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给无房者“拜年”了
文/亚平
茅于轼--天则经济研究所的所长,一个天命之年即为“特色”服务至今的老人,一个自称“被正确的打成右派”的人,一个为私有化奋斗不息的砖家,一个被西方特别器重的人,一个喜欢拿着经济谈政治问题的人,一个《08宪章》重要的发起人…….,总之,中国几万年才出现的一个“好”人。
要说他好,这不是瞎掰,是有事实依据的。前几天偶翻案前的党报---大众日报,带有茅老照片和精辟言论的专栏“名博观点”一下子吸引住了我。
茅老说了,房价太高不是开发商惹的祸,那是因为国务院限定18亿亩红线造成的,假如废除国家对粮食耕地的严格控制,让农民自由买卖土地(因为粮食价格并不高,种地不划算),交给开发商盖房出售,房价还会惹民愤吗?至于是否应该将这18亿亩土地全部建成商品房,茅老的心愿自然是多多益善。
耕地没有了,房子遍地都是,如此一来,房价自动下降了,只是住在楼价如当前粮食价的楼房里吃啥,那不是茅老关心的,他只谈目前“高房价”的解决方法.
专家的水平就是不一般,总觉得他的看法有点“缺心眼”,恰似形而上学描述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难道这么一个大专家不懂得“唯物辩证法”?岂能将吃、住问题对立起来解决?
说实在的,寂静的深夜听到狼嚎很瘆人,如同茅老突然关心“无房者”的声音,冷不丁让人寒颤起来,有道是 “狗行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这个“好人”到底是谁家的好人?
明眼人一看就是打着为购房者着想的幌子,为开发商谋取“软黄金”----农民手中的土地,你说这厮狡猾不狡猾?其实这种小聪明宛如日常生活中的骗子常用的伎俩。赫赫有名的经济专家成了骗子政客?虽然有点不尊重意味,但是在这个特色的社会里,奇迹总是出人意料,借用一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开发商都是些啥东东?中国人都知道,“黑呀,那是相当的黑,黑的绷硬绷硬的。”改开三十年,暴利最大的行业之一是商品住宅开发,高房价成为新三座大山之一。
早在1998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即23号文件),通知中首次提出:“房改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
这一体系包括高收入者购买和租住商品房,向中低收入者供应经济适用房,向最低收入者提供廉租住房这三个层次。按照23号文件的精神,城市八成以上的家庭应该是由政府向它们提供经济适用房,而不是开发商搞的商品房。假如,后来的决策者一直按照这个路子搞下去,吟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白居易也会瞑目的,
可是私有化的政客是不会站在人民利益一边的,政策是他们制定的,也是他们修改的,2003年18号文件,最终将“房产”打造成一颗永不败落的摇钱树,此后,滚滚钞票和打了兴奋剂的GDP扑面而来。八成以上的人一齐卷进了开发商掀起的热浪滚滚的高房价中,再也无人关心“蜗居”在垃圾堆边还是屋檐下的“寒士”们了。
茅于轼现在出来为高房价开药方,是揣着聪明装糊涂,是断子绝孙的药方,是扰乱中国社会稳定的一条毒计。可是就是这样的胡言乱语,党报竟然转载刊登,不知道编辑是否也“揣着聪明装糊涂”?
茅于轼替谁说话?答案---既不是无房者也不是农民。
附原文:
让 市 场 决 定 用 多 少 耕 地
茅于轼(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国家为了粮食安全,设置了一条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许越过,用以限制任意将耕地转换成开发用地行为。从现实生活来看,我国的粮价并不高,国家还要抬高粮价以保护农民的利益。相反倒是房价太高。房价高不是建材贵或盖房的劳动贵,而是土地贵。土地供应有18亿亩红线的限制,所以贵。如果允许自由转换,一定会有大量土地转变成开发地。土地供应增加,开发用地也就不贵了,房价也就下来了。虽然这种转换能够增加社会财富,出让土地的农民愿意,开发商也愿意,各得其所。但是危害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所以国家从全国人民利益的出发要限制这种只顾财富增长的行为。这样做是 有道理的。粮食安全显然比财富增长更重要。
可是问题在于为什么是18亿亩,而不是别的数量,比如讲19亿亩岂非更安全?粮食安全固然重要,别的土地使用也很重要。因为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太多,别的用途需要多少土地无法也计算计算出来。谁也没有能力计算出一个耕地数量。所以结论只能让市场去决定该用多少土地。(大众日报2010年7月30日财智专栏)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