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原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因病去世,享年85岁。他曾将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为中国公认的“天下第一村”。
华西村走的是集体经济道路,创造了中国农民的“共同富裕”神话。而吴仁宝就像一台“播种机”,他渴望着把“共同富裕”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农民的心里。
扛住压力,坚持不分田,走集体化道路
1961年10月,华西村成立,33岁的吴仁宝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带领华西村民制定出“十五年规划”,他带领村民战天斗地,只用了7年时间,就改变了华西村的贫穷落后面貌。华西村粮食亩产达1423斤,人均分配口粮590斤,走在中国农村的前列。
对吴仁宝来说,压力最大的应该是1980年。当时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华西村怎么办?华西每人只有半亩地,集体经济已十分壮大,为什么也要分呢?吴仁宝不知多吸了多少香烟,说出的话掷地有声:“人家分田是实事求是,我们不分同样是实事求是!”华西提出两句话:集体重工抓粮,个体修补种养经商。
30年后,在中宣部机关举办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会上,吴仁宝回首往事侃侃而谈:“如果为了要当先进,一定会去跟风,当年分田到户是先进,我们没有分,人家批评我思想僵化。接着,又要向种田大户集中了,我们没有种田大户,也不先进。后来又一村一品了,我们有五六百个品,还是不先进。如果为了先进而亦步亦趋,那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华西。”(《人民日报整版报道吴仁宝:吴仁宝求是》)
艰苦创业,成就“天下第一村”
经过50年的奋斗,华西村已经形成“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旅游业”五大产业,华西集团公司下属“双融一办、双融二办,冶金总公司、纺织品总公司、金融投资总公司、物流总公司、房产总公司、旅游总公司、五星大楼总公司、综合管理总公司”。这“两办”、八大公司总资产超过300亿元,年销售超500亿元;华西村自身可用资金超35亿元。
华西村民真是共同富裕了,家家户户的资产,在 “龙希大楼”建设之前,就已实现少则数百万元、多则数千万元。没有贫困户,没有暴发户,家家都是百万元以上的户。
他们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一村富了不算富,还要全乡富、全县富、全国富”。华西村除去带领周围20个村共同富裕外,还在黑龙江和宁夏各建了一个“华西村”,带动当地致富。二十多年间还为全国培训乡村干部近30万人次。
华西村被誉为富裕、幸福、文明、和谐的“天下第一村”,“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的确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张全景:社会主义富华西》)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随着华西村的做大做强,就免不了被置于放大镜和显微镜下。外界对吴仁宝的一些议论也时隐时现,其中不乏负面性的"揭秘"、"秘密"等抓人眼球极尽"爆料"之能事的字眼。其主要是集中在两个问题:为什么5个子女都身居要职?为什么新书记是儿子吴协恩?
事实上,吴仁宝4个儿子中,有3个是已经跳出“农门”,而被他硬拽回来的。小儿子吴协恩高中毕业后参军,1985年退伍回村,在铝制品厂跑供销,5年后担任厂长。1995年赴东北,带领创建“黑龙江华西村”。4年后回村创办宝昌公司,成为华西经济新的增长点,2002年担任华西集团公司总经理。2003年7月,75岁的吴仁宝表明退意,吴协恩当选为村党委书记。
当时,吴仁宝告诉记者:“他是以175票全票当选的,我批评了他,因为他也投了自己一票。但他的当选,至少可以确保华西稳定发展20年。”
吴协恩是吴仁宝的儿子,但也是在10岁时被送给人家做儿子的儿子!1974年夏天,一村民家有一儿两女,11岁的儿子不慎溺水而亡,夫妻俩痛不欲生,整日以泪洗面,吴仁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激烈的情感搏击,毅然决定将年龄相仿的小儿子送给那家做养子!(《人民日报整版报道吴仁宝:吴仁宝求是》)
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
早在“文革”前,苏南的社队企业一开始露头,中央有关部门在一份简报中就介绍了华西经验。毛主席看了这个报告以后批示,说这是“农村光明灿烂的希望”。邓小平同志1983年2月在视察苏州时,对华西的共同富裕之路给予充分肯定。1998年4月20日,江泽民同志视察华西村,高兴地称赞“华西人民幸福、幸福、真幸福!”2006年“七一”期间,吴仁宝赴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胡锦涛总书记握着吴仁宝的手勉励说:“你好!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贡献。谢谢你,谢谢!”2007年10月,吴仁宝赴京参加党的十七大。10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和江苏代表团一起审议十七大报告时,听了吴仁宝介绍这些年华西的新发展。胡锦涛总书记说,“好,我们为你鼓掌!”习近平同志2009年11月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汇报交流会”上,听了吴仁宝同志的介绍后,称赞说:“吴仁宝同志用生动的语言传播科学发展观,用成功的实践说明科学发展观。几十年来,华西村在吴仁宝同志带领下,说到做到,红旗不倒!”李源潮同志在江苏工作时曾多次到华西,给以关心、支持。 2005年12月22日,他还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学习吴仁宝》,动情地说:在吴仁宝同志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为民造福、共同富裕的理想境界;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归根到底,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在吴仁宝同志身上有两个朴实而鲜明的特点,一是他始终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谋利益,二是他始终自觉地走在发展进步的前列。正由于这两条,他经受了人民的检验、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检验,始终成为华西农民走向富裕进步的带头人,成为江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褪色的一面旗帜!2010年5月11日,源潮同志对华西取得的新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并题词:“华西,是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旗帜!仁宝同志,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与时俱进永攀高峰!”(《张全景:社会主义富华西》)
对比小岗村,华西村昭示重要意义
当下中国农村是由一个一个的村社构成的,村社共同体是农村社会建设和治理的基本的主体。宪法规定村民自治制度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基本制度。但这个村社自治的社会经济基础却十分薄弱。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专家李昌平指出:“问题在于实际上我们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发现已经有绝大多数(至少90%以上)的村社,其集体所有制已经名存实亡了,集体经济已经完全私有化,那么支撑这个村社共同体建设和自治的经济基础已经不存在。就像我们小岗村,你无论派多少个沈浩去,它就是不行。”相反,中国真正走得好的村社自治体都是集体化的村庄。2012年的村长论坛在山东临沂举行,有一千多个村长过去,都是集体经济好、村社共同体比较完整的村社。“他们是正儿八经在搞共同富裕和和谐社会,搞得很好,因为他们是‘四权’(共有的产权、财权、事权、治权)统一的村社共同体。”
因此李昌平建议,应该“再次学大寨,要从重建社会经济——集体经济做起”。而华西村的道路,就是中国农村破解三农困境走集体经济道路的极好样板。(《李昌平:再次学大寨,从集体经济做起》)
吴仁宝的精神永存
吴仁宝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党员干部的誓言。最重要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带领村民一道走共同富裕道路,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吴仁宝说:一个人要有信仰。我就信仰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一直没有动摇信仰,如果说我动摇了,也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我最满意、最看重的是“优秀共产党”这个奖励。他还说:“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
吴仁宝言行一致,坚定地实践共产党人的宗旨、诺言。几十年来,他得的“奖金”就超过亿元,但吴仁宝1分钱不留,统统交给集体;同时要求自己的子女,奖金要大部交公,自己只能拿零头。
吴仁宝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他从小过过苦日子,几十年来和华西群众一道从风里雨里奋斗过来,他自觉地把华西群众当成自己的父老、兄弟或晚生后辈,同时也把他们当作为共同目标奋斗的同志、战友。他说:“不怕群众不听我的话,就怕我自己不听群众的话。”“干部关心群众,群众就关心干部,我一不养狗,二不要保镖。全村群众都是我的保镖!“像吴仁宝同志这样,党群干群自然会团结一体、血肉相连。
而这一切,都源自吴仁宝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吴仁宝精神永存!
相关文章:
吴仁宝是一个具有中国农民典型特点的人,外圆内方,实事求是,他最擅长的就是用农民的思考和表达,把旁人看来对立的意识形态和政策方针都理顺了,并以此为指导在实践中赢得成功。至今我深刻地记得,当上世纪90年代全国乡镇企业全面改制后,特别是一部分改制后的企业不再顾及农民就业、农村行政和社区福利开支的时候,华西村却因为仍然坚持对所有村民的福利制度而大幅节省了现金开支,在宏观经济趋紧的形势下得到新的发展机会。
因此,华西村不仅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探索,也是一次对集体主义优越性的充分挖掘和成功诠释。
在华西村,对于吴仁宝来说,压力相当大的是1980年,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华西村怎么办?华西每人只有半亩地,集体经济已十分壮大,为什么要分呢?吴仁宝不知多吸了多少香烟,说出的话掷地有声:“人家分田是实事求是,我们不分同样是实事求是!”华西提出两句话:集体重工抓粮,个体修补种养经商。把全村800亩粮田由30名种田能手承包,绝大多数劳力转移到工业上,副业上通过专业承包,形成了千头猪、千头羊、万只禽的养殖规模,田里青青苗,坡上牛羊跑,院内鸡鸭叫,水中鱼儿跳,农副工全面兴旺。
于建嵘以前老大不喜欢大寨、华西、南街等村子,有一次我和他争论得很激烈,我要他去看了以后再批评人家。结果他就去了大寨,看了大寨和周围的村子,深受启发,觉得大寨的道路是对的。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去了南街,在南街待了五天,快走的时候让我跟南街联系,说要见王宏斌。我就跟王宏斌打电话,王宏斌就接见了于建嵘。于建嵘很感慨:“我们懂的王宏斌都懂,王宏斌懂的我们不懂。”过几天于建嵘跑到华西村去了,在华西村待了一个星期,跟我说要见吴协恩。见到吴协恩了,最后回来于建嵘就和我说,坚持集体所有制和发展集体经济,巩固村社共同体的主体性,是农村发展、建设和治理的一个选项。
在华西村五十周年村庆以来的数月内,关于“天下第一村”的报道、网文可谓是纷繁芜杂,有些报道绝少正面积极的描述,多是从消极阴暗的角度着眼,颇有妖魔化华西村的味道。有人说,吴氏家族掌控华西,老书记吴仁宝四个儿子可支配全村九成资金。事实上,华西村是坚持集体经济制度,其资产所有权属于全体村民!即便其高层多为吴氏家族,但要看这个家族是不是为了老百姓的幸福,是不是为老百姓服务,是不是让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吴仁宝说得好:“如果我是为个人,为家庭,我早就是亿万富翁了!”
凤凰网文《华西村真的是天堂吗》这样结尾:“华西村真的是天堂吗?我看不是,说它是地狱还不差不多。” 华西村这座“地狱”究竟是个什么景况呢?
这座“地狱”的建设的标准“三化三园”,即实现绿化、美化、净化,做到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
这座“地狱”社会和谐的衡量以“三无三多”为标准,即无赌博、无迷信活动、无重大刑事犯罪的“老三无”,无上访告状、无暗斗闹事、无法轮功练习者的“新三无”,以及尊老爱幼多、家庭和睦多、邻里相亲多的“三多”。
这座“地狱”人居环境改善标准,被明确为“三多三少”,即鸟多、花多、景多,蚊子少、苍蝇少、老鼠少。
197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关于“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报道
在毛主席、党中央亲切关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次规模很大、意义深远的重要会议——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胜利闭幕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新高潮正在到来。这个新高潮标志着,在党的领导下,亿万农民深入社会主义革命、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场新的伟大斗争开始了!
参加会议的三千七百多名代表,大多数是县委以上的领导同志。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曾经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出生入死,转战南北;在土地改革运动中,穿草鞋,挎背包,深入农村,访贫问苦,发动群众斗地主、分田地;接着,又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斗争中,带领亿万农民走上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金光大道。现在,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重要阶段,这就是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同时,到一九八○年要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
形势在不断发展,怎样使自己的思想紧紧跟上新的形势?
革命在步步深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以后,农村中这又一次伟大的革命群众运动?是站到它的前面,还是站在旁边,站在它的对面?
在会议闭幕前几天,各地代表们在小组会上热烈讨论的一个题目是:首先要解决对这个伟大革命运动的认识问题,态度问题。
许多县委书记从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和我们伟大祖国正处在一个重要历史发展时期的高度,来谈普及大寨县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他们说:普及大寨县是群众性的革命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努力站到群众运动的前头,领导群众,为尽快建成大寨县奋勇前进。
……
在离开北京的前夕,原江苏省江阴县华西大队的支部书记,现任江阴县委书记的吴仁宝同志,向江苏省的全体代表谈了他对规划的设想。华西大队真学大寨十一年,去年粮食亩产超一吨,今年可达二千五百斤。可是,怎样把江阴全县九十万人民都动员起来,把耕地都变成华西大队那样的高产稳产田呢?吴仁宝同志向自己提出了五项要求:一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毛主席制定的路线、政策、方针和工作方法;二是县委每年进行一次整风,要群众做到的,干部先要做到,要领导班子做到的,一、二把手先要做到;三是“没有要事不回城”,蹲好一个点,带好一个片,一年劳动一百天;四是百分之八十的力量用于抓农业,百分之八十的地方财力用于农业机械化,把各行各业纳入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五是继续抓好六十四个先进大队,同时帮助六个后进公社赶上来。除此以外,还要建立一万人的理论队伍,一万人的科学技术队伍。他还向全省代表讲了改土治水、作物品种布局、积肥造田、平整土地的规划。他把自己的蓝图,编成了一首诗:九十万人民心向党,七十万亩田成方,六万山地换新装,六万水面鱼满塘,五业发展六畜旺,社员人人喜洋洋。
吴仁宝同志的讲话,进一步激励了全省到会同志的革命热情,他们决心自力更生狠抓农业机械化,保证五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并且要做到:造得出,配得齐,买得起,修得快,管得好,用得广。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