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吴连登合影(中红网红色图库)
毛主席在全国巡视中和身边工作人员与警员战士合影,前排蹲者右起第二人为吴连登。(中红网红色图库)
吴连登(左一)和毛主席侄子毛远新(中),毛主席侄女毛小青(右一)等在河南参观南水北调工程。(中红网江山摄)
吴连登(右)和毛主席侄女毛小青(左)在一起。(中红网江山摄)
吴连登(左一)和毛主席身边其他工作人员在毛主席纪念堂。(中红网江山摄)
吴连登夫妇在参观(中红网江山摄)
吴连登在一次纪念活动上向大家讲述毛主席的故事。(中红网红色图库)
吴连登书法。(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红网北京2014年1月7日电(红笔杆)由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开展评选的“2013感动人物”活动中,毛主席生活管理员吴连登等十人榜上有名。
北京《人物周刊》编辑部的按语说:2013年,对于《人物》周刊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我们长大了,经了10年的风雨、荆棘和磨砺,我们感谢伴我们走过10年的读者、和感动我们的数千之众的各界精英老师,我们更期待新朋友走进《人物》周刊这个“家”,您尽可以在“家”里品味过往,感悟人生,分享得失。自2014年第1期开始,今后我们每年都会在这个日子评选出感动《人物》的人物,以飨读者,并献上我们的敬意。
接着,《人物周刊》刊登了对各位“感动人物”的专访,第一篇就是本报记者夯石(张琳)采写的题为“毛主席生活管理员吴连登 我们不能给主席丢脸”的报道,全文如下:
2013年12月26日,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的日子。其实,从2013年年初开始,全国各地或自发或有组织的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就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我有幸参加过几次,如: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主办的规模盛大的纪念活动,还有《人物》周刊的老朋友、电视剧《毛岸英》制片人邹小提女士出品的话剧《毛泽东和他的长子》,等等。2013年清明节前夕,同样是怀着对毛主席的无比崇敬和怀念之情,我采访了陪伴毛主席度过最后12年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老师。人称“毛主席管家”的吴连登,是江苏盐城人,1942年出生,种过田,务过工,当过服务员,1964年,22岁的吴连登被毛泽东请去管理家务。
4月19日上午,细雨霏霏。我如约到吴连登老师家翻拍照片,细心的吴老师提前骑自行车到几百米外的路口等我……吴连登的家异常简朴、狭小,没有几件像样的电器和家具,而布满房间的是各种尺寸的毛主席塑像、照片,还有相关的纪念品……吴连登抱着一本又一本相册,一张又一张地指给我看。相册一尘不染,每张照片都诉说着他对毛主席的想念,他指着一张照片说,“这是主席最后一次和我们合影,你看他的腿,瘦得——”吴连登哽咽了,转过头去,我看到照片中的毛主席几乎只剩下一把骨头,吴连登感慨地说:“他老人家一辈子为人民服务,自己身后没有财产,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我们这些身边工作人员都像他的孩子一样,可以说日日聆听他的教诲,亲眼见证了他的操劳……我们在物质方面都很知足,教育子女也是凡事靠自己的双手。”
对吴连登来说,这些相册里的照片并不是尘封起的历史,而是刚刚过去的昨天,正在经历的今天……“老实说,我对主席比对父母的感情还要深。我父亲去世时,我都没有回去,就是怕主席知道了,分散他的精力。因为主席的健康和安全,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完成好。关于主席,我们这些朝夕相处的人讲话,不会有什么艺术加工,我们就是想还原真实的主席。中国人民过上现在的日子,可以说是托了他老人家的福,而主席更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的心,永远想着人民,做事,永远为了人民。这是毛主席的伟大之处。主席经常跟我们说:所有要求别人做到的事,都要从我开始,在北京,我是北京市民,在中国,我是中国公民。老人家一生勤奋,勤俭,勤政、廉政,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他每天工作长达20个小时,最多时连续几天工作,根本不睡觉,一看到主席考虑问题,不吃不喝,就是我们心最疼的时候。他每天粗茶淡饭,工作时间是常人的两三倍,他活了八十几岁,实际上是很长寿的,因为他天天透支自己,不像有的人白活一生。看到老百姓受苦,他流泪,看到电影中的战争场面,他也流泪,主席想到那些曾和他一起战斗的英烈们,其中也包括牺牲的亲人。人民会永远怀念他,因为他把历史看透了、研究透了,他读书、研究历史,是为了这个民族为了这个国家,主席总结了,没有一个朝代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我注意到吴连登珍藏的相册里有一类照片,是他在毛主席办公、居住乃至散步甚至停留过的地方照的,还有一类照片是主席的个人生活用品,包括穿过的衣服、鞋子,用过的茶杯、烟缸、蒲扇,我想也许是睹物思人,也许是给自己心里留下主席不曾离开的证据。
吴连登说:“主席离开我们37年了,但人民依然那么崇敬他、怀念他。你看,无论春夏秋冬,纪念堂开放的时候,门前都有长长的队伍,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捧着鲜花,等着看看他老人家。我们这些身边工作人员和家属,每到清明节,每年9月9日——主席的忌日,还有12月26日——主席的诞辰,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去纪念堂看老人家,平时还以不同形式纪念他,我家里有许多主席的著作,他的塑像,过年过节,我要在他的塑像前点支烟,做一碗红烧肉,放在那里,表示哀思。”
几年前,我采访过毛岸英烈士生前妻子刘松林老师,也采访过曾经见过毛主席的一些老艺术家和老同志,主席的勤俭和情义是所有人念念不忘的,对于这一点,吴连登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他曾与主席朝夕相伴度过了最后12年,“主席一生倡导勤俭节约,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关注小事小节、从自己做起,比如主席爱抽烟,正常情况下一天要两包多烟,彻夜开会时就更多,主席用火柴,总是从中间向一边划,他心里有数,用完一半,磷没了,再用另一半,有时我们看火柴没了就把火柴盒扔掉,主席发现后问我们怎么老是新火柴,那个旧火柴皮呢?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旧火柴皮再利用上。我们就找北京火柴厂,买火柴头,旧火柴皮再刷上磷水,接着用。有时候晚上跟主席外出,主席会突然想起来,叫我回去把灯关上。主席常说,中国这么大,不缺我毛泽东一人一家的吃喝用度,可如果我不检点,随便吃了、用了、拿了国家和人民的,那部长、省长、市长、县长们又会怎样?国家还有办法治理吗?我第一次看到主席家的仓库,心都流泪了,仓库里一共有六个木质柜子,主席占了三个,江青两个,还有一个柜子是毛岸英的遗物,其中有几大包袱——旧毛巾、旧布头、旧毛线,都是补衣服、补毛巾被、补袜子用的,还有新中国成立前从西柏坡带回来的大棉袄等,都在仓库里放着。”
吴连登说主席对人民的情义胜过对他的家人:“主席对人民的感情不是一般的、泛泛的,这也是人民爱戴毛主席的原因。我给你讲个事情,你就明白主席和人民是性命之交、是患难之交!我们成立了一个毛泽东纪念馆联谊会,全国有72家毛泽东纪念馆,都是当年毛主席足迹到的地方,我们现在也沿着主席的足迹走一走。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离不开毛主席,可以说是毛主席靠两条腿带领穷人们走出来的天下。到了福建我们才知道,毛主席曾9次到福建,都是靠两条腿。最危险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去福建,他病了,走不了路,住在一个农民家里,国民党知道后就派军队围剿,房东是哥俩,劝毛主席赶快走,主席说我走不了路,哥俩说有一个山洞,我们小时候在那儿玩捉迷藏,别人找不到的,我们背着你。主席答应了,让他们把他的鞋倒过来穿,迷惑敌人。哥俩把主席背到那个山洞,路挺远的,他们把蜘蛛网扒开,将主席放进山洞后,再把蜘蛛网小心地拉回去,主席这才躲过了一劫。1952年国庆,毛主席特意把他们请到天安门观礼。这都是当地纪念馆的同志讲的。毛主席还曾8次去安源,这也是有记载的。还有个事也能说明这一点,毛主席经常到群众中去,叶帅担心他的安全,就跟汪东兴说,给主席做一套防弹服。汪东兴说不要做了,会挨批的。叶帅说我做了你就送去。毛主席那天正在看书,看见汪东兴拿着东西,就说你给我送什么礼来了,一听是防弹服,主席就把书给扔了,你说什么?防弹服?哪有共产党的领导人怕人民的?你们要怕人民,你们拿去穿,我毛泽东不穿!坏人想搞我毛泽东,他搞不了,他也不敢,人民不会伤害我的!对这一点,他非常自信。粮票、布票、油票、线票,购货本,主席都有,和老百姓一样。困难时期,营养跟不上,全身浮肿,还开玩笑说:你们看,我都长胖了。汪东兴和我们商量,主席老这样,可不行,就做了一碗肉端上去,主席生气地说:我还吃肉,你们吃去!一个战士从老家带回黑窝窝头,主席一边吃一边流泪,主席7个月不吃肉,勒紧裤带,和全国人民一道,还苏联的钱。”
1976年9月,吴连登将毛泽东主席的遗体护送到人民大会堂供人民瞻仰时,在这位老人的身后,除有几套毛式中山服、剩下500多元生活费外(后来这几百元钱也作为文物收藏了),不论在在国内银行还是在国外银行,没有一个存折,也没有一分钱的存款;既没有一套高档服装,没有一件金银珠宝,也没有给子女留下一分钱、一间房、一垄地等任何物质遗产;在这位老人的身后,只有他终生酷爱痴迷的十万册书籍!只有海内外出版他的著作所付、归中办特会室管理的稿酬120多万元……这就是领导了近10亿人口、时间长达27年的人民共和国领袖的全部家当!
两次采访吴连登,两次感受到主席的言教身教对他一生的深刻影响,这也是笔者采访过的许多近距离接触过主席的人身上所共有的特点:俭朴、平易、自敛。近些年,吴连登经常陪同李敏、李讷出席全国各地的纪念活动,无论到哪儿都是住最普通的宾馆、吃最普通的饭,匆匆来去,从不给任何人添麻烦。吴连登说:“我们何其渺小,我们是沐浴在伟人的光辉之下,我们没有一点可特殊的地方,我们不能给主席丢脸!”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