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要做群众的先生,先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保持和群众的密切联系,相信和依靠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领导干部应有的修养和觉悟。就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言,能否虚心向群众请教,真诚倾听群众意见,真正对照问题反思整改、建章立制,不仅关系到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成效,更是对领导干部群众观念和党性修养的实际检验和具体考察,任何时候都不能等闲视之。
首先,要愿意“听”。“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领导干部要想深刻认识自身问题、全面了解工作得失,就得虚心向群众请教,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倾听过程中,既要有“听”的姿态,又要有“容”的胸襟。应清醒地认识到,群众的批评是用更高的标准要求我们,是对我们今后工作和作风的殷切期望,是真正的关心、爱护和支持,所以,我们应该闻过则喜。努力做到“三心”:诚心,不虚情假意;虚心,不自以为是;耐心,不闻过则怒。即使有些意见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也要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正确对待。
其次,要会“思”。“此理寻常岂不如,奈何人不反思之。”思考的过程,就是认识问题的过程,接受改造的过程。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建立在认真慎重的思考之上。群众所反映的意见,有深层次的,也有浅层次的;有抓住了问题本质的,也有片面性的;有客观正确的,也可能有与事实不符的。应该相信,大多数群众的意见是正确的、中肯的、善意的。对此,领导干部不能停留在虚心听取和就事论事上,还应主动举一反三,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处剖析原因。对于个别片面的甚至不正确的意见,也要很好地想一想:群众为什么会对自己产生这样的意见和看法、自己的工作哪些没有做到位、今后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等等。
最后,要真正“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说我们对群众的意见听了、思了,也认识到了,却拿不出改的具体行动来,那么,听得再认真,思得再深刻,又有何意义?当然,“改”有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敢于否定自我、以丑示众的勇气,可能会有一种痛失面子的感觉。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曾批评拒绝修改作品的作家:“要知道在大理石上刻出人脸来,无非是把这块石头上不是脸的地方剔掉罢了。”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一样,“剔”的过程中或有“脸面”丢失之感,但最终得到的却是群众的理解和拥护。因此,对于群众的意见建议,领导干部要有行动自觉,能改的马上改,一时改不了的,也要向群众作出解释,限期改正,真正让群众看到提意见建议或批评的效果。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