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农业转基因公司孟山都的中国图谋
谌彦辉
第一次听到“转基因”这三个字,李盛品就在电话那头愣住了,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转基因”,更不知道外界关于他们种植转基因玉米的传言早已沸沸扬扬。
李盛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平塘乡平塘村的村委会主任,从2002年起,他开始种植一种叫“迪卡007”的玉米新品种,最初种了十几亩玉米,后来他把部分村民抛荒的山坡地都承包过来,一口气种了40亩,一年收成五六万元。
广西“转基因”传言
由于亩产能达四五百公斤,且抗旱耐瘠,地处广西西北玉米主产区的平塘村,300多户人家都改种了“迪卡007”玉米。
然而从今年年初开始,外界突然盛传广西大面积种植转基因玉米的消息,许多网站纷纷转载。一位经济学家还在他的新著中披露一些跨国公司贿赂中国的一些官员,偷偷摸摸地推广转基因作物,其中就有迪卡玉米。
平塘村村民对这些传言却毫不知情,这个偏远闭塞的小山村几乎与网络绝缘。李盛品很想打听—下迪卡玉米的种子问题,直到目前,他也不清楚自己种植的玉米种子出自哪家公司,他只能从种子包装袋上看到种子公司为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产地在云南。对于孟山都,李盛品也是一无所知。
“它不是转基因玉米。”日前,孟山都中国区策略总监汪泓回应质疑并称,“迪卡007”玉米是孟山都公司和中国种子集团合资成立的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推出的适宜中国南方种植的一种热带杂交玉米品种。他说,铺天盖地的传言惊动了广西省农业厅,相关人员曾致电孟山都中国区要求核实,公司遂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辟谣。
据广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所长程伟东介绍,他们当初受中国种子集团所托,最早将“迪卡007”引进广西并对该品种进行测试。“我们并不清楚“迪卡007”是否为转基因品种,也没有专门做转基因检测,目前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公开针对相关传言表示,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
“农业部表态最近对‘迪卡007’进行了转基因检测,证实‘迪卡007’不合转基因成分来制止谣言。”汪泓说。
曲线进入中国
李盛品所不知的孟山都其实是一家国际知名企业,该公司成立于1901年,在20世纪曾是世界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目前专注于转基因技术领域。
据相关介绍,目前,全球90%的农业转基因技术都来自孟山都,孟山都公司60%的销售收入来自于转基因种子产品和技术授权。目前,孟山都的转基因作物主要分布在南美、北美、亚洲和澳大利亚,以及欧洲一些国家。30年来,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已达2 ﹒5亿英亩。即便在充满敌视气氛的国家中,孟山都的种子也开始被播撒在农田里。
中国当然也是孟山都进军的重要市场。1996年,孟山都公司在北京成立了中国代表处,并在随后几年先后成立了棉花和玉米种子的合资公司。
“转基因技术要通过种子来表达。”汪泓称,孟山都早期的商务模式是在全球将转基因技术通过转让或授权的方式卖给种子公司,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中,孟山都也开始考虑做自己的种子市场。1997年至2005年,孟山都在全球收购了50多家种子公司,包括美国迪卡、岱字棉、圣尼斯等,这些公司生产玉米、棉花、大豆以及蔬菜种子。
但在中国,种子产业并没有真正开放。“外资种业公司进入中国还存在很多政策限制。”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德钧说,1997年农业部、商务部等5个部委共同签署了一个文件,规定种业领域里外资不允许设立独资公司,合资公司必须由中方控股。一些国外公司最先采取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另一些国外公司则采取建立办事处或实验站的方式研究中国种子市场,等待时机。
孟山都在中国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获取“中国利润”。1996年11月,孟山都公司与河北农业厅下属的河北省种子站以及美国岱字棉公司合作成立了第一个生物技术合资企业——河北冀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这个由中方管理的合资企业第一次将保铃棉棉种带入中国市场。1998年7月,孟山都在安徽省又成立了第二家合资企业—一安徽安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
此后,由于中国农业部对转基因生物技术产业开始采用严格的控制政策,孟山都在山东、河南相继成立的合资企业都没有获批。
2000年,中国颁布了《种子法》,国内种子市场特别是蔬菜花卉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蓄势已久的外资种业公司迅速在中国注册公司。目前,在中国注册的外资种子企业已超过70家,主要从事蔬菜和花卉业务。孟山都则更是涉足中国的大田作物,目前正有计划、有步骤地向玉米等重点作物及其优势区域进行战略布局。
2001年3月,孟山都开始与中化集团旗下的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合资成立“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在中国开发并推广迪卡品牌的玉米和向日葵杂交品种。
虽然孟山都在合资公司中只持有49%的股权,但北京德农种业公司总经理王雷还是有着自己的忧虑:由于合资双方的实力并不匹配,中方企业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但并没有能力去管理,造成合资公司的管理、经营权实际上掌控在外资公司手中。不过,孟山都中国区策略总监汪泓表示,“‘中种迪卡’是由董事会来管理的,董事会成员来自合资双方,中方股东比外方多—人,任何一个重大的管理和经营决定都需要董事会成员共同决议。”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称,在河北和安徽的两个合资公司中,孟山都不仅直接控股,且在利润分成时占据了70%- 80%。“这在当时农业部是不允许的,但是地方为了发展当地的农业却赞同了。”孟山都方面认为,其在两个合资公司的利润均按照《外商投资指导目录》规定的股份进行分配。
直接做到田间地头
由于不能直接在中国卖种子,孟山都的销售业务完全通过合资企业或经销商来经营。
“迪卡007”在2000年春天通过了广西的品种认定,2001年开始在全区推广种植。孟山都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建立销售渠道。
“当时我们想推广‘迪卡007’,孟山都却选择广西种子公司。”程伟东说,这与孟山都在中国推广的品种扩大化有关。科研机构显然只适合推广单一品种,而与具有官方背景的种子公司合作,其他品种也可得以推广。
对此,汪泓表示,在当时,广西仅有少数几家国营背景的种子公司,选择面很小,因此公司选择了综合实力较好的广西种子公司作为经销商。现在,孟山都在当地有20多家合作的经销商,广西种子公司只是其中的一家。
“迪卡007”的推广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把大面积推广“迪卡007”作为旱粮经济作物支柱产业来抓,田林县农业局把“迪卡007”示范推广种植当作一项长期的促农增收任务。各乡政府还成立了推广站,他们分头带领县、乡有经验的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各村,大力推广示范种植。
平塘乡农业服务中心推广站站长王福山经常在同一坡地、同一向阳坡面、种植面积均等处进行对比试验,他发现“迪卡007”比种植当家老品种增产显著。在玉米各生长时期,王福山还叫村民来现场观摩,当年种植当年见效,一些村民尝到了甜头,其他村民也跟风种植,参与种植“迪卡007”的农民越来越多。
像这样的田间试验——“迪卡007”与当地竞争的玉米品种对照来种,孟山都每年在广西举办几十场甚至上百场。“每到一个村庄,我们都去做示范,这些工作要直接做到田间地头去,”汪泓说,“让农民不断体验,对我们的科子产生认知,并相信我们还会不断提供新的品种,他们才能不断来选择我们的种子。”
“这也是对农民的一种教育,”汪泓称,“因为种子需要配套好的种植管理技术,我们只有通过这种不断地教育、不断去宣传推介的过程,才能被广大的农民所理解和接受。这也是目前国内外种子公司都会采用的一种产品推广办法。”
截至目前,“迪卡007”在广西的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和贺州等地大面积推广,据自治区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01年到2008上半年,“迪卡007”在广西的推广面积累计近1026万亩,每年推广面积在150 -160万亩。
除此之外,迪卡公司培育的其他玉米杂交种也在中国西南、西北一些省区试种并通过审定推广;迪卡系列的向日葵杂交品种在中国最贫瘠和农业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内蒙古的巴彦淖尔盟地区推广;2008年,“迪卡007”玉米的升级品种杂交玉米“迪卡008”也通过审定,目前正在广西地区推广。
据汪泓介绍,孟山都目前在中国销售的种子包括杂交玉米种子、转基因棉花种子以及一些蔬菜品种等。其中杂交玉米种子主要在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地销售,但大部分品种集中在广西。
商业化预演?
2009年11月底,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及其同事的两个转基因水稻品种获得安全证书,这也是中国首次为转基因水稻颁发安全证书。此外,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一种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也同时获得安全证书。
这对中国转基因生物技术产业的投资者无疑是令人兴奋的消息,毕竟,中国种业市场的需求非常巨大。
早在2004年,孟山都就已获得中国农业部发放的抗农达基因改造大豆、两种转基因玉米及两种转基因棉花的永久性进口安全证书。近年中国对进口大豆的旺盛需求也间接为孟山都带来了滚滚利润。但其并不满足于此。
据农业部统计,中国种业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900亿元左右,这约是当前国内种业市场的三倍。
来自中国农科院的数据显示,2002-2006年,市场对玉米的需求以平均24%的速度增长,估计到2020年,中国国内市场需要2.1亿吨的玉米,而按照目前国内的产能,只能提供1.6亿吨,研制单产更高的玉米种子是当务之急。
业内预计,转基因植酸酶玉米是一种饲料产品,将比转基因水稻更先在中国上市。孟山都等国际种业公司正憧憬着中国政府打开转基因玉米种植的大门,他们预测全球种子和生物科技两块业务在201 2年可实现73-75亿美元的毛利。
“如果全球都采用转基因作物,那将在下一个10年带来2100亿美元的收入。”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2006年报告说。孟山都透露了对转基因作物的产量预期:到2030年,玉米、棉花和大豆等转基因作物产量在2000年基础上翻番,将单位产量总投入减少三分之一。
现在,孟山都公司正在为打造一个全是转基因农产品的新世界而努力,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让它充满渴望。尽管从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来看,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国家战略,“但目前《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没有改变,国家政策层面仍趋于对外资收紧,孟山都在转基因安全的审批过程中仍然不顺利”。汪泓说。
“除了棉花之外,中国目前还没有批准任何商业化转基因作物。”汪泓说,转基因技术安全与否,国家领导决策层已经做出了判断,但对于是否使用外国的转基因技术,还是存在种种担心。
汪泓坦言,过去几年,孟山都在中国的经营团队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和政府沟通。目前,孟山都与包括中国科技部和农业部在内的许多部委都建立了联系。
孟山都高管近年也马不停蹄地拜访中国农业部、商务部的高官,汪泓说,“这些会谈无非是阐明三点:第一是孟山都现在中国做的事情,第二是孟山都能够为中国政府做的事情,第三是孟山都想在中国做的事情。孟山都希望通过沟通理解中国政府的疑虑,找到双方的平衡点”。
绸缪“本土化”
为了不断深入中国市场,孟山都开始调整策略。频频来访的孟山都总裁在中国不同场合表示,他们有计划和中国科研机构合作,甚至吸收中国科学家进入他们的科研机构。
“这表明孟山都已经开始改变策略,”黄大昉说,“孟山都前些年对中国市场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他们只想直接进入中国市场,要求中国对外开放,他们并不看重中国的农业技术,也不愿意把技术转让给中国。”
2007年,孟山都重新审核了中国的战略。汪泓说,公司担心种子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直不愿意把它最好的种质资源带到中国来,但现在,这种局面已经明显改观。
孟山都副总裁、主管生物技术的Steve Padgette表示,他们开始启动与中国一些顶级实验室的合作,比较密集的是在生物技术领域。
近两年,孟山都开始采取迂回战术在水稻主产区与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合作,开展水稻育种研究,涉足中国转基因水稻种子市场。
2009年4月,孟山都和湖南大学以寻找水稻高产和低水、低氮消耗基因为主要目标的合作研究项目正式启动,投入经费超过4000万元。同年10月,孟山都又与华中农业大学进行科研合作,目前,该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张启发带领的研究团队正承担中国水稻基因组研究计划,双方表示将携手推进生物技术研发。
2009年1 1月,孟山都宣布在中国的第一家研究机构——孟山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目前,孟山都除了在美国有多个研究中心外,同时在欧洲、巴西和印度设有研究中心。
孟山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总经理麦科林介绍说,该中心目前除了致力于孟山都公司内部的自主研发,并为孟山都在中国的产品提供技术支持外,同时也在与中国科学家及科研院所合作。
“中国主要的研究团队越来越关注如何把他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产品,我们希望帮助他们来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麦科林说,“我们在中国的大学里、在中国的研究机构中寻找伙伴,通过合作共同开发新的产品。”
然而,“孟山都和这些科研机构、院所的协议的具体细节都是不公开的,以后这些研发的专利和技术到底属于谁?中国又如何规避专利问题?”绿色和平组织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方立峰表示担忧。
方立峰介绍,绿色和平组织和“第三世界网络”曾联合公布《国外专利陷阱中的“中国”转基因水稻》报告。报告称中国最接近商业化生产或正在研究的八种基因改造水稻的专利,全都被国外控制。
国内育种专家李登海在科技部一次种业座谈会上也表示了他的担忧:“中国率先开放转基因种子商业化将引起不可预计的后果。目前国内大田作物基因研究拥有的合法基因很少,99%以上专利被国外控制。”
不过,汪泓表示,孟山都目前与中国一些优秀的科研机构的合作只是专注于基因组学和信息学的基础研究,离商业化很遥远。目前,孟山都没有水稻业务,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涉足转基因水稻的研究和商业化。
挤压中国种业
孟山都在作物转基因技术开发应用方面的绝对优势让中国种业备感压力。由于中国没有一家农业企业或科研院所具有与孟山都公司抗衡的能力,“一旦开放,要么倒闭,要么被兼并”。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平直言。
据统计,中国目前拥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超过8700家,生产企业5000多家,具有科研能力、同时开展种子市场经营活动的不足100家。而所有种业公司的资产总和加起来都没有孟山都一家多。2009年中国种子销售总额500亿元,而孟山都全球的销售额110亿美元。
仅凭种子业务,中国种业公司很难在销售额上与孟山都同场竞技。王雷说,中国种子公司与外资相比,主要是缺乏研发能力。资料显示,中国拥有科研能力的种子企业不到总数的1.5%,科研经费投入平均不到销售收入的1%,而目前世界种业巨头研发与销售收入的比例普遍在8%以上。孟山都公司每天投入超过260万美元用于技术研发。
通常国外种业是大公司办研究院,而国内则是研究院所办小公司,近几年各级科研院所创办的大大小小的公司有3000余家。中国种业不培育大公司,仅凭研究院所和小公司,与跨国公司无法对垒。
现在,跨国种业公司生产的种子,尤其是玉米种子已经遍布中国田间地头。汪泓表示,虽然目前孟山都在中国的销售额占其全球总销售额不到1%,但公司很看重中国市场,“更重要的是为未来做好准备”。
中国种业市场的规模为40亿美元,还不及孟山都上百亿美元年收入的一半。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种植集约化和农业耕作技术的推广,中国除草剂的需求快速增长,草甘膦作为非选择性除草剂需求增长则更为明显。长期来看,除草剂的增长潜力将会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而得到进一步释放。他们担心,孟山都为在中国做大规模,将种子与农药捆绑起来销售。
威胁粮食安全
“孟山都最终目的是占领中国市场。”最近,媒体舆论揭示孟山都的中国战略将危害国家粮食产业安全。不少农业大省官员在媒体上也公开谈及中国农业被外资挟持,并认为外资进入已经威胁到中国种业安全。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呼吁,为了避免重蹈阿根廷和巴西在转基因大豆上完全依赖美国技术垄断的覆辙,中国政府不能完全开放外资转基因玉米和水稻的种子或培育技术进入中国。如果政策放开,转基因种子因其优良的特性将大规模替代传统种子,传统种子的市场份额也将被转基因种子所代替。
赵刚建议,目前不宜开放大田作物种子市场,应进一步严格品种登记制度,严格控制转基因品种的销售和推广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田作物种子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限实现国产化。“国内种子公司有了与跨国公司相竞争的本钱后再开放,这样才不至于陷入被动境地。”
程伟东现在开始担心孟山都会垄断整个广西种子市场。但他表示,“我相信政府应该是能够控制的”。
对于“外资威胁论”,汪泓表示,外资的进入可以带来好的种质资源,先进的理念和管理经验,国内都可以加以利用,从而促进种子行业的发展。另外,像孟山都这样的外资企业,由于它的运营成本等种种因素,注定了它只能在一些相关比较高端的市场占据一定的市场优势,不可能占据所有的市场。
目前,中央已加强对外资的涉农管理。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切实把加快良种培育、做大做强种业作为战略举措来抓”;今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重点培育一些规模较大的种子公司,“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推动国内种业加快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引导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
业界认为,中国政府显然意识到本国的研究计划要跟上孟山都这样的跨国种业巨头还需要时间,因而迟迟不愿意开放新的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的大门,直到本土产品能够有效参与竞争,同时利用欧洲公众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担忧来牵制进口品种,以此打压孟山都等跨国公司的商业野心。
(《环球视野》第352期,摘自2010年6月5日《凤凰周刊》)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利永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