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闻照片奖为何不愿面对事实真相
第一次看到张轶拍摄的《挟尸要价》和配发的文字,所有人震怒了。
为什么不把救人英雄的遗体拉到船上,画面中那几个渔民的“丑陋姿态和行为”,已经说明了一切!
后来才得知,几乎所有“捞尸船”都有祖辈传下来的忌讳,只允许把尸体从水中直接拖到岸上,绝不能拉到船上,因为,船是他们的家。
于是我产生了疑问:莫非人们错怪了照片中的渔民?
无数惨痛的事例告诉我们,面对强大的道德审判,事实的天平会往往会发生严重倾斜。
张轶的《挟尸要价》获得了太多荣誉,包括这次的全国新闻照片奖。
照片的频频获奖使之更加广泛地流传,照片中的“主角”必然也就受到更多人的谴责。
于是,有人出面替照片中被歪曲的几个渔民澄清。
一时间,敢于讲真话的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为千夫所指,为唾液所湮。
在互动百科中,《挟尸要价》词条结尾处有这样的文字:“华南虎事件中,关克就是一例。不知李部长未来的命运,是不是和关主任的一样啊。”
呵呵,关某在华南虎事件中由于敢说真话而因言获罪,看来其教育意义还着实深远的很呢。
但我们有必要了解:个别记者究竟是真正在追求事实真相,还是刻意捏造事实以求取所谓的“新闻价值”。
如果是后者,那么记者的行为是该追捧呢?还是追究?
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我的疑问,并非只是空穴来风。
看看记者给照片配发的图片说明:
“……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王守海站在船头,一只手牵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在水中,系着一具英雄的遗体……
再看看当事人王守海的说法:
“这个事情不是这样子的,打捞过程中我根本没有谈价格,更没有挟尸要价,我挥手的动作是指挥船靠岸。”(2010年8月21日,王守海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回忆了当时的情景。)
很显然,上述两者必有一方在撒谎!
有记者拿到张轶10月24日在事发现场拍摄的74幅照片显示:……16时50分王守海做出《挟尸要价》一图中的挥手动作,在同一分钟内的另外两张图是王守海挥动的手落下和指向船头;16时51分,船靠岸,岸上的人正将尸体搬到岸上。
有人质疑:如果“挟尸要价”,船能在一分钟之后就靠岸吗?
事发后曾到荆州采访“挟尸要价”一事的南方周末记者杨继斌称,在当地多方调查采访的各种信息显示,老人王守海只是尸体打捞队中的一员,他并没有与校方讨价还价的资格;同时,从照片拍摄来看,打捞船距离岸边已经非常近,当时已没有停下来的必要。
杨继斌在文中写道:“没有一个当天的学生能够回忆证实,执行打捞任务的捞尸人曾经在那一刻‘手牵绑尸绳与学生谈价钱’。但王守海不知道的是,在他背后沙洲上的阳伞下面,捞尸队老板陈波已经跟长江大学的师生们产生了争执……
(以上素材源自《中国青年报》田国垒)
作为最先赶到现场的教师,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基础学部副主任李启文向记者介绍:“渔民没有资格来要价,岸上是有专人(向求助方)要钱的,并不是王守海要钱。王守海即《挟尸要价》照片中身着白衣的老汉。
他认为,张轶照片中王守海的手势,应该是在打捞第二具尸体时的动作。“当时我距离渔船大约有三四米远。”“因为当时现场人很多,我心情也很着急,看到打捞上第二具尸体后,我主要是组织学生都往岸后退,以便让船靠岸。至于王守海在做那个动作时,是否说了‘ 我听老板的……’等等的话,我可以确认王守海没有说那话。”李启文说。
正是这位李启文老师,当天曾代表长江大学与真正的“挟尸要价”者陈波谈好了价。
(以上素材源自《半岛都市报》刘延珉)
2009年11月3日,《华商报》发表长篇的深度报道:《3.6万天价捞尸费背后的垄断黑幕》。文章说:现场多名同学证实,打捞船船主挟尸要价。有的目击者还现场拍下照片为证:画面上,被打捞上来的一具大学生的遗体被绳子绑着,大半个身子浸在水里;一名穿白衬衫的老年男子,一边拉着绑尸体的绳子,一边摆手和岸上的师生谈价要钱,表情木然。(同时配发了照片)
2009年的11月16日,长江大学宣传部长李玉泉在博客上发文《“牵尸谈价”:不能不说的事实真相》。
2010年8月5日,李玉泉再发质疑文章《就张轶<挟尸要价>照片获全国摄影艺术展记录类银质奖致评委会的公开信》。
这些文章随着第18届新闻摄影作品“金镜头”奖的结果公布,热极一时,也“臭”极一时。
迫于舆论压力,“金镜头”评委会派调查组赴湖北荆州调查,得到三种解释——
1、当事人王守海称:手势是向其身后同船的船工做出的,是指挥让船往前靠;
2、被访校方师生称:听到王守海在打这个手势时说:往后,闪开!,是让岸边的人退后,让船靠岸;
3、现场游泳爱好者称:那个手势就是“钱没到位,尸体不能捞上来。”这个说法与张轶的一致。
鉴于此,建议组委会不再对此细节深究,按现有事实决断。
(金镜头调查组关于《挟尸要价》的调查小结)
很快,有媒体找到这位“现场游泳爱好者”,称第二具尸体上岸时他去洗澡了,没有目睹。(这位承认自己没有目击那个瞬间的冬泳队员,被调查组认定为“与张轶说法一致”,并以此为由建议不再深究那个瞬间。)
看来,负责全国新闻照片奖的这个所谓“金镜头”评委会,竟然不愿面对事实真相!
岂不知,在照片的拍摄者“大放异彩”的同时,那几个渔民却在世人的唾骂声中艰难度日。
也许,在某些媒体人眼中,与道德审判的目标相比,牺牲个把小民的名声乃至身家性命,微不足道。
在华南虎事件中,就出现过歪曲事实的假新闻,一张臭名昭著的年画,被许多网友揭露后,却不见任何追踪报道,原因在于:害怕站到了“道德审判”的对立面。
尽管仍有不少人士为周正龙先生呼吁,尽管华南虎照片至今没有死证,被肆意扭曲的事实真相,媒体不敢也不愿再去追究。
尽管“挟尸要价”的事实真相早已明了,但绝大多数人所了解的,是被歪曲的事实。
号称中国最高新闻摄影奖的“金镜头”评委会,居然表示“不再对此细节深究,按现有事实决断。”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面对一次又一次道德审判,许多事实真相,就这样被所谓的“正义”扼杀了!
最后,让我们再来《挟尸要价》的图片说明,其不同的版本以及出台经过:
2009年11月3日,《华商报》刊发张轶拍摄的《挟尸要价》,图片说明:“打捞船赶到后,船主陈某(船头着白色衬衫者)把打捞上来的一名大学生遗体用绳子绑住,以索取更高的打捞费”。拍摄者署名为“真真”。
(这个第一版本的图片说明是何人所拟,某编辑或记者?)
华商报摄影部主任蔡勇出示了当时和图片一起收到的说明文字——“16时50分46秒:看到学校来人了,王守海和其他捞尸者开始向学校的人说钱还没到位之类的话,并说老板要钱,他们要烟抽要酒喝,是常理。”
(此文稿出自图片拍摄者张轶之手?)
据蔡勇介绍,《挟尸要价》一图是由《华商报》推荐参赛的,对于前后两次图片说明不一致的情况,蔡勇的解释是,“因为这是一次配图,作为单幅推荐就根据的直接口述,撰写图片说明,并由认可后,与图片一并发给《人民摄影报》。”
但张轶称:“那个(获奖时的)图片说明是我后来自己写的,开始出现了问题,我就怕后来出现麻烦,所以我就把图片说明写得详细一些。”
至于获奖时图片说明中出现的直接引语“……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张轶坦承自己并无原始录音,是依据采访时听到的说法整理的。
华商报记者郝建国对《挟尸要价》图片定格瞬间画面的解释是:“捞尸者以答应的36000元还没有全部到位为由‘罢工’,一个叫王守海的捞尸者,把打捞上来的方招的遗体用一条绳子绑住右手,用另一条带铁钩的绳子钩住T恤,久久将遗体横在水中,而不是拖到船上。当时岸上的同学们哭喊着抗议这样的行为,但王守海摆手不动。王守海等人这样侮辱英雄遗体,目的是调动岸上老师和同学们的怜悯、痛心,以及时拿到他们开出的36000元天价捞尸费。”
张轶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称,“打捞尸体时郝建国并不在现场,事后我把这个事情向他诉说了一下。因为是突发事件,当时在场的都是荆州当地的媒体记者。”
郝建国的说法:“当时两条绳子已固定方招遗体,只需轻轻一提,遗体就到船上了,大学生就是因为这个传出了所谓‘见死不救’。”
张轶的说法:“可以清晰地看到尸体上面的绳子已经打结了,固定得非常好了,而且船上有两三个人,怎么需要帮助呢?两个人一拉就可以将尸体拉上船了。”
王守海的说法:“渔民每天都要驾船到江上打鱼,有这样一个忌讳,死人是不能拖到船上的,一般都是直接送到岸上”。
(以上素材源自《中国青年报》田国垒)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