复。)
1、方庸医误导国人
毫无疑问,不论是在现代生物学中,还是在“生物医学”中,遗传学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说它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石,亦不过分。尽管方舟子曾经大言不惭地要把传统遗传学“还原”为分子遗传学,认为“经典遗传学事实上已被分子遗传学取代”(见方舟子:《还原主义和整体主义述评》,XYS20001126,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evolution/redu-holi.txt),可是,对“经典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遗传率”,方舟子却爱不释手,不时把它拿出来炫耀自己的生物学根底。比如,他在2007年这么说:
“很显然,近视的发生深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这个影响究竟有多大呢?通过对孪生子进行比较,可以定量地估计出某种性状的遗传率。遗传率的大小在0和1之间。如果人的视力差异完全是由遗传差异引起的,遗传率为1,如果与遗传差异毫无关系,遗传率为0。2001年英国研究者对226对同卵孪生成年人和280对异卵孪生成年人的研究表明,近视的遗传率高达0.89,也就是说,近视主要受基因控制,与后天因素的关系不大。差不多同时丹麦研究者对53对同卵和61对异卵孪生成年人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2004年,英国研究者进一步发现,有一个被称为PAX6的基因可能与近视有关。
“这意味着如果你没有近视基因,那么不管你在多么恶劣的条件下频繁用眼,也不会得近视(虽然你的眼睛可能会有其他损伤)。而如果你有近视基因,那么就会逐渐变近视,环境因素是不重要的。不过,基因的表达离不开环境因素的作用,某些环境因素(例如阅读)可能是近视的诱因。调查表明受教育的程度与近视发生率存在相关性,在某些地方近视发生率逐代增加,都说明某些人在某些环境因素的刺激下,天生就比较容易得近视。”(方舟子:《当眼保健操成为传统》,2007年4月25日《中国青年报》,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bingdian/myopia.txt)。
那么,什么是“遗传率”呢?遗传率(heritability,亦译“遗传力”)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基本思路就是要确定生物中的哪些可变异的性状(表现型)是由基因来决定的,因此是可以遗传的。这个概念在人类行为中的滥用,即使是现在,也具有极大的争议。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在使用这个概念进行研究时,至少要牢记这么几点:第一,遗传率只是指一个特定群体内遗传因素对性状变异的影响,而不表明遗传因素对某个个体的影响;第二,遗传率只对特定的群体、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之下才有意义;第三,高遗传率并不表明环境对这个性状没有重要的作用。(见:Jay Joseph. The Gene Illusion. Algora Publishing, 2004. pp138-141.)
简言之,在使用“遗传率”这个概念来解释研究结果时,必须万分小心。且看维基百科举的一个例子:
“A population of Asians would contain individuals with genetics that code only for black hair. In this case, heritability is of course 0, since there is no variance in hair colour to analyse.”(在一个亚洲人群体中,所有的人都具有黑色头发基因。此时,由于头发的颜色没有差异,因此它的遗传率为零。)(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Heritability)。
众所周知,头发的颜色是由基因来决定的。但是,由于群体的不同,其遗传率却可能是0。这还不能说明在使用这个概念时,应该万分小心吗?实际上,方舟子所援引的那篇文章的就特别指出:
“Heritability is population specific; our figure applies to this population of British women and could be different for other populations with different gene pools or environmental circumstances.”(遗传率是针对特定的群体而言。我们的结果只适用于英国女性的这个群体,而对于其他具有不同基因池和环境因素的群体,其结果可能不同。)(Hammond CJ, Snieder H, Gilbert CE, Spector TD. Genes and environment in refractive error: the twin eye study.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1 May;42:1232-1236)。
可是,大无畏的方生物医学出身却根据自己的大无知越俎代庖般地告诉国人:“如果你没有近视基因,那么不管你在多么恶劣的条件下频繁用眼,也不会得近视”。其实,这句话应该修改成这样:
“如果你没有羞耻心,那么不管别人怎么骂你,嘲笑你,你都会面不改色地继续当你的科普作家来骗人、骗钱。”
2、方庸医误诊达尔文
2006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方舟子的《达尔文得了什么病》一文。笔者已经证明,这篇文章是抄袭自英国的一家医学院学报(亦明:《方舟子四年前曾抄袭一家英国医学院学报》)。在这篇抄来的文章中,方舟子说:
“最新的研究表明达尔文得的其实是一种当时不知道的疾病——全身性乳糖不耐症。……
英国卡的夫大学医学院的两位研究者仔细研究了达尔文的病情记录,发现其症状与全身性乳糖过敏一一吻合。达尔文通常是在饭后两个小时开始发病,发病时间也与乳糖过敏相符。他们还发现,在达尔文的日常饮食中都含有牛奶、奶油等富含乳糖的食品,而达尔文病情好转的时期则恰好是他碰巧没有吃这些食品。另外,达尔文的亲属中也有几个人有类似的病情,这也与乳糖不耐症通常是遗传的这一点相符。”
假如谁用“全身性乳糖不耐症”来搜索互联网,不论是百度还是谷歌,就会发现,搜索到的网页几乎全部来自方舟子的这篇文章。(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纪念达尔文》一文中,沿袭了方舟子的这一说法。见《科学文化评论》第6卷 第4期。)换句话说就是,方生物医学出身硬是创造出了一个疾病名称。我们当然知道,这是方庸医对那篇英国医学院学报文章的“直译”:“systemic lactose intolerance”。据那篇文章的称,这个名称是他的首创(Campbell, AK. What Darwin missed. Astrophys Space Sci 2003; 285:571-585)。但是,在Pubmed数据库中,至今没有几个人跟进,而都是使用“lactose intolerance”(乳糖不耐症)这个名称。反倒是方生物医学出身,以为这是什么重大发现,因此一头扎到人家的怀里。
那么,达尔文到底得的是不是“全身性乳糖不耐症”呢?白字秀才评论道:
“所谓乳糖不耐或乳糖过敏,就是有的人缺乏乳糖分解酶,人体小肠不能吸收乳糖,这样乳糖就进入大肠,被大肠里面的细菌分解发酵利用,分解成了酸,水以及二氧化碳等。那些酸,以及气,是人腹部难受等,放放屁,最多是腹部涨,难受,有点恶心等。这些乳糖不耐受症和达尔文的疾病,有多少是相符的?
“乳糖不耐受症很容易被发现,因为这和特定的饮食关联密切,很容易被发现。比如,本人,只有喝了牛奶才有那些现象,如果不喝牛奶,就没有这些现象。很难想象,一个和特定饮食有关的疾病,几十年都不能被发现。比如,本人来美国没几天,就知道喝牛奶会让我不舒服了。而且,这个乳糖不耐受是可以被慢慢消除的,比如,我现在喝牛奶,就没有刚来美国时喝牛奶那样难受了。
“事实是,早就有人提出达尔文会不会得了乳糖不耐受症的说法。这个说法并不是象方肘子所说的,是什么【最新的研究发现】;其次,乳糖过敏并不象庸医方肘子说的那样可怕。”(见:白字秀才:《笑看庸医方是民如何给达尔文把脉看病》,2006年11月2日发表于《教育与学术》论坛,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f7660010005b3.html)。
是啊,达尔文曾被方舟子吹捧为“千年第一人”(见:《谁是千年第一人(讨论合集)》,“新语丝之友”2000年1月存档),可是,这位能够从自己搜集的大量材料中总结出进化论的“千年第一人”,怎么连自己吃什么东西会导致身体不适都总结不出来呢?他怎么竟然会连白字秀才都不如呢?确实,维基百科就这么说:
“It [指食物过敏] has been proposed as the source of Darwin's illness, but the hypothesis is improbable, because, as with lactose intolerance, its temporal and causal relationship with food is easily established, and this was not always the case.”(有人认为达尔文的疾病是食物过敏造成的。这不太可能,因为与乳糖不耐症相似,这种因果关系很容易确立,并且,情况也不经常是如此。)(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Charles_Darwin%27s_health)。
显然,不是达尔文不如白字秀才,而是方生物医学出身为了骗稿费,就顺手抄了一篇“小报”,把自己吹捧的“千年第一人”贱价拍卖了。
3、方庸医坑害方粉丝
2007年5月26日,有人在新语丝读书论坛发了个帖子说:
“今天跟朋友聊天听说一种概率很小的悲剧,觉得女人生孩子也很危险,跟难产死亡无关,是关于血型的。说她一个朋友的太太要生孩子了,第一个是剖腹产,第二个也打算剖腹。可到了那天,她忽然想自然生产,就打算自然产。可生的时候,胎儿的血型跟她的不搭配,发生了脐带血回流现象,产妇当场就停止了心跳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据说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为1/80万。一个大活人就这么一下没了,小孩子倒是好的。”(见:http://www.xys.org/forum/db/2/45/163.html)。
两年后,有一个人给方庸医写信求教:
“方老师,我B型血,我妻子O型血,医院检查我妻子抗B效价是1:512,这样会导致怀孕时胚胎溶血死亡。医院要给开中药降到正常值1:64。请问方老师,我应该答应吃中药么?这种情况有西药可以治疗么?”
看看方大夫的答复:
“不必担心,怀孕又不是输血,夫妻血型差异不可能对胚胎造成任何影响,当然不可能有针对这种情况的西药。这是国内不良医院、中医骗子为了骗钱搞出来的伪科学。如果在怀孕期间吃中药,反而有可能对胚胎、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有必要吃中药来防止胚胎溶血死亡吗?(附方舟子回答)》,XYS20090530,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0/zhongyi2417.txt)。
对此,白字秀才评论道:
“其实,那位求医问药的人,如果听从方庸医的建议,他老婆的抗B效价不降下来,或采取治疗手段的话,胎儿死亡或有问题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我真佩服方肘子的无耻和厚脸的程度,仅仅因为自己学过生物学,然后自己又宣称‘医学和生物学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就能把自己当作无所不知的医生了.
“密切根州立大学的博士真神啊! ”(见: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48042)。
另一位网友“张生”说:
“在美国,由于普遍使用RhoGAM预防Rh不合的溶血,目前最常见的新生儿溶血原因是ABO血型不合,也就是孕妇为O,胎儿为A或者B(当然不可能是AB了)。在中国,由于Rh不合很少见,胎儿/新生儿溶血一大部分都是ABO不合引起的,虽然危及胎儿生命的比例不高,但新生儿黄疸是肯定会有的。医院检查抗B效价是产前检查的一种进步,发现抗B提出预防措施是很正确的,虽然中药预防效果如何我没经验,既然医院有方子,估计是常规了。
“美国产前检查也是常规查血型的,但西医没有有效的预防方法,只有监控胎儿,如果发现溶血太严重,危及胎儿生命,可以给胎儿输血(宫内输血,有一定危险),产后及时输血和治疗黄疸是主要办法,重者可能要临时换血。如果中医有效,应该大力推广。”(见: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48042,48072#msg-48072)。
确实,如果用“Pregnancy Complications”来搜索网络,各大医学网站都会讲述一番孕妇与胎儿血型的关系。如“American Pregnancy Association”网站就这样告诉孕妇:
“If you are Rh-negative, you may develop antibodies to an Rh-positive baby. If a small amount of the baby's blood mixes with your blood, which often happens, your body may respond as if it were allergic to the baby. Your body may make antibodies to the Rh antigens in the baby's blood. This means you have become sensitized and your antibodies can cross the placenta and attack your baby's blood. They break down the fetus's red blood cells and produce anemia (the blood has a low number of red blood cells). This condition is called hemolytic disease or hemolytic anemia. It can become severe enough to cause serious illness, brain damage, or even death in the fetus or newborn.”(如果你是Rh阴性,你可能产生对Rh阳性胎儿的抗体。假如胎儿的血液与你的血液相混——这是经常发生的——,你的身体会产生对胎儿的过敏反应。你的身体会产生针对胎儿Rh抗原的抗体。这些抗体会破坏胎儿的红细胞,造成贫血。这种情况叫做溶血病,或溶血性贫血。它有时会严重到造成重要疾病,脑损伤,甚至胎儿或新生儿的死亡。(见:http://www.americanpregnancy.org/pregnancycomplications/rhfactor.html)。
显然,方骗子的无知比“国内不良医院、中医骗子”对病人的危害要大得多,而他骗钱的方式也比“伪科学”要邪恶得多。
五、结论
从方舟子冒充“生物医学出身”这件事,笔者总结出下面三点结论:
第一,只要能赚钱,方舟子什么都敢干。也就是说,就像是对生物信息学一窍不通,他也敢冒充“生物信息学家”一样,没有受过任何医学训练的方舟子也同样敢冒充“生物医学出身”。可想而知,假如冒充“宇航员”能够为他骗到钱,他也会去买一件伪劣的航天服穿在身上的。需要提及的是,方舟子冒充“生物医学出身”之时,也恰恰是他制造“恐吓信”骗局、吹嘘自己是“中国科学的良心”之际。所以,方舟子实际上还可以在同一时间搞多重欺骗。
第二,对于方舟子来说,只要能骗到钱,不仅自己心中的偶像可以被他一脚踢开,就连病人的安危死活他都可以全然不顾。由此可见,在2007年左右,他真的是穷疯了。难怪两年后武汉法院执行了四万块钱,会让他哭天抢地,痛不欲生。实际上,从2001年打出“生物信息学家”的招牌,到2007年蒙上“生物医学出身”的面具,再到2010年脱裤子露股沟,我们可以看清方舟子人生轨迹的主要线索:为了钱,他不仅可以不要脸,也可以不要屁股,甚至不要命。对于这样一个连自己都顾不上的人,那些向他求医问诊的病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第三,任何人,特别是方舟子的敌人,哪怕有方舟子上述劣迹的一丝一毫踪影,都会被方舟子追着不放,死缠到底的。由此可见,方舟子打假,除了报私仇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为自己连续不断地造假保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有趣的是,就在得知方舟子冒充“生物医学出身”的前一天,2007年2月10日,本人曾写过这样一段文字:
“方舟子假冒‘美国生物信息公司科学家’、假冒‘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都是有案可稽的。这比他揭露的陈晓宁、刘辉、杨杰有过之而无不及。人家被揭之后,都有羞耻感,不再敢抛头露面,到处张扬。而我们的方英雄对自己的假冒身份被揭,毫无羞赧之色,一会上电视,一会上视频,对国人的置疑,就是不正面回答。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招摇撞骗’。这四个字,用在陈晓宁、刘辉、杨杰三人身上,都不合适,因为陈只是招摇,没有撞骗,刘、杨只是撞骗,并没有招摇。只有我们的方英雄,兼招摇、撞骗而有之。士之无耻,至此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老中医师:《现在还支持方舟子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301302.shtml)。
现在看来,在方舟子的假冒简历之中,还要浓彩重笔地加上这么一条:“生物医学出身”。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