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26
一、安全主粮与生物武器
转基因农产品作为食品饲料的有毒有害性,是一个全新的科学问题,也是一个事关最高国策决策这样的重大社会问题。
中科院陈君石院士曾经就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发表过这样的说法:“转基因食品不含有毒物质、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 (注1)——这种错误的判断性言论,出自一位拥有最高科学头衔、负责我国13亿人口粮食安全的泰斗级人物之口,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因为现有的国内外大量研究报告,甚至包括美国政府官方网站的公示,都显示了转基因食品具有严重的安全风险和隐患,甚至已经造成了伤害,这些广为人知的信息,把他个人的这个判断性结论完全否认了。
公众已经开始怀疑,为什么在中国学术界有这样一些人,在我国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上,一贯盲目宣称“转基因食品很安全”的看法?这到底是因为知识陈旧、被人以讹传讹,还是出于某种不良动机?主粮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是无需多说的,我国13亿人口正“与日俱增”地吃下进口和自产的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这个问题,理所当然地引起公众愈益严重的关注,和陈君石院士表达的愿望背道而驰。
广义上的安全食品,是指具有对人畜的生理和健康无毒性、无害处,在营养上符合现有专业界定所要求的食品。它必须是在人畜摄食后,对机体具有营养、有益处,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通常能造够成常规食品不安全的因素,基本上都是外源性因素,其中包括:致病性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等)、各种农药残留、禽兽药物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等因素,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类;这些因素主要是被加工食品和食品原料受到污染,结果导致了人类食品的不安全。这一大类被称为有毒害性食品,其毒害性不是来自食品原料自身的、内部的原因,而是来自于外在的因素。因此,绝大多数经过几千上万年种植的传统农作物和饲养的动物,只要排除了受污染的情况、能够采用传统的正常手段种植和养育,其品质都可以被认为是安全的。
再来看本文讨论的主题:“无毒也可以有害”。转基因食品的不安全性,是一个全新的问题,与传统食品安全的概念是完全不相同的,它来自于转基因技术的特性:从分子生物学(细胞以下细分单位)角度看,它是一个完全的“新品种”;因此这里需要一个如何判断一个“新品种”安全性的新标准。反过来说,如果硬要拿人类历经千万年己熟悉的传统食品安全标准去套,那么我们可能只涉及到外源性的食品“有毒”因素,而这只属于外生性问题的范畴。对转基因食品这样的新型的生物,其中的问题来自细胞层次以下的更微小单位,用“外源性”毒害因素理论去找,的确是找不到“有毒”的证据的。
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对畜禽生命引起的问题,是内源性的不安全性。能够与这种性质的危险性相比较的,只有当年日本的731细菌战部队的细菌战、美国的原子弹研究——即生物武器研究。
二、转基因主粮:毒从何来
有害即是有毒,只不过毒与害的方式都改变了、或者还没有被承认而已。转基因食品已经造成了人体和动物伤害,证据遍布天下:从中国到美国,到阿根廷——所以真正的问题是:“无外源毒性,但是出现了内源性有害因素”,毒性从外源性变成内源性了。
已经被发现的转基因农产品有害性问题是:营养成分改变了、外源转基因片段不能在消化道中降解,或无法用工程手段消除、出现了疑似新的未知蛋白质成分(毒性尚待确定、定义和归类),以及配套使用的有害农业化学物质超量残留(如除草剂草甘膦、草铵膦,这也属于外源性毒害)。
应用于抗虫类转基因技术中的Bt毒蛋白,过去被认为只针对特定昆虫,对人和动物没有影响。然而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以往的判断严重低估了Bt毒蛋白的变异性和非特异性,这种针对鳞翅目昆虫的毒蛋白,实际上可以经食用、通过肠道进入各种动物体内(鱼类、哺乳动物和人类),已知可对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发育、特别是生殖系统造成重大伤害。
这些问题已经足够严重的了,但是还有更严重的问题——我们过去完全不了解的、更新的问题。但是,转基因利益集团和技术专家集团,不肯像真正的科学家那样,去发现新问题、承认新问题,反而在确凿的事实面前扭转逻辑,坚持把传统的旧模式套用在新问题上,像陈君石院士那样,致使辩论久拖不决,甚至谬种流传。
2011年9月20日,中国南京大学张辰宇等专业团队发表的“微小核糖核酸”研究报告[1],给了我们提供了一个食品安全全新的启发概念---转基因技术产品即使“无毒”也可以有害;连毒性尚待确定的未知新蛋白质,都不属于这里所说的“无毒也可以有害”的全新范畴。
三、 mRNA“无毒”但可以有“害”
中国南京大学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大约可以这样概括:植物性食品(稻米)中独有的一类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分子量极小、性质很稳定,被实验证明能够通过消化道直接进入哺乳动物和人体、进入血液,迅速结合于目标器官的细胞,参与调控某种人体基因的表达,也就是参与了某种人体的生理过程。例如,大米中特有的一种微小核糖核酸,编号为MIR168a,在以大米为主食的人体血液中被发现,并以较高的浓度存在,它被发现为可迅速结合到肝脏细胞,其功能为调控低密度脂蛋白从血液中被清除的速度。这是一个前所未知的发现:在不同“界”(植物界,动物界)的生物之间,竟然有着生物信息的直接交流。另外,小分子蛋白质和酶类物质不能被消化成氨基酸,从根本上彻底颠覆了“转基因食品很安全”这个假设的全部理论基础。
植物中的微小核糖核酸与动物和人体的这种直接关联、生物体之间跨“界”的直接生物信息交流,很可能就是千万年以来,人类和作为食品的生物物种在基因水平上一直都保持着的生物信息交流,也是人类与作为食品的生物体共同进化、相互适应的一个科学证明,只是过去我们无法证明而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古老的经验判断,可能也会据此得到科学的解释。
但是,微小核糖核酸能够直接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这个发现,同时也把转基因生物武器的“发射”问题很轻易地解决了。基因武器的“弹头”,可以设想为针对靶标基因的特定的DNA序列(基因或基因组)。这个弹头DNA(基因片段)的设计,包括转录序列(转录出微小RNA),也包括启动子在内的其他基因结构部件。下一个问题是“发射”。要让某种RNA完成对靶基因的攻击任务,还必须要求这种RNA能够顺利地侵入靶基因所在的组织细胞。微小核糖核酸跨界起调控作用的发现,解决了基因武器的发射困难——用微小核糖核酸作为基因弹头的载体,植入或插入农作物,开发成食物农作物品种,推广种植商业化,给目标人群吃下去,就行了。在食品农作物上做这样的基因改造,在理论上和技术上已经没有任何困难——由于微小核糖核酸只需要十几到二十几个核苷酸,因此,不仅转录序列设计简单,人工合成也很容易。
现在,只要能实现这种转基因食品的引入、生产、投放(激活),引导目标消费者群体食用,一场不见硝烟的世界级基因战争可能就打完了。这同网络黑客攻击的“网鸡”激活机理之间,有着难以言传的异曲同工之妙。
转基因食品“无毒也可以有害”的道理,深藏在生命科学中。简单地说,如果细胞中出现了一段与某种正常的mRNA碱基排列顺序相反的一段单链的RNA(反义RNA),那么这段反义RNA就会按照碱基互补对接原则,与mRNA相互吸引而成为双链RNA[2]。这种变化,形象地说,相当于原来正常的mRNA被另外一段反义RNA“抱住”——在这里所需要的,仅仅是一段可以有效“抱住”目标人群的特定mRNA的微小核糖核酸。“抱住”的后果是:或者导致靶标mRNA的降解,或者阻止靶标mRNA进行“翻译”,结果都是导致不能完成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蛋白质的合成。
包含了这样的microRNA的转基因新技术产品食品,也许的确可以按照常规食品毒性的原则,“合理”地归入“无毒”一类,因为用基因工程完成的创新,确实没有造成任何有毒物质——即按照常规理解的、已知的内源性、外源性有毒物质,或者任何一种有毒有害物质,诚如陈君石院士所言。它仅仅造成了一种微小的“反向mRNA”,它的功能也不是直接产生任何明显的毒害,而是“抱住”目标人群体内的某种目标mRNA,使相应的某些功能不能表达,如造成发育迟缓、丧失生殖能力,等等。[3]这种技术的应用前景,既可以是制药,更可以是以食品、饲料为外形的生物武器——前景是非常可怕的。
四、全球行动中的生物技术
南京大学的研究报告发表后,虽然中国的生物科学界没有发出什么反响,可是全球生物科学界被震动了,并且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方向立即受到影响,甚至连生物技术巨头如孟山都公司的行动都被扭转了:
*“食物通过肠道微生物影响人体的健康或疾病——这个领域现在已是研究热点”。[4]
*南京大学的报告发表后仅3个月,德国巴斯夫公司就宣布,停止销售它在欧洲市场推广的唯一项目转基因土豆,并撤出欧洲市场;
*随后仅10天之内,美国孟山都公司也宣布,停止销售它投放在法国市场上的唯一一个转基因玉米品种MON810,撤出法国和欧洲市场。
至此,欧洲已经成功地排除了一切转基因农产品的商业生产和产品销售,仅剩一些科学研究项目还在进行。换句话说,转基因的“生物技术”商业化应用,在欧洲已经彻底失败、基本上被排除掉了。
但是,全球转基因生物技术寡头从来也没有打算过停止开发和销售转基因农产品,它们借助各种合法与非法的手段,始终把主攻方向对准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例如中国、印度和巴西等。
国际生物技术巨头公司10年来在经济上收益甚巨,然而与此同时,转基因主粮背后隐藏着的非常性技术应用、包括生物武器的杀伤力等问题,也引起了各国有良知的科学家和公共知识分子的忧虑,其中包括开发生物技术的美国欧洲国家。真正的科学家一直在大声疾呼。不幸的是,在几乎所有的国家、所有的地方,科学的真知灼见都被压制甚至封杀。这是因为,转基因食品即所谓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从始至终都被掌控在国际利益集团、生物技术巨头手中。
五、科学谬误将贻害全人类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还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行动问题:虽然科学研究中发生错误是正常的,也是应该接受的,但是如不能及时纠正错误,致使谬种流传,或者相关应用技术的开发走向“造福人类”的反面,那么“新技术”对人类社会可能的杀伤力,也许会超出任何人最大的想象力。原子能—核武器早已显示了这个深刻的悖论。生物技术可能具有比核武器更大的杀伤力,全球有识之士早就达到了这个共识。
面对转基因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问题,我们必须充分强调,科学技术的应用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的第一类风险——科学原理尚不完善时,相应的技术开发将危害人类社会[5]。在我国,转基因农业技术的开发、应用、管理,始终被以美国为首的跨国企业牵着鼻子,特别是我国的管理、监督、评价体系标准,完全听命于他人,对于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安全性评价,我国始终没有自已的规范和方法,控制转基因主粮技术产品的具体安全性问题,更是无从谈起。
对于13亿中国人而言,开发转基因主粮而在技术和标准上受制于他人,绝对不是中国人民的福音。例如,中国出口的大米玉米被发现含有转基因成分,多次被一些国家以含有不安全成份(转基因)而退货;足见中国大规模非法种植转基因作物,将要遭遇一个更严重的局面:被国际市场排斥。
转基因农产品作为食品,作为饲料,究竟有害无害,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闭眼不承认纠正了谬误之后的科学的主流科学家,如中科院院士陈君石者,如何能负起贻害中国13亿消费者的重大责任?
六、拿出勇气,行动起来
在目前难以遏制的中国转基因主粮商业化、转基因食品推广局势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巨大纰漏:转基因食品(例如转基因大豆)在中国大量销售食用了8年以上,它的食用安全性没有一丝一毫的保证。本人两次从农业部查阅与《进口安全证书》有关的材料,表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胆大包天,有法不依,不按规定做转基因农产品的独立检测,竟然用孟山都公司的广告做科学依据,用营养学实验冒充毒理学研究,这如何能保证我国13亿民众吃转基因食品还能保证安全?
保证主粮食品的安全,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和长远健康的底线。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唯一可行的合理选择,就是全国人民和政府,要拿出巨大的勇气,亡羊补牢-----向欧洲国家学习,停止转基因主粮的应用技术的投入与开发,停止进口没有任何安全保证的转基因大豆作为全国人民的食用油;中国必须在基本粮油生产上自力更生,生产出健康安全有保证的食品。
在目前,我们必须立即禁止转基因主粮和其他食品在任何虚假的安全性借口下上市——不是只禁一时,而是要禁久远,因为转基因技术安全使用的理论基础现在根本就不存在。
行动起来吧。
注[1] 见:http://chinese.eurekalert.org/zh/pub_releases/2011-09/aaft-wan091411.php ,另见:Exogenous plant MIR168a specifically targets mammalian LDLRAP1 evidence of cross-kingdom regulation by microRNA" http://t.cn/adN1lT
[2] RNA原本是单链的,变成双链就会失去功能,相当于被中和了。
[3] 本节关于基因武器发射机理的内容,主要来自易 里:“microRNA精确攻击基因武器呼之欲出”,见: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1109/264674.html。
[4] 【食物与健康】食物通过肠道微生物影响人体的健康或疾病?是的,这个领域现在已是研究热点:nature今年5月份关于肠道微生物分型(enterotype)的文章发表仅半年,引用已达65次,上月的science跟进了一篇,反响也比较热烈。微生物组、代谢组和免疫组一起上,比较过瘾啊。
[5] 科学技术应用对社会可造成的风险分三类:1. 科学原理不完善,导致相应的技术不能造福人类反而贻害人类;2. 技术项目实施所要求的管理,超出了人类社会已经达到的水平,导致项目失败,贻害社会;3. 科学技术成果直接被开发成武器,可大规模杀伤人类,违背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根本宗旨。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