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语:商场如战场。俗语不俗,其实很有道理的。市场竞争,残酷无情,失败就破产,其凄惨可能甚于战败。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到企业背后各民族国家的经济、安全利益,也可以说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日前有媒体报道,中国政府已经下令国有企业禁止与美国咨询机构发生业务关系。这则消息至今尚未得到有关方面的证实,但考虑到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围堵日亟;新华社播发《美国全球监听行动纪录》,指美国针对中国的窃密行动触目惊心,包括把中国领导人和国有企业列为目标等。
美国对中国窃密,这一消息并非空穴来风。而如果真有这样的禁令,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国企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都是好事。
从国企发展角度看,随着近10年来国企“做优做大做强”战略的实施,中国国企已经成为美国跨国公司的强劲对手,引起美国高度警惕。相较国内业界在这个问题上的天真烂漫,美国业界的认识倒是极为清醒冷峻。早在2011年5月中美战略会谈前夕,美国一些国会议员就宣称将注意力集中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是“危险的”,中国国有企业才是美国的“最大威胁”。美国商会主席狄安华也曾直言不讳地说,中国许多国有企业的规模已经大到可以在海外扩张,不仅能够在中国国内,而且在海外业务中都可以从美国和其他外国公司手中夺得项目,特别是在电动轿车、清洁能源和高速铁路等一系列领域,对美国公司形成了极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很显然,在美国已将中国国企视为“最大威胁”的情况下,国企向美国咨询企业敞开大门,这简直等于在战场上向敌手“单向透明”。近年来,一般央企在收购国际企业、矿产、金融公司时,通常都要找好几个美国咨询公司做咨询,结果却是屡遭败绩,也证实了人们的这种担心并非杯弓蛇影。比如中铝收购力拓,雇了四家美国咨询公司,每家支付几千万元人民币咨询费,结果还是没有成功。中国平安在进行咨询后收购欧洲富通公司也惨遭失败,并且损失了100多亿元人民币。中国航空业与高盛赌燃油,由于高盛暗地里是国际石油期货的的牵头炒作机构,结果也落入陷阱。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由于中国国企不仅是中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杠杆,是中国国防和军事工业的主要支柱,如果在寻求咨询的过程中受到美国公司的蓄意误导,或者将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信息泄露出去,那后果就更不堪设想。
也许有人会担心,没有美国的咨询公司,国企的国际化问题怎么解决?但一个简单的事实是,这些年来,国企利用美国咨询公司也没有促进国际化。国企的国际化,一方面要更多地依靠中国自己的咨询公司,另一方面还是要靠在国际竞争的实战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著名经济学家杨斌曾经推荐过一本名为《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的书。这本书的约翰·珀金斯依据亲身经历,披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密操控国际咨询公司,蓄意误导其他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政策,以满足美国自身利益的大量事实。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国企中断和美国咨询公司的关系,很可能是远离经济杀手的正确选择。(原载《国企》)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