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前三十年通过“改革”过去旧的工业管理体制,实行“有水快流、分散办矿” 的方针,通过拍卖,转让、入股等方式,把部分国有煤矿资源转到了私人手中。
而后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小煤矿遍地开花,亏损企业各个翻红,煤老板炙手可热,GDP连连升高,小煤矿产量达到3亿多吨,各级官员既有政绩又发大财…真是形势一派大好。
当时上下赞誉:这是改革的伟大成果。
正是这几十年山西矿难频频,死人累累,各种新的统计数字和相关负面评价也如潮水般见著于媒体:这些小煤矿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安全设施简陋,生产条件恶劣,采煤万吨死亡率比国营企业高出11.3倍;采煤的资源损耗率为1:4,高出国营大企业的2倍多,每年造成14亿吨煤矿资源的巨大浪费以及环境的巨大破坏;国家减少税收累计达到上百亿;相互压价造成市场价格混乱;官商勾结,腐败成风,每一个矿难事故都有一批贪官的影子;悍马车队、豪华婚礼、包机买楼、豪赌、二奶、带血的GDP……一说起山西煤老板,这些关键词俨然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真是:一人发财千家泪,玉馔佳馐百姓膏。
放眼全球,可能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千军万马挖煤,漫山遍野放炮,放下锄头就是煤老板。纵览世界产煤大国,澳大利亚排名前5位的煤炭企业,产量占了全国总产量的七成以上;美国排名前4位的煤炭企业,在全美的生产集中度达45%以上;印度最大的煤炭企业的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近90%;而德国所产近2亿吨煤炭,全部由一家公司生产。
中国煤炭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7%左右,但矿难死亡人数占到全球煤矿死亡总人数的70%左右。也就是说中国万吨采煤死亡率是世界的两倍。而矿难死亡的90%发生在小煤矿。原因很简单,小煤矿采用的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多数小煤矿机械化程度不到30%,靠“人海战术”维持生产,比如山西40%的煤矿产能还停留在放炮开采、畜力运输的阶段。如此生产条件,透水、瓦斯爆炸、中毒等事故层出不穷,不死人,不伤人,才是咄咄怪事。
矿难震惊了全省,也震惊了全国,甚至震惊了全世界。但这一切都是在改革的大旗下进行并发生的。
今天又要改革了,2009年8月 国家安监总局等14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指导意见》,重申力争到“十一五”期末(2010年)把全国小煤矿数量控制在1万座以内。
山西更是一马当先,正在加速推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重组行动,涉及国有、民营、私人煤炭企业超过2200家,至2010年底,全省矿井总数将由2598座压缩到1000座,煤炭企业数量将从目前的2200个锐减至100个左右。小煤矿的彻底终结,也使得山西煤老板行将谢幕。
我一时糊涂了,到底哪个是改革?
如果说几十年前“国退民进”是改革,那么今天的“国进民退”就是复辟,就是倒退。
如果说现在的“国进民退”是改革,那么十几年前的“国退民进”就是复辟就是倒退。
我本人赞成结束小煤窑的历史,让“煤老板”成为历史名词;反对前几十年山西打着改革的旗号干的那些为了金钱,为了带血的GDP而牺牲老百姓的生命、毁坏国家资源的“有水快流、分散办矿”的方针,绝不承认那是什么改革。
改革应该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社会演变,“改革”一词在中国已经被赋予并最终包含了极强的道德正当性。在争论中被贴上“反对改革”标签的一方,自然要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具体政策的失败或是政策的某些不良后果受到质疑和批评时,对于政策的维护者来说,最方便的辨护手段就是将批评者的质疑说成反对改革,反之却把自己干的所有事都贴上改革的标签。
山西把煤矿资源通过官商勾结转给个人称作改革。
国营企业的资产被少数人瓜分,让几百万工人下岗也是改革。
把国家资源交给权势集团的亲属实行行业垄断坐地分红还是改革。
这些年来,改革成了一些官员和政府部门的护身符,只要祭起这面旗帜,干什么都具有了正当性。而恰恰就是在改革的旗帜下被塞进了太多的私货,为权贵攫取了太多的利益。善良的老百姓付出了太多的牺牲。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