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时,中国经济经历了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这种增长是对外贸易和投资的结果,它导致了能源和原材料的大量消耗。中国变为“世界工厂”,但其制造业结构建立在不断增加和挥霍性的能源利用之上,因为与全球平均值相比,中国生产出每一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需要用去3倍或更多的能源。1
令人震惊的是,“仅在十年时间里,中国就由一个石油输出国转变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输入国,每天燃烧630万桶石油。”1“中国的巨大需求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和原材料成本呼啸而上的主要因素之一。从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世界能源价格指数上升了170%,世界金属价格指数提高了189%。”2
遗憾的是,这种疯狂的能源消费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它必然导致物价居高不下、供给不足以及与美国的能源竞争,美国早就指责中国“锁定”世界能源供应,加速了环境退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环境退化越发严重,其时,中国决策者向国外派遣代表团,学习发达国家是如何实现其经济发展的。结果,中国采纳和效仿了基于“外延式发展、私有汽车和高能耗”的美国经济模式。3于是,以汽车制造业作为中国国家发展支柱行业的决定得到了认可。3
结果,仅仅过了20年时间,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制造业国家,中国许多城市的“交通趋于瘫痪,市民们因为汽车尾气而窒息。”3更扰乱人心的是,至2010年,中国交通工具的数量将由3300万辆增加到1.3亿辆。3
从而,消费主义意指与物质占有和消费相联系的个人幸福,如今成为一个曾经主张平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日常议程。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中,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就发生过度消费和炫耀性消费的现象。炫耀性消费“是一种专用术语,用于描述以显示收入或财富为主要目的,在商品和服务上实施无节制的消费”。5不幸的是,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根据人均计算,自然资源又有限的国家,消费型社会在中国的推广,将对环境退化、贫困,甚至可能对饥饿带来巨大的影响。4
结果,由于以贸易作为经济发展动力而出口自然资源,同时宣扬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仅仅在25年后,中国大地就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失去了四分之三的森林,其排放的二氧化硫不仅在中国产生了酸雨,而且还扩散到朝鲜和日本。过度捕捞和农业废弃物造成了大量物种的毁灭。3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还可能导致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无法预计的后果。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6个城市都在中国,而汽车则是城市空气污染的最主要因素。3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估,中国生态系统的破坏成本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9%。7中国的河流受到污染,因为每年有上亿吨污水和工业垃圾倾倒其中,清洁水的短缺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7此外,据估计,在中国,每年有30万人口因为空气污染而死亡。“中国主要河流沿岸的全部居民区上报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癌症、肿瘤、生长萎缩、自然流产和智力低下现象,这是因为土壤和水的高度污染。”11
中国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昔日经历并无多大不同之处,美国“人口不到世界总人口的6%,却消费着超过40%的世界自然资源”。6
美国人对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的疯狂消费,将其置于中国的直接对立面。作为一个新兴国家,中国由于沿用美国的发展模式,对能源具有巨大的需求。许多美国人因汽油价格的升高而指责中国,但他们如此健忘:通过出口消费产品,中国实际上在向美国出口能源。因此,中国从全世界获得的石油供给,大部分是用来为美国市场服务,用于美国人的消费。
一直以来,美国将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的开发视为其国家利益,将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视为其私人保护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总统加强了与沙特国王阿齐兹(Abdul Aziz)的友好关系,阿齐兹“1943年从罗斯福那里获得一项史无前例的租借协议,该协议是确保沙特在战后善待美国的石油利益的一种表示。”8
另一方面,中国并没有与世界顶级石油生产者之间建立能源关系,直至1999年,两国领导人才签订了一项石油合作协议。至2002年,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的主要原油供应商,两年后,一家中国公司获准开发沙特的天然气田之一。9中国在中东的能源投资总体上获得了充分的认可,因为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均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商业关系。中国与伊朗的关系已经成为华盛顿关注的焦点。
伊朗是被小布什总统称为“邪恶轴心”的三个国家之一,也是中东的主要石油输出国之一。在华盛顿看来,若伊朗这样的国家不向西方国家供应石油的话,结果将是能源成本更高、通货膨胀更高和经济发展减速。中国也会因为获得美国不能得到的石油供应而受益良多。为此,华盛顿批评中国与伊朗之间的能源关系,因为“一种重商主义战略导致了中国与这样的政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他们败坏了中国的声誉,让其他国家质疑其意图。”10
由于中国公司与伊朗公司签订一系列石油和天然气交易协议,随着这些协议的发布,中美关系进一步紧张化。据预测,在接下来的25年里,中国在伊朗石油工业上的总投资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9
2008年2月27日,美国国务院提出,中国国家石油公司与伊朗签订的160亿美元的天然气协议可能违反了美国颁布的法律。从而,就与过去经常发生的一样,美国国内法被单方面地应用于其他国家的国际商务,这不仅涉及中国的能源安全事务,而且牵涉到中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主权问题。14
除了伊朗之外,美国与中国还在非洲展开能源竞争,1999年,一家中国石油公司在苏丹南部的达尔富尔地区成功地开发了被雪佛龙放弃的一块油田。为了保护其地缘政治利益,五角大楼开始向驻扎在邻国乍得的反政府组织提供现代化武器,为部落冲突推波助澜。实际上,美国人应当为达尔富尔的流血冲突负责。反政府组织的主战部队在美国乔治亚州的本宁堡接受了美国特种部队学校的培训。从而,华盛顿将自己置身于该国国内冲突,这场冲突已造成数万人的死亡和数百万的难民。12
然而,在达尔富尔冲突中,中国因其与苏丹政府的石油联系而成为谴责对象,“近几个星期,好莱坞的重量级人物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米亚·法罗(Mia Farrow)、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纷纷出来批评中国政府没有对达尔富尔人民的呼吁作出回应,并将目标对准2008年北京奥运会。热心的社论非常狂热地加入他们的行列。”13然而,没有一个人向华盛顿施加压力,要求其停止向该地区输送武器。
在拉丁美洲,委内瑞拉是一个重要的石油生产国,自从其领导人查韦斯1999年执政以来,美国多次试图将其驱逐下台。2006年9月,查韦斯对北京进行国事访问时,承诺至2009年,每天向中国输出的石油增至50万桶,至2012年增至100万桶。中国则提供基础设施援助,它们包括一条光纤通信网络和2万个家庭的住房。在华盛顿看来,这种合作形式将加剧美国与中国在拉丁美洲的能源竞争。15
讽刺性的是,通过效仿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不仅将自己置于环境恶化和无法想象的生态后果之中,而且引发与美国冲突的潜在危险。华盛顿根据其地缘政治利益,试图“说服中国更多地依赖国际市场,而非专项供应协议,来满足她的能源需求。”9而美国不希望中国拥有独立的能源和粮食供应,因为这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两大强有力武器。由此可以断定,只要中国继续拥护美国发展模式、全球化和美国宣扬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秩序,中国将不会拥有能源安全。
考虑到中国发展模式对能源和原材料的巨大需求,中国的形势变得更加危险。假如中国继续以过去十年来的相同速度发展,中国就将具有“过剩的生产能力,它远远大于世界市场最终需求所需的生产能力,也远远大于世界能源和原材料供应所能承受的程度。而后,中国将受到一次严重经济危机的威胁。”2
这种形势的确是对中国决策者的一次严重警告!(林小芳、林贤剑 译)
【注释:】
1. Jiang, Wenran: "China's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 The Jamestown Foundation, July 5, 2008.
2. Li, Minqi: "An Age of Transition", Monthly Review, April 2008.
3. Leslie, Jacques: "China's Pollution Nightmare is Now Everybody's Pollution Nightmare", csmonitor.com, March 19, 2008.
4. Shah, Anup: "Behind Consumption and Consumerism", globalissues.org, January 8, 2008.
5. Wikipedia: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6. Meissner, Maurice: "The Deng Xiaoping Era", Hill and Wang, 1996, P. 506.
7. Zissis, Carin: "China's Environmental Crisis",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February 9, 2007.
8. Engdahl, William: A Century of War, Pluto Press, 1992, P. 88
9. Leverett, F. and J. Bader: "Managing China-U.S. Energy Competition in the Middle East", Washington Quarterly, Winter 2005.
10. Zoellick, Robert B.: "China from Membership to Responsibility?", Asiaing.com, September 21, 2005.
11. Economy E.: "Congressional Testimony: China's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September 22, 2004.
12. Engdahl, William: "Darfur? It's the Oil, Stupid", Asia Times Online, May 25, 2007.
13. Abramowitz, M. and Jonathan Kolieb: "Why China Won't Save Darfur", Foreignpolicy.com, June 2007.
14. Talley, Ian: "U.S. to See if CNOOC-Iran Deal Violates Sanctions-State Dept.", Dow Jones International News, February 27, 2008.
15. Chan, John: "China's oil diplomacy: Hugo Chavez makes high profile visit to Beijing", World Socialist Web Site, September 6, 2006.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