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报》盘点2010中国十大科学之争,转基因水稻列第二 |
蒋高明 最近,北京青年报社主办的《北京科技报》发表署名文章,文章盘点了2010年发生在中国大陆上的十大科学问题争议,即真假曹操墓、转基因水稻安全性、神农架野人、磁悬浮列车建设、央视楼火后去留、铁酱油推广、中国建筑寿命、风电发展规划、高铁扩张、国际大都市规模。文章对争议双方观点均有介绍,还介绍了一些最新进展。其实,有些争议还将会继续下去。详细内容见下文: 资料出处:http://bkb.ynet.com/article.jsp?oid=75551121 需要指出的是,在该文的网络版上,关于转基因正反方人员的工作单位在“同一阵营”内被弄颠倒了,即农业部“国家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编写组与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发展学院应对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应对调。这里已经调整过来,序号为笔者所加。 2010中国十大科学争议 2010年12月27日 科学发展的前提是畅所欲言的辩论。回首2010,发生在我们社会中的争辩之声越来越多了,这表明了国家文明的进步。今年我们评出十大科学争议,尽管有些声音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是缺乏逻辑的力量的,但既然产生于我们的民众中,并显示了它的力量,那么重视并宽容它的存在就是必须的。不科学的东西在争议之后终会尘埃落尽,而鼓励争议是让它最终沉默的最好途径。 一、曹操墓真假 ◎事件回顾: 今年年初,河南省文物局对外证实,2008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发掘的东汉古墓就是曹操的陵墓。但是曹操的墓穴素来有“七十二疑冢”之称,这座东汉墓到底是否真的属于曹操?社会上一时激辩四起。 ◎正方观点: 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这座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北边就是东汉时期的都城邺城。据文献记载,曹操病逝于洛阳,随后运回邺城葬在高陵,此次发现的古墓地点正好与史书记载相吻合。 大墓中所出土的文物有8个写着“魏武王常用”此类的字样。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晋爵“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因此墓中出土石牌刻铭称“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墓中有代表性的砖室墓和四角攒尖顶,规格是王侯级的。 在“曹操墓”挖掘过程中出土了3具头骨,其中一具为男性,约为60多岁,这与史书上记载曹操终年66岁(65周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反方观点: 吴锐:中国盗墓史研究学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兼职教授 倪方六: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根据古人选墓的习俗来看,“曹操墓”所在地的风水并不好。 曹操生前被封为魏公,升格为魏王,死时得到“武王”的美谥,死后被追尊为武皇帝。后代史官追述往事,可以称为魏武王。但是根据文献,曹操生前和死时却不可能有“魏武王”的称呼。 此外,这个墓并不算大,只是墓道很宽。洛阳发现的曹休的陵墓,也就是曹操的族子,其墓穴面积和“曹操墓”的规模一样,但作为曹操的后代,其墓穴规模是不可能超越长辈的。 发现的男性头骨的面部被砍了一刀,并且这枚头骨是在墓的前门找到的。根据这枚头骨的大小可以推算出,头骨的主人身高应有180cm左右,可根据史料记载,曹操的身高只有160cm左右,并且,他也不可能在门边以这样的姿态被安葬。 ◎最新进展: 2010年9月,曹操高陵展馆正式对外开放,门票售价60元。而在“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3位专家学者,达成共识:安阳“曹操墓”在发现和发掘过程中,存在人为策划、蓄意造假的行为。 参见本报:第3295期《曹操墓再起疑云》/本报记者 李金金 二、转基因水稻安危 ◎事件回顾: ◎正方观点: 孔祥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 朱祯:农业部“国家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编写组”副组长 我们现在的水稻品种都是千百年来,通过杂交育种把外来的基因导入受体品种里,只是非转基因是通过有性生殖,转基因是体外转移,二者本质上没有很大区别。 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在稻田中的自然传播难以超过1米的距离,并且,我国已基本上没有自然状态下的野生水稻了,因此,转基因水稻的基因不可能飘移。 转基因水稻的整个工艺,不完全是我国的技术。但这个问题别的国家,别的跨国公司都会碰到,大型跨国公司也不会拥有转基因水稻全部的技术,所以也谈不上技术控制中国。 ◎反方观点: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卢宝荣: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 转基因的安全性问题是该技术难以逾越的障碍,也是根本不可能逾越的障碍。人类通过生物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物种,甚至不同生物界之间的基因交流,但对于这样的基因转移,人类不可能不付出安全代价。 转基因会对生态安全产生影响,比如,拥有外源基因的水稻,可能会将本来不属于水稻的基因传递给野生的水稻。转基因水稻会将这些基因遗留田间,并“污染”野生水稻。 跨国大公司的转基因战略对我国粮食安全将构成巨大威胁。中国批准转基因水稻的规模化生产,可能会落入到这些跨国巨头的陷阱之中,从而给中国的农业经济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最新进展: 已经颁布的《2009年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中,共有基因抗虫杂交棉、H9亚型禽流感病毒等43项事关转基因重组的安全证书,其中两种转基因水稻和一种转基因玉米,排列在072号到074号。 参见本报:第3268期《转基因水稻不是魔鬼》/邹曦 本报记者 魏刚 陈永杰 李鹏 王夕 三、神农架野人有无 ◎事件回顾: 10月“湖北省野人考察研究会”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善才公开表示,该研究会要向社会公开筹集1000万元资金,在全球征集人员,一起到神农架林区找出野人,野人的话题也因此再次走入人们的视线。 ◎正方观点: 王善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在中国长江流域,三峡地区,古猿、古人类和巨猿化石不断出土,尤其是湖北巴东、建始一带,曾出土过数百颗巨猿牙齿化石,这证明那里曾是大型灵长类动物的家园。 此前有关野人的科考活动,曾多次发现“野人”的脚印、毛发等。当地自古就有关于“野人”的传说,村民也有人亲眼看到过“野人”。 ◎反方观点: 胡鸿兴: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新智:湖北武汉大学环境资源学院教授 到目前为止,究竟什么是野人,野人应该具备哪些生物特征等都没有定论。 目击报告中的“野人”毛色并不统一,而且至今没能留下任何关于“野人”的影像资料。很多所谓的“野人”毛发,经切片扫描后鉴定,均与有蹄类动物毛发一致。而所谓野人脚印,其实很多就是正常人的脚印滑痕。 物种不能单个生存,没有种群,物种就失去了繁衍的能力,而且为了防止近亲繁殖,不可能是一个种群。不仅是中国,就是全世界范围来看,都不存在“野人”这一物种。 ◎最新进展: 在各方都在质疑野人的真实性时,王善才希望将野人寻踪进行到底,重新建立起中部原始林区神农架“野人”考察研究组织,并筹划对神农架“野人”进行一次大规模科学考察。 参见本报:第3302期 《“野人”寻踪:科考还是忽悠》/本报记者 李鹏 四、磁悬浮建设 ◎事件回顾: 今年初,在门头沟区人大十四届五次会议上,发布了一条消息,到2015年,北京门头沟区的百姓将乘坐时速160公里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进入市区。在此之前,上海磁悬浮项目就曾引发争论,北京的低速磁悬浮将何去何从,一时间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正方观点: 高乃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从花费上看,中低速磁悬浮的造价比地铁和高速磁悬浮要低,只处在中上等的位置。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轨道交通系统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也是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中最先进的技术。具有环保、安全性高、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等优点。 ◎反方观点: 王立德:中国工程院院士、隧道与地下工程专家 王梦恕: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由于列车的悬浮高度有一定限度,所以每节车厢的载客量限定在100人以内,而普通的地铁列车每节车厢载客量为245人。以上海龙阳路至浦东机场的磁悬浮线路为例,总长30公里的路段耗资100亿元,但每年的客流量不到两成。现行45元的票价至少需要500年的时间才可以收回成本。 磁悬浮列车完全由电流控制,对电压的稳定性要求极高,一旦遇到电压不稳或者意外停电的情况,列车不但不能及时停车,还可能会跟轨道产生强烈的摩擦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 ◎最新进展: 12月18日,这条编号为S1线的线路西段工程即将建设。首站为苹果园,终点是石厂的一期线路将于2012年试运行,2016年正式运营。作为我国第一条城市中低速磁悬浮轻轨线路,它在门头沟新城南部地区的行驶里程将达到6.4公里。 参见本报:第3265期《专家质疑北京磁悬浮》文/杨璇 本报记者 谭娜 五、央视失火楼去留 ◎事件回顾: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在建的附属文化中心大楼工地发生火灾的事件,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在燃烧后6小时,大火终于被扑灭。今年,关于“是拆还是修”的争论持续不断。 ◎正方观点: 陈彬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钱稼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如果大楼结构未受损,烧损的只是幕墙,以及相应的保护层材料,完全有办法解决。混凝土并不能燃烧,6小时的大火主要烧掉的应该是内外部的装饰材料。 就算混凝土表面出现“爆皮”现象,只要剥掉“爆皮”的表层,利用水泥浆填补,或者加厚墙体面就可以修缮。而大楼遭遇火灾时,“维修”也是比较通用的办法。 ◎反方观点: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相关人士 在钢混结构中,水泥只起辅助支撑的作用,而钢筋扮演主要承重角色。混凝土遇火后,超过400℃的高温就可能导致“爆裂”。而水泥爆裂以后,它的强度实际上会受到一定影响,这主要由承重柱的容积大小决定。 但是,对于建筑结构性的承重柱来说,一旦遇火2小时后,支撑力就会下降。因此,钢混结构的建筑外层都会设置一层防火涂料。如果燃烧温度达到1000℃时,单纯的钢材料在1小时内就开始软化弯曲,最后流成水,根本没有办法继续使用。 ◎最新进展: 经过多方论证后,央视大楼决定拆除,但并不是整体拆除,而是对在火灾中损坏的外装修幕墙和用于固定幕墙的网架进行拆除。施工后,大楼内部的使用功能不受影响。而且经过修缮后,外装修也和原来一样。10月20日,大楼的拆除工程开始试验拆除,10月30日,正式进入实质性拆除阶段。 预计外墙拆除工作在春节前就可完成。 参见本报:第3266期《央视“失火楼”难定去留》/本报记者 蔡虹 王夕 六、铁酱油推广 ◎事件回顾: 10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全球营养改善联盟共同开展的“铁强化酱油项目二期工程”全面启动,有关部门希望通过在酱油中加入铁补充剂,达到改善民众贫血的目的。 ◎正方观点: 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主任 酱油是日常调料,把钠铁EDTA作为强化剂,是因为它在人体内的铁利用率高于其他铁剂,并且不会改变酱油的原有口味。 每天补充5毫升铁酱油,可以在3个月内完全纠正贫血。 钠铁EDTA是按照食品添加剂系统来管理的,需要经过专家严格评审才会批准使用。在国际上,钠铁EDTA也经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严格评审。 ◎反方观点: 鲍善芬: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主任 杨月钦:解放军301医院营养科微量元素室研究员 铁酱油属于强化食品,是一种改善区域性疾病,具有补充作用的营养食品,不等同于普通食品,并不适合全民推广。 钠铁EDTA,在自然界本来并不存在,这是一种经过化学合成的有机化合物,过量食用可能会造成其他元素缺乏。 1993年~2008年,联合国食品添加剂委员会曾经先后三次召开会议,对钠铁EDTA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且强调,这种形式的铁仅限于缺铁性贫血地区,铁摄入不足并且贫血的人作为铁的补充;过度强化和滥用可能存在潜在危害;并不推荐个体的普遍应用。 在西方国家,政府以及食品企业都会对强化食品进行一个健康标识,使老百姓在选购中不但拥有“知情权”,也会进行更健康的选择。 ◎最新进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目前我国有两类强制性推广的营养强化食品,一类是婴幼儿辅食,一类是强化碘盐。除此之外,诸如大米、面、油和酱油等都属于政府有关部门倡导,由公众自由选择的食品。 参见本报:第3306期 《强化食品:无知者受罪》/本报记者 孙燕燕 蔡虹 吴洣麓 七、中国建筑寿命 ◎事件回顾: 自从上海诞生了“楼脆脆”之后,与建筑质量相关的新闻就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楼歪歪”、“楼裂裂”等词语相继诞生。4月6日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有专家甚至表示,中国大多建筑只能维持25~30年。一时间,中国建筑的寿命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正方观点: 仇保兴:住建部副部长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房价的持续疯涨,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房子的质量问题。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大多建筑只能维持25~30年。 ◎反方观点: 刘金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陈肇元:著名土木工程和防护工程专家、工程院院士 我国建筑物因质量造成的寿命短不是普遍的问题。建筑质量检测体系中各种技术规范都很明确,和美国相比有些地方甚至更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一般为50年到100年。到了50年后,需要大修的只占5%。虽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些建筑商使用了不达标的混凝土,但不会影响建筑的整体,也不会影响建筑的寿命。 住建部组织全国的技术力量对30个省的90个城市中180个工程项目进行了全面质量检查,96.1%达到要求。 规划不当,人为拆除是建筑寿命短的一个原因。 ◎最新进展: 目前中国建筑质量的主要问题还是缺乏统一的建筑施工质量规范。重视验收环节,轻视施工环节。现在政府号召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建筑质量,将目前30年的建筑平均寿命延长至100年。 参见本报:第3275期《中国建筑寿命真相》 /本报记者 张星海 陈永杰 八、风电发展规划 ◎事件回顾: 10月13日,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委员会发布了《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报告中显示:目前,中国每小时就竖起一台风电机。到2020年,中国风能装机容量可达到2.3亿千瓦,相当于13个三峡电站。 ◎正方观点: 苗海龙:华夏风力发电信息网总监 目前,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七个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每1亿千瓦时的风电大约节约标煤3.3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6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05万吨,减少粉尘排放量0.45万吨,减少氮氧化物0.028万吨,节水31.77万吨。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于西北、东北、东部沿海地区,加上西部、东南沿海地区,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10亿千瓦。 ◎反方观点: 王长贵:天津市风能协会秘书长 姜久春: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 西北地区风能资源比较丰富,但也是电网建设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电网不能顺利接入风电场,风车发的电不能并网。目前,中国风电装机超过1200万千瓦,但仅有800多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并网发电,有相当一部分装机容量被浪费掉了。 由于国内风电站的建设不成熟,导致风电设备返修率比较高,如果维修跟不上,这些风机也势必被闲置。国产风电设备中高质量的产品很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更少,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难度较大的配套设备,甚至一些原材料还需要依靠进口。 ◎最新进展: 4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正式实施,是主要针对过去几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遇到的问题而修改发布的。修正案指出,近来社会反映风电发展很快,部分地区出现无序、盲目的倾向。各部门协调机制还未完善,要对可再生能源发展出更加科学的规划。 参见本报:第3301期 《风电的辩护》/ 李荔 九、高铁飞速扩张 ◎事件回顾: 根据某媒体刊登的援引一位铁路系统内部人士披露的数据显示,连接北京和天津这两座千万级大都市的京津高铁在运营一年多以后一直亏损。中国高速发展的高铁,今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正方观点: 王梦恕: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有13亿人口,目前铁路只有8万多公里,而美国有3亿人口,但是他们的铁路已经有26万多公里。因此,中国的铁路建设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发展高速铁路则是一种最为合理的选择。 与航空相比,高铁运输是一种更为经济的运输方式,因此未来高铁挤占航空客流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反方观点: 赵坚: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2008年8月1日至2009年9月底,京津高铁共运送旅客1870万人次,营业额为11亿元,然而该铁路每年的成本支出要超过18亿元。收入和支出两项相减京津高铁14个月运营的亏损额达到7个多亿。 高铁作为一种消费较高的交通模式当前在中国建设的速度过于激进,超出了普通民众的接受能力,这是造成高铁亏损的深层次原因。 ◎最新进展: 目前重庆市、河北省及江西省,已有10条高铁项目力争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当中。此外,在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的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城市群地区,还将建设快速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预计2010~2012年,我国的客运专线新线投产将达9200公里。按照客运专线每公里造价1亿元计算,未来3年高铁的投资额将达到9000亿以上。 参见本报:第3283期《高铁是不是“大跃进”》/本报记者 李鹏 十、“国际大都市”浪潮 ◎事件回顾: 7月,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发表《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调查发现在城镇化率从20%提高到40%这个过程中,英国经历了120年,而中国仅用了22年,目前中国众多城市都表现出想要急迫发展的态势。 ◎正方观点: 全国183个提出希望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的城市 快速推进城市国际化,是适应全球竞争的战略选择,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会更加迅猛,城市国际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以全球化的视野来思考、运筹和把握,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有利于城市在国际分工中增强主导性,在国际合作中扩大话语权,从而最有效地配置全球资源。 ◎反方观点: 裴增雨: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副研究员 乔兆红:上海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究员 一些城市虽然斥巨资打造城市形象,但却口号定位模糊,名不副实。不少城市在制定自身发展规划时丧失了自身优势,盲目学习所谓的“大都市”模式。“国际大都市”有一些硬指标,例如,这个城市是不是世界的政治权力中心,是不是世界经济的枢纽,是不是世界的交通信息枢纽等等。但大部分地方城市不具备这些条件。以目前中国城市的现状来看,已初具“国际大都市”影响或有可能形成国际大都市的城市不超过10个。 ◎最新进展: 北京、上海等这些已经具备国际大都市条件的城市,在朝着国际大都市的方向努力。而一些地方城市也开始更多地注重市民素质的提高,并努力寻找自身的特色发展城市。 参见本报:第3288期《中国城市国际化浪潮》 孙燕燕 吴洣麓 |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