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摘自新华每日电讯的报导《中国早有“大飞机”——运十飞机的研制历程》(《江南晚报》2010年12月10日B7版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0-11/26/c_13622890.htm ),让人对中国大飞机耿耿于怀,从与世界相差两年到落后三十年,从中国“运十”大飞机试飞成功到封存三十年,是谁害了“运十”飞机,我们用了三十年的惨痛教训擦亮了自己的眼睛,是中国的洋奴葬送了“运十”大飞机。
研制“运十”飞机的项目启动于1970年8月,也被称为“708工程”,并由中央直接指挥,投资5.377亿元人民币。1978年11月23日“运十”飞机成功试飞。从历史看,大飞机项目启动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上天后的几个月,又恰逢“文革”中期,这是一个被中国精英们称为“鄙视”科技和知识的年代,经济到了崩溃边缘的“动乱年代”。从经济上讲,在当时经济条件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拿出这么多的钱,可以看到中央政府对这一项目的重视。从国际环境看,西方国家大飞机项目已启动了两年之久,恰正值中苏严重对立,台海对抗。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复杂的环境下,中央政府从战略角度出发,还是花巨资投入大飞机项目,并只用了八年的时间,经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了大飞机的试飞成功。
但是,1985年,“运十”飞机停飞了,这时中国对外开放的时间正相当于“运十”研制的时间,这正是中国精英们看来“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亮”的时代,这正是中国精英向西方敞开胸怀跪求引进外资的年代,这更是中国精英心急火燎照搬西方“市场”的年代。此时停飞“运十”飞机,其意义非同一般。如该文所说是被“误读”为“文革产物”、“四人帮项目”。难道这真是被误读了吗?其实中国精英们真正的目的,就是要用彻底否定文革期间的所有成就,以与文革划清界线,目的就是为日后迎接洋大人的驾临作准备,用实际行动向洋大人证明自己是忠实的奴才。
实事也是这样做的,当“运十”飞机试飞成功不就,中国的洋奴就急着与美国麦道公司开始长达五年之久的合作谈判。他们说运十飞机怎样的不好,可就是不给“运十”飞机翱翔的机会,用“组装25架麦道82飞机”埋葬了中国“运十”飞机,他们帮着洋大人把中国的大飞机扼杀在了摇篮里。有人为停飞“运十”辩护,说了不少“不得不坚决反对‘大飞机’”的理由(http://www.chinagb.org/Subject/BigPlane/article.asp?aid=950)(以下简称《不》)。
《不》文借毛主席周总理批准买进成套石化设备来否定“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实质就是要否定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科技人员已经取得的重大成果,扼杀中国工人阶级不畏困难艰险,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和大干社会主义的昂扬热情,为精英向洋大人跪求飞机制造技术、引进外国资本寻找借口。中国人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也善于向人学习,但事实是十年合作竹蓝打水一场空,三十年的教训是:中国没有的洋人不卖,中国有的,洋人贱卖,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产业的主导权掌握在外企手中、产品的定价权被洋人所控制,最终是被洋人牵着鼻子,只能庇颠庇颠跟在洋大人后面闻洋庇,替洋大人擦洋庇股,捡洋屎。六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伟大成就都是靠自力更生研制出来的,特别是在别人的封锁和禁运中更激发了中国人的创造激情和坚强斗志。《不》文怀疑“比如那个3000万的实验费,花掉之后就一定能达到投产机型的状态了么?”,于是断定“‘运十’项目本身就是一个‘无底洞’”。因为没有“一定”的把握就不该上,按此观点,我不知道有没有把握从月亮上取回资源宝贝,这“嫦娥工程”是不是“无底洞”,是不是也将被下马?作为国家的技术战略储备,难道这都不该上吗?即便“运十”存在很多问题,或者是很大问题,它也是离成功近在咫尺,“运十”是不是个“无底洞”?今天研制大飞机的资金高达2000亿元之巨,(http://www.jibi.net/News/juns/8_57_14_646.html)与五亿多元比,堵这个有底的洞可真是慷慨的!《不》文说:“ 198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开始明白银行的钱不能乱动了,开始知道,银行不是政府的印钞机这个道理了。”为了引进所为的技术,精英们花了多少巨资买了洋人的“洋淘汰”、“洋垃圾”,甚至在合资后最终把自己的技术、工厂拱手献给了洋大人,自己沦为洋人们的真正奴才。说近的,那与麦道合作最终血本无归的钱难道就只是印钞机印出来的吗?《不》文认为:“运十”是个“高危项目”,请问哪款飞机不是高危项目,中国的歼八、歼十不都是高危项目吗,要不怎么会有试飞员为之殉职能?
如今,我国大飞机在落后别人三十年之久又重新启动了,这是基于经济和国防的发展需要,也是被国际竞争所逼出来的国家需要。《不》文反对“全国一盘棋”的办法,认为这是在在计划经济下的说法,主张“面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全国一盘棋”有什么错,难道要让全国像散落的“棋子”才合乎心意?计划经济不可吗?今天可在用计划经济手段为市场经济擦庇股,为经济危机来灭火。反对造大飞机的另一个理由是《不》文武断地从股市看出来的,因为股市不缺资金,“中国的飞机制造业既没有本事吸引这些资金来拓展自己的宏图大业,也没有想法,更没有压力。这个行业里面的人,太习惯也太安逸于国家的呵护了。”这是对中国航空航天人极大的污辱,从过去的“两弹一星”,到今天的探月工程、神州飞船、新型战机等,无不凝聚了中国航天航空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敢于进取的精神与汗水。很显然,《不》文的字里行间就是希望中国的大飞机不要自己独搞,中国的核心技术不要自己独享,要让人家再来插一脚,不说用意为何,就“市场”而言,是不是中国大飞机的救世主和归宿呢?大飞机的建造,将为国家在战略上储备了科技和人才资源,为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发展的战略空间,“运十”的沉浮,是用事实给中国洋奴走市场化的一记响亮耳光。中国造原子弹不是为了市场的需要,也不是为了赚钱的需要;中国高速列车的发展也走过市场化和中外合资的历程,事实是靠我们自己建造的才最好,是我们自己造的最便宜,“运十”上马也是如此。在中国真正属于自己的大飞机翱翔蓝天的时候,将为中国人节省无数被资本主义国家讹诈的血汗钱,从而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技术禁运。
因此,中国“运十”大飞机的研制历程,是中国发展命运的缩影,通过“运十”的这个历程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洋奴是中国发展误国的祸根,洋奴买办更是卖国的急先锋,是引向亡国的民族罪人;靠别人不如靠自己,靠资本主义更是引狼入室,只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才是国家和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只有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拓展空间。
中国早有“大飞机”,命运令人扼腕叹
2010年11月26日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4版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0-11/26/c_13622890.htm
▲1980年9月26日,“运十”首次试飞成功。
新华社资料图片
冯亦珍
今年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首架大飞机“运十”首飞的30周年。
9月26日,“运十”首飞30周年纪念会在大场机场会议室低调举行。参加者是当年参与设计、制造的技术人员以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关方面负责人等共五六十人。原先安排纪念活动的一项内容是在“运十”飞机前拍照留念。但是,当天大雨滂沱,人们只能在淌着不尽雨水的窗前,远眺静卧的“运十”飞机。往事如烟,尘封的历史在这一刻被唤醒。
“运十”首飞:“就像大个子打篮球一样”
1980年9月26日,对航空业界来说,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一架取名为“运十”的国产大飞机,在这一天飞上蓝天。
上午,天气多云转阴,在浓云的罅缝里偶尔透出一线阳光。现场的一切显得过于静寂、凝重——由于“运十”飞机从立项至研发,一直充满争议。因此,“运十”的试飞显得非常的低调。当时还有“三不”的规定,不准见报,不准广播,不准上电视。在现场,甚至罕有记者出现。
9时许,“运十”在牵引车的拖曳下,出了机库。数百人的凝视中,试飞机长王金大带领机组人员共6人登上飞机,关上舱门。他们驾驶这架饰有五星红旗和“Y-10”航徽的飞机,在上海大场机场,飞机轰鸣、滑行、加速、离地,直刺蓝天。这是“运十”飞机的首次本场飞行。飞机在空中飞行了约20分钟后,安全返回,降落在大场机场。
当年45岁的试飞机长王金大是我国民航界的优秀飞行员,他原是民航上海管理局飞行大队的飞行员,后来调往北京局。这位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当上飞行员的机长,安全飞行小时已达8000小时。在登上飞机的那一刻,王金大的眼睛就有些湿润:这位共和国的早期飞行员一直盼望能驾驶国产的飞机。在首飞结束后,他动情地说“这太令人兴奋了,我终于驾驶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研发的飞机”。而私下谈起这架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架起飞重量超过100吨的大飞机时,王金大有个比喻——“就像大个子打篮球一样”:“一般大个子行动好像欠灵活,但是你看篮球比赛场上的运动员,个个都是个子高大,动作却是十分灵活。‘运十’在空中,就像篮球场上的运动员那样,这么大一架飞机,飞行起来却是生龙活虎!”
本地试飞后,“运十”又进行了转场飞行,从上海飞往其他省市。首次飞往北京时,在客舱内,参与试飞的人员感觉都很好,飞行平稳,“与国外引进的飞机并没有明显差别”。
在4年多时间里,“运十”试飞起落130架次、飞行170个小时,从上海飞往北京、成都、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昆明等地,飞了拉萨七次,都没有发生过问题。在试飞期间,正逢西藏受灾,需要运送大批物资,“运十”还受委托往拉萨运送救灾品,天天载重起飞,连续运转。4年时间里,“运十”从南飞到北,从沿海城市飞到世界屋脊。试航的航线从东西南北几乎覆盖了我国陆上的领土。“运十”受了气象、海拔、严冬、酷暑的考验。
激辩声中的踟蹰前行
“运十”飞机于1970年8月以(国发)77号文件下达研制任务,初期曾以任务下达的年月为标志,称为“708”工程(即70年8月)。“运十”的设计方案经过全国专家会议评审。由中央直接指挥协调,各部委、军队及全国21个省市的262个单位参与研制。“708”工程耗资约3.5亿元,连同在制品等的投入,费用为5.377亿元人民币。
然而,“运十”飞机的设计、研制过程正处于文革期间,研究、开发、创新,不仅受到当时经济实力和物质条件的限制,更遇到思想理念的碰撞。“运十”的研制是采用苏联技术体系,还是采用世界通用的英美技术体系,就是争议的焦点之一。当时,中苏关系已疏远和对立。但中国尚未开放,我国航空工业受前苏联的影响很大,军用机和民航机大都是苏制飞机。我国使用的技术标准大都是前苏联的,与世界通行的民用飞机的“适航标准”相比较,苏联的体制产生的产品大多有傻、大、黑、粗的毛病。为此,“运十”在研制工程中将按世界通行的英美适航标准来作为设计规范。这将使运十在技术上更先进,并使安全性得到更大的保证。这种技术路线的转轨上报国家后得到批准。但在航空工业内部却因为因袭的思想惯性,而长期得不到赞同,并常遭到误解和反对。
处在“文革”期间,知识、科研,受到鄙视。几乎每个运动都会被波及,“运十”设计人员稍有不慎,就被批右倾、被称为“资产阶级堡垒”等。被贴大字报、小字报也屡见不鲜。造飞机是项科学的、严谨的工程,但有些人习惯以运动方式组织生产,动不动就想搞敲锣打鼓,搞大轰大嗡,这些都被制止了。但在讲斗争哲学的年代,“运十”的这些争议被渲染、扩散。当时被四人帮统治的上海市委特地组织宣传班子排演了一部话剧名为《顶风飞》,影射和攻击“运十”的科研人员。
“运十”的研发环境也是因陋就简:办公室不够,设计人员就在食堂办公,一到开饭时,便要把图纸收起。上海的夏天,极其闷热,没有风扇、没有空调,工程师们怕汗水滴在图纸上,一直小心翼翼,不停地擦汗。地处沪郊,蚊虫叮咬得厉害,大家把报纸裹在腿上、手臂上,抵挡叮咬。办公桌不够,包装箱就当办公桌。瞄准世界先进技术,在30年前,他们就采用计算机进行设计。没有大型计算机,就到上海计算中心去运算,为了不妨碍计算中心的工作,设计人员都安排在午夜至凌晨在进行运算。就在这样的困难条件下,时任“运十”飞机副总设计师的程不时等设计人员,自编了138个解决设计问题的程序,在“运十”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程不时晚上伏在木箱上编程序,还编写了关于飞机设计的计算机软件的理论书籍,有的被大学选作教材,使用达10余年,并被推广到航空航天系统。
第一架飞机1978年研制完成,已是粉碎“四人帮”以后。设计人员对飞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分类检测,对试制出的试验样机查出了2000多个加工问题,进行了整改。1978年11月23日,“运十”在西安进行静力试验和全机破坏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实验结果与设计精确吻合。“运十”还先后在西安、哈尔滨等地做了八个风洞试验,也全部达到设计规范。
“运十”在1970年立项,仅比欧洲“空中客车”晚两年上马。“运十”的各项技术水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少数能建造大飞机的国家之一。纵观全球旅客飞机的发展,直到21世纪,航空专家仍认为:“运十”布局合理,技术选择正确。
严重误读遭停飞,如今期待再出发
试飞成功令人欢欣鼓舞。然而,1985年,“运十”飞机停飞。成吨的材料、图纸被封存,“运十”静卧在大场机场的草坪上,已有20多年。这是为之奋斗的设计研制人员、试飞人员以及工人心中永远的痛。究其原因,有老专家认为:“运十”因为诞生于特殊的年代,下马缘于被严重误读——“运十”的立项、研制,时间上与“文革”重合,因此被贴上“四人帮项目”“文革产物”等政治标签……“运十”在起飞后再被搁置,这30年,是世界民航业大发展时期,中国与世界航空业的差距被拉大。
从1980年至今30年,中国民航运输业突飞猛进:到2009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达到2.3亿人次,中国民航全行业去年完成运输总周转量和货邮运输量为为427.1亿吨公里和445.5万吨。截至2009年底,我国民航拥有1417架飞机。“运十”飞机的一名设计人员曾经请在银行工作的女儿算了一笔账,这30年,中国民航用于购买飞机的钱,以百元面值的新票堆积,据测算,钞票的高度,相当于400幢上海金茂大厦的高度。有13亿人口的中国,太需要自己的大飞机了。
中国人的飞天之梦在2006年初又被点燃:2006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中国要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大型飞机研制项目。
“运十”的设计研究人员在“运十”停飞之后,都常会说,“一切归零”。这是他们内心的无奈和痛苦的表达。但是,“运十”没有归零。新的大飞机项目将在“运十”的基础上发展,将站在老一辈设计研制人员的肩膀上前行。如今,中国的大客机计划已步入实质性启动阶段。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国产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不久前透露,国产大飞机将于今年底完成设计方案,将比国外同类型飞机内部空间更大、座位更宽更舒适,直接使用成本低,我国还将制造专门针对西藏等高原地区的国产大飞机。根据目前的计划,国产大飞机拟在2014年首飞、2016年交付航线。据悉,用于大飞机项目的投入将达2000亿元。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