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晨报讯(记者 王东)对美国转基因大豆扩张策略保持一份清醒,同时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路。突破口在哪里?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说,国家对玉米、水稻实行国储政策,而大豆是临时储备政策,在良种补贴及出省运输补贴上,大豆沦为“二等公民”。把大豆战略升级到粮食高度以此抗衡转基因大豆蚕食,是国内大豆产业的必由之路。
省农科院总农艺师刘忠堂说,我们在美国大豆产业上或许能找到一些启示。美国把大豆看作政治战略,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就成立了大豆协会,目前美国6万个农场主中有近一半是美国大豆协会的会员。1990年,联邦政府批准成立了大豆产业基金会,由农场主按照收入的0.5%缴纳,大豆产业基金会统一管理。基金必须用于国外的公关、科研,用于开拓国外市场,并由美国农业部给予30-40%的配套资金。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美国大豆海外占有率越来越高。
刘忠堂说,美国对转基因技术管理严格,由环保、农业、药物等三个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从播种、试验、开发、市场都在严格的管理之中。这个机构对每一项产品都要进行相当长时间的监控和评估。1995年实行产业化以前,用10年时间搞田间试验,后来又搞动物试验,才批准生产,但即使生产出来也不允许给美国人食用,转基因大豆只用于动物饲料和生产燃料。美国消费者食用的豆奶、豆腐等豆制品都是“非转基因食品”。
如今,欧盟这个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市场,基本上禁止进口转基因大豆;日本、韩国等大豆消费大国对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也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刘忠堂说,转基因大豆带来的挑战,不仅是农业和生物问题,也不是一个纯经济现象,必须将大豆上升到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层面去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给非转基因大豆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记者手记
历经十多天,记者对我省大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及相关科研单位等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走访调查。在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这片黑土地上豆农的殷切期盼、体味到大豆加工企业生存的艰难以及科研单位发展国产大豆的决心。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发展虽面临困境,但充满希望。
我省豆农为了增产增收,开始尝试将大量个人手中豆田进行集中种植管理。以“九三”油脂为“领头羊”的省内压榨企业依地而生,也期待依质而起。面对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凌厉攻势,省内企业依然坚守非转基因大豆这块阵地。
“黑龙江大豆产业不能丢,也丢不起。”我省非转基因大豆关系着几百万农民的生计,更关系着国家食品安全。科研院所的大豆专家们,为了非转基因大豆早一天战胜转基因大豆而努力工作着。
回顾龙江大豆的辉煌,让人感慨万千,以自然优势取胜的“金豆”曾被争相抢购,甚至飘洋过海。而今,自然、技术、绿色优势俱在,角色却被边缘化。面对进口大豆鲸吞蚕食,国产大豆风雨兼程一路走来,我们坚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终会迎来曙光。□(编辑:李清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