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防大学推《甲午祭》 反思军队腐败呼唤军人血性
12月20日上午,由国防大学等制作的纪录片《甲午祭》举行首映式。国防大学政委、空军上将刘亚洲致辞。 (摄影:费伯禹)
《甲午祭》首映式现场。
刘亚洲为《甲午祭》片头题字。
国防大学推出《甲午祭》 反思军队腐败呼唤军人血性
12月20日上午,由国防大学等制作的纪录片《甲午祭》在京举行首映式。该纪录片力求跳出战争看战争、跳出历史看历史,分别从战略、精神与信仰、制度、国运四个方面,对甲午战争进行系统反思,并循着甲午脉络寻找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
“反思甲午是为了彻底走出甲午。当年,以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甲午一代,以他们的思想和铁血彻底洗涤了甲午战争的耻辱,开辟出一个崭新时代。但正如《甲午祭》一片所揭示的,120年后,当腐败与新僵化重新侵蚀这个国家与这支军队的肌体时,我们非但没能告别甲午,反倒令人不安地看到甲午年阴影。”该纪录片出品人、国防大学政委、空军上将刘亚洲表示,策划《甲午祭》这部纪录片,思考的就是如何真正走出甲午,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该纪录片并不是简单重复历史,而是大量切入了现实。《甲午祭》总导演彭山向凤凰网透露,去年的12月20日,刘亚洲提出拍摄这样一部纪录片的想法,指示不能仅为历史而历史,更要关注现实,引领未来。在彭山看来,甲午战争对今天的启示可以用“两个不能复燃”概括:“一个是日本的军国主义、侵略本性,不能让它复燃;另一个是清朝末年的贪污腐败、奢靡享乐、只有个人利益没有国家利益(之风),不能复燃”。
《甲午祭》用整整一集反思甲午战争中中国军人的血性之失,直指正是追逐安逸的贪欲严重侵蚀了清军将领,最终导致了毁灭性的后果。纪录片以清军统帅叶志超和方伯谦两位曾经的悍将蜕变成不战而退的逃兵为警示,指出“军队的腐败是最危险的腐败,而军队容忍腐败就是容忍失败”,进一步指出此种腐败与军队的驻防方式有很大关系,当一支军队长期不换防,严重的本地化,就不再是一个战斗的军队,而变成生活化的军队,原有的血性就会慢慢丧失掉。 该纪录片还直指清军不求战事、多尚虚文的积弊,当一支官僚化的清政府军队,把演习作假当成普遍可以接受的现象,甚至司空见惯,注定走向失败。
“清王朝可以从西方购买先进的武器,却买不来能够为国死战的军人,更买不来军队的意志与血性”,《甲午祭》一片指出,清军的失败首先是信仰的缺失,精神和意志的崩溃最终导致整体的败局。进而发出百年疑问:“如果一个民族迷失了方向,军人丧失了血性,他们还能在战场上履行自己的天职吗?”
该纪录片将旅顺攻防战中,清军不战而退,让2万名手无寸铁的百姓直接面对敌人的刺刀,视为中国军人最惨痛的耻辱。
导演彭山介绍此片时,再次强调,作为军人,看到这血淋淋的教训,感到从未有过的耻辱。“不重复屈辱感,只能以史为鉴”,彭山告诉凤凰网,“今天我们这个军队、我们这个国家还有没有120年前的那些问题?今天军人的血性有没有被消磨掉?信仰是否还在?我们要不断检讨,不断地防微杜渐,不能遮遮掩掩”。彭山说,没有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就无法教育我们的战士和干部,就无法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这也正是《甲午祭》这部纪录片要承载的深层意义。
《甲午祭》是继纪录片《苦难辉煌》、《抗大,抗大》之后,国防大学创作的又一部反映党史、军史和革命史方面的扛鼎之作。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